十國千嬌 第293節
他為保護符金盞不顧性命,金盞毫無保留地培養他,無數的恩怨糾結在一起……郭紹變成了她的延續、某種寄托。符金盞覺得自己還是了解郭紹的為人,他至少是個很懂得感恩的人;事實也證明,他沒有被看錯,沒有辜負自己。 對于符金盞個人,最重要的還不是這種牢固可靠的同盟關系……而是,郭紹長久地用心地寵愛著自己。 符金盞對他的情愫很復雜,卻也很沉迷。她想到這里,臉上浮現出一絲羞澀的紅暈。期待著郭紹早日結束戰爭歸來;也期待著他實現愿望,有一天不用把這段情偷偷摸摸藏起來…… 除此之外,符金盞心里還惦記著一個趙匡胤,這個在她看來,曾經最能威脅她身家性命的人!而且符金盞說不上來原因,有的人就算罵她,她也不會真的生氣;但趙匡胤罵人的話,卻讓她心里憋著一股氣怎么也散不去!她想報復趙匡胤,讓他為自己的言行付出更大的代價。 …… 北漢國晉陽南部,周軍大營馬蹄聲、鼓號聲一片,幾萬人聚集在這里,非常喧囂熱鬧。 “啪!”郭紹把一張紙拍在粗糙的案板上,他一身鐵甲戎裝,坐姿筆直,完全把自己當作武夫。他回顧左右坐著的大臣和大將,鎮定地說道,“剛收到奏疏,高彥儔部四萬人、劉仁瞻部三萬余眾、龍捷軍右廂、虎捷軍右廂已經北上進入北漢國境,預計三天后就將到達晉陽?!?/br> 王樸立刻說道:“如此境況,數日后晉陽城附近將云集大周軍十六萬余人!可以部署圍城工事了?!?/br> 郭紹點點頭,看向王樸道:“河東前營軍府應盡快拿出圍城的具體番號布置?!?/br> “喏!”王樸抱拳道。 李處耘道:“如此大規模圍城,遼軍必然來援,咱們該早些準備對付遼軍。此戰的目標是晉陽,臣以為應將避免放遼軍靠近晉陽,以便攻城的人馬能全力拿下晉陽!” 郭紹當即按照在東京就權衡好的法子,果斷地說道:“任命……”眾人一聽立刻側目注意聽。 “殿前司都檢點李處耘為北面都部署,全權掌管與遼軍援兵作戰之事宜。史彥超為前鋒,董遵誨、羅延環為副帥,客省使昝居潤為監軍?!惫B口齒清楚地說道,“北面前營一切以李處耘的軍令為準,違命者以軍前抗命罪嚴懲!” 幾個人立刻抱拳拜道:“臣等領命?!?/br> 點到的人,只有羅延環還沒到,他正率侍衛司的人馬北上,估計三日后到;但軍府會給他下達書面軍令。 郭紹這番布置,也反復權衡過利弊。北面與遼軍援軍作戰,多是野戰,遼軍野戰很強;所以把史彥超用在前方是明智的……史彥超不太好駕馭,除了皇帝,只有李處耘能壓住他,因為李處耘軍職比他高;史彥超這個人雖然不好相處,但軍中規矩比誰都懂。 董遵誨年輕資歷淺,又有武將世家的正規訓練,很守軍令、很聽大將們的,不必擔心;羅延環本來是李處耘的好友,當初李處耘投到郭紹賬下,還是靠羅延環引薦……至于監軍,郭紹麾下的大將幾乎都是親信,監軍的作用約等于無,更沒有權力指手畫腳。如此一來,郭紹保障了李處耘在北面的兵權,能夠真正說了算! 至于獨裁的權力分配在治國上是好是壞,郭紹也弄不太清楚;但他以帶兵打仗的經驗,在戰場上一人說了算,對維持戰力是絕對有好處的,這是在復雜戰局下抓住瞬息萬變戰機的前提;不然先扯皮,等扯好什么戰機都沒了……現在郭紹的首要是打贏仗!其它的都只能次要考慮。 郭紹頓了頓,又道:“北面大營的主力是龍捷軍右廂(羅延環),控鶴馬軍直和弓箭直(史彥超),虎賁軍第一、第二、第三軍,約三萬五千精銳。愿諸位戮力!” 野戰上,難打的是遼軍,但另一方面與遼軍作戰的軍功也是最硬實的,相當于抵御外辱,這在任何朝代都不用質疑的軍功。