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千嬌 第263節
楊士良急忙道:“陛下圣明?!?/br> 郭紹指著后面一道上鎖的門:“里面是什么?” 楊士良道:“是間屋子,存放一些比較重要的舊檔。陛下想看的時候,可以翻閱?!?/br> “打開?!惫B下令道。 不多時,他便跟著楊士良進了這屋子。連窗戶都沒有的屋子,只有一道門,墻邊放著一些木頭格子,格子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卷宗;屋子中間有一張桌案,一條腰圓凳。 “這地方好?!惫B在凳子上坐下來,比劃著墻壁上的位置,“上面貼幾張大的白紙,再裁一些三指寬的白紙過來,拿漿糊筆墨?!?/br> 楊士良一句不問,立刻應答道:“奴家馬上準備好?!?/br> 于是過了一陣子,郭紹重新開始了貼紙條的干法。他先把禁軍分作兩片,殿前司、侍衛馬步司。然后從殿前司都指揮使李處耘開始,以上下金字塔的形式開始貼紙條。 除此之外,樞密院、政事堂的名單也分類貼上去;還有外鎮節度使的名單……這些都不全,因為郭紹自己也搞不全文臣、節度使等具體有哪些。 連禁軍的武將他也記不清的,殿前司虎賁軍熟悉點,軍都虞候以上武將能記??;侍衛司軍一級的人名都記不住。 郭紹又對楊士良道:“找人去樞密院、政事堂傳旨,我要全國五品以上文武的官職和名單?!?/br> 他能記住的人不多,但記住的都是掌握要害權力的人,特別是有關軍事武力的那些人,本來他就是武將出身。因此名單沒取來前,也并不影響郭紹整理思路。 外面前來上直的文官都到了,郭紹開著門,能看到他們進來。大多都是不認識的人,似乎有政事堂、樞密院和翰林院等各官署派的人。 那些官兒一來就忙活起來,都正襟危坐寫寫算算的。郭紹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在忙什么,奏疏都送走了、現在也不用發圣旨,但那些人照樣可以忙得一刻不停,至少看起來很忙。 ……登基大典之前,郭紹覺得最重要的事是怎么給臣子們封官封爵;這才是實質的,因為每個皇帝登基、都會在名義上讓人們覺得官位是新君的賞賜。除此之外,什么年號、禮儀都不是最要緊……甚至柴榮和柴宗訓兩位皇帝登基都沒改年號,一直湊合著以前的用;柴榮于顯德元年登基,但顯德是太祖改的,否則柴榮應該是第二年才開始使用新的年號。 按照柴宗訓登基時的規則,很多地方節度使得換個地方,改個軍鎮。目的可能有二,第一是檢驗地方節帥的忠誠度,愿意聽從新圣旨的人,就表示認可了新君;第二,新的職位是新君給的,那么他們就在名義上受了君主的恩惠。 郭紹看著墻上的紙條琢磨了一陣,翻開自己的本子,寫下了最關鍵的兩件事。 中央最關鍵的是殿前都點檢這個位置,是不是要繼續人當;地方上最關鍵的是昭義軍節度使李筠的處置。 殿前都點檢……郭紹真還有點猶豫,歷史上趙匡胤就是干這個職位篡位,自己也是從這個職位登基。在武夫橫行的時代,殿前都點檢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 當然這最后的一步很難,要是柴榮沒病死、皇城里呆著的不是個小孩,無論趙匡胤還是郭紹,再干一二十年殿前都點檢不一定敢走最后一步、也沒豐滿羽翼的機會。 (殿前都點檢在幾年前都沒有的職位,是最近這幾年才設立的,以前最高級的實權武將是侍衛馬步司都指揮使;柴榮整頓殿前司后,殿前司的地位和重要性才超過侍衛馬步司。) 但從另一方面考慮,李處耘等人有擁立之功,在戰場上也有戰功,如果不再提一步、反而取消了殿前都點檢這個職位。