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猜銀
“不要怕,有我……” 容鈺看向邵北城,他如今尚未長成,眉眼仍帶著青澀,神情卻極為認真。 她相信他對她說這句話的誠意…… 但,他做不到這承諾。 他注定英年早逝,無法護她一世周全…… 沒有關系…… 就像上輩子一樣,待他死后,她會在心底長長久久地牽掛著他。 代他看日升月落、人間風景; 替他照顧他的母親、家人; 幫他實現未盡的心愿…… 容鈺想了想,對邵北城道:“我不是嬌弱的深閨小姐,只能躲在你身后、受你的庇護……” “我也要對你說:不要怕,有我!” “無論將來你遇到了什么事情,你都記著我今日對你說的這句話!” …… 自四月來,邵南煙和果兒發展出一項共同愛好,且有日漸沉迷的勢頭:猜銀。 實際上,不僅是這兩個小丫頭,放眼大周,許多人都逐漸熱衷于此。 例如,正通銀號桐城分號的門口開始聚起一撮討論、研究猜銀的人,風雨無阻…… 算卦的半仙們也大多添了項新業務:測猜銀…… 《猜銀秘訣》、《如何一夜暴富》、《十年寒窗,不如猜銀!》等書冊全國暢銷…… 對于這場全民狂熱,容鈺很是平靜。 畢竟是第二回經歷了…… 而且,上輩子,她也曾是資深猜銀愛好者…… 猜銀,正是容瀅與沈問水合作的大生意。 所謂猜銀,即猜數得銀,分為選三、選五,分別意指從零到九這十個數字中選選三個或五個作為一注,僅需兩文銅錢便可購一注。 每月上旬,大周百姓可持戶冊至任一正通銀號選購、登記。 每月中旬,停止當月下注,各地正通銀號把登記結果匯總至京都城的總號。 每月下旬,正通銀號總號開獎:把一百張寫有數字的紙條(從零到九,每個數字十張)封于細竹筒里、置于筐內,其后命豢養的獼猴隨機取出五個竹筒,當眾開封,前三個數字即為當月選三中獎號,這五個數字則為當月選五中獎號。 數字、順序皆不得有誤…… 全靠運氣…… 若猜對了…… 那么,一注選三可得一兩銀子賞金,一注選五可得十兩銀子賞金! 誰人沒有兩文銅錢? 猜三、五個數字,兩文銅錢便有望變成銀子…… 雖不是一本萬利,可對于求財無門的普通百姓來說,卻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不僅對窮苦百姓如此…… 這世上,誰不愛錢呢? 像上輩子的容鈺、如今的邵南煙一般,都不是差錢的主兒,照樣熱情高漲…… 重活一世,如今容鈺對錢的興致并不高…… 更重要的是,她已看明白,雖然人人都是帶著發財致富的美好愿景下注的,但絕大多數人靠“猜銀”是發不了財的…… “猜銀”的名頭雖好聽,實質上也是一種賭…… 的確,有個別祖墳冒青煙的幸運之人,靠著“猜銀”,一朝翻身。 但,十賭九輸,穩贏的只有莊家。 上輩子,她花在投注上的錢,比得的獎銀不知多了多少…… 故而如今,她再看這場狂熱,所想到的比上輩子又深了一層。 能構想出這樣一樁前所未有的稀奇生意,她對幕后發起人容瀅,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只要天下有男人,青樓就必然有生意; 只要天下有愛財的人,猜銀就必然有生意…… 兩文錢,自然微不足道…… 可若大周萬民,每人拿出兩文錢呢? 實際上,或許還不止每人兩文…… 因為,很多人不會只買一注…… 這便是猜銀生意每月的進賬…… 刨去當月發放的獎銀,便都是收益…… 收益之巨,想來驚人。 