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周王……周王已經老老實實的站回去了,杜正倫說完之后,李弘也出列表示:“兒臣也愿為圣人解憂?!?/br> 李賢慢了一步只能撈了個附議,皇家都做出表率了,別的大臣多多少少也要表示一下吧? 李治微微一笑表示:“眾卿一心為國,朕甚是欣慰,賑災之事著工部戶部協同辦理,貪墨之官大理寺也盡快捉拿?!?/br> 這就是定下了一個基調了,然后……就退朝唄。 李顯知道他可能要得罪了很多人,畢竟沒幾個人愿意自己出錢給那些災民的,不過他不在意,他又不爭權不爭名,身為皇子別人想踩他也不容易,只要抱緊武后大腿,那都不是事兒。 這邊剛退朝,李弘要回東宮,準備回去之后派人去請周王來東宮一趟,他也被李顯今天的神來一筆給嚇了一跳,李賢干脆就打算跟李顯一起走,一邊走一邊問一問他這弟弟到底是怎么想的? 結果無論是李弘還是李賢都沒找到人,因為李顯……被李治給叫走了。 李治身邊的黃常侍過來的時候,李顯很淡定的就跟著去了,反正他坦蕩蕩的也沒啥不可以說的,就算帝后二人問起來他也不怕。 只是這次去的地方居然是紫宸殿,以往帝后召見的話其實更多的是在蓬萊殿的,紫宸殿更多是大臣們過來做報告之類的地方。 到了那里之后他就更驚訝了,因為武后沒在這里!這是……李治要找他?李顯有些迷茫,不過還是乖乖上前行禮。 李治跟平時一樣給他賜座,然后……就把所有人都屏退只留下身邊最得力的谷內侍,然后看著李顯說道:“你很好?!?/br> ???李顯徹底被搞糊涂了,歪頭看著他:“阿爹?” 李治臉上難得的沒有帶著笑容,而是皺了皺眉斟酌著說道:“朕不知你從何而來,亦不知你是何人,但只要你還是七郎,且一心為國,一心為民,朕自然也容得下你?!?/br> 臥槽?????。。?! 第35章 35 李顯心有點累,他覺得自己這個穿越副本真是太難混了,本來么副本難度系數太高,他已經下定決心堅持抱好boss的大腿不動搖了,結果在抱大腿的過程中突然發現還有個隱藏boss,總覺得要分分鐘滅團的節奏——雖然這個團只有他一個人。 李治并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又囑咐了一句:“多與太子親近親近?!比缓缶头乓呀浛煲獓樀裘募賰鹤幼吡?。 前面說過李治或許并不是一個特別英明神武的帝王,但是他絕對是個好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他比武后要心軟的多,武后還曾經想過不管三七二十一滅掉李顯呢,但是李治從來就沒想過這個問題。 李顯剛穿過來的時候表現絕對是慘不忍睹的,不在他身邊的人可能還會被他忽悠過去,也不會想到這方面,但是接觸的多了就能敏銳的察覺到這個人不對勁——生活習俗相差太多,想要盡快融入都難。 武后的做法是知道了之后就想辦法確定這個人是不是無害的,而李治大概是因為年紀大了身體還不好,再加上已經死了好幾個兒子了,他不太愿意再弄死一個兒子,當時他的想法就是如果這孩子就這么貓著就算了。 可是今天李顯出頭了,作為一個皇帝作為一個父親,李治不想看到他的兒子斗成一鍋粥,李弘和李賢已經折騰的夠亂了,李賢那里他在盡力壓制,但是武后在抬舉李賢,他唯一想到的就是將李顯拉到太子那邊,哪怕幫不上太子也不能去幫李賢。 李治覺得需要敲打一下對方,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談話。 李顯一腳深一腳淺的回到了王府,思前想后發現李治的重點應該是在讓他跟太子親近上面吧? 哎,他一直覺得自己是皇家的背景板,實際上穿過來之后,他也一直在把李治當背景板來著,要不然怎么會一點防范都沒有? 想來想去也是他自己太缺心眼,雖然因為有武則天的存在李治的光環一直被掩蓋,但是他也不能真的當李治就是無智商的npc啊。 