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吸金驚人
趙倩給每位老師開出了每月二百元的高薪,把他們請到了赤橙學校里。 這批老師因為在學校教學時間長,因此許多人都成了教學骨干。 但同工不同酬,比起經常磨洋工的正式編制職工來說,他們干得和他們一樣多,拿的卻比他們少多了,于是他們經常向校領導表達想轉編制內的想法。 校領導也很為難,因為上頭目前來沒有這個政策,但他們教學的年限長,也不好辭退他們,這些臨時工老師成了學校里尷尬的存在。 這下他們主動離職,反而讓學校如釋重負。 如今師范學校畢業的學生數量不少,他們一畢業國家是包分配的,有正式編制,滿肚子牢sao的舊人走了,有編制的新人填充上來,不會有正式工和臨時工之間的攀比情緒,校方何樂而不為? 所以校方都很痛快的給他們批了同意辭職。 赤橙教育機構在暑假辦起來,趙倩還擔心沒有生源,前期投入又那么大,擔心會虧本。 吳啟亮、吳啟智他們就借著自己在生意場上的優勢,幫著吆喝。 如今提倡一部份人先富起來,這部份先富起來的人家兜里有了錢,對下一代的教育都十分重視。 聽說趙倩是一中的資深老師,學校請的補習老師也都是一線有教學經驗的,很多人也不在乎花個兩百塊,讓孩子暑假補習試試深淺。 于是,第一期高一、高二兩班,各四十個學生的招生名額很快就滿了。 看到那么多的學生出現在赤橙教育機構里,趙倩都有些難以置信。 臘梅為了二伯母的補習機構能順利運營,還運用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前世她所知道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擬》,弄出一套實用的補習材料,針對學生的缺點,針對性地進行補習。 沒有笨的學生,只有不努力的學生和不用心教的老師。 家長的本意也不是圖孩子一上這個補習班就能變成學霸,學生只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可以了。 第一期進行的是封閉式的教學管理方式,臘梅知道,第一批學員尤為重要,必須打出赤橙的名氣和招牌。 別看只是八十個學員,但這八十個學員背后關聯的是八百個,八千個人。 這八十個人一旦有學習有突破,那帶來的效應是巨大的,屆時再加上廣告宣傳,臘梅不信赤橙培訓機構不會火。 這八十個人就如八十?;鸱N,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臘梅讓趙倩先對學生進行入學考試,根據他們的短長編班。 在文科上無非就是查缺補漏,拼命的反復背誦練習,多看名著名篇,在寫好作文的提升上,多備一些實用的文學片段。 這其中最好用的教材莫過于《讀者》、《少年文學》這樣的雜志。 當臘梅甩出《讀者》讓趙倩做教材的時候,趙倩還以為臘梅腦子出了問題。 臘梅解釋說:“只有好好的讀書,有強大的閱讀量,才有豐富的詞語積累和對文字的感覺,養成一種對文字敏銳的捕捉能力,當然,這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但他們都是高一、高二的學生了,只能做到實用、短平快,而《讀者》上的名人故事,優美詞句,美文等,無不都是經典款的。 臘梅要求這些學生在這個暑假看一套一年期的《讀者》,每個人至少要會背誦三十段的名人名言,能講得出五個名人故事,五個以上的溫情百姓故事內容。 學生們可以自行選取興趣的興容進行背誦。 畢竟,自行選取出他們的興趣點所在,才不會讓他們厭惡。 而且臘梅還排了一個讀書表單,誰先完成任務,誰就打鉤,誰在一個半月內的培訓時間內打的勾越多,就能夠獲得大獎。 大獎是一臺隨身聽,價值兩百元,可能放入磁帶,隨身聽流行音樂;二等獎是一個收音機,可以聽外語電臺,提升外語聽力;三等獎是一份價值一百元的美食券,可以到指定的飯店,帶家人吃一頓美食。 為了獲得獎品,也為了獲得比別人更勝一籌的那種優越感,學生們都很拼,課堂氣氛出奇得好。 臘梅針對性地制訂了一些獎勵和學習的招數,吳啟亮也沒想到臘梅對培訓這項事業這么擅長。 他奇怪地對臘梅道: “我以為培訓就是把大家關在一起拼命做題,沒想到你的教學方式這么新穎活潑?!?/br> 臘梅笑道:“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換了個方式讓他們覺得有興趣,勾起他們學習的欲望,這才是最重要的?!?/br> “佩服,我身為一個老教師,都沒有你想的透徹,難怪你能上華清,我只能當竹器社老板?!眳菃⒘霖Q起大拇指。 “因為你是教師,我是學生,站位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對于我來講,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才是好好讀書的關鍵?!?/br> 這一批八十個人的學員,在暑假的培訓中進步都很大,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學習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觀,能夠主動提問做作業,還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 家長十分驚喜孩子們的變化。 當然,讓他們更驚喜的還在后頭,開學之后第一次單元小測,這八十個名學員雖然不在同一個學校,但他們共同突出的特點就是: 成績都猛地飆升! 有些學生原來排名中不溜秋,有的排名還很靠后,當他們的成績出來時,老師們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他們是不是作弊了, 甚至有的老師直接再發了一份卷子,讓他們當面做題。 然而,事實無情地打了他們的臉,這些學生做出來的卷子成績還是那么好,尤其是作文,更是讓老師有一種他們都文思泉涌的感覺,優美詞名、名人事例充實,不評高分都難。 ”喲,你是暑假吃了開竅丸嗎?“ 老師們疑惑地看著自己以前后進的學生。 “老師,不是吃了開竅丸,我是上了赤橙的補習班!” 學生的回答頗為經典。 有個家長把這段對話告訴了臘梅,臘梅便把它印成了廣告語,開學之后印成宣傳單,請了一些閑著無聊的阿姨,在校門口給接送孩子的家長們發傳單。 這時候廣告法管理的還不是那么嚴,所以臘梅盡量用了比較夸張的手法,對赤橙教育機構進行了竭盡所能的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