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節
而對逃兵的處置也分別為兩種,一種是上戰場的,一種是鎮守駐防的,鎮守駐防的逃兵懲罰的算是輕的,捕亡律的規定是士兵逃亡一日杖八十,三日加一等,最高加到流配三千里為止;而出征上戰場的則是一日徒一年,一日加一等,逃亡超過十五日判處絞刑。 現在名單上依舊失蹤的士兵不是真的死了,那么就算回來也要死的。李顯嘆了口氣,在這種時候他又不能說不應該這樣懲罰,畢竟如果這個先例一開以后若是士兵都覺得懲罰不重都當逃兵,仗就沒辦法打了。 李顯唯一能做的大概也就是想辦法提升糧食產量釋放勞動力,然后再提高士兵的待遇,多開放一點晉升的渠道,唔,軍?;蛟S也行? 只不過這年頭軍法都是各位將軍家傳的,傳男不傳女,如果兒子實在不合適也會找個弟子繼承衣缽,讓他們把自己家祖上拼命得來的心得無私的貢獻出來教授給別人,估計很多人都不愿意。 這個不能著急,回頭還要去問問鄭玘才行。 李顯心里盤算著這些,他倒是沉得住氣,到了邊關跟來旅游似的,一直到了婁師德都忍不住了。 婁師德跟李顯也算是十分熟悉了,雖然現在大家都覺得攝政王才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帝,他對李顯跟多年前李顯還是親王的時候也就沒什么兩樣,他見了李顯就直接問道:“殿下,您打算什么時候接見大食王?” 李顯正在那里奮筆疾書寫軍校的章程呢,聽了婁師德這句話之后李顯頭都沒抬就說道:“他們打申請了?” 打……申請……婁師德心里抹了一把汗問道:“對方畢竟是……” “愛是誰是誰,不服我們就接著打,倒時候他成了喪家之犬我看他還那什么裝相?!崩铒@說完之后覺得挺爽快的,他已經好多年沒這么爽過了,畢竟不由自主,現在大唐雖然地方不大了,哪怕他不是說一不二也差不多了。 婁師德聽了之后被噎了一下,真是萬萬沒想到,他眼里的那個溫和有禮的好太子居然還有無賴屬性。 不過婁師德也就是問問,作為戰勝一方提出任何道理都是有可能的,現在只是等著對方先低頭,有什么不對? 而大食那邊快要氣瘋了,大食王親自過來就是想用身份壓一壓大唐,別讓自己這邊吃虧太多,之前他已經讓人給那邊去了個信兒,他知道大唐的小皇帝肯定不能親自來的,就算親自來了他也不怕。 但是萬萬沒想到對方姿態擺的這么高,大食王氣的不行,對方既然這樣,他也干脆不要臉了直接說道:“既然他們不理會我們也就不用和談了?!?/br> 你們不主動搭理我們難道我們還要送錢過去嗎?大食也是有尊嚴的好嘛?或者說這個時候的大食除了在面對大唐吃虧意外,還真沒有吃過虧。 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大食在面對大唐的時候也能保持一定的勝率的,只不過李顯橫空出世,先是虎蹲炮,等大食相處了應對虎蹲炮的方法之后,特么的人家進化了,弄出了熱氣球! 大食輸的冤啊,這年頭也不流行間諜什么的,就算有也很難混到大唐的中樞去——人家要求身家清白,甚至要求世家子弟,你這長相一看就知道不是人家家里的,混都不好混。 至于帶路黨……這年頭有文化的人都有骨氣,除非實在過不下去的才可能當,但是世家子弟怎么可能混到這個地步? 恨啊,大食王氣呼呼的在營帳里轉了八圈,最后做出這么一個十分無賴的決定,大食上下的軍官也都……沒話好說了。 而李顯更是干脆,你們不是裝死嗎?來啊,上熱氣球。 