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節
武曌聽了之后沒有回答,她已經聽明白了武玄輝的言下之意,武玄輝的按個答案必然不是她愿意聽到的。 半晌之后武曌才嘆了口氣:“你啊,總是這么耿直,都不懂得迎逢難怪太子對你不假辭色?!?/br> 武玄輝卻正色道:“神皇身邊已經有巧言令色之人,臣只是盡職盡責,太子不喜臣亦無他法,若是神皇也覺得臣錯,那么臣還是辭官歸去的好?!?/br> 武曌有些無奈:“你這性子也真是……算啦,我又不是不知道你?!?/br> 武玄輝低頭沒有說什么,他的耿直其實是一種圓滑的耿直,他知道跟武曌說什么不會碰觸對方的底線,反而會給對方留下他是個直臣的印象,比起伺候功夫來,武玄輝比不上武曌身邊其他的一些男人,但是武曌卻更加重用他,朝中誰會以為武玄輝真的傻? 偏偏武曌就覺得武玄輝不夠靈活,她忽然又開始擔心武玄輝了:“你改改性子吧,待我百年之后,若是后來之人不能容你,你可怎么辦?” 武玄輝忽然笑了:“若是改了那還是我嗎?神皇不必憂心,若是太子不喜,我便為神皇陪葬說不定也能成就一段佳話?!?/br> 武曌聽了之后臉色一變,女人同男人總是不一樣的,男性皇帝死的時候大概是希望自己的女人或者陪葬或者出家,反正就是要表達一種我死了你也是我的人的那種感覺。 但是女人不一樣,她們更加感性,有的會希望自己的男人能夠繼續活下去,武曌到底是個女人,而且年老之后越加感性,她看著武玄輝,廢太子的心思越來越明顯。 當初立武承嗣是沒辦法,但是她也可以像李顯一樣,立個皇太孫,找人教著,哪怕她突然老去也可以指定顧命大臣,或者讓武玄輝當太孫的老師…… 武曌想到這里忽然嘆了口氣,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太子被廢的基礎上,只是立太子武曌也是逼不得已,她年事已高,還沒有一個繼承人很容易讓朝臣們心里沒底,不知道下一任老板是誰怎么進行投資??? 萬一投資錯了呢?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因為武玄輝串聯了一部分的朝臣,武曌當時看這個侄子也還算可以,也就同意了,只是萬萬沒想到這侄子居然這么蠢,或者也不是她沒想到,而是以前武承嗣地位不高哪怕蠢一點也影響不到大局,如今他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一旦蠢起來就能要人命。 武玄輝有些擔憂的看著武曌說道:“神皇莫不是……只是如今太子以立,只怕不能輕動了?!?/br> 武曌微微一笑并沒有說話,在她看來武承嗣就算當了太子也沒啥用,因為手上并沒有相應的實權,當年李治是怎么培養兒子的?軍國大事全部都放手讓兒子去做,武曌可沒這么做,當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再怎么樣她也要承認武承嗣跟她的那幾個兒子比起來差遠了。 而且……武曌這么多年來廢了的太子都快能組成一個五人副本小隊了好嗎?從李忠到李賢,要不是李治去的早,說不定李顯也被她給廢了,反正在廢太子這件事兒上武曌就是絕對的權威,當年皇帝不是她,她都能廢太子廢的那么順溜,現在她頭上沒人壓著,廢武承嗣就跟玩一樣,更何況武承嗣比起李賢來差太遠了。 不過武承嗣這個太子也不過剛當了三個月,武曌怎么都要照顧一下大臣們的想法,所以一邊開始思考怎么讓這個蠢侄子犯一些不會太過影響大局,卻又讓人不能容忍的錯誤一邊對武玄輝吩咐道:“等等你去一趟梁王家里,讓他把他家大郎送過來陪陪我吧?!?