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二弟?”連郭紹都比較意外驚訝,皺眉道,“我的兵器不會對準兄弟?!?/br> 楊彪初時還一臉嚴肅,這時便笑了起來,笑得很輕松的樣子:“大哥的兵器不是對準兄弟,不過是對準帽子罷了?!?/br> 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楊彪這廝經常最賤,別想讓他說出好聽的話,只要他不滿嘴污言穢語罵人就算客氣了。有些話楊彪說不出來,也不善。不過郭紹從他的笑容和言語中,已品出了更多意思。 就在這時,左攸站出來說道:“郭郎,楊彪相信你的箭術,正如他相信你待兄弟的誠意。但楊彪是你的左右臂膀,難得忠心的兄弟,他對主公更有用;而左某不過一介文人,手無縛雞之力,多讀了幾本書識得幾個字,還是半壺水沒讀通史籍……左某這種人,開封府里的小官小吏,一抓一大把,死不足惜!況且,史大帥看武將應該比看左某這等酸儒順眼。我去!也讓史大帥瞧瞧,讀書人也不盡是貪生怕死之輩,力氣軟,骨頭不軟!” 左攸是出口成章。一席話出來,城墻上的武將們誰有口才能說得過左攸,一時間呆若木雞。忽然城墻下面有個人高喊道:“好!說得好!”這時圍觀的人們才紛紛附和著喝彩。 左攸循著聲音看過去時,一眾人在起哄,卻不知一開始那句感動的如同知音一般語氣的話究竟是誰說的。 卻不料楊彪冷不丁來一句,好像正對著左攸慷慨的情緒潑了一瓢涼水:“說了一通,像要去死!你認為大哥會一箭把你射死?” 就在這時,忽見羅二也站了出來,挺起胸膛道:“還是俺老羅去罷!”他似乎有點猶豫,只是見著楊彪和左攸都這樣,也就沒忍住要“沖前送死”……此時他好像已經把媳婦的諄諄教誨忘記了。 郭紹不置可否,轉頭看向史彥超,不料史彥超沒有任何要制止的意思。 都已經這樣了!史彥超也絲毫沒有給個臺階圓場的意思,看來這廝剛愎自用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打死都不會認錯的!他一定要繃著,堅持到底。 楊彪見狀,二話不說,調頭就走……楊彪也是個不服輸的人,他看起來很生氣,很不服史彥超。不一會兒他就走下城墻,牽了一匹軍馬翻身而上,接著就策馬向城門口奔去。 短短的一瞬間,郭紹也覺得不該辜負楊彪的信任! 多少次在戰陣上,每一瞬間都可能被敵兵捅死,每一刻都可能送命,提著腦袋拼殺。這么多次都過來了,還怕射不中楊彪的帽子?楊彪要賭這口氣,郭紹何嘗不窩火,想順出這口悶氣! 此時楊彪已出城門,郭紹帶著惱火氣憤的情緒大喊一聲:“二弟,我若射死了你,拿命賠你!” 郭紹遂不再徘徊,心中通暢,深吸了一口氣,集中注意力。一擊而中,射偏了就是兄弟的命,郭紹心里的壓力很大。 他微微閉上眼睛默念著,伸出手背迎著風,感受著秋天漸漸到來的涼風……涼風一起,天氣該越來越涼了。從這涼意中,他默默地記住那輕輕觸摸手背皮膚的輕重。 郭紹突然瞪圓了眼睛,渾身肌rou繃緊,搭箭上弦,抬起弓的過程中舒展手臂從容開弓,瞄準。 心情不能急躁,也不能怠慢!瞄準的時候不能太急,要看清楚,但也不能拉著弦瞄得太久,力氣稍竭都會影響穩定性。郭紹的手像鐵鉗一樣有力、穩定,一動不動。 風很輕,“啪!”他在直覺中最恰當的一刻放開弓弦,什么也不想。 利箭呼嘯而去!片刻后,楊彪就在馬背上回頭對著墻上大笑道:“大哥,你可得賠我頭盔!” 羅猛子見狀樂得手足舞蹈,對著城墻下面大喊道:“正好射中帽子,二哥跑著馬呢!” 眾軍聽罷都松了一口氣,立刻鬧哄哄地叫起好來。郭紹松一口氣,淡定把弓遞還給旁邊的武將。史彥超無話可說,點頭贊道:“你們兄弟算好漢!” 郭紹沒有附和,也沒有說什么噎人的話讓史彥超下不了臺,顯得很沉默。畢竟史彥超在侍衛司中威望很高,又是上峰,郭紹不愿意為了一口氣和他過不去。 