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姜佑面色陰沉,只是把那折子隨手翻了翻,就淡淡道:“陳御史所列的罪狀甚多,朕一時也瞧不出個詳細來,不如就等薛掌印回來,你們二人當面對質,如何?” 她看那御史還沒有退卻的意思,心頭微惱,干脆和稀泥,想用拖字訣打發了他:“朕知道你用心良苦,但總不能憑你一家之言就斷定掌印有罪,況且掌印如今在外征戰,豈能因為這個動搖軍心呢?” 陳御史早料到她會偏袒回護,沒想到她偏心的如此厲害,跪下重重地磕了幾個頭道:“皇上,薛元在外只是督軍,并非領兵,換下他也不算陣前換將,不會影響南方局勢。還請皇上定了薛元的罪名,派欽差處決他,還這些枉死之人一個公道,否則難以服眾!” 旁邊好些人也跟著跪下,向著姜佑叩首道:“請皇上處置薛元!” 薛元固然是心狠手辣,但他殺的人也未必干凈了,政治傾軋不能以簡單的善惡是非來判斷,他若不要別人的命,別人自會要他的命。 姜佑好歹也跟著他耳濡目染了一年多,自然不會被他幾句大道理所迷惑,只是沉著臉道:“南邊局勢緊張你應該清楚,這般躥騰朕陣前換人,到底是何居心?!”她又冷笑道:“況且你如今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來,想憑著一本折子處決司禮監掌印,簡直是天方夜譚!” 御史都是天生的牛膽,罵天罵地罵皇上絕對不會皺一下眉頭,聽她說完,立刻揚著脖子口不擇言地道:“臣對齊朝一片忠心日月可表,倒是皇上,這般偏幫著薛元,到底是為了江山社稷,還是為著自己的一片私情呢?!” 他說著就要以頭觸地演一出死諫,他要是真死了,姜佑因著和薛元有私情就偏袒他的名聲坐定了,忙高聲道:“攔住他!” 殿前的幾個無事眼疾手快地沖過去把他拉起來,不過還是遲了一步,陳御史還是磕破了腦袋,血淌了一臉,一邊跪在地上哭道:“蒼天無眼,蒼天無眼??!那等jian邪之人逍遙法外,是我身為御史的失職,倒不如讓我就這么去了,還能落下一身干凈!” 這話明擺著是指桑罵槐了,姜佑滿面的陰沉,用力砸了下鎮山河:“住嘴!”她冷笑道:“不虧是御史言官,好利的一張嘴,你要告薛掌印朕也沒有攔著你,只是讓你下去準備證據,齊朝依律法治理天下,你證據不足,就用些有的沒的的話毀朕名聲,又不知從哪里學來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腌臜伎倆,這般與那些市井潑皮鄉野無奈有何區別?!言官的臉面都讓你丟盡了!” 她不說別人還沒覺得什么,一說旁的人都覺得果然如此,堂堂一個言官讀書人,拿皇室的陰.私說事兒,不管這事兒是不是真的都太不入流,旁邊的幾個人都悄悄地跟他拉開些距離。 要說這些言官,連死他們都未必會怕,最怕的還是名聲有損,陳御史漲紅了臉道:“皇上此言差矣,臣身為御史,有風聞奏報之權,當然應該履行職責,以正朝綱!” 風聞奏報之權的意思就是身為御史,只要聽到了某件事兒,甚至不用查明是否正確,便可以拿來奏報,姜佑總算明白為何當初提到這幫子文官就一臉頭疼了,她陰著臉道:“風聞奏報之權是讓你監督百官和權貴,難道是讓你聽些市井傳聞,然后傳人閑話,還拿到堂堂朝上來說?簡直是笑話!” 皇家的風流韻事,背地里議論當然是可以的,但是拿到上朝的時候說鬧的所有人臉上都無光就太過分了,李向忠這時候也回過神來,對著姜佑一躬身道:“皇上說的是,陳御史也是一時情急才說出這等話的,還望皇上見諒?!彼麑χ愑泛鹊溃骸斑€不退下!” 陳御史面色一緊,沉聲道:“太傅,非是臣要鬧事,而是臣使命在身??!” 姜佑本還覺得忠義之人難得,在旁觀察了一時,終于發現他眼神有些閃爍,不像自己說的這般正氣凜然,心里微微疑惑,緩了神色道:“既然如此,多說無益,留著午朝的時候再議吧,先退朝?!?