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千嬌 第84節
董二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爹會千里迢迢來到東京,更沒想到爹會死在趙府。 “傻站著干甚,快來幫忙抬?!迸秃暗?。另一個人說道:“就咱們三個抬吧,董二那廝嚇傻了!”頓時他們稀稀拉拉笑了幾聲。 “他……”董二的聲音都不清楚了。 一個奴仆道:“今早逮到的竊賊,在廚房偷了一些吃的躲在柴禾堆里。趙三郎上來審問,拿著麥餅往他嘴里塞,生生給噎死了?!薄摆w三郎下手是沒輕沒重,不過一個窮成這樣的竊賊,死了就死了,倒不是什么大事。董二你怎生嚇成這樣?” 董二顫聲道:“趙衙內殺了人,官府不查他?” 奴仆道:“人啥時候沒有貴賤之分,老竊賊這種賤命,官府怎會來驚動趙家?這種人死一千個,都頂不上趙三郎一個人?!?/br> 董二相信奴仆所言。趙家阿郎和兒子趙匡胤都是禁軍大將,這種人就算犯了事,官府查都不敢查的;更何況死的是卑賤而無人過問的人,被害者還事先在趙家偷了東西,有錯在先……雖然只是小錯,但小人的小錯就要送命,原本是常見之事。 沒有人能制趙三,至少不會因為一條“賤命”制他們。 旁人又道:“丟城外怕是不太好。城東北卞水河邊有片坡地,原本是東京戰亂時埋死尸荒谷的亂葬崗,咱們去那里挖個坑,把人給埋了罷?!?/br> 有人附和道:“埋了也好,丟在路邊總是有人問,說起來不好聽。挖個坑埋了誰還過問這死人?” “也是,幸好有片亂葬崗,不然東京這地到處都有主,連個埋人的地方都沒有?!?/br> 幾個人便將死尸抬上了馬車,這馬車沒有蓬,于是大伙兒又抱來一些升火用的茅草給遮掩在死尸上。一行人趕著馬車便從側面偏門出院子去了。 董二跟著去了一趟,看明白了地方。默默回趙府,說自己肚子疼,要去看郎中,把馬廄的活兒讓同伴幫忙。然后先回自己住的地方,從墻角邊掀開一塊地磚,刨開土從地下悄悄拿出一個罐子來。 他一邊拿錢一邊偷偷抹淚,發現錢竟然不夠買一口棺材!頓時愈發心酸。 生為人子,親爹死了連口棺材都沒有,裹張草席赤著腳挖坑就埋了!董二一時間覺得自己活在這世上實在是太丟臉。而且他連哭都不敢哭一聲,只能躲到角落里偷偷抹兩把淚,不讓別人知道。 要是趙府的人知道被趙三害死的老頭是董二的爹,董二還能留在趙府么?任何主人都不會把一個心懷“殺父之仇”的奴仆留在家里,直接趕走那是最為仁慈的做法。但讓董二迷惑的是:自己為什么還要留在趙府,給殺父仇人干活? 如果沒有死了爹這件事,他當然是不愿意離開趙府的,哪怕做一個奴仆也比在外頭討日子強。 董二在墻角蹲了很久,本來想把存的錢拿去買一口棺材,夜里悄悄把爹的尸體挖起來入殮重新下葬。但錢不夠,便買不了棺材,他一時間不知道該做什么了。 董二開始回憶他爹生前的事……心里其實對自己的爹評價不高,在老家就愛小偷小摸,人還很懶,讓一家人過得很苦,一遇災荒就沒法過,娘都是餓死的。但無論怎樣,總算是董二的親爹。日子過得再苦、吃得再差,對待董二再不好,也是爹把他養大成人的。 而且董二想起來主要是心酸可憐他爹,一天好日子沒過,吃糠咽菜活命,苦了一輩子,到頭來死得這么慘、帶著屈辱被人像扔破爛似的掩埋在亂墳崗。 想到這里,董二只覺得他爹真是非??蓱z,自己非常不孝,不由得悲從心來。 …… 郭府內,楊、羅,左攸,京娘等一眾人都在客廳里,坐在郭紹的下首。左攸道:“府前正門,對面的院子得買下來,用于增加的親兵護衛居住。府邸側面、后面,要增加暗哨和巡邏,輪換值守;府內內宅,京娘不是手下有些婦人,選一些身手好的,就近照料主公的起居?!?/br> 郭紹道:“其實現在也不比如此緊張了,趙三一擊不成,他還能有第二次機會?何況此人剛成年,身邊還沒有什么堪用的人;李俠兒還算能用的人卻死了,趙三就算再胡來、有心也無力。我現在最主要考慮的,是這事怎么收場?!?