一眾人從城墻上下來,史彥超還要去巡視別的地方。郭紹突然之間對這件事失去了興趣,中途告辭,帶著幾個兄弟離開了陳州門。 郭紹精神太緊張之后,就有點心不在焉,和幾個人騎馬走了一會兒,回頭忽然不見了左攸,問道:“左攸呢?” 楊彪道:“剛才就走了?!?/br> 郭紹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兄弟常常不是朋友,朋友卻常常像親兄弟?!?/br> 楊彪和羅二,或許最起初的、也是最直接的想法,是跟著大哥能有出人頭地,但大家能建立起這種極度信任,實在是不易。 第五十七章 非等閑之輩 郭紹騎馬慢行走到家門口,不料又碰到了京娘,只見她從斜對面的窄街走了出來。郭紹頓時覺得這女子就像神出鬼沒一般,剛才沒發現她跟著,卻能恰好在門口撞見。 京娘牽著一匹馬走了過來,馬背上放著一個包袱,那副樣子好像要走遠路一般。郭紹在角門口等了一會兒,等她過來、便聽得她說道:“你在城墻上要是手抖了,射中了那個人,真的會拿命賠人?” 郭紹一語頓塞,這女人一開口為什么就是叫人難以回答的問題? 但他不能置若罔聞、不予理睬……這是京娘第一次主動和他攀談,最起碼應該積極回應。上次發生了那件意外的事之后,已經過了好些天,她已經想通了? 郭紹留心觀察京娘的神色,比較平靜正常,沒有剛開始那樣隨時可能瘋癲的不穩定。如此也好,本來是意外出了事,總得解決;凡事可以商量了,便要好過就此結怨、莫名其妙多一個要殺自己報仇的仇人。 所以郭紹準備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也好化解恩怨。 但他沒法正面回答京娘的問題,一時間也不知說什么才好,愣了一會兒憋出一句很冷的自以為幽默的話:“手不會抖,我在祈禱,神仙會幫我的!” 京娘冷淡地問:“你信什么神,如何祈愿的?” 郭紹隨口用輕松的語氣道:“感謝王母、感謝天,祈求王母保佑……” 京娘頓時白了他一眼,扭頭去馬背上取包袱。 二人一前一后進了角門,黃鐵匠上前來把馬牽走照料。郭紹當然不會阻攔京娘進府,只是見她帶著東西不像是來拜訪的,便忍不住問:“京娘是要出行……或是搬家?” 京娘道:“我和玉蓮住。已經把玉貞觀的觀主交給別的人了?!?/br> 郭紹脫口道:“玉蓮是和我睡的?!?/br> 京娘一愣,問道:“你言下之意是想趕我走么?” “不是、不是,那你一會兒去找玉蓮,讓她給你收拾間屋子。你愿意住這里就住這里,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我絕不會趕你?!惫B忙道。 京娘道:“我不住內院,就在這外面隨便找一間屋暫住幾日?!?/br> 他們一前一后便向里面走,郭紹先去外院的一間廳堂里等著吃飯,因為廚房在外院。玉蓮和董三妹都不在,估計正在做飯……上次郭紹就提了一次,叫她找兩個粗壯的婦人雇傭,好在院子里幫著干臟活累活;但至今府上沒有添人口,可能一時沒找到合適的人。 郭紹先把腰上掛的障刀取下來放在刀架上,然后就解甲,比較麻煩,便招呼京娘。京娘沉默了一會兒,真就上來幫忙,而且手腳很嫻熟……果然是練過的行家,可能以前她家有人是武夫。 郭紹見她態度轉變,又說道:“那道觀里那么多人手,你怎么不帶幾個親信的人過來照顧你的起居?” 京娘不置可否。 ……不料才過幾天,玉貞觀真就來人了,來的不是幾個人,一來就是十幾個!府上中間的院子沒人住,房屋卻很多;郭紹和玉蓮等都住最后面的園子里,風景好。于是他便讓玉貞觀來的道士暫時住在中間的院子里。 府上一下子添了這么多人,倒熱鬧起來。如此也好,偌大一個宅邸,缺園丁、廚娘、購置柴米和干粗活的勞動力,正好用得上。其中有兩個又黑又粗壯的婦人,一看就會干活,添了這些人可以讓玉蓮輕松一點,只要她管著錢糧收支就行。 