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
太上皇對自己是有恩的,云娘一直不能忘記,如今跪在皇后下首,真心實意地滴下淚來,又拿出素帕子掩著臉哭。 晚上回到家里,也不免向玉瀚道:“這兩年太上皇身子一直很好,卻沒想到突然間便去了,想想太上皇與我們一起逛琉璃廠的往事,心里就酸得很?!?/br> 玉瀚對太上皇也是極感念的,現在卻又勸云娘,“太上皇雖然去了,可是這幾年日子卻過得極舒心,也算是安慰吧?!?/br> 云娘又豈不知道,太上皇自退位以后,便再不問朝政之事,于仁壽宮內靜養,偶招祖父等老臣前去閑話,很有幾分悠然自得。而朝中自皇上開始,誰又敢不恭敬?體面也是十足的。 其實,太上皇當初退位時幾次昏迷,輒幾欲死,大家都沒有想到他能平安地過了古稀之年。 想到這里,心里的傷痛果然輕了一些。 皇上是孝子,喪禮自然極盡隆重,一應大事完畢,云娘自陵園處回來,方才歇下,就有皇后懿旨宣她入宮。 送喪時云娘一直陪在皇后身側,現在卻不知有何事,卻也不敢怠慢,急忙換了衣裳坐轎去了,方到宮門前,早有大太監侯著,“轎子已經備了,還請侯夫人過仁壽宮?!?/br> 云娘聽這語氣,便知事關賢妃,如今已經封了太妃,且又十分地緊急,亦不敢再謙,趕緊再次上轎趕過去。一路上難免尋思,太妃是個最剛硬不過的人,處事又有手段,入宮幾十年,從來沒有生過什么事端需要家里幫忙,反是她一向幫著家里度過重重難關。 太上皇在仁壽宮靜養后,一應后妃都沒有帶去,唯有太妃在身邊服侍,宮里宮外外無人不知太妃的“賢”,當今皇上和皇后又感念當年賢妃太手持鳳印出面平定皇城,為皇上登基鋪平了道路,對太妃也極敬重。 現在能有什么事呢? 宮里抬轎子的太監都是專門練過腳力的,走得又穩又快,宮殿最深處的仁壽宮很快就到了,云娘下了轎,又有大宮女接著進去,就見賢妃素著一張臉,散了頭發,身上穿了件青布道袍,坐在屋子當中,皇后穿著雪白的素服,正陪坐一旁說著什么,見云娘進來趕緊招她過來,“你過來幫本宮勸勸太妃?!?/br> 云娘上前施禮,又急問:“太妃娘娘,可有什么事?” 太妃瞧見云娘,卻也道:“太上皇大行了,哀家準備出家修行,皇后娘娘卻不許,你幫哀家勸勸皇后?!?/br> 兩下里都要云娘聽自己的,勸對方,云娘也顧不上先依誰,反先大大地松了一口氣。原來她曾聽過,先前本朝皇妃都是要殉葬的,后來雖然廢了那怕人的規矩,可依舊會有皇妃走這條路,以彰顯自已的賢德。 是以,她一直以為賢妃為了她的好名聲更進一步而要殉葬,唬得心呯呯直跳。 現在不急了,便緩緩地勸道:“太妃娘娘,宮外的日子比不得宮里,山寺中尤為寒苦,您千金貴體哪里能受得???果真想修行,不如就在宮中靜修,豈不便宜?” 不料皇后卻攔道:“太上皇在世的時候,就要封太妃為皇太后,只是太妃一直攔著才沒有成,大行之前,太上皇又囑咐皇上,一定尊太妃為太后,在仁壽宮里奉養,眼下皇上正與群臣們在前殿擬旨,太妃正要尊享富貴呢,哪里能靜修!” 這話云娘也曾聽過,卻只當謠言,卻不想如今皇后也這樣說,倒也為難起來。賢妃進宮時位份便不低,后來又執掌鳳印,但是終未能再進一步,一則是因為先前有皇后與先皇情誼非同一般,后來有貴妃專寵,另一則就是本朝武定侯府已經出過一位皇后了,便難在一姓之中再出一位皇后。 湯玉瀚一向不屑于以后宮之事為晉身手段,云娘則因知道一段隱情,亦對太妃最后能否得到后位并不在意,所以,干系最大的武定侯府反倒并不十分看重此事。 