/br> 武玄輝一下子就明白了武曌的想法,伏地應道:“是?!?/br> 武玄輝揣測了一下武曌的意思,明白她并沒有瞞著武承嗣的想法,于是就光明正大的帶人去了梁王武三思的家里,武三思對于武玄輝還是比較尊敬的,畢竟是武曌身邊的紅人。 在武玄輝表達了神皇的意思之后,武三思有些吃驚的看著武玄輝問道:“神皇……是說要接大郎入宮教養?” 武玄輝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恭喜梁王了,還請殿下將嗣王的隨身物品收拾好,三日之后我來接嗣王入宮?!?/br> 武三思臉上的表情充滿了不可置信,被神皇接去教養意味著什么武三思一時半會也想不出來,因為他壓根沒想到會這樣,別說神皇年事已高并沒有透露出要教養侄孫的意思,就算要教養也應該是太子的兒子被神皇帶大,這……這是為什么?而且是武玄輝親自來的,武玄輝的身份地位在朝中其實不比他們兄弟差,甚至隱隱還在他們之上,這也是武承嗣看武玄輝不爽的原因。 武三思塞給了武玄輝幾個金錁子,然后滿心歡喜的去教育兒子了,他的兒子如今已經五歲了,正是半大不大的時候,以往他看自己的兒子自然是怎么看怎么好,但是如今卻覺得還不夠,要好好的囑咐兒子才可以。 武玄輝去武三思家里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武承嗣的耳朵里,武承嗣知道之后并沒有在意,因為以前武玄輝經常代替武曌寫詔書,也經常到他們兄弟府邸里面傳口諭,武曌對于娘家侄子到底還是關照的。 只不過等過了兩天,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被接到宮里由神皇親自教養的消息傳來之后,武承嗣心頭的警鐘就敲響了,他身為太子,他的兒子都沒有得到這個待遇,武三思只是個王爺他的兒子憑什么被神皇接過去親自教養? 武承嗣不好直接問武曌,就找上了武玄輝想要探聽一點消息,武玄輝微笑著看著武承嗣說道:“神皇喜愛嗣王,希望常常得見,故而如此?!?/br> 喜愛武崇訓?就那個毛頭小子?在父母的眼中總是自己的孩子更加聰明可愛一點,而且這跟他的儲位有很大關系。 被神皇教養過的武崇訓,將來對他的兒子絕對是個威脅!武承嗣甚至進一步想到了武曌是不是在敲打他?她知道了自己之前的一些小動作? 武承嗣心里一慌,就想要一個確切的消息,結果武玄輝對他送上來的錢財照收不誤,卻并沒有透露出太多的消息,只是告訴他:“殿下已是太子,還需更加沉穩才是?!?/br> 其實武玄輝這是好心在勸誡武承嗣,但是面對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效果,如果是李顯大概第一時間就會反省,到了武承嗣這里就變成了對武玄輝的不滿。 神都的事情多多少少的也傳進了李顯的耳朵,彼時鄭玘已經從太原回到了長安,畢竟快要過年了,攝政王還是需要回去鎮宅的,而且新年過后李顯還要去祭祀,在太原怎么都不方便。 李顯在聽說神都的情況之后之后轉頭看著鄭玘一臉詭異的問道:“你說……她是什么意思?” 自從跟武曌徹底鬧掰了之后,李顯對于怎么稱呼武曌就特別的尷尬,還稱呼阿娘吧……感覺太親密了,不太符合兩個人現在的立場,稱呼神皇吧……像是變相承認了對方的政權,雖然之前發國書已經算是半承認了,但是在群臣面前還是要注意一點的,于是跟鄭玘在一起的時候,他干脆就很含糊的稱呼了,反正鄭玘也明白。 鄭玘微微一笑:“神皇想來也是想要效仿你了?!?/br> “???” “培養一個太孫?!?