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玄幻小說 - 盛唐不夜天在線閱讀 - 第153節

第153節

    所有人都以為神皇是看中了武三思,只不過之前武三思名聲不顯,這次派他出去就是為了讓他撈軍功好回來晉封的,就算這次不足下次也可以了,反正他們跟大唐的地盤爭奪戰要好久。

    武三思意氣風發的走了,就連武玄輝跟著他也沒在意,當然他也更想武玄輝跟著,他一直在思考武承嗣之所以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跟這個長相俊秀的男人有多大的關聯。

    反正這個人肯定是不能得罪的,枕頭風什么時候都十分霸道,不管男人女人。

    武玄輝這個人對武三思還是十分恭敬的,畢竟對方是梁王還是主帥,武三思從來不干涉武玄輝的行動,他總覺得武玄輝突然跟著他過來有點問題,武曌怎么舍得放他走呢?一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既然武曌不想讓他知道,他最好就不要知道,知道的太多說不定太子之位就飛了。

    而李顯知道武玄輝到前線的時候十分驚訝:“武玄輝怎么會……派人悄悄的跟他接觸一下吧?!?/br>
    武玄輝在洛陽的時候都能不動聲色的將消息透露給李顯,到了前線不在武曌眼皮子底下那就更方便了。

    于是李顯就知道了武曌的想法,他頓時有些無奈,這的確是武曌能夠提出來的條件,但是這個條件他不可能接受的,他一旦接受了,那么李重義就只能去死了。

    畢竟李重義當過皇帝,現在要承認對方是大一統皇帝的話,李重義就是變相意義上的亡國之君,承受的壓力是會非常大的。至于太孫什么的,武曌不會立李重義,甚至她很可能喧雜一個她看得上眼的,比如說現在被她養在身邊的武崇訓。

    改姓氏什么的,武曌已經玩的很純熟了,更何況這件事兒牽連的太廣了,李賢還活著啊,雖然他現在看上去只是一個普通宗室,那是因為這邊的朝廷基本上沒有幾個認識李賢的,就算是認識的也都很惋惜這位太子,不可能拖后腿,到了洛陽那邊……嘿。

    李顯果斷的拒絕了武曌的提議,他肚子里一堆的真實理由都沒有說,他只是說道:“大唐國號不容更改?!?/br>
    是的,這個比任何道理都能讓他站得住腳,也更符合眾人心中的大義。

    武曌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嘆了口氣,一時之間也有些迷茫,而這個時候李顯又通過武玄輝送來了另外一個方案,那就是承認李重義為皇帝,武曌退位做太皇太后。

    武曌在知道之后就沉默了,她似乎早就預見了這樣的結局,要么繼續打下去,等她百年之后,這片土地依舊姓李,要么她就退位讓賢,李重義登基大權必然還是在李顯手里的。武曌柄權那么多年,她真的可能放棄嗎?

    對于這一點李顯和鄭玘心里都沒有底,所以他們在面對大周的句那對的時候也沒有放水,正好對方也沒放水,不過武三思的水平……真是沒辦法看,別看張仁愿被李顯和鄭玘兩個人折騰的欲生欲死,可是在面對別的將領比如說裴延休和劉錦遙的時候,他還是有很大的勝率的。

    然而到了武三思這里,就沒用了,武三思會對武玄輝低頭,是因為武玄輝目前的權柄比他還大,但是對于張仁愿,他就一般了,畢竟張仁愿連吃了兩場敗仗,在武三思眼里就是無能的代表。

    武三思也讀過兵書,然而也只是個紙上談兵的地步,但是初出茅廬來打仗的人難免會自信心膨脹,覺得自己是不世出的良將,不愿意聽別人的勸告。

    張仁愿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讓武三思去攻打長安,武三思偏不聽,他的想法是張仁愿沒本事自然打不下長安,但是他不一樣,他可是未來的大周太子,怎么能怕呢?