但不論怎么樣,太妃果真能晉位太后,于姑姑亦是極好的事,太妃和太后,雖然只差一字,可是名分、供養可都是天差地別的,云娘亦愿意委屈了一輩子的姑姑能有一個富貴尊榮的晚年,因此便也順著皇后的話勸,“太妃,皇上皇后一片孝心,太妃還是依他們吧?!?/br> 太妃卻十分地堅持,搖頭道:“哀家知道皇上和皇后的孝心,亦知你和浩哥兒也愿意姑姑好,可是哀家早打定了主意,太上皇在的時候,總要在側服侍,眼下太上皇走了,哀家決不留在皇宮,將身舍出,了斷塵緣?!?/br> 云娘聽太妃話語里的堅定,便明白她的心意,一時之間倒不肯十分地再勸,又說了幾句出宮的難處被太妃駁回后便向皇后道:“既然太妃一意堅持,皇后何必不從了太妃的心愿?” 皇后倒十分地不許,“皇上和本宮一向奉太妃如親生母親,現在太妃不肯留在宮中,讓皇上和本宮如何自處?” 云娘再一思忖,便明白皇后為何如此堅持,皇上和皇后故然感念太妃的恩情,但其實他們相處日短,未必有如此真情,只是這一次冊封,應該不只冊封太妃為太后,恐怕還要將皇上的生母太妃也一同冊封為太后。 皇上的生母位份十分低微,先前只是賢妃宮人,故而太上皇退位時只封她為麗太妃,仍在太妃之下,眼下太上皇故去,在冊封之時,朝中便有不少文臣反對冊麗太妃為太后。而皇上自然一心想冊封自己的生母為太后,眼下的形勢總繞不過賢太妃,是以最好將兩人同時冊封。所以皇上也好,皇后也好,自然不愿太妃出宮。 想通了此處的關節,又思如何才能兩全。 這時太妃卻先道:“皇上和皇后純孝,太上皇自然是知道的, 哀家自然也清楚,只是孝不只在這上頭,皇上和皇后能依本宮心愿行事,那才是至孝呢。至于冊封,哀家亦請皇上冊本宮棲霞道人的法號,哀家早已經令人在棲霞山布施建觀,現已經初有小成,是以哀家明日便出宮修行,終身不再下山?!?/br> 棲霞庵在京城西北幾里處,云娘曾經與玉瀚瀏覽,知那處風景絕勝,但山路亦險絕。近山頂的一處密林中果然正建一小小道觀,也曾見匠人挑土運石,卻不知原來那處正是棲霞觀,更不知原來正是太妃布施建觀。 因此趕緊道:“可是棲霞山極為荒僻,不通人煙,太妃如何能去那里?若是一定出宮,還不如慈云庵呢?!?/br> 太妃身處深宮,能令人在宮外布施建栽塔,自然用了些心力方才得成。此時便冷笑道:“慈云庵,那里可是清修之所?”又唯恐不能實現心愿,發下誓言“如果皇上和皇后再不許,哀家便從此不飲不食,脫下這身皮囊離去?!?/br> 云娘早已經沒有相勸之意了,太妃恐怕恨極了厭極了這宮這殿,說什么也要離開的,此時反勸皇后,“太妃心意堅定,恐不能回轉,且建棲霞觀必是太上皇所命,亦算是先皇遺旨,皇后不如勸皇上如太妃所請,封太妃為棲霞道人?!?/br> 只以利益看,最反對太妃出宮修行的應該是武定侯府,因此皇后才急招云娘入宮,現在見她倒站在了太妃一邊,便為難起來。 而且,太妃出宮,其實于皇后是有好處的,免得容妃仗了太妃的勢心更大起來,因此此時便十分為難地道:“本宮亦不敢擔逼死太妃的責任,這樣大事,總要報知皇上?!?/br> 太妃見皇后終被說動,便站起身道:“你們隨哀家到大殿上去?!?/br> 皇上和群臣們議事的大殿平日里是不允許女眷們進入的,即使是正宮皇后,也只在冊封的那一天能上殿。但是太妃卻在皇上昏迷不醒、皇子爭斗不休、宮外暴亂之時手執鳳印曾在大殿之上發下諭旨,一舉平定了京城形勢。如今她再次上殿,皇后自不敢反對,云娘更是只能隨在她的身后。 早有人傳了消息過去,皇上下了丹陛率群臣迎到了殿門前,太妃進殿,卻并不坐,只立在殿側道:“麗太妃在時,服侍先帝謹慎,又誕下皇上,理應冊封為太后。