/br> 李顯聽了之后若有所思,培養太孫就證明武曌對武承嗣已經十分不滿意到了要武承嗣的命的地步了,別說太子廢了還能活,想想李賢,要不是李顯想盡辦法保全他,說不定早就去見李治了。 武承嗣肯定沒有人保著他,武曌可能不會賜死他,只不過武承嗣也不是個能夠忍辱負重的性子,到時候……嘿嘿。 “嘖嘖,又是一出好戲?!?/br> 神都那邊聰明人并不少,有一些多少猜到一些門道,頓時心里十分不安,一個王朝在君主年紀已老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一個儲位穩定的繼承者,會讓大家有一種王朝窮途末路的感覺,尤其是在他們還有一個強大的對手的情況下。 然后這些朝臣就開始偷偷摸摸的把家里得用的子弟往外送,甚至還有直接讓他們去長安的!世家從來很圓滑,他們也不會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還有一些人開始嘗試著接觸武三思了,太孫什么的是要排在太子之后的,哪里有親爹還是個親王,兒子是太孫的? 這些人是得罪了武承嗣卻又覺得武三思有一定潛力的,神都一時之間各種暗潮涌動。 在這個時候之前跟李顯有過協議的嶺南六詔的國王在回去之后擺平了內亂,他們……起兵了!并且是以大唐的名義將矛頭對準了神都,神都的氣氛更加緊張起來。 武曌倒是很鎮定:“蕞爾小國你們擔心什么?派人去打就是了?!彼缃襁€是有這個底氣的,哪怕打不贏李顯但是對付六詔卻并不困難。 只是誰都沒想到,六詔還沒有打敗,武承嗣居然起兵謀反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忽然跟基友討論起來,其實一開始有關唐朝的文兔子最想寫的是李恪來著,大概心中總是對這個人物有一點好感所以一直沒敢下筆,生怕寫崩了,然后就寫了小龍王來練手,然后基友就問我啥時候寫李恪,我……我突然覺得……下一本書的題材好像……又訂好了(當然會在本文完結之后再說…… 第186章 186 武承嗣的謀反讓李顯有些猝不及防的感覺,他就沒見過剛當上太子就敢謀反的。 親,你搞清楚你的東宮有多少人了嗎?你搞清楚東宮十率的都做什么了嗎?你收服他們了嗎?你手上有兵權嗎?你就敢謀反? 鄭玘看著李顯一臉激動的樣子,不由得側目看他:“你生什么氣?” 難道不是該高興嗎?神都那邊越亂我們這邊就越省心啊,李顯這又是抽了什么風呢? 李顯有些怏怏的說道:“這玩意簡直拉低太子的平均智商水平線?!?/br> 鄭玘深深的看了李顯一眼,覺得這貨大概是病的不輕,太子平均智商水平線那是什么玩意?古往今來蠢太子多了好嗎? 不過他跟李顯的想法一樣,都覺得武承嗣是不可能贏的,就算東宮十率有一半人支持他也不可能贏。 他們倒不如趁著這個時候擴大地盤,要不等神都那邊穩下來了,就又要開始拉鋸戰了,現在的情況是大周占領了部分北方地區比如說冀州這種糧食產地,然后就是南邊一溜的繁華之地,而大唐則是占領了西域和部分北方領地,最遠也就到了太遠,原本大唐的版圖仿佛是從中間豎著切了一刀,西邊基本上是在大唐手上,東邊在大周手上。 從地圖上來看李顯這邊不太占優勢,南邊的繁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那邊交通便利,就京杭大運河也被他們占據了,而西邊各種山川腹地交通各種不便,李顯經??粗泩D皺眉。唯一好一點的就是嶺南那邊是在他們手上的。 李顯想了想說道:“要不要組織人手再出海一次?” 這一次就不是為了尋找東西了,實際上李顯到現在還能記得的東西已經不多了,那些食物被摘下來之后的模樣以及能夠炒什么菜他倒是還記得,然而卻不記得它們的植株長什么樣了,就算記得也不一定能找到——玉米就是個例子啊,當初找的那群船員差點都把那片土地翻遍了啊。 