大食那邊一看到熱氣球又飛起來了,腿都軟了好嗎?大食王看著從上到下都一副慫樣恨得不行,到最后還是捏著鼻子遞上了國書,要求同攝政王一晤。 李顯看完國書就直接丟給史官記錄,冷哼了一聲說道:“敬酒不吃吃罰酒?!?/br> 婁師德松了口氣,他還真擔心再打起來。 李顯和大食王的會面是……一點也不親切,一點也不熱烈,一點也不友好的。李顯面嫩,三十多歲的人了,看上去跟二十多的一樣,這就讓大食王頗為輕視。 李顯對于大食王這種倚老賣老的傲慢勁兒一點也不在意,你傲慢吧,反正再來惹我們等我騰出手來不介意多一塊殖民地,直接將版圖擴張到整個歐亞大陸,想想也是挺帶感的不是嗎? 李顯將他的條款提出來的時候大食王差點維持不住他傲慢的表情當場瘋給他看,這特么是人能夠提出來的要求嗎? 真的按照這個來的話,大食一年的稅收其中將近一半都要上貢給大唐??!大食王對李顯這種毫無人道的做法進行了強烈的譴責。 而李顯頗有一種他瘋任他瘋,我就不松口的意思,看上去特別的冷靜,特別的鎮定,也特別的……氣人。 李顯現在算是看出來了,其實大唐不缺大食的上貢,當然誰也不會嫌棄錢多,但是這種上貢本身更多的是壓制大食的實力。 沒有錢他就不能養太多的兵,也沒辦法投入更多去研究武器的改革,錢少了會對社會方方面面產生影響,甚至可能讓大食內部就出現各種隱患,這是打壓對手最好的方式,至于土地,李顯這次沒有占領太多,遠地不治,如果現在是和平時期,他不介意多撈一點。 但是現在他人手有限,這次讓婁師德過來并沒有帶太多的兵馬,大多都是征發調用當地的士兵,一旦武曌派人將長安通往安西四鎮的交通要道給截住,那么李顯他們對于這里的控制權就徹底失去了。 但是大食王其實寧可給他一點土地的,因為這邊很多徒弟都是戈壁荒漠,就算是城池稅收之類的也交不上多少,割地也不是那么難以忍受的事情。 但是對方只要東西只要錢就讓大食王有些難受了,這個必須要談,他的意思是給土地,但是上貢的數量一定要減少。 李顯則死咬住這個底線,告訴過去談判懂大食語的外交人員:“我一步都不會退讓,你跟他們表達出這個意思就可以了,不要說有歧義的話,相信我,你一定不希望讓大唐損失利益的?!?/br> 李顯之所以會威脅這個人,主要是這人吧……其實原本是武承嗣那邊的,只不過一直被放在長安當釘子,李顯早就知道他,卻沒有動他,還時不時讓人泄露一些消息,當然這些消息肯定都是……假消息了。 結果要來談判的時候,李顯發現……壞了,之前忘記這種事情,人才都在洛陽呢,他這邊……沒有懂大食語的啊,當然鄭玘是懂的,但是鄭玘不能走,他在現教會一個時間也不夠,找了半天發現這個人居然懂,那行了就是他吧。 至于這個人會不會從中搗亂,反正到最后他還是會讓鄭玘把關的,真出了什么問題,頂多他們損失一點錢財,但是這家伙可要丟一戶口本的命了。 那人聽了之后抖了抖,十分懷疑自己的身份被拆穿了,不過如果真的被拆穿了攝政王還會讓自己來? 這人雖然是武承嗣那邊的,但是內斗歸內斗,在面對外敵的時候,這個人還是有點節cao的,的確是堅持了李顯的想法不動搖,任由對方說破了嘴皮子也巍然不動就是那一句話:“不會再讓步?!?/br> 一時之間明明是很嚴肅的兩國談判的場景,愣是給弄出了菜市場的感覺兩邊討價還價……確切說是對方討價還價的特別熱鬧,我方除了李顯和婁師德,剩下的護衛們則一個個的冷著臉兇狠的瞪著對面,恩,攝政王說了,要表現出咱們的氣勢。 在說到最后雙方都有些疲憊的時候,大食王忽然開口生硬的說道:“你們這是不想和談嗎?” 