要知道李治是李世民指定的繼承人,鄙視李治的智商那間接等于鄙視李世民的智商……李顯抹了把臉,不知道是不是經歷的次數多了,被拆穿什么的……除了當時他被嚇了一跳之外,回到王府之后他反而很淡定了,該吃吃該睡睡——不這樣也不行啊,小命在別人手里攥著呢,他要是不心大一點早就被愁死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鄭玘不在了,唯一能夠給他出謀劃策的人不在他身邊了,他想不出應對的辦法那就只能之前怎么做的之后還怎么做了。 李顯回到王府之后坐了一會轉頭就把長史叫過來讓他去統計一下王府有多少存糧還有多少流動資金。 長史之前已經聽到風聲了,所以李顯吩咐下去之后,很快他的案頭上就擺上了王府如今的庫存情況。 說起來李顯對自己手上有多少財產心里還是有點底的,因為鄭玘臨走之前把這些東西都給他整理好了,不得不說……鄭玘簡直就是萬能的,一個王府的運作他管起來跟玩一樣。 李顯看了一下跟自己記憶中沒太大出入,又算了一下需要留下的余糧——他有封邑有俸祿,但是他這個王府雖然只有他一個人,可亂七八糟算下來也有好多人呢,別的不說,他的護衛就有上百人。 這些人都是要張嘴吃飯的,李顯要留出一定的余糧,然后在剩下的一部分里面拿出一些來捐出去!是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說實話,李顯現在對于從中央到地方的那些官員的印象,跟前世的紅十字會也差不了多少了,他總覺的哪怕自己捐出去了,說不定又要被誰給貪了。 還不如,他親自派人將糧食送到災區呢!至少那些東西是都到了災民手里了! 不過捐糧食不如捐款,糧食不太好算,所以李顯直接讓長史弄出一部分錢直接送到戶部去——這個他就不用親自去了。 戶部侍郎杜正倫也算是服氣了,雖然李顯把他們噴了個狗血淋頭,但是人家還真說到做到了,并且一捐就是兩千貫,這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了,要知道現在一品大員的年俸一百三十貫錢。 李顯捐的錢再加上太子和沛王那里陸續捐來的錢,加起來有三千貫,哪怕糧價在逐漸上漲,這筆錢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大家都以為李顯捐這么多錢是掏空了家底了,實際上,他們誰都不知道,皇室親王里面沒有人再比李顯過的更樸素的了。珠寶珍玩他不在意,衣服飾品都按規定來,不是穿朝服就是穿常服,唯一的也就是喜歡琢磨個新菜式,只不過他一個人能吃掉多少東西呢? 這次借著水災的借口他有消減了一下自己吃飯菜品的數量——每次吃飯只有一個人,但是要面對一大桌子美食,看得見吃不下簡直是太折磨一個吃貨了,更何況……太浪費了有木有啊,他根本吃不了那么多啊。 長史和貍奴他們都不太同意,覺得這樣沒有親王的氣度,可問題是他在王府,在自己家里擺什么架子呢? 折騰完自己的王府,李顯一轉臉就去找太子聯絡感情了——李治讓他親近太子,他就親近太子唄,至于太子將來的命運……他自覺是沒那個本事去更改的。 李弘對于李顯的到來顯然是很意外的,在李顯說了來意之后他就更意外了。 “你要自己派人去送災糧?不是,你哪里來的災糧?” 李顯微微一笑:“太子不必擔心,臣弟手里還是有些余錢的?!?/br> 李弘:…… 要不是知道他弟弟手上沒有實職,也沒有出鎮一方,他簡直都要懷疑李顯也貪污了,這貨怎么會有那么多錢的?之前東宮捐出了五百貫已經覺的很多了,再多一點他的錢都要不夠用的了。 實際上李弘跟李顯怎么能一樣呢?李弘要費心去經營關系啊,他的東宮就是個小朝廷,想要讓人家死心塌地跟著他,他就要細心一點啊,嘴上說的再好也沒用,逢年過節和人家生日的時候總要關心一下下屬的,這就是一大筆支出了,再加上東宮的日常開銷走的是內庫,可以說李弘比李顯缺錢是正常的。 