李處耘此時的紅臉更紅,他受到了重用和信任,激動的情緒雖然努力克制,但依舊很明顯,李處耘抱拳斬釘截鐵道:“末將必不負陛下之重托!” 史彥超和董遵誨等人表態:“愿為陛下前驅?!?/br> 就在這時,王樸又請旨叫個人進大帳。不多時就來了個文官,郭紹確實不認識的……王樸引薦后才知道是工部侍郎。這也算大官了,但郭紹只聽過名字,沒注意過這個人,因為大周到目前仍舊是軍事優先的制度,文官相比太平盛世比較被皇帝忽視。 工部侍郎進獻了兩張圖,是考察了晉陽城周圍地形后設計的治水辦法。有一份是預備進入夏季水漲季節后,引汾水淹城池的路線工事設計圖;另一份是近期的,官員認為可以把晉陽城的護城河的河道改建,然后放干河水便于攻城……當然這個前提是要圍死這座城,不能讓北漢軍反攻,才能明目張膽地進行土木工程。 只要能攻城周軍是不管什么方法的。晉陽,便是此戰不擇手段攻陷的目標。 第五百五十七章 龍城(一) 晉陽小雨,城外已是大軍云集。 郭紹按劍久久站立在一個小土丘上,看著大路上列隊行進的軍隊,將士的靴子踏在潮濕的土路上,整條路都被泥濘覆蓋。風中飄來的細雨打在臉上帶著徹徹清寒,細雨在他的鐵盔上慢慢匯聚,沿著鋼鐵帽檐時不時往下滴,冷不丁滴在臉頰上,便是一陣一個機靈。 軍紀整肅的行軍隊列,腳步聲十分整齊,特別是皇帝正在一旁觀望的時候。清風里彌漫著一股子泥土特有的氣味,花瓣在泥濘里很快被踐踏到了淤泥中。 郭紹微微側目,看了一眼道旁的兩顆桃樹,在風雨中,那粉紅的花瓣就是從樹上飄落下來。在滿目粗礦的景象中,桃花讓郭紹驀然想起了東京的春色,以及那些在國內牽掛著前方兒郎的婦人。 就在這時,一高一矮兩個漢子從人馬中策馬來到山丘下,一齊翻身下馬,向山坡上走過來。 郭紹定睛一看,原來是高彥儔和侯茂,便是現在在幾條大道上浩浩蕩蕩進發的劍南軍正副二將。那侯茂長得又瘦又矮,和他一起的高彥儔卻是個圓臉高大壯漢,倆人走在一起十分怪異,好像大人和小孩一般。但侯茂并非一個庸才,攻蜀之戰時在青泥嶺曾叫向拱頭疼了幾個月。 二人走上來,也不顧地上的泥濘,徑直單膝跪倒。高彥儔執軍禮道:“臣等拜見陛下,已奉旨率劍南軍抵達晉陽!” 郭紹前行兩步,親手一一扶起二人,脫口說道:“將士不遠千里奔赴戰場,諸位辛勞了?!?/br> 高彥儔愣了愣,忙拜道:“不敢,臣等只是做分內之事,甘愿為陛下前驅,不破晉陽終不回!” 郭紹看著在幾條路上浩浩蕩蕩進發的人馬,又道:“將士們皆有家眷盼著歸去,爾等務必慎重,上陣應盡量降低將士傷亡?!?/br> 高彥儔等聽罷臉上微微動容,抱拳道:“陛下待將士如子,臣等敢不遵命!” 三人說了幾句話,郭紹便抬頭眺望遠方,兩個武將也順著他的目光看去。 下雨的空中煙雨朦朧,仿佛籠罩著一層薄霧,巍峨的晉陽城樓便在那云煙深處,若隱若現。這座城,在世上有個別稱“龍城”,至于名聲的來源……只要回想一下大唐帝國滅亡后的幾朝幾代從哪里起家便一目了然!包括郭紹在內的大臣都認為這座城是欲望之城,盤踞在這里的軍閥都有野心;地理更是懸在中原的腹心之上!徹底收復晉陽,是保障王朝安全的必要一步,必須滅掉。 這里不僅寄托著軍閥們的欲望,也寄托著郭紹想要的東西。 幾年前,郭紹初來這個世上,除了環境改變,他的處境和前世沒什么不同;無非是適應社會,想方設法擠破腦袋想在世上有一個立錐之地!前世他賣命讀書就是為了有一份好的職業,今生選擇武夫這份職業無非是一來發現自己箭術嫻熟,也是為了能在世上有個飯碗有個位置。 