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節
書迷正在閱讀:前男友,不要了(1v1)、男朋友是個兔子精(1v1H)、懷孕女星的秘密、[綜]骨科床位還沒滿、重生之影帝你快醒醒、愛或不愛都走開、本尊不開心、百歲之好,一言為定、我的女主她不求上進、貼身女王
作者有話要說: ps:替換啦~~~~~~~~ 贈小劇場一個: 蘇相與穆元帝于泉下相見。 穆元帝埋怨,“當初朕叮囑卿的事,卿盡皆忘了?!?/br> 蘇相,“就新君那禿嚕嘴,臣敢說么?!?/br> 穆元帝:沒想到五兒子除了怕媳婦,還有禿嚕嘴的壞毛病??!晚上要不要給五兒子托個夢去??! ☆、第361章 皇后之四 送走和順長公主,九月是很平淡的一個月份,除了來來往往的總是不少人給謝皇后送螃蟹外……委實無可記述之處。 說到吃螃蟹這事兒,謝皇后的確喜食蟹,以往在宮外時,每年重陽前后,謝皇后都會舉行賞菊食蟹宴,請妯娌姑嫂的一道吃螃蟹飲菊花酒,熱鬧一二。 今年趕上大行皇帝守孝的一年,賞菊宴是開不得了,但謝皇后地位較先前做皇子妃時愈發祟高,故此,給她送螃蟹的人只多不少。 謝莫如向來會過日子,她這里好蟹不斷,鳳儀宮是吃不掉的,如今索性就減少內務司的采買量,每次但有人送蟹,她便兒女妃嬪們的賞一些,當然,太皇太后那里也少不得,連貴太妃太嬪處也都有的。 而且,以往謝莫如做皇子妃時,喜歡吃蟹什么的,大家無非就是嘴上說一句“五皇子妃最愛這口”,如今不同了,謝莫如成了皇后,皇后喜歡食蟹,于是,食蟹就成了帝都城的一種大熱風尚。尤其一到九月,要是哪個權貴家沒吃兩只螃蟹,就好像在權貴圈脫節了一般。因權貴追捧,蟹價節節攀升,帝都人竟還想出了斗蟹的新風潮……然后,二郎莊子上近些年都有養蟹的,所以,二郎趁此風潮,狠狠的賺了一筆。 三郎都說,“要論過日子,都不及二哥?!?/br> 三郎近來日子過得頗是順遂,自從他爹登基,討厭的大伯也不在兵部為難他了,當然,兵部最肥的部門還是在大伯手里就是。但三郎也能摸到些實差了,故而,他一掃先時郁悶,很是意氣風發。 尤其近來他們也搬到了新居所,兄弟幾人的宮室都是挨著的,住的很是親近。大郎邀了弟弟們過來,是想著下月是父親的生辰,商量下要怎么個過法兒。二郎掌內務司,在這上頭最是清楚,他道,“內務司總管上月就與我提了,我問過父皇,父皇是說不辦的?!?/br> 三郎道,“雖說不能宴飲,一家子在一處吃個飯也好?!?/br> 四郎道,“母親的壽宴也沒辦呢?!?/br> “母親是嫌那些長舌的家伙們有沒有事的瞎挑刺才不辦的?!闭f到這個,三郎也郁悶,嫡母八月初一的千秋,那天也正好是嫡母移宮的好日子,他們原是想擺兩席素酒的,嫡母還是拒絕了。三郎也知道,朝中對嫡母的議論就沒斷過。要三郎說,都是些閑來無事瞎嗶嗶的,這些人的嘴就沒閑過,嫡母做藩王妃時說,做太子妃時他們還說,到嫡母做皇后了,也不見長些眼力。就這眼跟瞎了沒什么兩樣的,還想在朝堂上混呢,這種人能混出頭才有鬼!三郎不去想這些煩心的,道,“他們也就挑挑母親,父皇這里他們是斷然不敢的。不如,咱們一家子在一處吃個便飯,既不宴飲也無音樂,要是這樣還有人說不是,難道是說守孝還禁止一家人在一處吃飯不成?” 五郎道,“這也好,不若先跟母親提一提?!?/br> 六郎端莊著一張小臉兒點頭,“好?!?/br> 兄弟幾個都同意這法子,便一道去找嫡母商議去了。孩子們都是好心,謝莫如笑道,“成,這事就這么定了。到時你們都過來,我來安排,咱們一家子一道吃長壽面?!?/br> 見嫡母同意這法子,兄弟幾人都很高興,唯昕姐兒極其不滿,抱怨哥哥弟弟們,“你們商量,怎么不叫上我!” 大郎看她撅著個嘴,笑道,“這不一樣么,一時忘了,下次定叫你?!?/br> 三郎沒在意,道,“你一小丫頭,到時跟著多吃兩碗面就是?!?