鄭玘一瞬間就明白了李顯的想法,他們這邊不如大周繁華,但是卻也不是不能賺錢的,奢侈品百倍之利,這些年來大唐境內都沒安穩過,而武曌上臺之后也沒有再派船隊出去過了,所以很多大洋彼岸的香料以及珠寶都炒到了非常高的價錢——物以稀為貴嘛。 反正李顯是有錢的,哪怕他割舍了東邊的所有店鋪他手上的錢財也不少,他一個人就能支持這一個船隊的遠行。 鄭玘果斷同意了,因為不是讓國家出錢所以他們也不用通過三省讓他們同意了。造船也可以自己來,李顯手里還留著當初的圖紙,直接造船就行了。 打天下雖然很重要但是維持整個國家的正常運轉則更加重要,李顯做完這些之后就拍拍手轉頭去訓兵了。 長安附近山多,隨便找個深山老林都是天然的訓練場所,只不過在這之前李顯還是讓人將那片地給整理了一下,什么單杠雙杠之類的東西都弄上了,鄭玘過來看過一眼,沒在看到場地上那些設施之后有些好奇:“這個是……做什么用的?你試試?” 李顯當時臉都扭曲了,他的武力值從來都不是很高,這些東西折騰一趟下來估計能要他的老命!他當時就讓魏凌去演示了一把,魏凌是魏成的長子,這一家子是死心塌地跟著李顯混的,在知道李顯要組建一支戰斗力十分強悍的隊伍之后,魏成二話不說就把兒子踢了過來。 魏凌也爭氣,武力值頗有看頭,本來他想要去考武舉,但是家里不同意,畢竟他們家這個程度完全不用去跟一幫寒門子弟爭考試的那點資源。 現在看起來沒考也挺好的,考上武舉的人可一個都沒來這里,誰都知道這支部隊將來就是攝政王心腹部隊。 魏凌積極的過去演示了一邊之后,鄭玘頗有些躍躍欲試,然后李顯就看著堂堂大唐宰相將袖子一綁下擺一扎,就跟著魏凌去折騰那些訓練器械了!最主要的是他好歹也三十多歲的人了,居然還擺弄的像模像樣,甚至比魏凌的成績還好一些。 李顯看到這里就服氣了,武力值相差太多也不枉他被壓了這么多年都不得翻身了。 李顯看著鄭玘弄完之后額上微微見汗,走過去拽出手巾給他擦了擦汗之后嘲笑道:“還當自己是年輕小伙子呢?你跟人家較什么勁?” 鄭玘四下掃了一眼,發現魏凌已經捂著眼睛跑走了這一片地方只有他們兩個人,一伸手就把李顯攬在懷里低頭咬了一口對方的耳垂輕聲說道:“大王這是在埋怨臣的體力不行了嗎?看來今晚臣還是要更賣力一點才好?!?/br> 鄭玘說完之后就感覺懷里的身軀一僵,李顯嘴角抽搐著恨不得給自己一耳光,md,讓你嘴賤!今晚又別想睡了! 事實證明攝政王還是很了解鄭相的,當天晚上他還真是整晚都沒怎么睡,再次深入了解了一下鄭玘的體力。 長安攝政王府之內一室靡靡香艷,而神都洛陽的東宮里,則是一片愁云慘霧。武承嗣輸了,這個一向虛偽卑鄙而又膽小如鼠的家伙此時此刻卻出奇的冷靜。 跟李顯他們想的不同,武承嗣一開始想的就不是大規模的跟武曌拼武力值,他只是想要尋找洛陽宮中的巡防漏洞,然后派人過去刺殺武曌。 只要武曌死了,他是太子,登基就名正言順,只不過刺殺的人失敗了,被武曌抓住,武承嗣不得不直接起兵,當初他抱得就是最后一搏的心思,如果不搏一把或許他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事到如今他卻是多少有些清醒了,在武曌派人來捉拿他的時候,武承嗣面無表情的看著來人:“我要見神皇?!?/br> 神皇卻是不想見他的了,武曌年紀不小了,因為這點事兒一晚上沒有休息好,臉上的疲憊遮都遮不住。 武曌聽說武承嗣已經被關押起來之后揮了揮手說道:“都退下吧?!?/br> 她沒有讓人立刻殺掉武承嗣,她還要留著武承嗣將朝中那些不安分的人都拔除,所以這個人還不能死。 