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結果馮異的表哥就是這次政治斗爭的犧牲品,當然他也的確手腳不干凈,欺上瞞下的事兒干了不少,所以被弄殘也是正常的。 可是馮異智商低啊,他不敢恨帝后,也恨不起太子——太子也被蒙在鼓里啊,最主要的是他跟太子……咳咳咳,還那么點不可說的事情,于是他就恨起了鄭玘。 不過馮異能做的也就是那么一點了,不是鄭玘看不起他,而是這貨折騰出花來也就是拉著那群人排擠他罷了,鄭玘是會吃虧的人嗎?他都沒費什么心力,馮異就被他ko掉了,甚至馮異在被免官回家的時候都不知道這是鄭玘的手筆,還在那里覺得是跟他表哥有關系再加上下屬陷害呢。 這么一個傻貨,在鄭玘看來還真不如他家學生,起碼李顯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啊。 干掉了一個東宮的小官,還誰都不知道,鄭玘也沒得意,他知道屬于他的戰爭從今天就開始了,現在看來,周王府的生活真的是太安逸了,安逸的他把整個王府玩的頗為順手,周王長史都快被架空了。 長史被架空,意味著李顯接手王府不會被手下人掣肘,希望他能搞的定吧。 而被鄭玘念叨的李顯,正捧著鄭玘給他的冊子看的眼發直——他怎么不知道他名下什么時候多出了一個水泥窯? 第32章 32 李顯之前一門心思的弄水泥是沒錯,但是被王傅訓了一頓之后他就把這件事兒丟給下面的人去折騰了,反正他就看個結果就行了——他只是想改造一下自己的王府而已,可是當初雖然然人去弄卻沒弄什么水泥窯啊。 李顯直接把長史喊過來問了一下,長史恭敬的說道:“是之前王傅吩咐的?!?/br> 對于鄭玘的離開,長史是各種興奮的,說起來長史才應該是這個王府里除了王爺一家之外最有實權的人物,而這位王爺還是個萬事不過心的,整個王府應該都在長史手中cao控的,結果……他好歹也三十多歲見過很多市面了,居然連那個十幾歲的毛頭小子都玩不過,在王府里一直被壓制著,下人們也大多更愿意聽鄭玘的。 好不容易鄭玘走了,長史簡直要派人夾道歡送了有木有!當然他也知道,鄭玘之所以說話管用是因為他們大王信任王傅,什么機密的事情都跟王傅商量。 所以哪怕李顯什么都不管,長史也沒有想過去架空李顯,當然他也是被鄭玘打擊的太厲害了,鄭玘都那么兇殘,被鄭玘教導了小半年的周王殿下……算了,他還是老老實實的聽話吧。 李顯聽了之后微微一怔,鄭玘連這種小事都放在心上了嗎?明明不愿意他接觸這些,但是因為他喜歡所以還是給他弄了個水泥窯? 李顯興致上來問了一下水泥窯,然后發現……水泥窯的產量簡直是可憐的讓人心酸,他的王府翻新用的量就讓水泥窯里的匠戶們忙活了兩個月。 哎,沒辦法,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太低下了,一個是石灰石的開采量就不高,燒制還好一些,但是將這些原材料放到一起磨就又是一件非常耗費功夫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水泥不像是某些吃的用的,想要推廣出去也沒那么容易,所以現在李顯也就是讓他們多做一點出來預備著,反正這東西又不壞,萬一將來用上了產量跟不上就壞了。 只是讓李顯沒想到的是,水泥居然這么快就派上用場了。 古人都覺得日蝕是預示著災難,如果沒有什么災難的話,那就是朝廷上有jian臣之類的,反正六月的日蝕造成了小范圍的朝廷換血,但是卻沒有造成朝廷動蕩,那么也就是說這些事情都在李治的掌控之下的。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就不再他的掌控之下了。 新唐書卷四十,志二十六記載:總章二年六月,括州大風雨,海溢,壞永嘉、安固二縣,溺死者九千七十人。冀州大雨,水平地深一丈,壞民居萬家。 之前的日蝕似乎在預告著這一場大災難,這個年代的人口跟后世沒辦法比,在唐朝最頂峰的時候人口也不過六千多萬,而在唐初正是經過了戰亂休養生息的時候,人口就更少了。 溺死者就降級一萬人,毀掉了兩個縣,還有冀州受災了,朝廷上開始忙著各種災后撫恤。 只是如今國庫并不豐盈,從什么地方調糧都要細細去安排,還有死了人的要怎么辦,那些毀壞農田,災后的重建。 這一筆一筆的都是爛賬,李顯雖然也著急但是卻知道自己幫不上什么忙,于是越發的開始稀釋自己的存在感——幫不了忙就別添亂了。 