李弘還是覺得有些不妥:“不是,我是問你為什么會這么想?自己運糧食給災民,以前沒有過啊?!?/br> “因為我不信他們?!崩铒@很坦然的表示:“萬一他們再貪污呢?我寧可直接送給災民也不想讓那些黑了心肝的讓你都給貪掉?!?/br> “那……你以什么名義呢?”李弘心里一動,這件事兒……雖然以前沒有人做,但是真的要去做的話,對提升名望很有好處,太子現在……還真的有點需要這個。 結果李顯很干脆果斷的表示:“以朝廷的名義啊?!?/br> 李弘:……你還真是大公無私啊。 第36章 36 李顯找上太子說這件事兒其實是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意思,太子手下能用的人總比他的多吧?他倒是可以讓自己的護衛去,但是壓著那么多的糧食,這一路上萬一被查了怎么辦? 至于不跟帝后說……誰敢當著李治和武后的面說不相信你們治下的朝廷官員,所以我要自己干啊,這不是作死呢嗎?雖然李顯也知道他今天在太子這里說這些話帝后二人也不一定不知道,但是有的時候從別的渠道聽說和被人當著面說是不一樣的。 李弘有些糾結的說道:“這件事兒……你讓我再想想吧?!?/br> 李顯有著現代人的很多毛病,比如說想要做什么事兒就要盡快做成,要不然他就沒耐心了,或者說如果不快點辦成,說不定他的拖延癥就要開始犯了,拖著拖著這事兒……說不定就黃了。 李顯想了想之后說道:“太子要是為難就算啦,你要忙的事兒太多了,本來這件事兒我也不應該打擾你的,不過太子殿下可要為臣弟保密啊?!?/br> 李弘也有些糾結,出人出力出錢的事兒辦了……回頭半點討不到好,這有什么用?是啦,他也不是不關心災民,但是他跟李顯的出發點是不太一樣的,李顯是真的可憐那些災民,這位雖然已經穿成皇親貴胄了,但是他當了二十多年普通百姓的思想一時半會還是轉變不過來的,這需要時間。 所以從災民的角度來想的話,家被毀了,地里的收成也沒了,吃的用的啥都沒有,朝廷的賑災物品還一直遲遲不到,這日子怎么過? 哪怕就是前世的時候,李顯也是那種有什么地方遭災了他也會想方設法捐點錢或者衣服物品,不會太多,但終究是個心意。 現在他作為親王能量更大了,哪怕不能照顧所有的災民,能管一點是一點吧?他和太子李弘從思想上就不一樣,李弘只看大局,只要不影響帝國的穩定,災民的東西遲一點他也不介意的。 思來想去太子還是下定了決心:“我這里也抽不出人手,護送糧食至少要可靠的護衛才行,東宮十率我也不能輕易動用,而且沒個名目就派出京去,阿爹阿娘那里也不好解釋。不過你放心,你想要做就做,不用擔心別人扯后腿?!?/br> 李弘對于弟弟跑過來跟他說這件事兒心里還是有些踏實的,李顯到底還是想著他這個哥哥的,至少不會給他找事兒了,這就行了,至于幫忙,這個弟弟……還是算了吧。 被李弘拒絕了李顯也不介意,他本來也沒覺得李弘會跟他一道做這件事兒,想來給戶部捐款如果不是他站出來說估計李弘都不會有這個想法。 李顯出了東宮就坐著馬車慢悠悠的回家了,結果半路上的時候就被鄭玘身邊的書童玉錦給攔住了傳了個話,說鄭玘明天要請李顯吃飯,就在平康坊新開的那家食肆里。 李顯聽了之后眼睛一亮,順手賞給小書童幾個銅錢,笑瞇瞇的讓他去回話。 回去之后李顯先是讓長史將富余的銀錢都換成糧食,當然不必是精糧,粗糧也可以越多越好。 李顯知道,遭災之后人們什么都沒有,饑一頓飽一頓的只要能吃上飯就行了,對于糧食的要求沒那么高,當然最主要的是他手里的錢如果真的全換成精糧的話,還真換不了多少,但是粗糧什么的就能換不少了,俗話說一米度三關,多換點粗糧總能救更多的人。 折騰完這個之后,李顯就開始吩咐廚房明天做幾個菜,他要打包帶走,于是第二天穿著一身白衣坐在食肆里悠閑喝茶的鄭玘就等來了帶著一堆菜過來的周王殿下= =! 