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郭紹沉吟道:“他真是叛黨的黨羽?” 左攸道:“那王浚作樞密使,樹大根深敢挾制太祖,得勢時朝中多少人不得不仰起鼻息,若計較起來沒多少人能完全脫得了干系。太祖清理門戶不過拿一些人以儆效尤,羅彥環不過倒霉了撞上而已?!弊筘鼑@道,“在下偶爾有所悟,世事難妙算,若是運氣不好無論如何妙算都沒用?!?/br> “確是?!惫B也是心有靈犀般地贊成左攸的說法,然后又附和道,“運氣這東西不好捉摸,積陰德也沒用。太史公《伯夷列傳》里早有論述?!?/br> “咦?”左攸聽郭紹隨口引史,表情頗有些詫異。不過他也沒追問,繼續說道:“今年初官家即位,擴軍備戰應對北漢契丹威脅,繼續有才能的猛將。朝廷便把羅彥環調到東京,安置在軍頭司……這衙門幾乎無事可做,就是用于安置那些沒有實職的將校,給予少許俸祿、供膳食的地方。 高平、晉陽之戰后,官家下令嚴懲殺伐了一大批將校,在戰陣上又死了一些,初時有大量的空缺。就在這種好時候,羅彥環也沒補上實職,仍然在軍頭司混飯。以我之見,他才三十來歲,但前程已經走到頭了?!?/br> 郭紹道:“左先生是如何結交到他的,他愿意投我麾下?” 左攸答道:“上次咱們在陳州門城墻上,我氣憤之下在史彥超跟前說了一通話,底下有人叫好,后來我便在附近轉轉,看能不能找到那個人。不料他還在等我,那個人就是羅彥環?!?/br> 郭紹一拍額頭,恍然道:“怪不得我和二弟三弟走著,回頭就不見了左先生。原來你是去找人去了?!?/br> 左攸笑道:“正是。羅彥環倒沒明白表態要投主公帳下。我和他說起主公要去關中,尋訪秦、鳳二州的風土人情。他毛遂自薦,說有親戚在鳳州,愿意跟主公去關中,借訪親問友幫主公打聽地形……但我敢保他一百個情愿投主公帳下,不然他看不到出頭之日?!?/br> “牽扯到叛黨的人……不過是太祖朝,官家即位后也不必太忌諱了?!惫B點頭。 左攸嘿嘿笑道:“正如主公那日所言,這等人十分劃算?!?/br> 郭紹當即便說道:“改日左先生帶他來見見面罷!”左攸道:“羅彥環已經在門外等著了,我先舉薦,主公愿意見現在就請他進來?!?/br> 郭紹沉吟片刻,道:“隨我出門,我去大門口迎他?!?/br> 第五十九章 盛情難卻 大門口果然見著一個三十來歲的大漢,睜著一雙大眼,額頭圓、下頷窄,身上穿著件布袍、頭戴幞頭。他先認出左攸,然后把目光停留在郭紹的身上,眼睛頓時一亮……倒不是因為郭紹長得如何玉樹臨風,這廝可能已經認出郭紹了。據左攸所言,那日在陳橋門“射帽”,羅彥環也在圍觀。 “郭都使?”大漢上前拜道。 郭紹面帶笑意,沒來得及開口,左攸便道:“正是上回我給你提起的人。主公,他就是羅彥環?!?/br> 大漢頓時抱拳,語氣也有點激動起來:“在下見過郭都使!” “哈哈!”郭紹先大聲爽朗一笑,不知怎地腦海中浮現出了在高平傷兵營第一次遇到趙匡胤的場面。在某些經驗不足的場合,人就會不自覺地跟著所見所聞模仿、學著做;郭紹也不例外,他還是第一回這樣“禮賢下士”,當然就想起了曾經的見聞。 郭紹當即又像趙匡胤夸人一樣,夸贊道:“我從左攸口里聽過你的事跡,曾把原本要送到幽州契丹人手里的一千匹戰馬帶走!在兵荒馬亂國家危難之際,你能清楚大義,又有膽識當機立斷,讓我十分敬佩!” “哪里、哪里……”羅彥環似乎越來越激動了,口齒已不如剛才利索。 “羅將軍,里面請!”郭紹做出一副爽朗高興的神態。 “不敢、不敢?!绷_彥環的意思似乎不敢稱將軍,“郭都使親自出門相迎,末將實在慚愧?!?/br> 郭紹聽罷心道,同樣是武將羅彥環和楊彪卻有些不同。 一行三人進門往客廳走,郭紹又想起了另一個大將向訓家里請客,向訓那興高采烈的歡喜模樣毫無做作;當下郭紹也滿臉笑容,頓增熱情好客的氣氛。