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節
駱辰逸夫婦倆為了讓兒子能多運動一二,也是cao碎了心,府中不僅有很多孩子們玩的設施,甚至很多時候,黛玉都要親自地陪著孩子們下場試試,為的便是鼓勵他們能多玩會兒。 佑安對于這種戶外運動最是歡喜,平常也一直都是坐不住的性子,她在武學上的天賦甚至比顧云這個武將世家出身的都要好,都要強。 可終究是個女孩子,又不能考武舉,又不能上戰場的,學上一身的功夫駱辰逸倒也不擔心,畢竟自家閨女武力值彪悍,日后哪怕是嫁出去了也不怕人欺負了。 可是性格呢? 一般習武的之人,性子都頗為地堅毅,可男人的劣根性卻是不愛這樣的女孩子,再不然兩個性格強勢之人,日后的相處啊,生活地都不會太幸福,畢竟夫妻生活就是一個彼此之間包容和妥協的過程。 若是在后世,駱辰逸也許會覺得自家閨女這樣挺好的,多有性格的小閨女,肯定也能找到欣賞她的男人。 可是在這個時代,在這樣盲婚啞嫁的年代里,駱辰逸真心是不敢去賭這種微小的可能。 否則的話,坑的可就是閨女一輩子了。 即便是自己和兒子都不在乎,可以養活閨女一輩子,讓她不用依靠男人或者,可是佑安自己心里能暢快嗎? 別人的閑言碎語,各色人等的目光,她能一點兒都不顧慮? 所以不管是為了什么,總歸駱辰逸在小心翼翼地保住自家閨女的特色的同時又在遵循著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習俗,讓人磨平她的性子。 外圓內方,這是很多人在追求的境界,也是駱辰逸對于自家閨女的期望。 所以此刻,聽著閨女這話,駱辰逸眼皮都沒抬一下, “再啰嗦,佑寧的懲罰加倍,每日的馬步兩刻鐘?!?/br> 佑安聞言,忙閉上了嘴巴,心中也是略略地有些委屈,長這么大,駱辰逸永遠都是支持他們的那一個,不管是自己有多少的匪夷所思,有多少過分的要求,父親明明都會無條件贊同,并且想法設法地替自己完成心愿的。 可誰知,他竟然對著自己冷臉。 哪怕是自己和哥哥做錯事在先,可是佑安還是覺得委屈的很。耷拉著小腦袋,眼圈兒都紅了。 駱辰逸差點兒心疼壞了,怕自己破功,忍不住地出聲安慰她,所以冷聲道,“還不快去找夫子道歉?” 兩個孩子對著父親回禮之后,轉身出去了。 “別哭,別傷心,父親肯定不是惱了你的,都是我的錯,咱們好生地找了夫子認錯,領了罰,父親大人肯定會原諒咱們的,是不是?” 聽著佑寧像模像樣地在安慰著meimei,駱辰逸很是欣慰,佑寧畢竟是長子,是林家未來的繼承人,所以自己夫婦對于他寄予厚望,也一直都是教導這讓孩子能擔負起責任來。 現在看來,效果似乎不錯,反正同樣年齡,佑寧顯然比佑安更加地懂事,更加地成熟些,也愛思考,這些都是孩子的優點。 至于缺點么,自然也不少,可駱辰逸也沒想著要將自家孩子教育成為圣人,所以只要不是太過明顯的缺點,那就隨他去了。 也不知佑安說了什么,反正兄妹倆漸漸地沒了聲音。 駱辰逸也是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矯枉過正了?是不是太具有超前意識了?孩子們未來會不會因為自己的這份兒獨特而感到痛快和迷茫?會不會不幸福? 可說到底,經歷了那樣的時代的自己,總還是帶著些許的不甘心的,所以在對待兒女的教育上,他不自覺地就在用那個時代的標準在雕琢著自家和親戚家的孩子們。 意識到了問題的駱辰逸自己也只能苦笑,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男女平等啊,婦女解放的,聽著挺像是那么回事兒的,可到底是需要時間的。 現在這樣的時間里,他反正不覺得自己能做到很多人幻想的那種程度,成為女性解放運動的代言人之類的,也許自己做不到的。 不過,慢慢地嘗試一二,總還是可以的…… 這事兒不急,駱辰逸放下了心事,去了內院去找妻子去了,這事兒他得先得和黛玉說說,省的她一會兒要惱死了。 可縱然如此,兩個孩子的懲罰還是加倍了。 一向柔善的黛玉冷著臉的時候,兩個孩子直接地傻眼了,本來已經委屈的不得了的佑安直接“汪”地一下哭了,可縱然如此,父親與母親都是冷著心腸,讓他們去反思去了。 體罰這事兒不管是駱辰逸還是黛玉,都不贊同的,可有比體罰更好的法子,做檢討??! 寫上一千字的檢討,駱辰逸很是機智地提出了這個陰險的法子,替孩子們免了跪祠堂的懲罰。 