鄭玘定了定神覺得自己選的地方不太好——你上人家這里來吃飯還帶著食盒,里面還放著好幾種別人見都沒見過的菜,你這是來吃飯的還是來踢館的?要不是看你穿的非富即貴人家當時就能把你攆出去好嗎? 真是每次看到這個學生都能發現他在花樣作死。 好在李顯也不傻,雖然自己帶著食盒,卻也點了幾樣這個食肆的招牌菜,然后笑瞇瞇的對著鄭玘說道:“這兩天研究出來的新菜式,鄭傅嘗嘗?!?/br> 鄭玘看著擺在桌子上七八份菜頗有一種扶額的沖動,他剛離開王府多久啊,這就多出了這么多道新菜,他家學生是每天都在用來研究新菜式了吧? 鄭玘不想一見面就訓話只能問道:“閻先生可還嚴厲?” 其實鄭玘想說的是閻立本是在消極怠工吧?要不然李顯怎么有時間去折騰菜? 李顯聽了之后嘴角一抽:“閻傅書畫一絕,然而……我實在是……” 李顯跟閻立本簡直就是上大學選錯專業的絕佳代表,閻立本當然想要教好李顯,但是李顯對書畫顯然……沒那份天賦啊,書法勉勉強強現在能寫個工整了,所以閻立本也就是能教教他讀書,順便教教他各種道理了,可這些東西鄭玘能教的基本上都教了,順便還教了閻立本不擅長的各種武藝兵法。 閻立本的周王傅更像是一份閑差了,對此閻立本也沒啥不高興的,他雖然對庶務不太精通但是并不代表對現在朝堂局勢啥都不懂,就算真不懂這么多年混下來也知道一點了,太子和沛王關系越來越緊張,圣人身體不好,可娘子大權在握,而娘子明顯是更喜歡沛王,局勢太撲朔迷離了,太早站隊恐怕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被扔到周王這里也挺好的,反正周王要是也站隊了他就可以找借口辭職了。 更何況周王府的伙食不錯,據說很多菜品只有娘子的小廚房才有,閻王傅表示很滿意。 李顯跟鄭玘匯報了一下最近的狀況,鄭玘一邊聽一邊悠然自在的吃點東西,從頭到尾都沒開口說話,李顯說著說著就心里沒底了,以前他做點什么事兒鄭老師都會點評一下,現在怎么都不說話了。 李顯說到之前去找太子,鄭玘就放下了筷子,抬頭認真的看著李顯問道:“為什么要這么做?” 李顯有些茫然:“不是……說了?我對……咳咳,不太相信?!?/br> “就因為這個?”鄭玘又追問了一遍:“那你找太子是為什么?” “哦,那個……圣人讓我多親近親近太子,然后正好我手下人手估計也不夠,路引啊之類之類的,好像挺多麻煩事兒的,不過太子似乎沒時間,那就只能我自己來啦?!?/br> 自己出錢出力最后還是以朝廷的名義,對自己的名望沒啥好處,太子當然不愿意做了。鄭玘還是比較了解太子的想法的,而且……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學生真的了解,鄭玘也不會相信有人真的這么大公無私。 結果李顯……還就是這么想的!對于李顯的想法鄭玘倒是沒啥說的,表揚……也沒啥好表揚的,心里裝著百姓是沒錯,但是作為一個上位者的話,李顯還是顯得胸襟不夠,之前貪墨舞弊弄的那么大,現在還敢伸爪子的都是不要命的。 最后鄭玘跟李顯說了句話:“去問問沛王殿下吧?!?/br> 李顯有些疑惑,鄭玘的想法很簡單,圣人讓李顯親近太子他明白,但是現在李顯除了親近太子之外,也應該親近一下沛王了,萬一真的無法扭轉太子的命運,那么沛王以后的路該怎么走就至關重要了。 鄭玘捏著酒杯微微垂眸:“你既然對那個位子沒想法,還是早作打算吧?!?/br> 第37章 37 鄭玘每次幫李顯出主意就壓根不用擔心怎么說服李顯,這貨特別好哄,只要他覺得這個主意還不錯,就果斷采納了,甚至連懷疑鄭玘有私心的時候都沒有,當然……鄭玘出的主意一般都挺不錯的,所以李顯壓根就沒有不采納過。 結果這一次鄭玘說完之后,發現李顯在對面用筷子戳了半天碗愣是沒搭腔,這情況不對,難道這段日子他的學生跟沛王之間出了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