他一邊走一邊又說道:“左攸剛剛一提起你的事,我便心生敬重,當即就想結交。不料又聽說你已經在府門前了,心下便迫不及待要一睹壯士風采!” 羅彥環急忙回答道:“卑職實在汗顏,慚愧……” 左攸這時候的話反而很少了,只是微笑淡定地看郭紹。 進入客廳入座,一個粗壯的黑婦便端著茶盤上來擺茶。羅彥環在椅子上只坐了半邊屁股,說道:“卑職只道郭都使待兄弟好,不想如此禮賢下士,不嫌人微位卑!” 郭紹笑道:“除了美女,我只待好漢壯士好,倒不是對誰都客氣?!?/br> 羅彥環聽到美女,終于沒忍住看了剛剛擺茶走到門口的粗壯黑婦。此時此景,或許羅彥環在心里琢磨這位郭都使的口味有點特別? 這時羅彥環有點迫不及待的樣子,連郭紹的話題也不接了,忙著說道:“卑職想起一個好友、從晉時就認識的好友,對他的為人十分清楚。若是郭都使向對卑職一般實誠待他,他定是不顧性命追隨鞍前馬后的?!?/br> “哦?”郭紹道。 羅彥環繼續說道:“他名叫李處耘,一直追隨時任靜難節度使的折從阮將軍……李兄的處境一向比較窘迫,但確是有勇有謀又忠肝義膽的良將!太祖時,折公的侄子折德良誣告李兄,導致他被貶走,險些獲罪下獄;幸好折公上表替他開脫,這才免罪重新效力折公麾下。不過李兄和折德良恩怨未了,現在處境也十分窘迫?!?/br> 郭紹問道:“為何那折德良要用誣告這等下三濫手段,去對付折公門下的將領?” 羅彥環道:“哎,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呀!李兄有長女生得十分貌美,遠近頗有艷名;那折德良是個好色之徒,早已垂涎,想叫李兄把長女許給他。但是,且不說那折德良品行不端一肚子茅草、讓李兄和他的女兒都看不上,而且那折德良家中已有八房妻妾,李兄之女過門也只能做第九房妾室。李兄出身將門又讀書明禮,怎舍得將掌上明珠棄之暗室,給人做妾? 折德良求之不得,先是在其伯父折公跟前讒言,折公不信,然后就上奏誣告!” 郭紹聽得也心生惱怒,心道:這世上確實是好歹盡有什么樣的人都不缺。 他沉住氣,回頭問完全被冷落的左攸:“靜難節度使的治所在哪里?” 左攸淡定地答道:“就在關中,離鳳翔不遠?!?/br> 郭紹道:“正好我們準備去關中,到時候先拜訪拜訪李處耘,便勞羅兄弟引薦了?!?/br> 羅彥環忙道:“卑職樂意之至?!?/br> …… 郭紹此行,不準備帶太多的人,就當是在侍衛司告假那樣,去關中探親尋友。楊彪、羅猛子以及親兵將士六人,加上左攸和羅彥環。一行十來人,正好輕裝簡行。 京娘知道他們的行程后,便要和郭紹一同出行。郭紹不準,覺得出遠門帶著婦人不方便,也無必要。 但京娘說自己能幫上忙,她去年從峨眉山返回東京時,在鳳州一個山上夜宿,出于同情資助過那里的一個尼姑庵,到時候可以派人去那里建立落腳點。 郭紹聽罷有點動心,而且京娘不依不饒的,可能攔不住要跟過來。便勉強贊同。 他們準備妥當,八月上旬出發。 從東京到關中一千多里路,但小隊人騎著馬,不用趕行程也只用半個月就到關中了。中秋佳節在驛站里過的,為求功名和前程,一行人離家千里卻也無多感懷,反正大部分都是武夫也沒多少閑情雅趣。 路上經過乾州,郭紹等在乾州驛站落腳,這時才想起郭紹領的事乾州刺史……拿了好幾個月乾州刺史的俸祿了,自己“治理”的地盤居然是第一回來。果不出所料,當天傍晚乾州的一大群官吏就到驛站來了,要迎接郭紹先到州府,然后巡視各縣政務。 盛情難卻,郭紹等只好參加了長史等諸官員訂的酒席,一晚上各種逢場作戲把酒言歡自是難免……晚上還提供歌妓侍寢,簡直是正大光明地送到面前來任郭紹等挑選。 郭紹問左攸,確定這種事是合法的。心里直想:太腐敗了…… 看著一個個年輕娘們衣衫暴露在面前晃來晃去,郭紹表示年輕熱血方剛很難把持。無奈京娘在身邊,他想想還是推遲了。 