/br> 楊彪勸道:“大哥說得也有理,不過今后咱們還是得留心。大哥以后出門,在城里走盡量不要騎馬了,乘車比較好?!?/br> “二弟這話不錯?!惫B點點頭。 因為郭紹就善于射箭,聽到棄馬行車的建議,立刻就想到了“暗箭傷人”。弓弩不是狙擊槍,要伏擊擊殺人沒那么容易,不過確實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箭矢要一擊殺人,需要爆頭、而且不能射在頭盔上,否則一箭殺死人就比較難,特別武將出門一般至少會穿軟甲護心的情況下……禁軍里就有兩個武將,在那里吹牛分高矮,誰也不服誰,后來就干脆比身上的傷疤,誰的傷多誰就做大哥。結果其中一人身上竟然有幾十處箭傷!另一個武將只要叫他大哥了,因為那人中過幾十箭都沒死。 要一箭射中小目標的要害,這就要求殺手武藝很高、從小訓練箭術。但這種武藝高強的人,處于當下以武治國的年代,為何要去干那種勾當買賣?厲害的早就是禁軍武將了,雖然同樣是賣命,卻正大光明地吃著皇糧,有身份尊嚴地活著,平素合法地受社會規則的保護而不必擔驚受怕,恐怕比去殺人過活要好得多。所以正道是“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若一箭斃命,只能用弓,而不是弩;就像郭紹在戰陣上一箭射死北漢猛將張元徽,這等事用弩就辦不到……在郭紹看來,弩最大的優勢應該是使用者不需要太多練習,不像弓箭一樣普通人根本無法用;但弩本身很依賴制作工藝,這個時代工藝再好也就那樣,可控性比較差。相反弓靠的是人的技藝,可以通過訓練達到,反而可能具有極高的精準度。 總之只通過弓弩擊殺目標很不容易、不好cao作,唐憲宗時期地方節度使無法無天,派人到長安刺殺宰相,也是先射傷了人,然后上前用近戰擊殺。 但萬一運氣不好、又正好疏忽大意了,被人射在臉上那也得玩完。所以郭紹才贊成二弟的建議。乘車就不會被狙殺,箭矢穿透力不高,在馬車車廂里如果被幾箭射死了,那簡直是很不可思議。 不過趙三再次出手的可能較低,至少暫時沒有什么可能。郭紹只是想抓住他的把柄,在明面上往死里整,但是這得看皇帝什么態度了…… 郭紹沉吟道:“今天我去了一趟侍衛司,回來時在皇城西邊碰到了宰相王溥。王溥說今早皇帝派宦官去殿前司,把趙匡胤叫進大內去了?!?/br> 楊彪問道:“官家是啥意思?” 郭紹道:“很可能是讓趙匡胤看犯人的口供、和大臣的審案奏疏,然后當面把事說開,讓趙匡胤解釋。如果不是這事兒,而是軍務,官家一般會把張永德和趙匡胤一塊兒叫去,而不是單獨召見趙匡胤?!?/br> 左攸聽罷說道:“此事恐怕真有點懸,官家一心北伐,在此關頭肯定不愿意大將之間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徒然內耗?!?/br> 郭紹點頭道:“我也沒想和趙匡胤結怨,但趙三把事都做絕了,事到如今,趙三這廝讓我很不安生,就是個禍害!” 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府的驚變 王樸親點開封府左廳推官,專門在東京負責謀刺禁軍高級武將案件的證據收集和過程推論。此推官非常厲害,是開封府有名的獄訟官員;他爹就干這行,子承父職干得很專業,他家不管誰坐皇帝一直就干獄訟。兩天就把這案子弄清楚了。 推官在王樸跟前冷靜地稟報著:“此案案情并不復雜,嫌疑最大的人是趙(故意隱去名字)。下官先推一下趙的作案過程,王副使聽聽是否有疏漏: 趙先看上了將帥李處耘的女兒,但因李處耘不愿與趙家聯姻,故趙差遣同犯李俠兒、李麻子于李府外暗查動靜;卻發現李家娘子與郭府有往來,并在太室山東大通寺附近訂下客棧。便認定李娘子與郭將軍有私情,心生嫉恨之意。趙既已察郭將軍去大通寺的行程,便有了作案的機會。 并認定郭將軍一死,其部下李處耘便會迫于趙家權勢轉投門下,則可娶李娘子矣。