至于哀家,先帝在時已經為本宮在棲霞山修建棲霞觀,故而哀家近日即辭別皇上明日入觀修行,終身不再出觀?!?/br> 皇上便跪下哭道:“太妃于國有大功,先帝亦贊不絕口。朕一向視太妃為親母,正應冊封為太后,奉養于仁壽宮,如今太妃何出此言,置朕于不孝乎?” 太妃便上前扶起皇上,“皇上仁孝,先帝在世時常贊許之,本宮亦深以為然。如今本宮入觀修行,乃本宮多年夙愿,如皇上果能成全,才是至孝?!?/br> 此時眾臣亦叩頭懇請太妃留在宮中,亦有人反對麗太妃晉封太后,太妃只搖頭道:“哀家修行,眾臣不許再攔。更有先帝之麗太妃,撫育皇子,福澤深厚,理應封為太后,陪葬陵寢,四時供奉?!闭f畢,轉身回了仁壽宮。 太妃強勢出面,壓住了眾臣的非議,為麗太妃爭得了慈孝太后的晉封,而她亦被封為棲霞仙人,皇上親命欽天監擇吉日送棲霞仙人入觀修行,并命內府,今后棲霞仙人的一應供養,均按太后的份例送入山中。 皇上和眾臣之所以輕易地同意了太妃的意見,一方面是因為太妃威望頗高,一方面就是大家聽了太妃的話后都覺得這兩個事項都是太上皇之意,是以不敢再反駁。 唯有云娘,聽的時候便帶著心事,便發現其實太妃只說太上皇同意她在棲霞山建道觀,卻并非太上皇同意太妃出宮修行,可是這樣的事情她又如何敢說出來呢? 第164章 棲霞 正值盛夏,云娘帶了一兒一女到棲霞觀看拜見棲霞仙人。 棲霞觀雖然只是新建的小觀,可是因有棲霞仙人在此,故而已經成為皇家道觀,除最初太妃命人建的小院,又有一處大殿正在修建,觀外亦駐了官軍。 與慈云庵比起來,棲霞觀的規矩要嚴厲得多,尋常人根本到不了山門外,唯有棲霞仙人的娘家武定侯夫人可以遞帖子,待仙人許了才能進山一見。 云娘也不過是第二次來,第一次棲霞仙人只留了一頓飯便趕她走了,這一次她索性帶了兒女,擺明了要住上一日,她是想陪一陪姑姑的。 見了兩個雪團般可愛的孩子,姑姑果真繃不住了,抱起崑兒道:“才兩三個月,就長這么多了?!庇掷藣箖盒?,“這孩子倒會長,專挑父親母親的長處學,竟是難得的美人坯子?!?/br> 云娘便笑,“崑兒可不正是長的時候,現在一歲零一個多月了,上次抱到宮里時還不會走,如今能跑能跳的,帶著他特別的累人?!庇智魄婆畠?,“嵐兒越長越懂事了,都懂得幫母親照管著小弟弟了?!?/br> 先前云娘帶兒女去宮里,姑姑雖然不大親近,可云娘看得出她眼中的喜歡,現在見她放下在宮里的那些端莊嚴肅,便說起兒女經來。她想著,姑姑一人住在這荒僻的山中,一定是寂寞得緊,應該是愿意聽這些的。 果然她們的話題就沒離開兩個孩子。 到了晚飯時分,只擺出了幾樣菜肴,因上一次來時姑姑賞的飯菜還有幾十樣,云娘便抬頭看向姑姑,還不及問,姑姑便笑道:“這是跟我一起吃,就簡單些,若是你要吃客飯,一百樣菜也是有的?!?/br> 云娘便放下心來,她來,很重要的一樣事便是看姑姑的生活可好,東西可曾缺乏,皇后娘娘雖然是個周全的,但難保宮女太監們見姑姑出了宮便狗眼看人低了。若有什么不足的,武定侯府自然要補上。 兩個人帶了孩子一同用了晚飯,兩個孩子亦不常出門,今天竟然到了山中,竟什么都覺得好,玩樂得夠了便呼呼地睡著了。 云娘便囑了丫頭婆子們小心看著,與姑姑攜手退出去,“今天沒午睡,晚上便困得早,他們睡了,我們也正好說話?!?/br> 山間幽靜,入了夜就更涼浸浸地上來,早有人送來了皮毛披風,裹上竟不覺得熱,云娘剔了剔燈蕊,“祖父和玉瀚亦十分惦記姑姑,只是進不了棲霞觀,來前一再囑咐我陪姑姑說說話,看有什么缺的,只管告訴我,家里備了送上來?!?