再往深了說…… 有了這收益所交的高額稅銀,皇帝便不必再說服閣老們,亦不必加稅,便能籌出二次北征的軍費。 所以,端王能重回兵部! 端王在工部,治水三年,了解了山川地貌,收獲了民心; 他在刑部,斷案掌獄,掌握許多朝廷官員不為人知的所作所為; 背倚沈家,金銀無虞; 再回兵部,手握重兵…… 這,便是如今的大勢。 即便馬家沒有傾覆…… 即便貴妃沒有與皇帝離心…… 英王、宸王也都難敵端王! 如今是佑寧二年四月,太子就快薨逝了…… 待太子逝后,便是龍子奪嫡。 猜銀算什么…… 在奪嫡這場豪賭里,能不能下對注,對于高門大戶今后幾十年的滿門興榮才是至關緊要的! 除了皇帝、端王,作為發起者,沈家亦獲益甚豐。 因與正通銀號合作猜銀生意,沈家得以入股正通銀號! 商賈入股官辦銀號意味著什么? 有大周,便有正通銀號; 有正通銀號,便有沈家的富貴! 低賤商賈,竟融進了偌大帝國的經濟命脈! 比從前歷朝歷代的所謂“皇商”都更為尊榮…… 這樣的沈家,或許是商賈所能達到的至高點…… 這亙古未有之舉,不過是容瀅諸多謀算里的一項罷了! …… 邵南煙和果兒兩人不僅熱衷于猜銀,還熱衷于勸說身邊的人參與猜銀…… 勸動別的人倒不難,就連果兒的娘、摳門的彭嬸子,也禁不住誘惑下了注。 難的是勸動容鈺…… 邵南煙很不理解容鈺:“難道你不想發財?” “以選三為例,若是猜中了,兩文銅錢便能得一兩銀子!” “買十注,便得十兩銀子!” “買百注,便得百兩銀子!” 容鈺:…… 容鈺微微一笑:“我的確沒有興趣……” “或許是因為我不差錢……” 邵南煙:…… …… 容鈺如今的心思都在另一樁事上。 天氣漸暖,雪水融化加快,干涸了一冬的小春江水逐漸豐沛。 桐城城外,江邊的殘尸腐化速度亦在加快,城里亦能聞到隨風飄來的腥臭尸腐味。 穆臨淵這幾日頻繁造訪將軍府,與邵北城商議腐尸處理一事。 若腐尸臟污了水源,極有可能引發瘟疫。 江邊的殘尸都是為國捐軀的兵甲,里頭甚至還有邵北城父兄的殘身。 故而邵北城提出派兵甲收攏殘尸、統一下葬。 穆臨淵則認為掩埋仍有隱患,收攏殘尸后焚化更為穩妥。 焚尸,在注重喪葬禮節的漢人看來,是挫骨揚灰!是對亡者的大不敬! 故而雖然穆臨淵的看法有理,但若貿然焚尸,極有可能引起民議嘩然。 兵甲為國捐軀,無法回歸故土已然令人痛心,殘身竟慘遭焚化! 駐守桐城的兵甲亦有可能憤然生變。 說到底,腐尸處理一事關乎桐城民生,屬馬知府份內之責,而非邵北城這個守將和穆臨淵這個民間醫者應憂之事…… 但這世上就是有馬知府這樣的官吏,尸位素餐、裝聾作啞、毫無作為…… 若爆發了瘟疫,便欺上瞞下、粉飾太平…… 若瞞不住,上頭問起責來,便百般推脫、保全自身…… 可嘆的是,這樣的人,僅因為姓“馬”,就能做一城“父母官”…… 前朝末年,朝廷腐敗,天災頻頻,民不聊生。 太祖皇帝順應天意,為蒼生揭竿而起…… 南北苦戰數年,天下終定。 那個時候,他想創建的,定然是一個不同于前朝的帝國。 兵強馬壯、海晏河清、國泰民安…… 如今不過百年,盛世表象下,官場逐漸腐化,文官耽于黨爭,勛貴攀比豪奢…… 朝廷的賦稅徭役、藩王攤銷、士紳大族欺壓占地,都壓在百姓頭上…… 與史書里所載的前朝越來越像…… 如今的大周,大概并非太祖皇帝當年曾期盼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