正如他曾經的夢想:一個屬于自己的地方,一個屬于自己的女人,平時有事做,忙完一天有個人說話。 但是,所謂“站在哪個山頭唱哪首歌”?,F今的郭紹發現情況一切都變了,他需要的不僅是適應社會,他發現自己有力量可以掌控世間的運轉!那種主宰的欲望和亢奮,絕非擠上一個好位置可以比擬的。 他想改變什么,就改變什么;他想創造什么,就可以立刻去做;他憐憫誰就恩賜誰,讓人們感恩戴德;人們要對他的所作所為頂頭膜拜,還要傳頌千百載!他是世間的主人,不再有惶恐、不再擔憂,不再管誰的意愿,所有人都要在意他的意志。世界是客觀地以自己為中心,那種感覺和體驗難以言表。 不過首先,郭紹要的是那種力量,更多地壯大自己的實力! 吞噬晉陽!北漢國雖然經濟物質上幾乎無利可圖,但是這里有人,是一個上好的兵員源地;有地,沒有哪個王朝嫌版圖太大,耕地意味著糧食,地盤意味著體量和戰略縱深……最至關重要的,占有河東,能極大地縮小自己的弱點。 一種強大的力量,不僅在于實力,自身的缺陷也是極其重要的方面。 “龍城,晉陽……”郭紹以復雜地眼神多看了幾眼遠方的城樓,低聲念了兩句。 他一手按住自己的舊腰飾上,視線內里的城仿若化身為欲望、夢想和內心最深處的情感;他的另一只手緊緊握著劍柄,青筋鼓起的粗壯的大手的用力仿若他的決心! 郭紹在人眾里一向是大伙兒最關注的人,他的動作和表情被武將們看在眼里。在隱隱的氣息中,武將們顯然感受到了皇帝強烈的意志。 …… 草原上的上京皇城,宮殿建在一座上崗上,粗狂高大的殿宇雄視整個草原。殿內一個契丹貴族的聲音大聲道:“必救晉陽,河東不能從我們手里丟失!” 高高在上的大遼皇帝耶律璟陰沉著臉,手里抓住一根陳舊的骨頭權杖,但大臣們并未因為畏懼就緘口。 雖然已是春天,但北方草原依舊還有寒意,大殿內的銅器里燃著火焰,黑煙上沖,除了能取暖,還能照明……耶律璟叫人把窗戶都釘死了的,宮殿里的采光不太好。陰暗殿宇里的火光,讓這里增加了一些神秘和可怖的氣氛,周圍站的人也都不是面善之人。 河東是進入中原的一個重要的豁口,遼國貴族能很直接地看到它的作用,他們能因為這些地方保持主動攻勢,可以從想象里富庶的中原劫掠更多的東西;更能彰顯契丹的強大,建立自身的自信。 “大契丹是各族的首領!”一個滿臉胡須的大漢就昂首挺胸叫囂,“無論是韃靼、室韋、女真,還是漢兒,都應該畏懼大遼,成為咱們的仆從!無論誰要挑釁大遼,背叛和敵對,契丹鐵騎就要讓他們血流成河,直到讓他們重新仰視敬畏大遼!” 耶律璟冷冷地看著大殿上貴族們。在火光的熱度中,他嗅到的是欲望、是武力的血腥味!契丹人對強大的渴求,從未改變,因為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實力和武力才維持一切的基礎。室韋女真等等族為何會甘愿每年供奉東西為契丹享用?因為他們不能反抗……室韋就因為誤判大遼內亂虛弱了,想背叛! 一旦遼國沒有實力威脅那些部族,龐然的大國就會土崩瓦解。所有貴族都懂得草原的生存之道,因此哪怕這里面有人對皇位心懷叵測,但在對付外敵的事兒上是能達成一致的。 耶律璟也不能坐視不顧北漢!他本來就覺得自己威信地位不穩,如果在治下丟了戰略重地,形勢滑坡,他更加不利。 這時楊袞站出來鞠躬說道:“保有北漢國,只要守住晉陽就可以。晉陽堅城,是整個河東的根本。大汗只需讓北漢國知道大遼鐵騎會援救,并實際作出反應,晉陽就不會投降?!?