郭紹稍微算了一下,表示自己的薪俸養這些人口尚無壓力。而且不久后錢糧又稍有增加,任命狀下來了,兼領二軍都指揮使的俸祿比內殿直都虞候高;乾州刺史的那份也照樣領。 他既掌虎捷軍二軍兵權,但毫無要立刻出征的消息;甚至連朝中官員、軍中武將也還不確定周軍是否會對蜀國開戰。東京這陣子比較安寧,為了西征做準備的一些職位調整絲毫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殿前司正在大手筆進行變革整頓的事更引人注目。整頓殿前司諸軍的主要負責人是趙匡胤。郭紹現在已調到侍衛司軍中,此事對他毫無影響。 郭紹早就在家里說了要西征,玉蓮和京娘都知道這件事,但兩個月過去了卻無動靜。 左攸在郭紹面前說得頭頭是道:“晉陽之役回來后,侍衛司諸軍無事,但休整之后便到秋季了。若是馬上就緊接著西征,算上準備的時間加上行軍耗費時日,在關中發動戰事之時極可能已進入冬季。關中冬季風大干冷,氣候不利于作戰,我猜測朝廷用兵應該是明年開春?!?/br> 郭紹覺得左攸的“瞎琢磨”還是很有點道理,便附和稱是。 據說陜西很多年前的氣候濕潤溫暖,所以關中富庶,自秦以后一直是各王朝的首都。但從唐朝中后期開始,陜西的氣候就逐年變得干燥,進入五代十國后東京大梁已然取代了長安的地位。所以左攸說此時的陜西冬季“風大干冷”可能并沒有說錯。 不過郭紹的心情已經變得有點急躁了……戰役目標是打下兩個州的地盤,這點功績自然也算軍功,但恐怕算不上什么奇功大功;不知完成之后軍職能有多少提升,按理應該不會太大。在禁軍中上面的賞識和門路當然很重要,但若是沒有軍功、威望資歷作為基礎,也很難有所作為。 就這點戰功,卻需要等到明年;而且似乎也是硬骨頭,打下來不易,也不知要打多久。 郭紹心里掛念著娶符氏二妹、與衛王家聯姻,可是照現在看來,還一點希望都沒看到,可能一兩年之后也無太大的進展。所以偶爾他才會心情急躁。 但這也沒辦法。他回過頭一想才后知后覺,真正感悟高平之戰那樣的機遇是多么難得!只可惜當初自己的職位實在是太低,不可能有什么大作為;錯過了天大的機遇,后來就再難遇到了……也許只能在先啃著陜西戰場的雞肋,然后等待征淮南之役? 郭紹準備進關中作戰之后,力圖速戰速決,省得浪費時間。 但秦鳳等州是蜀國的前哨,是他們不被封閉在四川盆地的據點,守可以作為腹心的緩沖,攻可以作為戰爭的策源地……蜀國肯定不愿意輕易拱手相讓。 郭紹也認識到,自己想拿人家刷戰功,也得先問問蜀軍同不同意。 蜀國當然不同意!所以想要速戰速決,就要全力以赴不能掉以輕心。 郭紹便找左攸商議:“如果西征要等到明年開春,我們在東京幾個月沒有多少事可做,何不提前準備一番?我沒去過關中,對秦、鳳等地形風物一概不知;我想向侍衛司告假,就說去關中訪尋親戚,然后借機尋訪詢問一番秦鳳諸州的情況?!?/br> 他積極想要建功立業,追隨他的人當然欣慰,左攸沉吟許久便道:“主公若是要去,在稟告侍衛司步軍司之前,應該先和宮里的宦官說說;然后告訴宰相王溥?!?/br> 左攸只知道皇后愿意提拔郭紹,但不知是皇后親口透露西征的事。大相國寺那件事郭紹誰也沒說。 郭紹采納左攸的提醒。明年開春才出征只是他們的猜測,萬一時間猜錯了,到時候朝廷點將找不到郭紹,豈不壞了大事、白忙乎一場? 先告訴上邊的“貴人”,無論是皇后還是樞密院的宰相都肯定對軍機一清二楚,他們點頭了自然就不必再擔心。 這時候郭紹才猛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從來都是皇后派宦官聯系自己,自己卻沒辦法和他們來往。他一個虎捷軍的武將,上直要么去侍衛司官署報道,要么去虎捷軍第一、第二軍的駐地營房值守,連皇城的門都不能進,如何能找到宦官? 郭紹打算先將這件事告訴王溥,然后等一段時間,看皇后能不能知道。