一則顯得皇帝小氣,二則會讓他們感覺皇帝有疑心和警惕心……郭紹當然有警惕心,但不想表現出來。對禁軍大將封爵是不用的,因為從來沒有禁軍武將封王封侯的事,給他們王侯爵位就得離開禁軍軍職;現在郭紹還沒打算停止戰爭,不想外放一些能打又比較忠誠的嫡系武將。 郭紹伸手在腦門上摩挲了好一會兒。 又想:其實就算不設殿前都點檢,自己已經稱帝離開殿前司了,殿前司最高的武將就是都指揮使。只不過是名分不一樣,權力和位置根本就差不多。 郭紹沉吟許久,便在紙上寫上,殿前都點檢李處耘,副都點檢史彥超,殿前都指揮使楊彪……寫完后又反復權衡思量了一番。他有時候思維很發散,在腦袋里各種臆測、猜測那些武將的心態動機,以及尋思他們能利用的資源,作出選擇會面對的風險等等東西。 或許,別人也在這樣揣度自己罷? 郭紹暫且決定了此事,又寫上李筠的名字。這廝也比較難處置,必須要往后看幾步,事先做好怎么應對的準備。 郭紹想讓大臣們上書談談主張和考慮,自己好參考一下,又想到那密密麻麻沒標點的書面語,心道:還是見面了,直接說話交流比較痛快。 第四百九十六章 怯場 郭紹這時才發現一個問題,自己連周朝的官職制度都沒搞清楚,有那些衙門、里面的人都是干嘛的也不知道。這皇帝當得實在有點扯,完全是新手。 他剛剛發現需要把這些職能摸清,是因為在想一些事兒:提拔左攸等人。 有的人怎么栽培提拔,須要郭紹自己安排。因為沒有朝臣會進言舉薦左攸、黃炳廉,他們自己也出于臉面不會毛遂自薦。 左攸有擁立從龍之功,馬上提拔為宰相還稍稍說得過去;但黃炳廉若是被從開封府判官直接調入政事堂干宰相,就會叫人覺得詫異……黃炳廉便是在辦趙三郎“jian殺案”時幫助郭紹的官兒,在接觸過程中,郭紹覺得此人還算不錯,況且本來當時就承諾過要提拔他。 郭紹覺得,先把他們調入政事堂任職一段時間,一來可以積累經驗,二來有點資歷后升遷過程也要平順一些。有什么官職可以參與政事堂的日常事務、卻不是宰相?郭紹一時間搞不清楚。 …… 郭府內園門口。一個宦官掀開簾子說道:“夫人,請上車罷?!?/br> 玉蓮轉頭又看了一眼那彎彎的如拱橋般的門樓,彎腰走進了一輛馬車。后面還有兩輛車,很快便聽見馬夫吆喝了一聲,動身了。 玉蓮這輛車上還有個女孩兒,便是董三妹。 董三妹的臉色有點緊張,問道:“玉蓮姐,咱們是去皇宮?” 玉蓮點點頭,好言勸道:“你別害怕,跟著我就行,在人前不要輕易說話?!?/br> 董三妹道:“我知道?!?/br> 玉蓮緊張地坐正了身體,又悄悄觀察自己身上有什么疏漏,反正總覺得哪里不對??赡苁遣涣晳T穿這樣的衣服。坦領衣裳,紫色、藍色花紋,碎花披帛、衣帶;坦領里的胸衣是郭紹幾年前送她的金絲料子。身上還戴了幾樣珠寶首飾……玉蓮很不習慣這樣的打扮,總覺得別人看了會認為很怪異。 她就在這樣忐忑不安中熬了很久,不知怎么進皇宮的。 等外面說“夫人,到地方了”的時候,玉蓮才回過神來。手在袖子里都握成了拳頭,然后壯起膽子,才招呼董三妹跟她下車。 玉蓮緊張得腦子都是暈的,只看到周圍好像是個小院一樣的地方,什么都沒顧上,有種沒穿衣服上街一樣的尷尬羞怯感受……主要是太不習慣這身打扮了。偏偏那織造行的人說就這樣穿合適,其實她自己也覺得在皇宮里肯定不能太素。 一群女子和宦官站在旁邊,一齊行禮道:“奴婢等拜見董夫人?!?/br> 玉蓮想說點什么,但紅著臉一句話說不出來,硬著頭皮見前面有道門,便往里走。周圍的人都彎著腰跟了上來,玉蓮想讓他們別跟來,可是舌頭打了結似的,紅著臉愣是說不出話。 這時進來了個宦官,躬身道:“董夫人您請坐下。奴家叫楊士良,不在這兒當差,奴家就是奉旨來接您的;先告訴您一個好消息,官家讓夫人旁晚一起用膳,侍寢?!?