    當然還有一個更隱秘的想法就是,武三思想要戰勝李顯,李顯自從出道帶兵一起來,無論他贏的方法再怎么匪夷所思,但是卻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一直在贏。

    而且李顯當年當太子的時候,他還什么都不是,如果能夠將這樣的人贏了踩在腳下,那該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情。

    武玄輝冷眼看著武三思犯蠢,卻并沒有提醒,只是說自己不善武藝,還有別的事情要稟告神皇就先走了。

    武三思樂得這個牢頭閃人,等武玄輝走了之后他就帶著兵馬沖到了長安,然后武玄輝在半路上就聽聞了梁王大敗,被大唐攝政王生擒的消息。

    武玄輝嘆了口氣,他早就猜到了是這個結果,武三思比起武承嗣的智商真是好不到哪里去,攝政王那是誰都能打敗的嗎?更何況鄭玘也還在,怎么可能讓他贏?

    消息傳到了大周,大周朝廷從上到下……哦,或者說是除了武曌都懵了,而懵了之后就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自然是武攸寧他們,武三思是武攸寧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可以說想要搞掉武三思,武攸寧要策劃好久,畢竟武三思才是武曌的親侄子。

    現在好了,武三思被生擒了,聲望降低不說,還能不能活著回來都是個問題,那么太子之位……武攸寧想到這里就無比興奮。

    以至于在武曌突然要召開小朝會的時候,他還十分的亢奮,只不過這份亢奮在他知道了武曌的決定之后,就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武曌等人都到了之后直接就放下了一個重磅炸彈:“朕決定同大唐議和?!?/br>
    議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過想想連年的征戰的確是給財政帶來了十分大的壓力,如果能夠議和,先維持暫時的平靜發展生產也是不錯的。

    這個時候還沒有人反對,但是武曌的下一句話他們就都懵了,武曌繼續說道:“屆時朕會退位為太皇太后,新皇是李重義?!?/br>
    雖然李重義是皇帝,但是武曌是他的長輩,所以稱呼他的名字也是應有之義。

    但是……神皇要退位當太皇太后?wtf?為什么?

    整個大殿都被武曌這連番轟炸炸的魂不守舍,狄仁杰在反應過來之后立刻站起來躬身說道:“神皇有命,臣不敢不從?!?/br>
    狄仁杰的心一直是向著李唐的,他之所以還留在這里其實是因為武曌做的很多事情都十分符合他的價值觀,但是如今能夠讓大唐從分裂狀態繼續走向和平統一,他是十分開心的。

    他開心了自然就有人不開心,更多的人不想讓武曌這樣低頭,他們對于李唐而言都屬于背叛者啊,神皇退位了還能當太皇太后,但是他們……回家吃自己都是最好的結局了好嘛?

    武攸寧渾渾噩噩的走出宮門,他回到家里之后就坐在書房里,滿腦子的都是:這怎么可以?

    神皇退位了,讓那個小皇帝成為天下共主,太子之位跟他就徹底沒關系了啊。沒有什么比眼看著就能得到卻一夕之間失去更讓人難以接受的了。

    有那么一瞬間武攸寧也想造反了,不過他先是去找了自己的祖父,武士讓知道之后什么都沒說,直接就開始聯絡別人,這一次跟武承嗣那次不一樣,這一次估計會有很多人支持武士讓祖孫的,畢竟他們也要擔心自己的人頭。

    只不過這種事情神皇會不知道嗎?武攸寧他們還在開會思考著怎么篡位的時候,武曌就派武玄輝直接帶兵將這些人堵在了楚王府。

    洛陽的不安分分子都被看管起來,而整個朝廷似乎也陷入了癱瘓——不想這樣議和的占了大部分,武曌直接給李顯去了國書,相當于昭告天下。

    李顯在接到國書之后,直接派人以太皇太后之禮將武曌接到了長安。開玩笑,他怎么可能去洛陽?哪怕洛陽現在再怎么方便也不行!