回家之后他則會調各種資料來看,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總章二年說起來真不算是什么好年頭,上半年的時候鬧災荒,四十州大旱,雖然不說顆粒無收今年的糧食產量也不太行,為了這個李治還減免了一部分災情嚴重地區的稅收,好不容易百姓要緩過來了,到了年中下雨了,也算是能補種一點東西了,結果南方那邊鬧臺風,北方這邊發大水……簡直不能更亂。 李顯看了一下,如今的括州大概就是在浙江溫州一帶,那個地方鬧臺風還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冀州雖然是內陸,但是……大概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雨水都攢在一起了,這一次直接就來了個水漫金山。 朝廷上的各種運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李顯在知道災情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那邊的人太慘了,而等上朝了他發現……那些溺亡的數目在這些人嘴里一過就真的只是個數字而已,他們都十分冷靜的處理著后續。 李顯也知道治理一個國家其實不應該太過感性,這樣的理智才是正常的,他只是不習慣。 而這一次的災情基本上又是太子和沛王打擂臺了,兩個人身后的班子都很給力,他們也說了很多有用的建議,李顯每次看到太子站出來或者回答問題或者說出自己的見解的時候,都忍不住想,這個是不是鄭傅告訴太子的?那個是不是鄭傅提醒太子的? 總覺的……有點想念呢。 災后的撫恤在一步步進行,朝廷不可能只圍著這一件事兒轉,而且大家更關心的事情不是那些受災的地方怎么樣了,大家都在談論著皇帝要給周王選王傅了! 王傅這個職位其實說起來并不是常置,只不過之前李治答應過李顯要給他找一個很好的王傅,作為一個皇帝作為一個父親總不能對兒子說話不算話吧? 于是他就放出了風聲,當然在他看來他這個兒子也太沉悶了些,要不是站的靠前,就沖著他那個身高那個沉默的樣子,保不準就被人忽視了,還是要個老師好好教導的。 這一次周王選傅跟上一次可不一樣了,很多人都在盯著這個位置呢,從三品的王傅,官職高名聲也好,一說出去是王傅就代表著皇室信任你的學識人品,所以才讓你去教皇子。 更何況……周王府是個好地方啊,沒看到鄭玘在周王府里呆了小半年直接就進了東宮,成了太子詹事嗎?說不定就是周王在帝后面前說了什么好話呢,而且自從周王入朝,大家也看出來了,這位皇子低調是真低調,但卻一點都不傻——廢話,能在太子和沛王的爭鋒之中保持中立,還能夠左右逢源,兩邊都十分待見的人,誰敢說他傻? 于是,半年之前還人人都嫌棄根本不想沾手的傻王,如今一轉身……就變成了香餑餑。 第33章 33 李顯對于新王傅的人選其實是不怎么關心的,有心拒絕吧,又覺得不太好,雖然他也不喜歡王府里再進來一個不知根底的人,但是轉念一想,其實他這個王府早就四處漏風了,再進來一個也沒啥,他已經不是剛穿過來拿會覺得自己比古代人多很多知識就很有優越感的人了。 只有長史聽到風聲之后有點不開心,這……好不容易走了一個又來一個,而且……那位王傅走了也不知道跟他家王爺說了什么,長史根本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大權。 這一次李治不當獨斷專行的大家長了,他給李顯了幾個選項,讓他非常意外的是這幾個選項里面居然有閻立本! 親爹哎,您讓他來當王傅是來教我畫畫的嗎?李顯腦子里轉了一個圈,果斷決定想讓閻立本來了。 其實他的想法很簡單,閻立本身上還有別的事兒要干呢,當王傅這個職位也不過就是混個差不多就行,應該不會跟鄭玘一樣盯他盯的那么緊。 只不過,李顯還是有點不明白,閻立本……他是宰相啊,雖然唐朝的宰相不太值錢,但是一般宰相都會調過去給太子當老師的,因為宰相熟知朝政,正好能夠教導太子,現在他選閻立本了……太子李弘會不會有什么想法? 想起老師走的時候給的祝福,李顯帶著新折騰出來的菜單就奔武后那里去了——他算是看出來了,別人賄賂武后都是各種金銀珠寶古玩玉器,到了他這里就變成了——菜譜菜譜還是菜譜,摔,他是來傳播大吃貨國上下五千年的吃貨文明來了吧? 只要一想想兔朝那么多燦爛的文明,李顯自己一個都沒繼承下來,就繼承了吃,也是滿心酸的。 