/br> 她說完也不等人說話,自顧自地先走了,等她去了側間,命人傳喚東廠的二檔頭燕南進來,就見他進來的時候面色陰鷙,抱拳道:“皇上想怎么處置這老匹夫?” 姜佑擺擺手:“這個先不急,我上回明你查的傳出謠言的事兒有信兒了嗎?” 燕南怔了下才回道:“回皇上的話,有些眉目了?!彼攘寺暎骸氨奥毜弥@些傳言一開始是由人印在紙條上在大街上散步,最后才在坊間流傳開來,臣又查了印刷的油墨和紙張,雖然在普通不過,但數量眾多,沒個印刷的地方查了一遍,最后查到近期有人大量的印刷過這些東西,隱約指向的是臨川王家的大管事?!?/br> 姜佑沉著臉道:“掃把星,出了京城還不忘害人?!彼а蹎柕溃骸澳顷愑纺??按說他應當不敢這么要死了不放,這回為何這般反常?” 燕南想了想道:“皇上等臣調來卷宗瞧瞧?!彼f著便轉身回東廠,過了不到半個時辰便走了回來,對著姜佑躬身道:“這是個小人物,尋常沒怎么在意,今日一瞧才發現兩宗不尋常之處,一是他有位妾室是臨川王所贈,二是他親兒子這回雪災在南邊好像鬧出了許多岔子?!?/br> 姜佑細細想了想,冷哼道:“還以為他有多忠義呢,只怕是犯了錯兒被人捏住痛腳,這才受制于人?!?/br> 燕南見她毫不疑心督主,心里一松:“皇上您看...” 姜佑擺了擺手:“不急,先把這個場子找回來再說?!?/br> ☆、第87章 姜佑又等了一個多時辰,等到報唱的內侍宣布午朝開始,她才理了理衣冠,不急不緩地走了出去,那陳御史一見她就迫不及待地道:“皇上,臣以為薛元的罪狀已經足夠清楚,請皇上立即下旨,先讓薛元回京?!?/br> 誰都知道僅憑著這么一份折子一句話不可能要了薛元的命,但若是姜佑一旦松口讓薛元先行回來,兩人之間必生嫌隙,帝王之業,有了嫌隙離徹底離心離德還算遠嗎? 他看在姜佑坐在上首靜靜地瞧著他不言語,心里沒有來的一慌,干脆換了個勸法道:“皇上,如今薛元勢大宦官專權,現在市井百姓只知東廠不知朝廷,所以朝中才制造了這么多冤假錯案,難道您忍心看到朝中上下都風聲鶴唳嗎?” 一眾文官都沒有說話,雖然心知未必有陳御史說的這么嚴重,但如今小皇上親近東廠親近宦官,這讓他們心生危機感,如今要是能讓皇上和薛元離心,他們自然樂見其成。 直接從東廠的害處說,這手挑撥離間倒是玩得好,姜佑護短的心思起來,心里對這人厭惡至極,長長地哦了聲:“當初成.祖設立東廠,就是為了肅清朝綱,監督百官,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們若是持身正派,又有何懼?”她抬手招了招,馬成立刻捧了卷宗上來,她隨手翻了翻,對著陳御史微微一笑:“你兒子犯下這般大事兒,難怪你怨恨東廠,真以為薛掌印倒了你兒子就能逍遙法外?” 陳御史面上冷汗涔涔,似乎不明白她怎么就知道了,這還是那個不在朝上說一句話的傀儡皇帝嗎?他嘴唇顫了顫:“臣不明白皇上所言...” 姜佑看他現在還想推諉,想到他方才慷慨陳詞,心里難免鄙夷,把卷宗扔到他面前:“你兒子賑災不力還想推諉責任,沒想到你這個做老子的也不成多讓,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瞧瞧你兒子做了什么好事兒!” 陳御史仍舊想抗辯:“皇上,所謂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臣彈劾薛元跟臣兒子之事并無干系,臣只是憂心江山社稷,履行御史的職責而已?!?/br> 姜佑手指翻了翻他先前遞上來的折子,鄙薄道:“既然能搜集這么多條罪狀,想必你是早有準備,為何不在你兒子出事兒前遞上來?為何不在掌印出京前遞上來?”她冷聲道:“你這混賬東西,明明是為了私人恩怨,公報私仇,最可恨的是還偏偏做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玩弄朝綱于股掌之上,當朕是不辨是非的傻子不成?” 