    至于大周的其他大臣,李顯嘆了口氣……又要收拾人了,總覺得朝廷上這些彎彎繞繞比打仗還麻煩。

    只不過在這個時候有兩個人忽然要辭職,這是讓李顯萬萬沒想到的,因為他們兩個一個是張仁愿,一個就是狄仁杰。

    第187章 187

    狄仁杰和張仁愿兩個人要走的事情讓李顯有些猝不及防又似乎……并不意外?說實話在神都那邊能夠讓李顯看的上眼的人并不多,張仁愿算一個,狄仁杰算一個,其他還有幾個,李顯還曾經跟鄭玘說過,等兩邊的朝廷拆分重組之后,他想要給狄仁杰一個宰相之位。

    當然這件事兒婁師德也知道,李顯當時還擔心婁師德不高興,畢竟宰相多了就會分出權柄,當年李治用了一輩子奠下的大好基業經過這一場內亂也就付之一炬了,李顯一想到將來還要努力壓制分化宰相的權利整個人都不好了。

    尤其是如今鄭玘也是宰相了,他分權就相當于分鄭玘手中之權,而究其原因不過就是要推舉皇權,然而如今的皇權卻似乎是在自己手上,也就是說……相當于他要跟鄭玘爭權?

    我了個大去??!李顯整個人都不好了。

    不過現在他不想去思考這個問題,他更想去勸勸狄仁杰和張仁愿,這兩個人辭官的原因其實他也知道,無非就是跟他和李旦差不多,心中有愧罷了。

    張仁愿跟李顯交過手,李顯把他折騰的苦不堪言,而且李顯對這個人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他先找到的是狄仁杰。

    狄仁杰見到李顯就直接跪了口稱庶民說的是:“參見殿下?!?/br>
    李顯連忙將狄仁杰扶起來說道:“我之來意狄翁應曉,別的我就不多說了,如今大唐天下百廢待興,正是需要狄翁這等人才出力之時,狄翁如今卻撒手而去,可是對朝廷有何不滿?”

    狄仁杰平靜的看著李顯,他聽了之后溫聲說道:“正因為百廢待興,才更不應該讓我等失德之人占據朝堂,當年高宗對我恩重如山,我卻險些不能保他兒孫,我愧對高宗啊,還請殿下允我為高宗看陵懺悔吧?!?/br>
    誰是誰非的問題李顯一點也不想爭辯,這特么就是個無解的命題!武曌姓武沒錯,可是在時下人的眼中,她嫁入了李家就是李家的人了,自古以來,皇帝若是沒有親政的能力,太后臨朝的事情并不少見,在必要的時候寧可讓自家女人主事也不能讓權柄落到外人手里,這是自古以來的共識了。

    誰知道出了個女皇帝呢?李顯索性避開不談只是說道:“狄翁心意我懂的,當年若不是有狄翁左右斡旋,只怕我在長安也呆不安穩,能有今天也全靠狄翁,更何況我總覺得錯過的人才能更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昔日逆周之人我能用的并不多,而經過這次分裂,故人凋零,我亦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狄翁若是還要推辭,若他時他日大唐又面臨重蹈覆轍之禍,狄翁難道就不會更加愧疚嗎?”

    “重蹈覆轍?”狄仁杰定定的看著李顯。

    李顯嘆了口氣:“現在世人只知有攝政王而不知有圣人,并非幸事啊?!?/br>
    狄仁杰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殿下既然懂得這個道理,便不會讓大唐再陷入戰亂?!?/br>
    “可是我總要用人,我身邊的人也并不一定保證能夠像我一樣清醒不是嗎?若是他們做出什么事情怎么辦?”

    狄仁杰若有所思:“殿下的意思是……”

    李顯直接說道:“我需要有人分我權柄,更何況當今之世只有兩位宰相,狄翁不覺得太少了嗎?可是如今讓我選出能夠勝任宰相之位的,卻也千難萬難,我不欲將就,狄翁若是真對阿爹有愧,便幫我一幫又如何?還是狄翁更加在意世人之語?”