/br> “我什么也不缺,你回去告訴父親和浩哥兒,讓他們只管放心。再替我代話給父親,囑他用心保重?!?/br> 上一次來拜見棲霞仙人時的對話差不多就是這樣,云娘便趕緊起身應了,又將家里的事說給姑姑聽,“祖父還是過去的老習慣,每日起床先打一會兒拳,然后養神,身子還是那樣健旺,脾氣又好了許多,再不發火的。大哥前些天來信了,先帝事情出了的時候,皇上曾下旨給東海王,令他在府中設祭,不必回京,故而大哥也沒有回來,又說在那邊一切都好……” 靜修的小屋里沒有別人,云娘說了半晌,見姑姑端坐無語,心中惻然,大約姑姑是恨武定侯府的吧,正是為了侯府,她幾乎失去了一切,到了晚年,一個人在這荒涼的觀中清修,便止住了話,正要起身告退。 不想姑姑卻開口道:“我實在是太累了,一定要從宮里出來,對不住府里,也對不住你們,以后的日子,浩哥兒和你自己掙去吧?!?/br> 云娘哪里想到姑姑會這樣說,趕緊道:“家里一向借姑姑的力甚多,姑姑何出此言?如今姑姑在山中清修,只管珍重身體,頤養天年?!?/br> 越是對朝局懂得多些,云娘便越是明白姑姑為武定侯府做過多少:玉瀚年少時為皇上所賞識正是姑姑時常將他接到宮中,又在皇上面前為他揚名;當年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如果沒有姑姑,武定侯府可能早已經不復存在了;后來太子復出、玉瀚回京中也都有姑姑在宮里的運作;至于皇城動亂時,姑姑更是直接幫助了玉瀚;哪怕是現在,她在棲霞觀里清修,皇家也不能忽視武定侯府出來的這一位太妃。 而且云娘還是知道一件隱密,所以她更懂得姑姑的犧牲,她所做的這些,正是將她一輩子的幸福都斷送了才得到的??! “其實我可以做得更好,可是我沒那么做,”姑姑輕輕笑了一聲,“你知道嗎?我可以當上皇后的,還有太后,而且我還可以有孩子的,但是,我都沒要?!?/br> 云娘大駭,她一直以為姑姑沒爭過皇后和貴妃,現在才知道她原來沒去爭,而且還有皇嗣,帶了湯家血脈的皇嗣,她也就那么輕易地放棄了。如果真有那個皇子,局勢早不會如眼下一般了。 山風吹過,嘯聲陣陣,似乎要將棲霞觀吹走,云娘身上的寒意更重,她將披風裹得更緊,嘴唇打著戰,什么也說不出。 “我現在應該留在宮里,幫著容妃對付皇后,扶植四皇子……可是,我實在太累了,也實在太煩了,再也不能留在宮里了,你和玉瀚就是恨我也是應該的?!?/br> “不會的,我們怎么會恨姑姑,”云娘醒了過來,急忙道:“姑姑,你應該過自己愿意過的日子!” 姑姑鋒利的目光盯在云娘臉上,“你真這樣想?” “自然是真的,”云娘并不躲,“玉瀚和我都愿意姑姑順心遂意?!?/br> 真心實意是能看出來,也能感覺到,這時候棲霞仙子卻又擔心起,“那你們?” “這些日子玉瀚也說,如今皇權穩固,京城上二十六衛中的叛賊余孽已清,他也正在想外調邊塞,建下軍功,為立身之本,亦傳承武定侯府的聲威?!?/br> “也不枉我喜歡浩哥兒,他畢竟是明白的,伴君如虎,即使有再深的情誼,日子久了,也難免沒有疏忽,便是嫌隙漸生的時候,出去走走正是好主意,”姑姑說著便笑了,“而且我們武定侯府以軍功起家,若要維護侯府的榮耀,必得有軍功的?!?/br> 這些道理玉瀚也都向云娘講過,且她早非吳下阿蒙了,自然也都懂的,“玉瀚請調成功,我便也要帶著孩子們隨他去邊塞了,那時候恐怕就不能常來看姑姑了?!?