她說著就已經起了身“將陳御史罷官,他兒子交由刑部處理,諸位御史也都給朕聽清楚了,若是真正無私為民自然是好事兒,若是想公器私用,那就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br> 御史言官最重清名,他兒子的案子一翻出來,不管狀告薛元是真是假,首先目地就存了私心,不能說是一心為公了。聽到姜佑的這番話,其他的言官也都不動聲色地挪開幾步,臉上火辣辣的,嫌惡地瞪著陳御史。 姜佑雖然贏了這一場,但想到他們把薛元說的如此不堪,心里還是火冒三丈,連退朝也不說就下去了。 陳御史雖然是自己作死,但到底同為文官,其他人臉上也無光,且對姜佑的過分袒護有些不滿,都聚到李向忠身邊問話,更有那性子直接的直言問道:“李公,皇上頭回親政就表現的如今親近薛元而疏遠文官,難道坊間傳言是真的不成?” 李向忠目光如冷電一般掃過說話的那人,淡淡道:“先皇和先皇后早逝,皇上在薛廠公的庇佑下長大,有些師友情分也屬常事,皇家之事不可妄議,背后道人長短和那些潑皮無賴何異?還請諸位小心著些,把自己的口舌都管住了?!?/br> 李向忠是清流執牛耳者,他說話自然沒哪個文官敢反駁,聽見了都紛紛低頭,唯唯稱是。 姜佑想到那些言官攻訐薛元的話還是憤憤不平,往回走的時候腳底下不看路,差點一跤絆倒了,幸好旁邊有人出手扶住,笑著提醒道:“皇上慢些,跌跤了可就不好了?!?/br> 她抬眼一看是才當了殿前侍衛的張東嵐,他今日穿的是武官服侍,瞧著很是氣派,她笑道:“這身兒還挺適合你的,原來矮冬瓜似的,現在也長高了不少?!?/br> 兩人齊聲笑了起來,他們模樣極其相似,笑起來都是一般的爽朗明媚,張東嵐笑著從懷里掏出個油紙包,看了看四周沒人才遞給她:“這是街頭陳家的柿子餅,你原來最愛吃的?!?/br> 姜佑自打拔了牙之后就對甜食提不起興頭來,聞言擺了擺手道:“你說的都是什么時候的事兒了,朕現在不吃這個,回頭牙掉了都不敢張嘴說話?!?/br> 張東嵐一怔,眼底掠過一絲悵然,隨即收回手微微笑道:“皇上長大了,最喜歡的人和事兒也跟著變了?!?/br> 姜佑眨眨眼:“人長大了,眼界自然更開闊,喜歡的東西也會多起來,總不能固步自封吧?!彼f著搗了他一拳:“上回你死都不說的事兒就是這個吧,害得我差點在朝堂上被人揪住小辮子?!?/br> 張東嵐苦笑著揉了揉肩膀:“空xue來風的事情,臣以為沒人會信,怕說出來污了你的耳朵,沒想到還有人拿著這個做文章?!彼а矍浦拥纳裆骸斑@事兒既然是假的,皇上和廠公并無首尾,旁人說幾句又算得了什么?” 姜佑神情不自在起來,忍不住錯開頭:“三人成虎,聽他們嚼舌根子也覺得煩?!彼齻妊蹎柕溃骸澳阋灿X得掌印像人說的那般不堪?” 張東嵐瞧見她的神色,心里往下沉了沉:“我不了解掌印,不好妄下斷言,不過皇上器重想,想必他是個才智雙絕的人物?!?/br> 姜佑喜滋滋地點頭:“他確實是?!?/br> 張東嵐輕輕吐了口氣,相伴近十載,他當然了解姜佑的性情,自然也知道她喜歡人喜歡到了何等程度才容不得旁人詆毀半句。他并不覺得深入骨髓的難過,但卻有種難言的悵然,悶悶地堵在心口紓解不出。 姜佑覺出他情緒有些低落,只當他是憂心鎮國公府,拍了拍他的肩膀囑咐了句‘小心當差’便轉身走了。 張東嵐瞧著她慢慢遠去,輕輕搖了搖頭,捏著手里的油紙包,轉身往相反的方向走了。 接下來的半個月姜佑過的極為頭疼,這群文官簡直沒事找事咬不死你也要惡心死你的典型,對于他們來說,逢迎媚主是一種失節的做法,會被整個文官團體所排斥,直言犯上,冒死勸諫才能得到其他文官的接納嘉許。 幸好李向忠十分反感這種做法,因此有意無意地幫著姜佑籠絡心腹,培養?;蕜萘?,他近來對姜佑頗為滿意,她肯謙虛學習,肯勤于政事,自身有天資聰穎,相信這樣下去,大齊朝不久就可以迎來一位賢明君主,他當然不想在這時候讓那群清流言官給攪合了。 