雖然大唐贏了,但是在大食王眼里他們也絕對算不上慘敗,只是熱氣球出現的太蹊蹺了,他們沒有做好準備而已。 李顯抬了抬眼皮看著他忽然笑道:“當然想,所以我們提出條件了,你們可以選擇同意,也可以選擇不同意?!?/br> 大食王眉頭一動:“哦?如果我們不同意呢?” 李顯將是手上把玩的小銀叉放在盤子里輕描淡寫的說道:“那就繼續打嘍?!?/br> 大食王儲忍到極點實在忍不住了就說道:“你就不怕我們真的動手?” 李顯的回答則是站起來把自己的佩劍一拔往桌子上一拍彎腰說道:“你要戰,那便戰!” 婁師德嘴角抽了抽垂下了頭,省的他忍不住當眾教育大唐的攝政王,這不好……不好。 大食王有些驚恐的看著李顯,這是個瘋子,徹頭徹尾的瘋子!他們跟李顯的接觸不多,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大唐有這么強勢的親王,難道是情報錯誤? 是啦,以前李顯當然不強勢了,他要敢強勢了就活不到今天了,其實現在在長安里面他也不會特別的強勢,但是到這些打了敗仗的歪果仁面前就不能慫了啊。 不過李顯也是算準了大食王不敢繼續打,因為他打聽到了大食在南亞次大陸占領的殖民地聽說了大食在大唐這邊打了敗仗之后,那邊也相繼開始反抗了。 比起跟大唐爭奪地盤,那邊其實這才是大食的主戰場,這一天到最后大食王也沒有簽署,他打的就是個拖字訣的主意。 只不過李顯怎么可能看不出來?他走的時候給大食王限定了一個期限,那就是三天。三天之后如果還得不到答復的話,那就對不起了呦親。 大食王最后只能憋屈的簽下了不平等條約,在看到這份文書的時候,李顯的心情是十分爽的,他忽然明白了那些軍閥征戰天下的快感了,看到一個十分強勁的敵人不得不低頭是非常愉悅的一件事情#我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又打不過我的樣子# 李顯帶著擁有巨大利益的文書踏上了返回長安的旅途,他甚至把婁師德給帶了回去,而安西這邊依舊交給咎斌。咎斌感激涕零的跟李顯保證一定會看好這里,李顯在臨走之前還留下了一部分金錢物資作為撫恤金使用,并且一再強調一定要善待遺孤。 不過這里他也的確不能做太多,畢竟他的大本營還在長安,萬一武曌派人過來把他給堵在這里揍那就麻煩大了。 只不過武曌的目標從來都是長安城,長安城的象征意義太大了,簡直都快成她的心病了,李顯死了,鄭玘不是還活著嗎?婁師德不還活著嗎?小皇帝不也還活著嗎?死一個人可能會對那邊造成一定的打擊,但是并不能就此打敗他們。 當了皇帝之后武曌的思維方式也在慢慢更改,以前不停的動用陰謀詭計是不得已,因為她沒辦法跟那些朝臣正面抗啊,只能從一些小地方下手。 現在她的風格逐漸趨向光明正大,最大的特點就是,武曌直接派人來攻打長安城了。 是的,之前張仁愿雖然吃虧了,但是并不代表他們放棄了,更何況長安城也不是四面環水,他們完全可以不走渭水,這樣在陸地上機動性比較強,而且洛陽那邊也研究出來了,熱氣球的機動性……它就沒有機動性可言!這樣軍隊分散一些比較容易。 武曌手下人多,所以能夠分兵,李顯在知道這件事兒之后,冷笑著將文書往旁邊一扔,開始琢磨著,不知道箭樓修建好了沒有? 是的,在他出來之前鄭玘已經開始謀劃箭樓的事情了,主要是在長安的外面在擴建外城,李顯跟它叫一環== 這個主要就是用來防御的,李顯在走的時候各種批準都已經同意了,就等著動手了,按照長安那邊的工程量,等武曌的兵馬過來估計也建的差不多了? 