又因郭將軍與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素來有間隙,便欲在現場留下蛛絲馬跡,以轉移視線擺脫干系。 如此這般一番動機,遂以李俠兒、李麻子招許州流民十余人,于大通寺客棧設伏。是夜,點燃火藥桶從郭將軍所住房間的后窗扔進房內,炸之。未擊殺,又以埋伏的弓弩于門前射之,射傷了郭將軍,但謀刺失敗。 李麻子及同伙一名被逮。趙擔心事情敗露,便將與自己同謀的李俠兒滅口……仵作驗尸是先中砒霜之毒,致命則為斧頭一類的重器傷顱骨。滅口之后,埋于道旁……” 推官說罷,又道:“方才所言,是下官對案情的推論。從現場證據、人犯口供可以證實此案確為李俠兒、李麻子所為;并可查明李俠兒與趙(三)來往頻繁,常常出入趙府。 李俠兒與趙關系匪淺,證據三處:一,李麻子口供;二,東市市井、窯子賭坊等諸人口供;三,趙府奴仆數人一致口供,證實趙府卻有叫李俠兒的人進出,并與畫像相吻合……王副使勿憂,下官并未逮捕趙府的人,只是派人在外面和氣地詢問,他們自愿說的?!?/br> 推官繼續說道:“人證物證查到這個地步,一般來說就可以拿人了。但因事涉趙家,此案還有一處地方無法佐證:李俠兒雖然與趙有來往,卻沒有任何證詞和物證、能證實李俠兒是受意于趙。至于趙的動機,也只是下關的推論……要證實,李俠兒已死,除非……除非逮捕趙匡義,讓他親口招供?!?/br> 王樸道:“不必了。你查案查得不錯,能秉公問理,毫不偏頗,本官定然將此事稟報官家?!?/br> 推官忙道:“多謝王公在官家面前美言?!?/br> …… 趙匡胤從大內出來,先回殿前司見趙弘殷,然后父子倆都不再上直辦公,徑直回家。趙匡胤請父親在內院正堂里坐了,又下令所有奴婢都出院子,然后才從懷里掏出一份開封府左廳上呈皇帝的卷宗,交給趙弘殷。 “父親,請先看看這個?!壁w匡胤道。 趙弘殷“咳咳”了幾聲,端起茶喝了一口,便開始看卷宗。老人的臉漸漸變色了,拳頭捏緊,指節都發白了。 就在這時,趙三入內,低著頭拜道:“父親、二哥,今天為何回來得這么早?” 趙匡胤黑臉上實在無法有顏色變化,但很不樂地沒開口說話,一句也不理會兄弟。趙弘殷突然一掌拍在了幾案上,將上面的茶杯直接震了起來,“哐”地掉在地上摔成碎片。 “你這孽畜!”趙弘殷站了起來,一掌就抽了過去。趙三沒躲掉,生生挨了一下,左臉上五個指引,很快腫了起來。趙三痛叫了一聲,急忙拿手捂住臉,“撲通”跪倒在地。 趙匡胤見兄弟挨了父親打,還跪地認錯,立刻就說話了,忙勸道:“父親息怒,先坐著順口氣,不必著急?!?/br> 趙匡胤扶父親坐下,回頭道:“老三,二月二十八你好像沒夜宿家中,去了哪里?” “汝州?!壁w三道。 趙匡胤又問:“去汝州作甚?” “見一個好友,叫王順?!壁w三答道。 老人聽罷又是大怒,騰地站了起來,趙三見狀忙捂住臉,驚恐道:“父親,您……”老人大罵道:“還敢欺瞞,官府已經把你干的事查得一清二楚,連官家都驚動了!你也不想想,就憑那點本事,能欺瞞得過誰,???還敢說謊,老子打斷你狗腿!咳咳……” “父親,稍安。且讓我問問?!壁w匡胤拾起地上的卷宗,在手里拍了拍,對趙三道,“這里不是公堂,外人也不在。三弟把做過的事告訴父親和二哥,咱們才能幫你想辦法?!?/br> 爹在那里又是打又是罵,一臉嚇人的怒火;二哥卻又好言相勸,一張黑臉卻扮“紅臉”。但趙三都不為所動,承認了是不是要被二哥弄去大義滅親,以表忠心? 趙三非常清楚,自己之前和最近干的每一件事……不是犯了點錯,認個錯就沒事的;任何一件都不應該隨隨便便被原諒。所以他咬定道:“二哥,兄弟真的不明白為何……” “老子真是白養了你!怎么生了個……”趙弘殷說到這里,忽然口里噴出一口血來,“噗”地一聲,連跪得很遠的趙三身上也濺上了血點。 “父親!”“父親!”兄弟倆急忙上前扶住。 趙匡胤顧不得理會趙三那事了,見父親已經昏迷過去,急忙喊道:“快!快去叫人找郎中?!?/br> 趙三也急了,急忙從地上爬起來,奔出門外,大喊:“來人!來人!”