小時候他對姜佑嚴厲約束,但現在她已經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他的教導方式都以鼓勵為主,因此兩人現在相處倒比小時候還好些,姜佑一下朝就會聽他講些政治時事。 還有一件讓她揪心的事兒,薛元現在已經進入軍中,和平王派出的私軍聯手對付流民,平王的封地就在南邊,流民一旦造反成功,他這個王爺也干脆別當了,因此對這事兒頗為上心,甚至親自帶兵出征。 可是就是如此,京里傳來的戰報還是好壞不一,有時候是流民被打的節節敗退,有時候又是朝廷派出的人馬大敗,聽的姜佑提心吊膽,忍不住就想起了身為督軍的薛元。 她今日正在聽李向忠說古,忍不住插嘴問道:“太傅,南邊流民之事你應當知道,如今戰報不一,這到底是怎么個情況?” 李向忠寬慰她道:“皇上放寬心,南邊離京里路途遙遠,有時候戰報傳訊不及也是理所應當的?!?/br> 姜佑松了口氣:“那樣最好,希望這戰事早些平息,不然又有不少百姓要遭殃了?!?/br> 李向忠見她心系百姓,心里很是寬慰,捻須笑道:“皇上既然知道愛惜子民,今后當更為勤政才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治理好朝政,百姓安居樂業,自然不會起謀.反的心思了?!?/br> 姜佑認真聽了,點頭稱是,正想把自己的一些政.治見解說給他聽,就見書房外間的門大開,有個插著小旗的校尉急急忙忙跑了進來,跪下高聲道:“皇上,金陵失守,朝廷當初派出去的人馬被圍困至死,流民眼看著就要北上了!” ‘當’地一聲悶響,姜佑站起來帶翻了椅子,跌跌撞撞地沖出門:“怎么回事兒?!” 那校尉急忙跪下道:“具體的末將也不知曉,只知道當時咱們朝廷派去的人馬和平王的人馬被硬生趕進了金陵,然后被圍困在城里,最終全軍覆沒?!?/br> 姜佑驚得連站都站不穩了,扶著桌子顫聲道:“可,可有人幸存?” 校尉面露難堪:“這...如今南邊大亂,消息傳不過來,末將也不知道?!?/br> 姜佑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自己像是也跟著死了一回,直到耳邊李向忠大聲說話,才眼神茫然地瞧著他,他見她神情恍惚,忙抬高了聲音道:“皇上!皇上!你要振作,切不可計較一時的得失!” 姜佑像是沒聽見一般,踉踉蹌蹌地往里間走,李向忠亦步亦趨地道:“皇上,現在當務之急是另擇一位名將派往南邊,保障我大齊國祚?!?/br> 姜佑怔了半晌才回過神來,眼神空洞地問道:“太傅以為...咱們還能派誰去?” 李向忠微微語塞,西邊和北邊的人要看著邊關異族,這時候絕對不能調開這里的人,朝中名將倒也不少,只是大都老邁,只怕人還沒到南邊命都沒了,朝中武將現在青黃不接,武將的人不少,卻愣是沒什么拔尖的,像是那些異姓王如臨川王之流,用心不可得知,更不敢輕易動用了。 姜佑默然垂頭,半晌才緩緩抬起頭來,沉聲道:“朕要親自前往南邊,征討這些膽敢謀.反之人?!?/br> 李向忠也沉了臉,冷笑道:“皇上要征討流民,到底是為了江山社稷,還是為了薛掌???!” 姜佑對他有所察覺并不奇怪,只是漠然道:“旁的人去朕不放心,朝中武將雖多,但草包更多,萬一再派出一個李景隆那樣率領近百萬人都不能戰而勝之的蠢貨,我大齊朝豈不是危了?” 李向忠淡淡地看了她一眼:“這次征討南邊已經敗了,皇上不能再去涉險,況且...”他輕輕出了口氣:“這些年東廠勢大,已經有權傾朝野之態,在薛元的掌控下,東廠便是難以掌控的猛虎,薛元若是去了,皇上便可以趁此機會挑選心腹,收攏東廠大權,以正...” “住口!”姜佑惱恨地盯著他:“枉費太傅還是讀圣賢書的,知道不知道禮義廉恥?!薛掌印在外征戰,你這就想著怎么奪他的權力了,這不是恩將仇報?!” 李向忠看她滿面狂怒,心里不住地往下沉,漠然道:“皇上和薛元是君臣,臣為君死乃是光榮,何談恩義之說呢?” 