/br> 下面的一群人雖然低著頭,聽罷卻悄悄觀察玉蓮?;鹿贄钍苛贾钢粋€婦人道,“她叫楊執事,在宮里好幾年了,年紀稍長懂事兒,專程挑選給夫人的。您先歇一歇,下午楊執事先帶夫人去沐浴更衣,然后去萬歲殿見官家?!?/br> 玉蓮“嗯”了一聲,終于開口了。 楊士良又道:“這里暫時安排了二十個宮女、四個宦官。都歸您管,要是他們犯了錯,或者讓您不滿意,只要沒弄出人命,您都可以做主;他們每月的錢、用度也是您做主。夫人初來乍到,可能對這里還不太熟悉,楊執事先幫您管著,以后您熟悉了就可以自行安排;他們的職責就是讓夫人過得舒坦。 對了,這里叫凝暉殿,往西過去就是中間的滋德殿,離萬歲殿、滋德殿都不遠,好地方哩?!?/br> 楊執事微微屈膝作了個萬福:“見過夫人?!?/br> 楊士良稍等了一會兒,便道:“奴家的事兒辦妥了,先告辭?!彼逼鹕韥?,轉頭對楊執事道:“你們先出去,讓夫人靜一靜,有事兒再叫你們?!?/br> 眾人道:“喏?!?/br> 等人們都出去了,玉蓮這才稍稍松了口氣,和董三妹面面相覷。倆人坐了一會兒,又在房子里走動了一圈,這里橫排的幾間放都有門相通。時間稍長,她們便把這里都看熟了,又好奇地看四下的一些擺設裝飾。但依舊不敢出門,玉蓮還是有點尷尬緊張,她雖然作為郭紹的妾室很長時間了,確實極少出門。 下午她便被帶去了一處專門的澡堂,同樣有點尷尬,因為很多人服侍。而且那些人服侍得非常仔細,還抹了各種不知什么玩意洗了幾遍。 好不容易才被送去了萬歲殿,一座在臺基上非常大的“房子”。終于在一間華貴的屋子里見到了郭紹,玉蓮頓時松了一口氣,看著郭紹幾乎要哭出來。 郭紹只看了她一眼,便揮手示意周圍的人回避。 玉蓮走上前就看著他道:“阿郎!” 郭紹看了她一眼道:“這地方我也是昨天才來……我看你挺緊張?!?/br> 玉蓮道:“全部的人都不認識,我也不懂這里的事……” 郭紹哈哈笑道:“管他們干什么?你還真是好笑,皇帝都不怕,怕宦官宮女!江山我都打下來了,所有東西都是咱們的!這里所有人都指靠著我給賞賜哩。他們得怕你、靠著你,想想是不是那么回事?” 玉蓮看著他,心里踏實多了,點點頭道:“還有就是我穿這身衣服,不太習慣??墒翘亓?,又怕丟阿郎的臉面?!?/br> 郭紹好言道:“穿什么不要緊,你得自信。來,把背直起來,抬頭。你那么漂亮,現在又有身份了,有啥比不上別人的?記住自信,就算有什么疏漏,表現得自然大方,就不是問題了;又沒人敢指責你?!?/br> “阿郎你真好,當了皇帝還沒變?!庇裆弰尤莸?,“還在這種小事上關心我?!?/br> 郭紹笑而不語。 玉蓮又輕聲道:“月娥姐也和我一起來的,但沒和我在一個地方?!?/br> 郭紹沉吟道:“你試過和她一起侍寢,會覺得不好吧?” 玉蓮一改剛才的拘謹,小聲道:“當然不會好,你不注意對倆人稍微有點差別,其中一人就會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漂亮、哪里不如人家好,會妒忌、會傷心……要是沒在一塊兒,那便眼不見心不煩了?!?/br> 第四百九十七章 李筠 一大早郭紹照常來到金祥殿御書房,此時距登基大典只有三日。他對楊士良道:“各官署點卯時,就去傳話,叫王樸、魏仁溥、王溥、李處耘過來見面?!?/br> 他等待的時候,繼續整理分析文武升遷改任的名單。不多久,外廳里那些上值的官兒也來了,并且再度送來了一疊奏章。郭紹不想看奏章,便讓它們堆在那里。 又過了一陣,召見的四個人進了房門,一起跪在廳堂上叩拜行禮。 