    狄仁杰聽到這里就明白了李顯的意思,這位攝政王的意思就是在圣人能夠親政之前不能讓任何一家獨大,他不行,宰相也不行,所以分權是必須的。

    李顯說道這個地步了,狄仁杰再推辭似乎就不太好,只是李顯當時卻并沒有跟他要答案,他很體貼的來了個三顧茅廬,狄仁杰說的也沒錯,畢竟他曾經效忠大唐,又轉投武曌,現在再啟用他必然會各種風言風語傳出,李顯不能杜絕這種事情,卻也要盡最大的可能將這種輿論降到最低。

    同時他還派人制造輿論,渲染狄仁杰的各種睿智形象——狄仁杰在百姓之間的評價還不錯,畢竟一個公正廉明的官員還是很難得的,而狄仁杰的聲望在士子之間也不算很差,他本人持身甚正,除了曾侍偽朝這一點之外就沒什么大的污點了。

    狄仁杰自然明白李顯的良苦用心,他本人倒是看開了,只是跟李顯說道:“殿下就不要著眼這些小事了,狄某既然做出了如此選擇,難道還會想不到有何后果嗎?”

    李顯看著狄仁杰根本不在意的樣子不由得十分佩服,他跟狄仁杰接觸的并不太多,但是到了今天才深刻的領悟到,跟外表的溫和不同,狄仁杰的內心是十分剛強的。

    既然狄仁杰都不在意了,李顯也就不折騰了,他轉而問道:“狄相可知張仁愿此人如何?”

    狄仁杰知道李顯的用意立刻說道:“張將軍是個實在人?!?/br>
    實在人,李顯琢磨著這個評價,也就是說張仁愿和狄仁杰不同,他是徹徹底底女皇的人?李顯思索了一下還是派人跟張仁愿接觸了一下,派去的人是李賢,李顯覺得張仁愿大概不想見到他或者鄭玘。

    也不知道李閑跟張仁愿說了什么,他還真的乖乖的回來了,而李閑……李顯也跟武曌通了氣,武曌如今雖然當了太皇太后卻也不是什么都不管,李顯也不可能軟禁她,只不過什么權柄都沒了,朝上也沒什么她的人,她能做的也就是偶爾出言指點一下李重義。

    李顯樂得讓李重義去接觸武曌,別的不說,武曌身上的智慧不服不行,而且她有她看問題的方法,李重義跟李顯和鄭玘相處久了說話做事都有他們兩個人的影子,李顯卻還想讓他看問題更加全面一點。

    畢竟無論是他還是鄭玘都沒有站在君的立場上看帶過這個國家,這也是李顯從來不想當皇帝的原因,他覺得自己的立場一致沒有辦法達到為君該有的高度。

    武曌退位當太皇太后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她把嶺南那邊給坑了,六詔王本來還想趁著這次壯大自己的實力呢,要不然之前他們為什么會主動要求幫助李顯?還不是想要趁機渾水摸魚?

    結果魚還沒摸到反而惹了一身腥,到最后還是要向大唐俯首稱臣——不低頭不行啊,如果是他們兩家經過了慘烈廝殺最終有人贏了,然后他們自然可以趁機脫離大唐,現在雖然看上去是他們自治大唐也給了他們很寬容的政策,并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誰甘心當別人的附屬呢?

    如今人家兩家整合了,雖然看上去是百廢俱興,可是卻也相應的砍掉了很多之前不好下手“尾巴”。

    好在李顯也知道六詔的想法,表面上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感謝之類之類的,賜給了他們很多金銀珠寶,也算是安撫了六詔王。

    然后就是突厥,突厥這個民族……真的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那種,他們的人數其實不比漢族少,只不過是因為部落太多,部落與部落之間經常打仗,而他們又沒有出現一個能夠像是祖龍那樣一統天下的人物,所以十分分散。

    之前突厥已經蠢蠢欲動了,只不過大食比他們快了一步,而李顯這邊用雷霆手段迅速鎮住了大食之后,突厥也就繼續觀望了,李顯明知道突厥那邊有異心,卻還是不得不耐下心來跟他們虛與委蛇,以拉攏安撫為主。