/br> 另一個貴族也贊同,認為只要掃除對晉陽城的威脅,便能保障整個河東地區。耶律璟等大伙兒都表態了,這才下旨,叫耶律休哥、楊袞再度聚集大軍,從北面增援北漢國,以擊敗攻城的周朝軍隊。 “必不能失晉陽城?!币森Z只專門叮囑了這句話。 第五百五十八章 龍城(二) 北漢國比南唐、蜀國都小,但一動這個小國,引起的關注比所有國家都多。 幽州的重檐城樓、建筑街巷全是漢文明的跡象,但城內卻大量的胡人,髡發的、穿獸皮的、戴著大耳環的人在世面上隨處可見。就算是漢兒的打扮也與中原不同,交領的方向就是反的。人們對胡人早已司空見慣,絕不會對那些奇裝異服的契丹人、奚人感到稀奇;甚至很多漢兒一出生看到就是這樣的場面……幽云十六州正式劃歸遼國是在(后)晉朝,已整整二十六年。甚至河北胡化的時間更長,當年大唐意圖完成民族融合的大勢,終其一朝沒完成,最后國策徹底崩潰,國運因此衰落。 南院大王的官邸內,同樣是這樣的場面,有胡人有漢人。 旁邊一個叫蕭阿不底的南院將領冷冷說道:“‘南人’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如此快就忘了晉朝被大遼滅國的事兒,攻打北漢,便是公然挑釁大遼。若大汗……” 蕭思溫立刻就打斷了這個同一氏族的人的話:“郭鐵匠和石重貴還是有區別,哪怕是敵人,咱們也不能輕敵?!?/br> 遼國現在諸事懈怠,強硬大不如前,不少貴族們內心都有不甘和怨氣,但蕭思溫不能讓同族在自己面前表現對皇帝不滿。蕭思溫以前在涿州吃過郭紹的虧,致使遼軍損失慘重,所以他可以唾罵仇恨郭紹,但絕不會說郭紹很弱……如果是敗在一個很弱的人手下,豈不是說自己更弱?! 蕭思溫雖然掌南院兵權,算是個武將,但他的爹卻是做大遼宰相的人;蕭氏更是遼國宰相的制定氏族,他自然不是不懂謀略的人。 “上京沒人來下旨,咱們要管此事(北漢被進攻)?”一個契丹武將嘀咕了一聲。 蕭思溫聽罷正色道:“記住,大遼的國勢與所有人都是連在一起的!若無大遼的威勢,咱們別說坐享幽州、渤海等土地之產出,恐怕在世上連立足之地都沒有。北漢自打立國起,就奉我朝為宗主,這塊地失去了對整個大遼的威信都不利;況且北漢國的位置重要,事關長久攻守之勢。郭鐵匠今日若取北漢國,能不窺欲幽州?” 阿不底聽罷憤憤道:“北漢國劉家,既不能戰,幾乎每年都會求援、拖累咱們,可背地里只是想利用大遼自保。漢兒就是靠不??!” 蕭思溫聽罷,回顧在座的漢人官員,大多沉默。當下便道:“此話有失偏頗,容不得人如何成大國,如何有今日之大遼?幽州又如何能各族和睦相處?” 他一表態,果然漢人官員的表情有所改變。 蕭思溫覺得很多契丹貴族就是不會馭人,占據幽州多年了還是那樣,遼國不斷改進制度后貴族們依然故步自封,把漢兒完全當奴隸,但往往適得其反。蕭思溫出任南院大王后一直在試圖改變這些策略,他覺得對任何人都不能逼急了,恩威并濟方是長久之道……這種經驗,就好像他搶來的那個婦人白氏,因為蕭思溫表現出接納的態度,白氏不是在府上呆了那么多年,連發式服飾也逐漸接受契丹的習慣了?若是當作牲口囚禁虐待,她恐怕早就惦記著逃跑了! 這些漢人官吏都是生活在幽州的人,蕭思溫給他們門路活路,他們在無法改變幽州狀況的情況下,也不會動不動就想一拍兩散魚死網破。人只要沒到絕路,都懂得委曲求全。 何況蕭思溫懂漢話、讀詩書,很能籠絡漢兒。 就在這時,一個漢人官員便抱拳道:“下官有一言……” 蕭思溫立刻做出虛心納諫的姿態,問道:“范先生但說無妨?!?