黛玉也覺得這個法子新鮮又好用,所以縱然是知道丈夫心疼孩子們的心思,可也沒有戳穿。 畢竟兩個都是自己的心頭rou,祠堂里畢竟陰冷,不管是誰傷了,心疼的肯定都是自己。 從先生那兒回來,也不知道老先生說了些什么,總歸兩人都是紅著眼圈兒,可沒想到的是,他們面臨的不是父母的寬慰,反倒是母親的雷霆之怒。 黛玉在面對孩子時一向都是嚴肅形象,可即便再如何地眼里,可也沒有如此這般的疾風驟雨過。 兩個孩子已經徹底地懵逼了,駱辰逸在心疼的同時也覺得惱的不行,自家的孩子,還是嬌慣太過了,所以一點兒的抗壓和靈機應變的應對都沒有。 不得不說,這一刻他是有些失望的。 黛玉自然是看出了丈夫的臉上的神色,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兩個孩子第一次領受到了父母的懲罰,夫子的懲罰,天要塌了。 從這日起,不管是黛玉還是駱辰逸,都開始在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果然,養兒方知父母恩,現在的駱辰逸想想自己小時候犯渾的日子,倒是有些能理解駱文遠這個當爹的為何和自己不親近了。 畢竟是自己最先表現的疏離不親近的,那種抗拒一次兩次地還好,可是時間久了呢? 駱文遠也并非是鐵石心腸之人,所以和自己不親,對著各種孺慕的小兒子,他自然是疼寵有加了。 至于后來的自己,雖然掩飾的很好,雖不至于是仇視,可怨恨肯定是有的,所以駱文遠更加不待見自己,這樣的事情自然也而是會發生的。 可到底不管如何,現如今駱文遠這個做父親的已經因為意外離開了這個世界,自己的這份兒反思和感悟就顯得虛偽了許多。 駱辰逸因為家庭,因為自己的孩子,開始了新的成長。 以前聽著這些口號,他實在是覺得虛偽又令人反感的,可是現在才真正地體會到了這其中的真諦。 不管別的其他,至少駱辰逸有了這份兒感悟,也開始在成長了,倒也不算晚。 至少自己的兩個孩子能因為自己的成長而受益,他就滿足了。 自打這日開始,夫妻二人都開始了屬于微小的調整和改變,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這并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夫妻二人在踐行的。 林佑寧和林佑安兩人在第三日的傍晚將自己兄妹二人寫好的認錯書交給了父親,看著兩個紅著臉,各種羞窘的孩子們,駱辰逸的心情總算是好了許多。 老夫子那里對于這個弟子的誠心認錯自然也是原諒了的,本來他年歲大了,可又是無兒無女的,日后的養老送終都是駱家小子的事情,這兩位學生,對于他來說,也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彼此之間相處的更像是祖孫,既然兩人都認錯了,駱家小子和公主也都做出了懲治的舉措來,他自然是消氣兒了的。 既然老夫子都原諒了他們二人,黛玉夫婦也不會揪著不放,只要孩子們認識到了這個錯誤,那么此事就翻篇。 這場風波,總算是煙消云消了,不管是黛玉的育兒心得還是駱辰逸的畫作中,都將此事認真嚴肅地書寫了下來。 雨過天晴之后,佑安似乎也不那么抗拒寫大字了,佑寧的蹲馬步時間一直都沒有減少,也在堅持著,雖然辛苦,可也知道,這是為了錘煉自己,所以他一直都堅持了下來。 吃一塹,長一智。 對于孩子們的表現,黛玉夫婦很是滿意。 日后,寫檢查的法子從親近的幾家子開始推廣,大家甚至還舉一反三地弄出了什么“保證書”之類的東西,甚至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念檢查這種恥感爆棚,令人羞憤欲死的事情也發生了。 駱辰逸這個始作俑者也只能在心中暗暗嘆服古人的聰慧勁兒,果然不是蓋的。 到了后來,皇帝竟然將此事在朝堂上開始當成了殺手锏來用,寫檢討啊悔過書這些的雖然羞恥,可畢竟閱者只有自己的頂頭上司皇帝,可是讀檢討這種東西,實在算是奇恥大辱,甚至比脫光了在午門打板子還要讓人覺得恥辱。 第一個讀檢討的禮部官員是個往日里威嚴厚重的老儒,平常動輒講規矩,說道理的,老頭子固執的要死,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忠君愛國之心,所以動不動地就要來個死諫,來個跪諫。 