鄭玘早就知道在大唐跟大食打完之后武曌不可能還會繼續觀望,她肯定會第一時間出手,所以他首先建造的就是箭樓,而剩下的城墻則先建造了一部分,不是很高,但是能夠抵御一下。 洛陽方面自然知道長安建外城的事情,不過誰也沒放在心上,張仁愿依舊帶兵,不過因為之前兵敗被貶,所以這次的總管是另外一個人——王孝杰! 他們兩個也商量了一下,都覺得長安的外城應該并不難以攻打,畢竟時間短,大概還沒有建成,他們走的快一點,說不定還能摧毀一下長安尚未建完的外城。 對于這兩個人的想法,李顯十分不要臉的給鄭玘出了個主意,然后派人快馬加鞭的送到了長安。 于是等王孝杰和張仁愿過來的時候就看到長安外城四面的城墻上面拴著一溜的熱氣球,各種顏色都有那叫一個花枝招展==! 作者有話要說: 我覺得這一章總結下來大概就是,小龍王:我弄出虎蹲炮和熱氣球不是為了跟你們講道理的!→_→ 第184章 184 是的,這個主意就是李顯給出的,熱氣球這東西一時半會找不出那么多會cao控熱氣球的,那就換個方式吧,用纜繩將熱氣球拴住,弄長一點,拴在城墻上照樣也能實施高空打擊,只不過這只能用來守城,進攻大概就算了。 張仁愿本來是打著對方的熱氣球隊機動性不足才針對這個布置了各種戰術,結果對方就來了這么一出,是啦,長安城那邊的進攻力量大概還是比較薄弱,但是張仁愿他們是來攻城的啊,對方守住城就算成功了好嗎? 張仁愿第一天駐扎在距離城外二十里處,第一天還派人出去叫陣,結果被派出去的這位仁兄剛開口說兩句話,就被扎成了刺猬。 張仁愿頓時驚了,這什么節奏?他派的是個校尉,此人力大無窮,武藝高強,這個就先放在一邊,問題是這位校尉出去叫陣是站在弓弩的射程范圍之外的啊,那邊這又是研究出什么秘密武器了? 其實也沒什么,只不過是李顯在臨走之前寫出了一個改良絞車弩的設想,然后丟給了工部尚書邱明恒,邱明恒就是那群技術宅之中的佼佼者,這位技術人員難得的是情商和智商都在線的那種,選出這么一位李顯也覺得自己挺幸運的。 之前邱明恒是資歷不夠,現在的大唐是破而后立的階段,邱明恒的資歷在這里也算中等偏上的了,那就是他了! 邱明恒四十多歲了,他本身出身不是很好,本事呢……也有點偏,本來覺得能夠混到工部侍郎已經是祖墳冒青煙了,萬萬沒想到一場內亂他居然做到了工部尚書! 于是這位就徹底成了攝政王的忠實粉絲,簡單來說就是攝政王讓往東就不往西,讓爭氣就不泄氣!于是李顯在臨走之前冒出了個點子交給了邱明恒,卻并沒有要求他們一定要做出來,但是邱明恒卻抱著一定要讓攝政王回來的時候看到成品的想法,日也想夜也想,想的腦袋都禿了。 終于讓他琢磨出了一點門道,只不過絞車弩的射程大約就是七百米左右,而經過改良也不過達到了九百米,雖然提高了兩百米的射程已經不容易了,但是邱明恒還是有點不滿意,就在他要繼續研究的時候,洛陽那邊打過來了! 鄭玘直接讓邱明恒把改良后的絞車弩先量產,至少這次先用一下,如果真的研究出了更遠射程的再換。 于是……多出來兩百米的射程,這位校尉可不就是死不瞑目嗎? 張仁愿愁的也要禿頭了,他發現跟李顯這邊打仗就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要應付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新鮮玩意,可問題是……要怎么防?