最后才正式向侍衛司告假……若是無法讓宮里知情,也是沒關系的;王溥若是沒有異議,證明出征時日還有一段時間。 事情很順利,王溥知情后兩天就有一個宦官在一條街上碰到了郭紹,并且贊成他提前準備。 此事讓郭紹頓時很驚訝,宰相王溥才知道這事兒兩天,宮里的人就了解到了?他不得不這么揣測:難道皇后的勢力觸角能到樞密院?符氏一個后宮女人卻似乎不是等閑之輩,不僅在武將中很有威望恩德,連軍機要害官府也有人? 第五十八章 有多慘 郭紹準備出行諸事,左攸這幾天出入郭府頻繁,常常查漏補缺提一些中肯的又容易忽視的建議。郭紹有一次開玩笑:說能收左攸在麾下十分劃算,辦事得力要的俸祿卻很少。 其實左攸在郭紹麾下的報酬已經遠遠超出了在官府做小官的收入,他似乎也不計較眼前的錢財。左攸出身寒微別無它路,一門心思抱住郭紹……這樣的人對現在郭紹的實力來說當然是最佳選擇。那些有高級職位的能人,當然不會屈尊投郭紹門下,郭紹也收不起;而寒微身份低的人,絕大多數根本沒能耐,就像站在大街上看熙熙融融的人群,里面誰是有真本事的?要從沙子里淘金并不是那么容易。 這回郭紹從侍衛司回家,剛卸甲,就聽得左攸求見。他便叫黃鐵匠帶進院子來,黃鐵匠早就把左攸認熟了。 左攸走進客廳,徑直就說道:“今天我見主公,卻不是來進言的,舉賢照樣是我的分內之事?!?/br> 可能是郭紹身邊全是武將的緣故,左攸也沾染了不少武人的習慣,比如辦事說話比較直接干脆,倒很少見他文縐縐地賣關子。 郭紹聽罷有些詫異,這是他第一次所謂舉賢。便抱著聽聽也無妨的心情隨口問道:“是什么樣的人?” “武將?!弊筘f罷搖頭道,“此人真是運氣太差,落魄至斯、悲慘到叫人嘆息!” “有多慘?”郭紹頓時饒有興致地問。 左攸道:“多慘?晉時就成名的武將,然后歷經了三朝,主公認為這樣的人應該是什么職位?” 郭紹心道自己之前從軍四年大部分時間是小卒,進入武將行列的最低級十將、還遠沒有成名,到現在不到一年已兼領禁軍二軍都指揮使……左攸說的那人歷經三朝,在五代十國這樣的戰亂年代,沒死的話肯定打過無數的仗、立過無數的功,應該累功升到哪個地步? 最起碼應該脫離中級將校,進入高級武將行列了,但聽左攸那口話,顯然不是那么回事。郭紹只得搖頭道:“我猜不到?!?/br> 左攸瞪眼道:“他已經到了掛個名每天去軍衙里混膳食的地步!” 郭紹:“……” 左攸又道:“軍衙提供早上、中午的膳食,他每天去吃飽了,便無事可做在各處廝混到晚上,裝作忙完一天公事回家?!?/br> 郭紹聽罷心道:果然是人比人氣死人,這廝要是和自己比,不得要氣得撞墻? 看來僅僅靠熬資歷是不行的,人家熬了三朝,熬到了混飯吃的地步。而有的人一旦遇到機遇,屁股著火一樣飛升……別說郭紹自己,就是趙匡胤幾個月前不也只是個誰都不認識的中層將校?現在他都是整頓殿前司兩大主力無數軍隊的負責人了。 不過郭紹也很納悶,便問道:“能成這般地步,恐怕也沒多少能耐吧?如果是懷才不遇的千里馬,三朝那么多權貴,就沒有一個伯樂?” 左攸搖頭道:“歷經三朝的武將,只要沒死,無須是千里馬、更不需伯樂,熬軍功資歷都不至于如此。此人是運氣太差,撞到了要害之處?!?/br> 他頓了頓又繼續說:“此人叫羅彥環,父親就已是刺史,他從晉時就補官到內殿直,主公自然知道內殿直做官很容易升,羅彥環的前程不可限量。而且他也確有膽識、作戰勇猛,不久就以‘十勇士’之稱聞名。后在契丹攻滅晉朝之時,又當機立斷把原本送給契丹人的一千匹戰馬帶走,投奔了漢,頗具膽識甚明大義。 可是在去年終于倒霉了,樞密使王浚驕橫跋扈,企圖挾制太祖(郭威),被太祖貶官后死,然后王浚黨羽被大片清算。羅彥環被牽連視作王浚的黨羽,被貶鄧州,接著就一慘到底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