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何東爹娘早喪,徐玉寶嫁過去就能當家理事,不用伺候公婆。 沒有兄弟,就不用擔心女兒被欺負。 所以當初是她做主定下來這門婚事,何東一直覺得自己高攀了,對徐玉寶一直沒得挑。 實打實說,徐玉寶嫁的不錯,出嫁這幾年過得舒服的很。 頭胎生了個女兒后她小心了一陣子,但自從前年給何東生了一對雙胞胎大胖小子后,徐玉寶在何家那真是能橫著走,何東對她更是言聽計從。 除了帶孩子,家里大小事都不用她動手,甚至在農閑時候,連孩子都是何東帶。 而且,因為當初是衛氏看好何東,所以,衛氏這個女婿對她一向敬重,說是把她當親娘對待也不為過。 所以衛氏才有底氣在這個時候向他求助。 只是,她忘了,脾氣再好的人,也有逆鱗,脾氣越好的人,發起怒來越可怕。 “東子,你別聽這個小畜牲瞎扯蛋,他是故意害我跟寶兒的,寶兒是啥人,你還不清楚? 你可千萬別被他騙了,東子,你——” “你住口!徐衛氏,我不知道水生叔是什么打算,但我,徐玉寶,我會給你一封休書。 你要是還有點兒良心,以后就有多遠滾多遠,別讓孩子們看到你! 免得他們長大還要被人戳脊梁骨,說有個不知羞恥,惡毒到連親jiejie和同鄉都要陷害的娘!” 短短幾句話,讓本就嚇傻了的徐玉寶徹底崩潰,嚎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 看著可憐的很。 但沈伯謙依舊是靜靜的站在一邊,人總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付出代價的。 而衛氏則有些傻了,女婿這么幾年從都沒對她和女兒說過一句重話,怎么會這樣? 怎么說翻臉就翻臉了呢?不就一個徐大姑嗎? “衛荷花,你個死不要臉的賤/貨,還說人家沈秀才害你? 你瞅瞅,這倆并蒂蓮的肚兜,你敢說不是你跟你閨女的?你繡這個的時候我正在你家串門,你還拿給我看過呢! 當時你還說,這是你們衛家的規矩,做娘的都要給姑娘修個并蒂蓮的肚兜給閨女出嫁用。 沒成想,嫁到是嫁了,可這肚兜居然給了個野男人!” 說話的是個身量削瘦的五六十歲的老太太,叫徐水蓮。 她是里正徐水平的嫡親jiejie,命不好,自小定親的人臨結婚前幾天死了,她跟著守了一輩子望門寡。 徐水蓮一輩子沒嫁人,無兒無女,雖然你脾氣有些古怪,但卻最是直爽,有特別愛護小輩,加上又是里正jiejie,在村里還是有些威望的。 只是,她望門寡的身份終究是有些尷尬。 雖然有徐水平他們幾個兄弟幫襯,但早些年也受了不少流言蜚語。 起碼各家辦喜事的時候都不會請她,有些還會特地跟她說一下,讓她避避,免得沾惹晦氣。 但這種情況從十年前縣上為了表彰她守寡三十年的忠貞,敲鑼打鼓送來一塊貞節牌匾后徹底改變了。 牌匾往家里一掛,徐水蓮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附近誰家辦喜事,尤其是姑娘那邊,都愿意請她去幫忙,以示自家姑娘忠貞不二。 徐水蓮也隱約成為徐家莊女性這一邊的領頭人。 所以,她這么一說,村里人九成九都相信那幾塊肚兜里的確有兩個是衛氏母女的。 連水蓮嬸子都這么說,那意思是,沈伯謙說的都是真的了? 這個信息一經確定,村民們怎么還能忍的下去? 六七個身強體壯的大嫂嬸子,一舉沖破里正那邊的防線,揪著衛氏和徐玉寶就是一頓暴打。 衛氏還能張牙舞爪的拼上一陣,徐玉寶自小嬌慣,出嫁后也是順風順水,哪見過這種陣仗,被打的縮在地上哭都沒了聲音。 打著打著,倆人的首飾也都被扯了下來。 有人那過去遞給里正徐水平,他拿著沈伯謙給的圖樣一比,果然一模一樣。 唉,徐水平嘆了口氣,心道:真是萬幸,不然這徐家莊豈不是要斷送在我手上? 只是,誰又能想的到,兩個村婦居然能有這種惡毒心思!不但敢陷害自己的繼女(繼姐),居然還想把全村人拖下水。 簡直是喪心病狂,此風不可長,必須嚴懲。 不但是衛氏母女,聽剛才徐老蔫兒的話,這衛家也未必能干凈到哪里去。 