至于州府官員邀請什么巡視地方政務,郭紹便好言推卻。乾州治理得好不好關他何事?雖然掛著州官刺史,但責任和政績都算不到他頭上,就算乾州已經亂得到處起義造反了,郭紹也毫無壓力。于是次日他們便辭別諸官,繼續西行。 先到鳳翔地界,郭紹與隨行的人一商議,先拜訪鳳翔節度使王景,作為禮節上的尊重;然后才去邠州拜訪羅彥環的好友李處耘。 王景照樣派人熱情款待了從東京來的同僚,只是接見了一下,然后就由底下的官員作陪。因郭紹比王景低了好幾級,理當如此。 郭紹等原本是從東京出來了解戰場地形風物的,不料耗了將近一月,除了在路上、就是在宴席間與人應酬。這些人情世故也確實難以省略,同朝為官,既然已經到人家地盤上了,不招呼應酬一下會在朝廷內外留下失禮的壞名聲。 果然一到邠州,又不得已要花一整天先求見節度使折從阮,和折從阮幕府里的接待官員廢話連天。 直到八月底,羅彥環先見了好友,然后才帶來了好友李處耘對郭紹的盛情邀請。 郭紹在邠州驛館專門換了一身干凈的衣裳,這才帶著隨從五人按邀請之約拜訪。身邊除了那六個親兵都在,這樣已經是好幾個人了,如果讓親兵都一起趁飯,一行人十幾個似乎太多……那李處耘并非王景、折從阮那樣的節度使,大伙兒也是按照私交友誼的理由拜訪的。 李處耘開大門,親自到大門外恭候,想來他的職位還遠不如郭紹這個軍都指揮使高。 郭紹等人一到地方,只見一大群起碼二三十人在門口等著。而且大多人文士打扮,有一身錦緞絲綢的,也有布衣長袍的,看起來貧富或有差距,不過都不像是武夫,有的人一看細胳膊細腿的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郭紹初時很納悶,心道李處耘家這么多文人?不是聽羅彥環說他混得很慘么,如何能養如許多門客……很快他才醒悟,也許這些人不是李處耘的門客,可能是為了隆重在遠近邀請的陪坐。 郭紹此行從東京出來,參加了不少應酬,已經對這種場合的大概門道摸熟,按照主人的想法,陪坐的人越多越能表示對貴客的重視。宴席上人多,一人一句恭維,也能讓氣氛更加歡樂。 但郭紹又猜錯了。 等到羅彥環介紹了諸位的姓名官職,李處耘上前來寒暄時,才說起這么一幫人的來頭:“李某雖是武人卻附庸風雅,平素敬重名士。適逢折公子提起,約遠近名士到蔽舍以詩賦會友。我覺得今天友人多、熱鬧,便把邀請郭都使的日子也定在今天,還望見諒一二?!?/br> 以詩賦會友……稀奇!郭紹表示身邊的人全是武夫,包括他李處耘的好友羅彥環。 第六十章 附庸風雅 李家大門口,一大群人七嘴八舌客套,又是打拱又是作揖??粗@么一幫人,郭紹也覺得稀奇,連年都有戰爭,仍然還有人吟詩作賦,而且不少;其實左攸也是文人,但他似乎從來不寫詩賦。 郭紹目前對詩賦毫無興趣,他的想法比較直接:任你把詩詞寫出花兒來,也感動不了拿著刀槍的武將士卒,無法讓他們放下屠刀立地成詩人。 所以他對這幫不認識的人一點興趣都沒有,只注意李處耘。按照羅彥環的舉薦,李處耘是文武雙全,有勇有謀而且讀書明理忠肝義膽,好得不行!所以郭紹一定要見見這樣一位能人。 看這么多名士都賞臉,李處耘在讀書明理方面郭紹原本不懷疑,但一看他的長相……一臉的大胡子,從臉頰到嘴上全是胡子,丹鳳眼,面部很平整。 郭紹覺得他應該搞兩把假發掛在鬢發上,然后把黑黃的臉色涂成紅色,就可以自號武圣關公了。 長成這樣,李處耘剛才還表示“平素附庸風雅”!這不還款待了一大幫吟詩作賦的文人sao客,卻是為了哪般? 一幫人鬧哄哄地進了李家的府門,在一間堂屋里入座,坐了五六桌人。桌子上沒有擺酒菜,卻擺著許多宣紙、毛筆、硯臺、鎮紙等物。那些紙上都寫著字,似乎大伙兒早早就到了李府,已經風雅了一陣。 郭紹淡定地在最北面的一桌入座,卻不料一個打扮光鮮的富貴公子一屁股坐在上方,連客氣推辭的話都沒一句。