/br> 那漢人官員叫范明義,當下便一臉忠心耿耿的表情正色道:“下官贊同大王的高瞻遠矚,保北漢國劉氏對大遼幽州都大有裨益、至關重要!對付周國,讓他們內戰掣肘才是最好的方略。蜀國、南唐離得太遠幫不上,北漢卻不能輕易丟失;若是讓中原一統,下官的預見與大王相同,下一步就是咱們幽州直面周軍的威脅! 北漢劉家雖較周國太弱,但晉陽城乃雄城,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數十年來一直都是中原之大患;其作用并非阿不底將軍所言那么不堪。敵國的禍患,便是大遼的利處。下官進言,以大局作想,大王應上書皇帝,一面從幽州出兵增援晉陽;一面請兵增援幽州,以防萬一北漢不測,早作幽州防衛準備!” 蕭思溫聽罷大為贊賞,一副推誠置腹的口氣說道:“幽州是幽州人之州,爾等雖未漢兒,卻與中原漢兒不同。今日本王將爾等當自己人,在中原王朝,他們能真把你們當自己人、不加以防備?本王說句實話,你們在南院能做官享富貴,在中原朝廷卻未必有你們的位置?!?/br> 蕭思溫能判斷漢兒官員的謀劃是不是忠心為主,對范明義所言“晉陽雄城是中原大患”深感認同,既然有堅城拖住周軍,怎能不全力保住那顆釘子? 他當下便果決道:“即刻快馬上書上京,請旨出兵!諸將應盡快召集兵馬,準備出征?!?/br> 這回蕭思溫不敢先斬后奏了,上次出兵劫掠,在他看來幾無風險、也是為大局作想策應李筠,但立刻上京就派了楊袞下來巡視,這讓蕭思溫不得不有所注意。另一方面,他還想未雨綢繆提前增兵幽州,兵力自然要靠北府(上京)來增援。 他頓了頓又道:“晉陽,是幽州之前哨;救晉陽,便是守幽州!” …… 北漢國首都晉陽城外的大軍云集,讓北漢國君臣感到了巨大的壓力。這一次保國大戰,并不比高平之戰后柴榮幾十萬大軍圍攻晉陽輕巧。 上次北漢“先君”就是因為被圍攻心力憔悴,戰后就去世了。這回北漢主國君劉鈞照樣不輕松,他日夜都在cao勞,從登基到現在就沒如此勤政過,大概人都是被逼出來的。他不間斷地召集大臣商量對策,不顧一切想要自保!但事到如今,說來說去無非“死守城池,等待遼軍救援”一條路,選擇確實不多。 同在晉陽城的趙匡胤想盡了辦法想得到重用,他找了馮進珂,還見過宰相郭元為,但一直沒有音信。只好感受著此時晉陽生死存亡的緊張氣氛,卻在家里坐等。 陳舊的房屋,窗外下著小雨,冷風吹得撕壞的窗戶紙“嘩嘩”直響,如同此時趙匡胤的心境。 自打出生到現在,如此糟糕的心境確實很少。他是個曾經能掌控大軍的人、甚至看得到更高的權力,這樣的經歷,讓他最難忍受的就是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事關自己存亡卻只能旁觀,寄托于他人之手的感受,讓他坐立不安。 趙匡胤在窗前站了一會兒,又黑著臉坐會椅子上,搓著手做一些瑣碎的動作。 此時此刻,大周大軍就隔著一道城墻,趙匡胤忍不住會想:假如自己被抓住,會是什么下場? 可以合理地推論,肯定是活不成的,然后會被滅門殺全家!當仇怨積累到一定程度,報復起來又不用擔心被制裁時,很少有人會那么寬容大量……趙匡胤回憶郭紹的為人,不覺得自己應該被那表面的仁義蒙騙,郭紹暫時未殺趙家的人,無非是因以前車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