郭紹起初兩天還裝模作樣顧點皇帝的禮儀,但很快他的新鮮感就降低了,這種私下召見的場合,他徑直說道:“起來,都進來說話?!?/br> 幾個人紛紛道:“謝陛下恩?!?/br> 里面書房以前拉著道簾子,一般外臣也不能進來,因為當時執政的是個女人。但現在已不相同。郭紹在椅子上坐下,又叫宦官搬凳子進來,叫大伙兒也坐下說話。 王樸等人頓時受寵若驚,坐得姿勢也非常拘謹,他們的屁股就靠了凳子的一個小角。但不久之前,大家商量事兒都是坐在一起的。 郭紹開口便道:“兩件事,第一件是怎么對待昭義軍節度使李筠;第二件,王相公(王溥)和王使君(王樸)主持文武的封賞名單,盡快呈送上來讓我看看?!?/br> 二人分別拱手應答。郭紹此時已幾乎恢復了在軍中的習慣,說話做事比較利索……正道是,一個人能演戲一天兩天,一直演就不容易。 李處耘開口道:“李筠此人,不似有歸順之心??烧偎鼐?,他定有猜忌恐慌之心,必然抗旨起兵。臣愿為陛下前驅,帶兵趁勢攻滅,將其連根拔起!” 王樸道:“不可?!?/br> 郭紹轉頭看向王樸,想聽聽他的見解。 王樸正色道:“將軍所言,李筠難服,老夫贊同。但他不一定會起兵謀逆,非不愿、乃不敢,他的處境若鳥驚弓,又心里猶豫徘徊。原本有可能避免的兵戈,若是朝廷逼他,那點爭取的機會都沒有了?!?/br> 王溥也道:“王樞密使所言無不道理,那李筠是太祖提拔起來的大將,本是大周之臣,多年抵御北漢守國門也是有功的。若朝廷咄咄逼人,就稍顯寡恩,不利當朝威名?!?/br> 李處耘皺眉道:“話雖如此,但這種人,留著本就是隱患,遲早要除掉!官家登基,正好拿他祭旗,以儆效尤!” “李將軍所言極是,若是別人還可能萌生退意,可李筠此人狂妄自大野心勃勃,遲早會覆滅?!蓖鯓泓c頭道,又話鋒一轉,“不過,宜遲不宜早。一旦開戰,禁軍當然勝算很大,可是將士出征,一場大戰下來,軍需、賞錢可不是小數;再者,李筠的昭義軍常年抵御北漢,手下有精兵強將,打起來不會很輕松,得損耗咱們禁軍精銳。急著粗暴解決,朝廷的代價也不??;既然尚有機會用別的辦法,又是內戰,為何不爭取一下機會?” 王樸繼續道:“陛下新登大位,照先例,應該讓一些節度使移鎮;乘此機會讓他和別的節度使一樣移鎮,也是合乎常理規矩的做法,他沒有什么話說。咱們對付他的第一步就可以這樣嘗試。 他本來就猶豫徘徊,這樣的做法便能讓他麻痹、心存僥幸。因為地方節度使移鎮可以帶走幕僚、稗將以及一些最親信的人馬,李筠會覺得他的要緊實力尚無損失,也會有新的地盤;不能不多加考慮。禁軍實力強大,他此時機會其實很小,起兵謀反風險很大……這世上沒人活膩了,急著去送死。老夫猜李筠會乖乖奉旨移鎮?!?/br> 李處耘也有點被說服了的樣子,下意識微微點頭,卻未吭聲。作為一個高位者,不能輕易改變自己最初的主張。 王樸道:“一旦李筠移鎮,實力便有所下降了,離開了經營了好幾年的熟悉地盤,也會損失一大部分熟悉他的人馬。以后朝廷再慢慢削他的權……老夫以為地方節鎮權力仍舊過大,將來應該設立轉運使,收回節度使的財權。那時候在大部分地方施行,李筠也不能例外,他便被再度削弱。 然后陛下就可以偶爾以嘉獎升遷的法子,調走李筠身邊的重要大將。如此層層剝絲,最好的結果可能是完全不費一兵一卒就將李筠拿下;就算他后來要負隅頑抗,實力也弱了太多,朝廷的代價更小了?!?/br> 李處耘聽罷捋了一把大胡子,說道:“王使君雖掌軍務,到底是文官,腸子就是比咱們彎?!?/br> 郭紹聽罷善意地笑了一聲,幾個也跟著陪笑起來。 王樸冷笑道:“本朝的仗還沒打完,節省一些國力是好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