別說,武后還是挺喜歡李顯獻上來的菜譜的,很多菜色李顯并沒有嚴格按照后世的菜譜來,而是各種改進成時下比較流行的口味,最讓他郁悶的是……木有辣椒,雖然也有各種別的東西有辣味可以替代,但是總覺得不一樣呢。 武后看到李顯獻上的菜單會心一笑,今天這是道口味比較清淡的菜色,適合夏天吃。 李顯眨巴著眼睛看武后:“阿娘,右相來當我的王傅,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武后靜靜的看著他問道:“什么叫大材小用?以右相之才教你,我和你阿爹都放心,你就不要想那么多了?!?/br> 李顯果斷閉嘴了,以前他跟武后對話,都是回頭找鄭玘去分析,現在沒有鄭玘幫他分析了,他也開始學會動腦筋自己想了。他說話并不算隱晦,說起來,到現在他都學不會拐彎抹角的說話方式,簡直能累死人。 武后肯定是明白李顯的顧慮了,顯然武后照顧了李顯的智商,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他,閻立本教你沒有任何后遺癥。 李顯從蓬萊殿出來之后回到自己的王府還在琢磨武后的話,實際上每次跟武后說話,他回來都要把武后說過的話翻來覆去掰開了揉碎了琢磨好幾遍,都快成強迫癥了。 琢磨了半天他也沒琢磨出什么來,干脆就不想了。 閻立本成為新任周王傅的消息很快就流傳開來,很多沒搶到飯碗的人無比扼腕——右相您都是宰相了,干嘛還跟我們搶飯碗呢?多少人就缺個晉身的臺階呢。 太子李弘知道這件事兒之后,轉頭就去告訴鄭玘了,當然也不是特意,就是在說完公事之后隨口提了那么一下,鄭玘聽了之后微微一笑:“閻相學問好,周王殿下有福了?!?/br> 李弘其實也說不上試探什么的,就是想要借由這個引出周王這個人而已,之前鄭玘的工作完成的都很好,但是李弘也不能有事兒沒事兒拉著人家討論人家的前老板,好在現在有個機會了。 鄭玘也知道李弘的意思,他想掂量一下這個弟弟的分量,雖然這個弟弟看起來很小透明,但是阿爹阿娘最近卻頗為關注這個弟弟,李賢步步緊逼,已經讓李弘充滿了警惕性,他現在想到的就是最好快點把李顯拉到自己的陣營來。 只可惜李賢和李顯兩個人的年齡相近,他身為太子又學的多了些,平時就不夠親近,需要個橋梁,如今終于出現了一個,但是他也要看一看這個橋梁有沒有用。 鄭玘對著太子很坦然,在接到旨意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份差事其實不是很好干,太子不是李顯,不會對他全心全意的信任,在第一開始他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李弘都會衡量一下,如今他提起了周王李顯,其實是另外一種信號,代表著李弘已經初步接納了鄭玘。 鄭玘沒有隱瞞過什么,李顯那個人太好看懂了,有什么說什么對他才是最大的保護,更何況太子……鄭玘仔細觀察了一下李弘,這兩天他的臉色不太好,據說又生病了,一個身體不好的儲君……麻煩很大。 也正因為李弘身體不好,李賢才會更加肆無忌憚。 李弘在聽了鄭玘對閻立本的評價之后微微一笑:“是啊,右相工筆書法的確不錯?!?/br> 是的,只有工筆書法不錯,其他的……閻立本壓根就不適合搞政治!不僅不適合搞政治,庶務他也不擅長!之前的饑荒,現在的水災,閻立本的表現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心里批評閻立本慘不忍睹的李弘不知道,接下來還更有慘不忍睹的事情發生。 本來賑災的事情討論完了,朝廷就不會圍著這件事兒打轉兒了,結果誰知道災民居然起義了呢?!雖然這個起義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但是什么事兒都有個原因啊,一查……災民們沒飯吃,活不下去了。 那為什么活不下去了呢?之前賑災的糧食都哪里去了?再深入一查,好嘛,被貪污了。說起來貪墨這種事情,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就算是李治一般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這次……你們真是狗膽包天??!那么多糧食,居然都給貪的差不多了,當然在運糧的路上也有損耗,可你們多少給災民留一點??! 對這件事兒,帝后二人都震怒了,哦,或者說皇室從上到下,除了還沒入朝的李輪以及依舊天真無邪的小公主,其他的皇子也都跟著震怒了。 