郭紹心中有些不痛快,心道老子是禁軍軍都指揮使,在地方上也算是身份比較高的武將了,你就算等級比我高,總得客氣兩句吧……剛才羅彥環在外頭都介紹過官職姓名了,這里的人都應該知道郭紹是干嘛的。 那公子哥是誰,郭紹當然不知道,剛才在外面相互引見,他也沒記住……記來沒用,今天應酬過了,誰還和邠州的一幫文士有任何關系? 但郭紹仍然記得李處耘的話“折公子提起”,上方那家伙恐怕就是折公子,只有他自持是節度使的侄子才敢如此囂張,不然一般的地方文士吃飽了撐的搶這架子。 李處耘在旁邊瞧了一眼,也沒開口,來者都是客,可能他不便說別人。 折公子……難道就是羅彥環說的,想納人家女兒做妾而不得,不惜誣告的人?郭紹頓時心里暗罵:什么公子,信不信老子現在就打你個哭爹喊娘,出口惡氣! 但郭紹最終還是忍了,作為客人,又是第一次見李處耘,不看僧面也看佛面,總得給主人一個面子……進來就鬧事,人家以為你腦子有病。況且郭紹到關中是來辦事,不是來置氣的;世上什么人都有,從來不缺惡人小人,老是去計較和自己無關的人不得氣死也要累死。 郭紹打算不與他計較,只看能不能結交到李處耘忽悠他投自己門下。其它的事一概不管。 就在郭紹尋思的時候,李處耘開口道:“郭都使是貴客,后到府上,還沒來得及一展才華,諸位請稍等,讓郭都使也作一首如何?” 這時上方的公子道:“郭都使是武夫,懂什么作詩?我看別耽誤工夫了,拿出來念念,那么多首呢,念也要念很久?!?/br> 李處耘頓時很尷尬,忙起身向郭紹一拜,什么也沒說,但似乎是在剛才的公子道歉。 郭紹見李處耘這般,便作手勢示意他坐下,微笑著說道:“他說得沒錯,我就是個武夫,不會作詩?!笨丛诶钐幵诺拿孀由?,又是無關緊要的閑氣,郭紹也不想去計較一句話了。 李處耘的目光又轉到左攸的臉上:“先生可以替郭都使作一首的?!?/br> 郭紹一想到左攸平時說話的用詞,又從來沒見他吟詩作賦,心道左攸也會推辭吧……反正郭紹不用擔心左攸在這種場面上說錯話,他是在官府衙門里跑慣的人,早都滑得很了。 卻不料左攸開口道:“郭郎能文能武。論文,首先是治國安民之道;吟詩作賦這等事本就是小道,不過信手拈來,又有何難?但主人家既沒說什么題目,郭郎自然謙遜推辭?!?/br> 聽到這句話,郭紹頓時詫異:左攸這廝是唱得哪出?他明明知道我從來只是上戰場,什么時候去過風雅場合……莫不是上次說漏了嘴,隨口引用了太史公的《伯夷列傳》,他就認為我有文采?《伯夷列傳》不過是中學語文教材上的文章,郭紹記得也覺得沒什么大不了;可能不僅僅是這一回,和左攸說話最多,一熟悉了可能談吐之間就沒那么注意的。但無論如何,郭紹前世受的教育本就不是以語文為重,懂的東西主要來源于大學以前的背誦,肚子里這點貨擱在古代文人面前,都不叫是學問,最多算識字。 郭紹又注意到,隨行進來的幾個隨從也側目產生了興趣,女扮男裝的京娘既是詫異又有些期待,她不了解郭紹究竟是什么樣的人的;但羅猛子忽然臉漲得緋紅,似乎在憋著什么……難道他想笑?有可能,上次郭紹作得“小呀么小二郎”拿出來當笑話談,羅猛子這廝也聽了的。 就在這時,上方的富貴公子有點受不起左攸的話了,當下便道:“都被你吹上天了,如何如何厲害,何不現場來一首,我倒想看看這位將軍究竟能作出聲明驚神泣鬼的詩賦來!” 公子頓了頓,又道:“如果想抄,在此之前還得琢磨一下,在場這么多飽讀詩文的名士,什么詩賦沒見過?” 郭紹不懂聲色,他心道:你們真有不少沒見過,也不可能見過。 那公子還沒說完,忽然裝模作樣地笑了一下:“我是多慮了,想抄也得先背得不是?!?/br> 底下有幾個所謂的名士一時間沒忍住,稀稀疏疏冒出幾聲笑聲,似有嘲笑,也可能僅僅是覺得那公子機智說話風趣吧? 郭紹總算開口道:“請問這位公子,你們今天的詩會,以什么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