因為沒有人知道攝政王到底點亮了多少技能點,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次他會弄出什么玩意來好嘛?! 打仗這么多年,張仁愿忽然就產生了一種這不是人類可以搞定的對手的錯覺,說實話他能夠有今日,心里承受能力是不用說的,勝不驕敗不餒也不是空談,但是如今……他真的有一點沒有信心了。 如果他狠心一點,或許還能用士兵的性命去填,硬沖開這道防線,然而這只是長安外城啊,誰知道內城有沒有這樣的熱氣球呢?最主要的是對于熱氣球上有沒有攜帶石油,張仁愿心里也打個問號,他實在是被李顯這手筆給嚇怕了。 就在他想著怎么攻城的時候,當天晚上就被偷襲了,好在張仁愿也是老將,不可能對偷襲毫無防備,本來張仁愿是想做個圈套等人鉆進來的,針對的就是對方可能來偷襲。 雖然張仁愿沒有去攻擊,但是估計也沒有人能夠容忍又一波敵人在自己家門口蹲著吧?影響生活啊,長安那么多人呢,被人打到了這里很難穩定人心的。 只是張仁愿萬萬沒想到,他故布疑陣引對方來偷襲,對方的確來了,但是等他露出猙獰面目的時候,他發現對方的偷襲其實也是做個樣子,壓根就是來光明正大的兩軍對壘的! 我勒個去??! 跟這幫深井冰打仗真是死多少腦細胞都猜不到他們想要做什么,特么之前你們死守不就是因為兵力不夠嗎?誰不知道李顯帶兵去西域了啊,人數不夠你們居然也敢這么打,那之前就痛痛快快的應陣比什么不強啊。 要的就是出其不意啊親,鄭玘的打仗風格一向是靈活多變的,在有絕對的實力碾壓的時候,他可以大開大合,在手中兵力不夠的時候他也可以玩游擊戰。再加上李顯看過的各種歷史類胡謅向的電視劇不少,偶爾也會跟鄭玘開玩笑的說一說。 雖然那些電視劇中胡謅的比例比較大,但是在很多方面也的確是能夠給鄭玘啟發,被啟發之后的鄭玘那就是越發的……神鬼莫測了。 于是大晚上的,張仁愿的軍隊猝不及防的就這么應拼了一場,夭壽哦,大半夜的寅時一刻,正是睡得沉的時候,張仁愿雖然收束軍隊讓他們做好應急措施,但是也是分批讓他們入睡的。 這下好么,鄭玘一來弄的跟兔子窩里進了狐貍是的,整個營地都攪得翻天覆地,張仁愿應戰不算倉促,卻也有點心累,鄭玘真是打一槍換個炮眼那種,眼見著這里的防衛比較嚴密,就直接換地方,最坑爹的是他們在換地方的時候居然還能順手埋下炸藥! 到早上,東方的天空隱隱出現魚肚白的時候,鄭玘果斷收兵,張仁愿怎么可能讓他痛快收兵?自然要追著打啊,然后他發現鄭玘他們不埋炸藥了,開始改撒鐵蒺藜了。 在這個年代軍馬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物資,可以說人都沒有馬貴重,但是也不能完全不顧士兵的死活,張仁愿只能恨恨的停了追逐的腳步,不過他也無所謂,鄭玘灑下了鐵蒺藜雖然攔下了他,但是對方也過不來了啊,那就對峙唄,受影響更大的是長安城啊。 回去之后張仁愿清點了一下部下,這一次戰死的士兵不少,不過鄭玘這邊損失按照比例來說也不比他們這邊好很多,張仁愿對比了一下之后發現還能接受,那就繼續耗,而且……聽說安西那邊已經搞定了,他就不信攝政王不回來,不過不回來也好啊,派人去堵截攝政王變的更加容易了! 只是誰都沒想到,當天晚上鄭玘居然又帶著兵馬出現了,不過張仁愿早就有所預料,他也學習李顯埋下了地雷陣,只不過……鄭玘跟李顯在一張床上混了那么久,這種東西會不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