以往皇帝也拿人家沒辦法,畢竟這樣的老儒都算是人jingzi,輕易不會露出自己的把柄給皇帝,所以憋屈的也只能是皇帝自己。 可好歹地讓皇帝給抓住了一次把柄,往日里也許不過是訓上幾句就算了,可偏生,皇帝覺得自己心氣兒不順,受了那么多的委屈,總要出口氣兒的,所以令老大人寫了檢討書,可這還不算完,竟然當著朝臣的面兒,在大朝會上親口念出來。 這和御史彈劾,和同僚攻訐都不同,在他看來,這是自己硬生生地往自己胸口捅刀。 所以這位老大人在念完這份兒四不像的檢討之后,一口老血噴出來,然后昏死了過去。 抬回去的老大人并未跟以前那般再接再厲,反倒是上了折子,他要告老。 按著以前的習慣,皇帝總應該做足了“禮賢下士”的把戲,再三地挽留老大人,告訴他,你對朕,對著這個國家很重要,不僅是朕離不開你,便是這朝廷也離不開你,離了你,百姓就要餓死之類。 可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老大人的高老折子很快地就批了。 這下子,簡直是雪上加霜,老大人嘔的半死,直接地一命嗚呼了。 朝野一片嘩然的同時,大家都將責任推到了皇帝新弄出來的這個大殺器上面了??偤眠^說是皇帝小心眼,再不然是老大人小心眼吧? 因為這位老大人自己本身德高望重也就算了,大家總得敬老尊賢吧? 老大人以前也并不是沒有風骨之人,往日里盡管固執又討嫌,可畢竟他一心為公,并無私心,是不是? 再者說了,這位老大人還有個了不起的親戚。 忠順王。 可是現在呢? 就是因著皇帝看不上忠順王爺,就想著和自家弟弟斗氣,所以就將老大人給羞辱死了,大家雖然嘴上不說,可心中對于老大人還是同情居多的。 又有這幾年,忠順王爺也不大在外面走動,朝堂上也是愛來不來,不大會給皇帝添堵了,可當今如此地小心眼,真是令人側目。 大家的這些腹誹皇帝自然是知道的,可他也不覺得自己是在小心眼,是在報復誰,反正老頭兒自己心胸狹窄,與自己何干? 更何況,這老小子又是什么好東西了? 一副道貌岸然之態,私下又給自己的那個好弟弟忠順拉攏了多少的清流,為他造勢,否則的話,忠順哪里能那般地囂張,讓自己這個做皇帝的都得讓著他。 更何況上面還有個上皇壓著,皇帝想想自己以前的日子,再對比一下現在的太子,簡直就是太心酸了。 頓時地覺得自己就是個萬年好爹的皇帝直接地將內心的那一丟丟的愧疚給丟到了后腦勺,雖然也派了翰林學士去致祭,可到底也不是什么太光榮的事情。 忠順王妃趕回了娘家去治喪,對于皇帝的決定,忠順王妃只覺得滿心的憤恨,逼死了自家親爹,她倒是要看看高高在上的那位會得到什么好兒來? 吏筆如刀,總要讓皇帝也品嘗一下這種滋味兒。 皇帝并不知道忠順王妃的心思,若是知道的話,他肯定會告訴自家弟妹,朕只要活著盡興,只要百姓富足,國家強大,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不管如何,百姓對于這位帝王的評價確實不錯,在某種意義上也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這位老大人沒了,駱辰逾夫婦倆自然也是要上門去道惱的,接著這個機會,青離郡主和王妃總算是見了一面。 畢竟是庶女,王妃平時也并不一定會覺得這位郡主有多好,可人在脆弱時,有這樣貼心的安慰,她只覺得這閨女簡直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閨女了。 所以母女二人的感情突飛猛進,因著青離郡主傷了身子,所以到現在都沒有再懷上身子,王妃甚至是為這個庶女準備了不少的各色偏方藥材的,為的就是好生地調理她的身子,女人啊,總還是要個兒子傍身的。 母子二人感情深厚,駱氏二房和忠順王府的關系也就更加地親密了。 畢竟是岳家,所以也撕擼不開,駱辰逾就只能任由妻子和岳家往來了。 可皇帝不這么想,反倒是覺得駱辰逾不識趣兒,簡直可惡。 駱辰逾位置太低,皇帝太過關注這么個中不溜丟的小侍衛,也是奇怪。 既然沒辦法折騰駱辰逾,他索性去折騰自家弟弟好了。 三天兩頭地接到兄長斥責的忠順王爺卻也沒有戰戰兢兢,反倒是更加地肆意了。 聽戲捧角兒,提籠架鳥,一副老紈绔的作為,丁點兒也沒有悔改之意。 這種兄弟撕逼,又是涉及到天下最為尊貴的家庭,不少八卦人士都是興致勃勃的,甚至還有好事之人開了盤口,賭這位王爺到底能堅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