帝后以及李弘李賢生氣是因為那些人胃口太大了,而且通過追查發現這特么已經形成一張網了,真要查下去,一個挨著一個的,滿朝文武都要被牽連上!當然作為兒子的李弘和李賢還有另外一重生氣——他們老爹被氣病了。 李治已經被明崇儼只好的頭疼病又犯了,一度都起不來床了,李弘和李賢都很緊張。 李弘:老爹不能有事兒啊,我控制不住朝堂啊。 李賢:老爹不能有事兒啊,太子不能登基啊。 而武后……武后對比了一下自己和太子的力量,想了想也覺得,老公還不能有事兒。至于李顯,除了對李治本人的擔心之外,他其實是很鎮定的——李治還有好多年好活呢,肯定不會這個時候出事兒。 上面提到了他也因為這事兒生氣,作為一個有點中二有點憤青的少年來說,聽到貪污這種事情感覺就跟自身利益受損了一樣,當然更讓他憤怒的是,現在滿朝文武為了脫身都在互相攻訐,猴年馬月的事情都快被抖出來了。 尼瑪,你們這群王八蛋,吃人飯不干人事兒的,盡顧著保住自己地盤保住自己的官位了,是不是忘了還有好幾萬災民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呢? 第34章 34 李顯在朝堂上第一次走到大家的視線之中,是源于一次追朝上的無差別嘴炮。 他也是被惹火了,之前流民生亂的時候他就想告訴大家,你們想掐可以,先把災民的問題解決了再掐也不遲啊,那么多人餓肚子呢,你現在不快點的繼續想辦法籌錢籌糧賑災,到時候又要餓死多少人了! 只不過之前他也就是在心里瘋狂的吐槽罷了,因為最近朝堂太亂了,所以武后也出動了,現在帝后二人都坐在上面了,李顯壓根不敢冒頭。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幫人就這么作死啊,之前的流民起義直接派人鎮壓了,這個沒啥說的,你鎮壓了之后就沒下文了,災民們沒飯吃還不敢造反,那怎么辦呢?就直接落草為寇當山匪去了,一時間括州冀州兩地山匪為患,作案多起。 李顯知道之后就覺得這事兒不能拖下去了,括州還好一點距離遠,但是冀州距離長安還是比較近的。 結果上朝之后,他又灌了滿耳朵的掐架攻擊言論,滿朝文武跟李顯想的是相反的,他們想先把想要弄下去的人弄下去,換上自己人,然后再好好的賑災——開玩笑,不趁著那些貪污犯沒反應過來沒來得及隱藏證據的時候趕緊辦了,等災民安置好了,他們都快把手給洗干凈了好嗎?到時候還怎么收拾人? 李顯聽了半天忍不住了當朝就開轟了,一開始的時候,炮轟的是沛王那邊的人,沛王李賢當場看著李顯就跟看外星人似的,太子還微微勾了勾唇角,結果很快太子李弘也笑不出來了,他那邊的人也被李顯給罵了。 當然當著兇殘的女皇陛下,李顯肯定不敢用詞太過分,所以他噴人也噴的比較文雅,從頭到尾他都站在一個立場上說話——你們少廢話,趕緊把災民安置了,是嫌棄造反的落草為寇的不夠多是不是? 滿朝文武面面相覷,都不知道周王這是吃錯什么藥了,李弘和李賢在那里琢磨著李顯到底是哪邊的。當然是武后那邊的啦,你沒看從頭到尾李顯都沒有去惹武后黨羽以及那些純臣嗎?更何況他噴人也是有選擇性的,噴的都是兩邊那里類似于打手地位的人,真正的要員……他也不敢死揪著不放。 李顯說的話立足點實在是太正了,以至于滿朝文武都不好跟他說,你別鬧,等我們掐完了再說賑災的事情。 只不過這并不代表沒有人提出意見了,戶部侍郎杜正倫出列表示:“周王言之有理然而如今國庫空虛,江南租稅十之八九已調去賑災,賑災糧款扔入不敷出?!?/br> 杜正倫看了一眼李顯,心里正在翻白眼,他也想快點去賑災好嗎?但是真的沒那么多糧食啊。 當然國庫倒不是真的空虛,但是官員俸祿要有吧?軍隊要吃飯吧?還要留出備用的吧?你不能把所有的錢糧都扔去填那個無底洞啊。更何況上半年四十余州鬧饑荒,很多稅都減免了,然后因為饑荒所以導致糧價也不同程度的上漲,都是錢好嘛?! 李顯比較光棍:“不是好多人已經定罪了嗎?先讓他們把貪的給交上來,然后再讓他們用錢贖罪,多少能夠籌集一些吧?若是還不夠,我愿盡綿薄之力,為圣人解憂?!?/br> 瞬間杜正倫不說話了,朝堂上也沒啥人說話了,周王的意思很明白了,你們糧食不夠,我出!當然誰都知道周王就算傾盡家底都不可能堵得上賑災糧款那個洞,但是人家的姿態擺出來了啊,人家不是來跟你們比嘴炮的,人家是不想讓他爹發愁來的。 不過別人不說話,但是杜正倫不能不說話,因為剛剛出來提出問題的是他啊。 于是杜正倫一臉正氣的表示:“周王殿下一心為民,下官佩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