只不過武承嗣謀反的事情到底還是給武曌敲了個警鐘,她抬頭看著靜靜坐在那里的武玄輝,燭火之下武玄輝那張臉越加顯得溫潤如玉,武曌忽然嘆了口氣,想起了武玄輝當初說的話,果然……侄子是靠不住的嗎? 其實武承嗣被廢她一點也不傷心,武承嗣沒了還有武三思,這并不算什么,然而武曌卻有些不肯相信侄子們了。在這個時候哪怕她已經跟兒子們撕破臉了,兒子們也是比侄子可靠的,畢竟李顯和李旦到底還要講究一個孝道。 她可以被說不慈,但是想必李顯和李旦肯定不會愿意背負不孝這樣的名聲的,只不過如果武三思肯聽話的話,武曌還是不愿意去跟兒子低頭的。 武承嗣被廢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洛陽之內氣氛又開始緊張起來,一直跟著武承嗣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沒跑掉,瞬間朝堂上就空出了很多職位,而武三思和武攸寧等人這個時候就開始挽起袖子搶奪武承嗣留下的政治遺產了。 太平公主的身影也出現在了其中,武曌坐在那個位置上,忽然就對當年李治的某些想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李治也維護過自己兒子,但是在當時看來似乎并沒有力保李賢,現在想來,或許也是李治對兒子的一種鍛煉,如果連這點事情都擺不平的話,那么登上了皇位也不是個任由他人擺布的傀儡。 而李顯之所以沒有受到這個待遇主要是李治的時間不多了,如今武曌似乎也處在李治那個地位,然而武曌比李治的擔心又更多了一些。 朝堂上的人都開始一陣風的倒向武三思,有武承嗣這個例子在前武三思一點都不敢張揚,繼續低調的勤勤懇懇的完成武曌布置的各種任務。 武曌對武三思在于滿意和不滿意之間,武承嗣智商一般,武三思就更加一般了,甚至武三思很多時候都不像武承嗣那樣能夠領會武曌的意思。 所以武曌的心思放在了武攸寧等人身上,雖然是堂侄但是武攸寧比武三思似乎更加聰明一些。 只是讓武曌熄了立侄子當繼承人的念頭的人就是武攸寧。此時武攸寧的祖父武士讓還活著,被封為楚王。 武攸寧有意爭取太子之位,自然是要尋求祖父幫忙的,并且承諾:“若我登基為帝,必會禪位于祖父?!?/br> 武士讓是比武曌還要高一輩的人,讓武則天選他當繼承人是不可能了,但是可以迂回一下,如果孫子當上了太子,等孫子登基,再讓位于他也不是不行,就算他活不到那么久,孫子也必會追封他為皇帝的,劃算! 祖孫兩個人說這句話已經十分注意了,然而武曌耳目遍布洛陽,沒過多久她就知道了這對祖孫的對話,武曌當時心都涼了,她想起了武玄輝之前所說,這些事情狄仁杰也曾經暗示過,只是武曌依舊抱持一種懷疑的態度,如今卻讓她相信了這兩個人的判斷。 看來是時候做個決定了,年輕的時候武曌渴望至高的權利,而年老之后她開始在意身后事了,武曌看著武玄輝說道:“這次你跟梁王過去一趟吧,想辦法跟七郎接觸一下?!?/br> 武玄輝躬身說道:“是?!?/br> 武曌嘆了口氣,到最后她還是要跟兒子服軟,不過服軟有不同的服軟方式,她的意思是立李顯為皇太子,然后讓那邊繼續忍她為皇帝,這樣將來李顯登基就名正言順了。 到現在武曌都不相信李顯是真的放棄了皇位,李顯一定是跟某些人達成了協議,如果李顯真的不戀棧權位的話,他何必還要霸占著攝政王的位子不肯放? 只不過這件事情武曌暫時還不想讓別人知道,所以派武玄輝去,而武玄輝表面上則是跟著梁王出去打仗的。 是的,武曌這次把武三思派出去了,武三思接到任命之后十分激動,當時就表示一定不會辜負神皇希望,而武攸寧當時的表情則有些一言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