/br> 昕姐兒氣死了,怒瞪三郎,“六郎比我還小呢!” 三郎只得道,“下次叫你還不成?!?/br> 昕姐兒重重的哼一聲,以示自己不滿。后來,她還因此跟父皇抱怨了一回,穆延淳不愧親爹,他跟兒子一個想法,也沒當回事,笑道,“這可有什么,也值當生氣。你哥哥們興許沒留意?!?/br> “這不是沒留意,這是根本沒把我拿到跟他們一樣的位置看待,這就是小瞧人?!标拷銉旱?。 穆延淳咋舌,跟妻子道,“咱們閨女倒是能去御史臺當差,說話還一套一套的?!?/br> 謝莫如與昕姐兒,“你這次說了,以后哥哥們定不會忘了你?!?/br> 昕姐兒覺著跟哥哥們沒法交流,道,“母親,把莫春小姨和思安接進宮來住幾天,跟我做個伴,好不好?” 謝莫如道,“待宜安公主進宮,你問問她?!?/br> 昕姐兒見母親不反對,高高興興的應了。 待昕姐兒請過安去了,謝莫如與丈夫商量,“先前一直沒得閑,咱們閨女的封號,陛下該叫禮部擬幾個出來,好給昕姐兒晉封?!?/br> 公主皇子是生下來的身份,而封號,是需要正式晉封的?;首觽兪且址饩头?,這些事,謝莫如不打算去管,但公主的封號,她是要提一提的。如長泰長公主、永福長公主,因得帝寵,均是少時便有封號的。昕姐兒這個,先時她只是郡主,如今父親做了皇帝,封號的事自然要提一提的。 穆延淳道,“一轉眼,兒女們都大了?!?/br> “可不是么。昕姐兒去年及笄的年紀,原該大辦的,偏生趕上那時太皇太后病重,陛下在宮里侍疾,也提不得此事。今年我原說給她補上,結果……哎,委實了昕姐兒,難為她什么都沒說。我先說下,冊封禮必要大辦的!”要不是穆元帝的喪事,四郎五郎的親事也要提一提了。 穆延淳一口應下,“一定!我定給咱們閨女想個極好的封號!” 穆延淳的生辰過得非常低調,就是一家子在鳳儀宮吃了回長壽面,素酒都沒讓上。不過,瞧著兒女成群,還有倆小孫子童言稚語的熱鬧著說話,穆延淳心下也極是喜悅。特意叫倆孫子坐自己和皇后身邊,一言一語的逗他們說話。 謝莫如笑,“倆孫子還沒名字呢,總是小大郎、小二郎的叫,正好陛下萬壽,孩子們也大些了,不如趁勢取了大名,豈不好?” “是該取大名了?!币郧霸窍胝埜富寿n名的,哎……穆延淳想了想,“朕的名字是水字輩,孩子們便是木字輩,到孫子們該是火字輩了?!苯o長孫取名穆炎,二孫子取名穆煜,都是極好的寓意。 大郎二郎起身謝父親給自己兒子取名,穆延淳笑道,“都坐下,自家人吃飯,不必這許多禮數?!?/br> 祖孫三代同堂,相對于穆延淳四十歲的年紀,也是喜慶之事了。 穆延淳謝莫如這對夫妻都是很喜歡孩子的,穆延淳對兒子們略為嚴厲,但對孫子是極溫和的,謝莫如也會每日都讓兒媳婦把孫子抱到跟前瞧一瞧。大郎二郎兩對夫妻見孩子得公婆喜歡,自是喜悅的。三郎也沒覺著什么,他對小孩子有些陰影,并不急著生,就是三郎媳婦褚氏,心下羨慕的很,她與丈夫雖成親略晚,可算起來,與大郎夫妻二郎夫妻也是同一年成的親,平日里夫妻二人也頗是親密,不知怎地,褚氏就是不見動靜。三郎不急,褚氏自己都急的了不得了,平日里見著倆侄子,恨不能抱自己宮里去養活幾日。 褚氏都琢磨著,要不要讓丈夫請夏青城過來,給她夫妻瞧一瞧什么的。只要能有孩子,她并不是諱疾忌醫的人。 褚氏滿腹心事,三郎生母于賢妃難得跟兒媳婦想一處去了,她見人家蘇氏安昭儀徐氏徐淑妃都抱上孫子了,自己做親祖母的,哪里有不盼孫子的道理,不由看了兒媳婦一眼,想著是不是委婉的跟兒媳婦提一提,要不要請太醫調理下身子什么的。 是的,盡管于淑妃是盼孫子,她腦袋也是相當清明的,她是盼著正經兒媳生得嫡孫,而不是什么姬妾宮女生的庶孫。 褚氏正是敏感之時,感受到婆婆那一眼,心下不由一顫,當晚就跟丈夫說了此事,三郎道,“這急什么,孩子都是有早有晚的,再說,現下皇祖父喪期內……”不好行房的??! “殿下想什么呢?!