/br> “邊塞苦寒,你是南人,在京里尚且不大習慣呢,且孩子們也小,不如就留在京城,等玉瀚立下軍功回來?!?/br> 云娘搖頭,“既然苦寒,我更要過去與他在一處,至于孩子們,怎么也舍不得分開,就帶在身邊,也好教養?!?/br> “也是,你們小倆口再分不開的?!本┏抢镎l不知道武定侯夫婦正是神仙眷侶,兩人都愛書畫,一個會畫,一個會織錦,畫的畫織的錦都是買不到的好東西,又有人知道了他們每到沐休時便喜歡攜手在琉璃廠里閑逛,專揀他們看過的書畫買,畢竟他們肯停下腳看上一看,就是好的。 大家都說,這樣的情投意合,只能是上天安排下的宿命,可是棲霞仙人卻知道,就算上天眷顧上他們認識了,可是他們能走到今天卻并非全是上天安排,而是他們倆兒同心同德走過來的。當年他們并不是結發夫妻,又非門當戶對,反對的人不知凡幾,就連自己也曾要給浩哥兒身邊添兩個人,可是現在侯府里還是沒有一個侍妾,只兩個人親親密密的。 如果當年自己能咬緊牙關,堅決不進宮,他是不是也能侍自己如此呢,應該也能的吧。想到這里棲霞仙人笑了,“如此,我便都放心了,你明日就帶孩子們回去吧,若念著我,便給我織一幅錦畫,自己再不必過來了!” 云娘在先皇萬壽節時獻上去的江南風景的錦畫一直很得先皇喜歡,就放在仁壽宮中,后來隨葬帝陵,因此京城里十分追捧她織的錦畫,除了皇后娘娘一處獻過一座四幅的屏風,玉瀚再不許流出去一幅,因此那些人只得想法子淘她早年織的百蝶穿花、翠葉、荷花等妝花紗,一經認定是她織的,身價便翻上去百倍。 此時便笑著道:“其實也只是一般的錦,只是徒擔個虛名罷了,姑姑既然要,我手中還有,回去便送來?!?/br> “我不要你織好的,我想要你幫我織一幅風景的?!?/br> “可是江南風景?” “并不是,要什么樣的,等我告訴你?!惫霉帽銚]手道:“回去睡吧,明日一早還要趕路呢?!?/br> 云娘趕緊答應,回去讓玉瀚幫自己畫了圖,用心給姑姑織一幅是應該的。且她一向知道姑姑性子冷清,如今能與自己說這么多,已經很難得了,依言回房睡了,第二日吃過早飯便拜辭起程。 姑姑起身相送,云娘趕緊攔住,“我們哪里敢當?” 棲霞仙子便笑道:“我也不只為了送你,平日里這時候也出來散散?!?/br> 棲霞觀在棲霞山近頂處的一處山嶺上,現在雖然開出一條路來,但是那臺階依舊是極陡峭的,云娘令丫頭們抱了嵐兒崑兒兩姐弟,自己扶了姑姑向下走,到了院門前的一處突起的石臺前,姑姑便停住了腳,“我每日都停在這里站上一會兒,你就幫我織眼下的景致吧?!?/br> 這一處石臺并非人工修建的,而是山上原本就有的,現在被圍在棲霞觀中,云娘扶著姑姑走上去,只見此處果真與別處不同,并不被周圍茂密的林木所遮擋,放眼一看,隔著幾絲云霧,正能望見山腳下那一片綠水縈繞、阡陌縱橫的農莊。 云娘便將一直不知道應該不應該說的話說了出來,“那里正是二舅舅的莊子,他現在回京榮養了,平日就住在那里?!?/br> 姑姑很平靜地說:“我早知道,他若是沒死,一定會將這地方買下來的?!?/br> 云娘聽人說過,幾十年前武定侯和永昌侯兩府的少爺和小姐們曾經一同來過棲霞山,在這里,武定侯府的大小姐和永昌侯府的二少爺賭了一場氣…… 第165章 冷梅 云娘自棲霞山回來后,并沒讓玉瀚幫自己畫,直接在織機上織起了那棲霞山上看到的那霧那樹那農莊,她知道自己再不必為姑姑擔心了,她雖然住在再清冷不過的觀里,可心里應該比在熱鬧無比的皇宮中還要滿足,這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