這內院里的奴婢都被趙匡胤喊出去了,一時間無人應答。等趙三奔到洞門口時,才見有奴婢上來應答。 但來的都是些丫鬟,辦事不行。趙三急忙奔至前院,喚來奴仆說道:“快去找郎中!都去,多叫幾個人來?!?/br> 奴仆們忙跑到馬廄取馬,馬夫董二見狀,問道:“發生了何事?”奴仆答道:“三郎要請郎中,不知何事??雌饋砗芗??!?/br> 董二聽罷忙道:“那我牽幾匹快馬去前院準備好,免得要用時多費周折?!?/br> “快去,快去!” 董二牽馬進了前院的門,門房問道:“你牽馬進來作甚?”董二答道:“剛才馬廄來了幾個人,叫我牽來的,說是三郎下的令,要趕緊去請郎中?!?/br> 門房聽罷便道:“趕緊進去,剛才聽說,阿郎病倒了昏迷不醒?!?/br> 董二牽著馬快步走進去,但見趙三還站在前院里叫人。這時趙三回過頭來,一手捂著左臉,皺眉問道:“你個馬夫……叫啥來的,把馬牽過來干甚?” “剛才不是來人說,三郎叫牽馬過來么,說是阿郎病了要請郎中?”董二道。 趙三罵道:“我是叫他們徑直去找郎中,沒叫他們牽馬,他們一幫草包!你還愣著作甚,牽走!” “是,是?!倍Φ?,他的臉很白,神色有點異樣。他吞了一口口水,轉身欲走。但這時微微回頭看,只見趙三已經轉身和別人說話,正背對著自己,而且身邊近處沒有奴仆……附近的奴仆都被驅趕出門找郎中去了。 董二皺眉稍作猶豫,終于把手向懷里伸了進去,他的手開始微微有些顫抖,神色更加異樣。 終于董二從懷里猛地拔出了一把生銹的短刀!不知道是哪里挖出來的破爛,刀身上全是鐵銹,只有刀尖處和前半截的刀口才磨過。 他猛地沖了上去,對著趙三的后背,一刀扎了下去?!鞍?!”趙三一聲慘叫,回頭看時,董二已經把刀拔了出來,對著趙三的臉又是一刀。 趙三一手捂住臉流血如柱,掉頭就跑,但眼睛被血遮住了,他立刻撞到了一棵樹干上,一個踉蹌摔倒在地。董二追上去,一把扭住趙三的發髻,揮手瘋狂地在他臉上、脖子上連劈十幾刀。趙三整個腦袋血rou模糊,在地上亂蹬。 董二最后一刀對準趙三的眉心,猛刺下去卻刺進了趙三的眼窩,深深插進他的眼眶。趙三不動了,董二放棄了銹刀,起身便跑。 這時聞聲趕來的奴仆見董二一臉是血愣在那里,四下傳來了尖叫聲。 終于有一個人喊道:“叫門廳的兵過來!” 董二已奔至馬前,翻身上了一匹馬,策馬就向東邊奔去,那里有一道偏門。董二在趙家干了三年,對地方是非常熟悉,輕裝熟馬打開了偏門的門閂,徑直就沖了出去。 他一面跑,一面把外衣脫了下來,胡亂擦了一番手和頭臉上的血跡,把血衣往路邊就是一扔。街上的人被他快馬沖得雞飛狗跳,這時身后也傳來了馬蹄聲。董二知道對面街口還有官鋪,這么大聲的陣仗,沖到街口肯定遇到官差了。他這時見到旁邊有一條岔路小街,街上人來人往。 董二便直接棄馬,跳將下來,向人群跑了過去,沿著街巷慌不擇路一陣亂奔,但見有那地方狹窄的口子,房子之間的間隙,就往里面鉆。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戶兩命 那董二在街坊間一番亂竄,情知現在趕去城門、想出城肯定要被逮住,眼下只能找個地方躲起來。但能躲到哪里去……當年從河東一路逃荒到東京,討口吃的已不容易,而今還要躲起來不被人發現找吃的? 除非是有能力的人包庇窩藏!情急之下,董二想起了前幾天被官府的人問李俠兒的事,還隱隱聽到官差說大將郭紹被刺、可能與李俠兒有關;府上這兩天也悄悄有些議論……那李俠兒常見在趙三郎身邊出入,董二覺得圖謀害大將郭紹的人可能與趙三有關。 他顧不得多想,既然郭紹與趙三有仇……那我現在幫郭紹殺了仇家,他會幫我吧!況且董二已別無選擇,只能抱著試試的心情,不然他根本沒辦法在東京避過追捕。 于是董二徑直向大相國寺那邊摸去,那郭紹在東京也頗有名氣,去年底和今年初時不時就能聽人議論他打壽州的戰事。董二也早有耳聞,知道郭府在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