徐家莊,多年沒有開過祠堂了。 徐水平跟幾位族老低頭交流了幾句,隨即宣布——先把衛氏和徐玉寶看押起來。 再派人去徐家和何家搜一搜,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贓物首飾,一并帶來。 三天后,開祠堂,懲毒婦。 ☆、第44章 43開口留人 一聽“開祠堂”三個字,沈伯謙知道,二姨家的麻煩了了,后面沒自己什么事兒了。 衛氏母女的結果已經可以預見,就算是不死也要蛻層皮。 無論衛氏是否會把何氏咬出來,對最終結果都不會產生什么實質性影響。 不咬,她就自己背著。 咬出來,她還是跑不了,這不過是把何氏也拉下水而已。 不過,根據沈伯謙推測,按衛氏的脾氣秉性,多半是不會拉何氏下水的。 倒不是她講什么江湖道義,當然她也不知道什么是江湖道義。 沈伯謙之所以會這么推測,是因為衛氏很聰明。 她知道就算把何氏咬出來,也沒人信她,退一步來講,即便是有人相信她,也只會更加氣憤。 說不定還會引來更多怒火,得不償失。 這絕對不是她的風格。 當然了,沈伯謙也不太關心這個,衛氏咬不咬人都無所謂,反正他對何家早有打算,整治他們只是早晚的事兒。 倒也不必急在這一時半會兒的,畢竟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就是,麻溜滾蛋。 因為,對于徐家莊的人來說,他到底是個外人。 人家開祠堂,他跟著湊熱鬧恐怕不太合適,還是趁早走人的好,起碼留個好印象。 于是很自覺的,沈伯謙帶著一臉的,他一個讀書人卻學婦人亂嚼舌根,的慚愧表情,辭別了徐家莊里正等人,跟蔣英三人乘車離開。 看著他們的馬車漸行漸遠,徐水平幾個也松了口氣。 本來他們還真是擔心,沈伯謙這種讀書人會不會很“軸”,也就是俗稱的一根筋兒。 萬一他堅持要親眼看開祠堂處置衛氏母女,那就有點兒麻煩了。 因為這事兒怎么辦都不太合適。 眾所周知,這不管是哪家的祠堂,都只有本族入了族譜的男丁才能進去。 女人除非是像衛氏這樣犯下了滔天大罪,才有機會進祠堂,當然,一般都是受審。 至于外姓人,那是絕對不能進的。 但問題是,沈伯謙現在的情況又非常特殊。 往小里說,人家是急公好義,往大里說,人家可以說是對他們全村都有恩。 這要不然,一家一頂綠帽子下來,誰受得了? 所以,他要開了口,還真不好拒絕。 但讓他一個外人小輩進去徐家的宗祠,這事兒恐怕祖宗不高興啊。 所以,對于沈伯謙的知情識趣,徐水平和幾位族老都非常滿意。 果然不愧是讀書人,真是知書達理。 小小年紀就中了秀才不說,心思也是細密,就拿這次衛氏的事兒來說,辦的真是漂亮。 村里那些跟他年紀一般大的還都是愣頭青呢,人家這孩子,怎么教的呀? 徐有才家有這么一門好親戚,以后的日子是要越過越好嘍。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人那,真是不能起壞心。 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老天爺可都看著呢! 衛氏這日子過的好好的,雖然算不上富戶,但也不缺吃不缺穿的。 再加上徐有才家的好歹叫她一聲“娘”,這多少也能沾點兒沈伯謙這個秀才的光吧? 怎么說也是親戚嘛!況且她又是長輩。 結果呢,生生被她們母女兩個鬧到現在這個地步。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徐家莊一干族老對自己的看法沈伯謙當然不知道,他這會兒正趕著回家呢。 二姨家的事兒解決了,他感覺又卸下一個包袱。 除了每月分紅,二姨那邊就沒什么事兒了。 早先想的讓他們搬過來幫著看山看地什么的,還是算了吧。 大姨那里有了鹵湯,基本也算是安穩,以后只要好好孝敬陳家二老,為他們養老送終,就算是對得起這個身體。 其他的,當然是動感地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