    只不過在東突厥阿波干可汗阿史那環來求親的時候,李顯還是沉默了。

    阿史那環是阿史那骨咄祿的弟弟,之前阿史那骨咄祿起兵反唐被打敗了之后,大唐雖然是贏家卻也不能直接接受這些突厥人,人家也不服教化,最后只能再立了一個可汗,這個可汗就是阿史那環。

    和親一向是古往今來安撫外族人的一種手段,只是讓自家女孩子背井離鄉的去嫁給一位突厥可汗,并且這位可汗年紀已經不小了,李顯總有些于心不忍。最主要的是,李家宗室已經都死的都差不多了,如果要從李家選的話,唯一能夠嫁過去的就是李旦家的女孩子了。

    李顯自然不愿意,鄭玘聽了之后很淡定:“這也無所謂,大不了選個良民之女封公主嫁過去便是?!?/br>
    李顯有些怏怏的說道:“憑什么不是他女兒嫁過來啊?!?/br>
    鄭玘看著李顯半晌才問道:“那你要讓誰去娶?”

    阿史那環倒是有正當妙齡的女兒,但是問題是他們這邊沒有合適的男孩子啊,李旦的長子李成器倒是年紀差不多,然而那是嗣王,讓突厥女當他的王妃不太適合。李成義和李隆基就不說了,這倆人年紀不夠。

    到最后還是李沖讓自己的兒子娶了突厥公主這件事兒才算完,折騰好了這些外族,李顯已經頭暈腦脹了。

    一想到整個朝廷都還要面臨著大換血,他就止不住的頭疼,鄭玘倒是想幫他,但是很多事情都要攝政王批準了才行,李顯直接將攝政王的大印丟給了鄭玘:“你去吧,我要休息?!?/br>
    鄭玘無奈:“那你也不能什么都不管,到時候大朝會上你還能跟以前一樣裝死人嗎?”

    李顯聽他一說就想起少年時期自己懵懵懂懂被武曌推向前臺,在大朝會上一直裝雕塑的事情,不由得微微一笑,只覺得人生際遇當真奇妙,那個時候他每日想的都是怎么才能保住小命,哪里想得到有朝一日能夠成為這個大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呢?

    鄭玘順手將他拉起來抱在懷里一邊卿卿我我一邊處理公事,李顯嘴角一抽,不僅僅是他,當年那個持身甚正的鄭玘大概也回不來了。

    他低頭一看就看到了鄭玘正在翻閱的是對武氏的處理結果,或者說是有人申請廢除武氏七廟。

    李顯有些不忍心,卻也知道不能不這樣,武氏七廟的存在相當于大唐的一個恥辱,不毀不行,并且不僅僅要毀掉,還要將之前的追封全部剝除。

    李顯忽然就嘆了口氣:“太皇太后聰明一世到最后還是棋差一招?!?/br>
    如果是李顯的話,到了這個地步他估計會直接立太平公主為皇太女,女皇怎么了,她都能做了,太平公主不能做?

    可惜武曌到底是被這個時代局限了,女兒嫁出去了就當成了薛家的人,在繼承人這方面居然壓根沒有想過太平公主,然而在李顯看來,太平公主比武家那些廢物好多了。

    鄭玘也想到了這一點,不過他跟時下大部分人一樣覺得這樣有點難以接受,所以并沒有順著點評只是問道:“武三思等人你要怎么處理?”

    雖然武承嗣已經被廢殺了,武攸寧也被抓了起來,但是武家還真不是就這么幾個人了,如果真就這么幾個武曌也不可能把持朝廷那么久,只是一想到這些人做過的那些破事兒李顯就有點煩。

    “還能怎么樣?奪其封號,廢為庶人,流放嶺南吧?!崩铒@是很想將武家人全干掉的,雖然現在看上去武家是輸了,然而到底還是太皇太后的家族啊,等過個十年八年,所有事情煙消云散,他們能不抖起來?

    現在不壓下去以后就壓不下去了,這些年來李顯對于世家的生存能力算是有了深深的體會,只要有機會絕對不能給他們留下任何可能!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