姜佑冷著臉譏誚道:“敢情太傅對我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為牛馬,臣視君為草芥’這話只用于你們文官,其他那些宦官勛貴和武將都不是人了?!” 李向忠沉聲道:“東廠勢大,總有一日會威脅皇權,還請皇上三思??!臣絕不能同意皇上為了個臣子以身犯險!” 姜佑上下打量他幾眼,忽然道了句:“你跟我來?!鳖^也不回地轉向后面,李向忠遲疑片刻,才跟了上去,就見姜佑扯著一塊帷幔,然后用力拉開,里面赫然是屋子般大的沙盤,四周的墻壁上還掛著各色武器。 姜佑深吸一口氣道:“朕要去南邊并非臨時起意,從戰報送來的第一天起朕就和兵部的幾位老將,根據戰報送來的消息推演沙盤和戰況,甚至定下了好幾天應變策略,朕并非一時腦熱就往南邊跑。而是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br> 李向忠這才錯愕起來:“皇上,這,這...” 姜佑看了他一眼:“太傅不必吃驚,朕一直好武多過于好文,幼年時候便通讀兵法,還把齊朝發生過的戰役都拿出來細細推演過,若說對齊朝整體軍力了解程度,朕若是認第二,就沒人敢認第一了?!?/br> 她知道要是說服不了李向忠,整個文官團體都要起來反她,便干脆往自己臉上貼金,沉聲道:“當初齊朝本來是在金陵定都,金陵十里繁華地,云煙錦城,可是成祖卻執意遷都荒蕪貧瘠的北地,你知道這是為何嗎?” 李向忠神色一動,她深吸一口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此乃天子之責!” 李向忠微閉了閉眼:“皇上已經決意了?”他默然半晌,才問道:“現在京里局勢才剛穩定下來,皇上這就出去了,京里這邊怎么辦?” 姜佑知道他這是松口了,忙道:“張家二子張東嵐有武將之職在身,我假扮成他南下,京里這邊就稱病不上朝,勞煩太傅幫著照應了,若是又太傅之權不能處理的事兒,再加急發往南邊給朕批閱?!鳖D了頓,她又道:“太傅放心,朕并不打算直接領兵,而是以監軍之命在軍隊里,在兵部擇人,分三路南下,等到金陵再匯合,那時候若是南邊情勢真的危急,朕再領兵平亂?!?/br> 其實齊朝的皇帝倒還真沒前朝那么重要,大多數的事兒都讓文官和東廠包攬了,需要皇上做決意的時候很少,大多數都是文官擬好折子直接交給皇上批閱,所以姜佑對自己出京倒沒覺得有什么。 李向忠還是覺得此計太過冒險,但也知道要是自己不同意,姜佑就是偷著也定要跑出去,那時候更危險,因此雖然勉強應下,但心里實在是惱怒得很,一甩袖轉身就走了。 姜佑瞧著他離去,跑回宮里看著薛元送來的那些小物件,眼里難掩擔憂之色。 ...... 金陵城里,就算沒死也該倉皇狼狽的薛元和平王正在悠然對酌,兩人你來我往敬了一番,還是平王先開口贊道:“到底是廠公給的好法子,先來了個請君入甕,讓那些流民以為咱們兵敗,慌不擇路之下入了金陵城,沒想到他們自己反倒一頭栽了進來,反而被朝廷的兵馬圍住了,真真是可笑?!?/br> 薛元也淺淺飲了一口,人前仍是八面玲瓏的樣子;“若不是王爺全力配合,此計也不能成行,咱家敬王爺一杯?!彼f著又搖頭道:“那些流民雖然被打散,但終究沒有被一網打盡,不能掉以輕心了?!?/br> “廠公說的是?!逼酵跣χ伙嫸M,忽然嘆了口氣道:“只是這消息傳回京里,只怕又是一番動蕩了,若是有人對廠公心存異心,拿著這個做文章,廠公豈不是麻煩了?” 薛元一哂:“只要皇上信我,其他那些流言蜚語又有何懼?” 平王看著他,指尖輕輕敲了敲桌面,別有深意地道:“廠公這般信任圣上?” 在當初薛元還未曾起來的時候,他就對此人頗為看好,兩人暗地里也有些來往,他當年還存了把薛元收為已用的心思,只是后來薛元權柄日漸深重,他也有自知之明,便熄了這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