瘪沂系?,“我是說,趁著現下,請夏神醫幫著瞧瞧,咱們都提前調理著身子,明年不就出孝了么?!?/br> “你看看則罷了,我可不看?!比晒忠孀拥?。 褚氏正色道,“這不是為了孩子么。你放心,都應著我的名兒,行不?”褚氏出身國公府,自幼也是有見識的閨秀,沒孩子的事兒她雖著急,可也不會全都怪到自己頭上。既是請神醫來,索性都查一查。 三郎雖不愿讓神醫查這方面,可又不好意思叫媳婦沒面子,道,“算了算了,我一大老爺們兒,還能叫你個婦道人家頂在前頭不成。你只管安個心,明兒我去問問夏神醫什么時候有空?!闭f著又嘀咕一句,“奶娃子有什么好的,那一回我抱小二郎,唉喲,那小子,一泡屎拉我身上,你說把我臭的喲。那臭味兒,三天不散?!?/br> 這事兒褚氏也知道,褚氏笑道,“小孩子家短不了的,要是咱們有了孩子,我天天挨臭味兒也愿意?!?/br> 三郎:……那不成糞坑了么。 不過看到他媳婦寧可做糞坑也都要生孩子的決心,三郎也只得盡快安排,還私下請嫡母幫忙,勸一勸他媳婦,三郎道,“我就是看她太心焦的緣故,想孩子快想魔怔了,這個順其自然就好?!?/br> 謝莫如把事應下,道,“你多寬她的心?!?/br> 三郎正打算如何去寬媳婦心呢,他親娘又找他,于賢妃道,“原是想跟你媳婦說,又怕她多心,大皇子二皇子都有嫡子了,你們一年成的親,該抓緊些?!?/br> 三郎感覺自己都要被逼瘋了,幸而他不知道他爹還找夏青城問了他們夫妻的身體狀況,得知小夫妻二人身體都很健康后,穆延淳也就沒說什么。 倒是三郎小夫妻過上了調理身子的日子,家長這么催,三郎也恨不能先生個出來堵父母的嘴。 穆延淳十分信服夏青城的醫術,謝莫如倒是慣用竇老太醫的。 帝后皆是三日一請平安脈,竇老太醫今日來,依舊恭恭敬敬的皇后把了脈,說了些時令進補的事,同謝皇后道,“老臣過來,一則為皇后娘娘請脈,二則也是向皇后娘娘再磕個頭,老臣明年就七十了,家里規矩,過七十剛手則不穩,不能再繼續為娘娘當差了?!闭f著,起身行一大禮。 謝莫如命他起了,道,“我看你身子骨還硬朗?!?/br> 竇老太醫道,“眼下瞧著還成,但給陛下娘娘請脈,何其要緊,老臣萬不敢存半分僥幸?!?/br> 謝莫如想了想,道,“你這一去,太醫院院使之位也是極要緊的,依你看,誰人合適?” 竇老太醫道,“當下看來,太醫院諸位同僚雖好,論醫道皆不及小夏神醫。不過,他不在太醫院,這是一層障礙。太醫院中,還有周吳二位院判,周院判金針是一絕,吳院判擅治傷寒,各有所長,論資歷,周院判較吳院判更早進太醫院,當院判的時間也更早些?!?/br> 謝莫如見竇老太醫說的公允,問他道,“聽說你有一子在太醫院當差?!?/br> 竇老太醫謙遜道,“他還是年輕,尚需磨礪?!?/br> 謝莫如,“我知道了?!泵咸儋p了東西,便打發竇太醫下去了。 竇老太醫要致仕的事,穆延淳自然也知曉了,事實上,竇老太醫先上的致仕折子,也在新君面前面稟了致仕之事,穆延淳挽留一二,竇老太醫定要守家里規矩,穆延淳也只得罷了。只是在太醫院院使上,穆延淳很有些想讓夏青城為太醫院院使的意思。謝莫如笑,“陛下先去問問夏大夫,可有入太醫院的意思吧?!?/br> 穆延淳去問了,然后很郁悶的同妻子道,“你怎么知道夏大夫不愿意在太醫院的,他現下不也是為太皇太后調養么?” 謝莫如笑,“殿下想用人,得看其人志向,不說別個,當年太祖皇帝何其英明,偏在江北嶺身上碰了三回釘子??上鹊塾弥鴺且皇?,便將江北嶺留在了帝都。夏青城此人,是要成為一代神醫的。神醫同御醫,是兩碼事。倘長久在宮里,就限制了他。再說,太醫院院使,非但醫術好,要知道太醫院里除了院使,還有院判二人,御醫十人。這十二人,都是院使管轄。除此之外,還有生藥庫,惠民藥局的事,也要院使管的。就夏大夫的性子,他看病是把好手,管人卻不一定成。要是陛下實在想用他,我給陛下出個法子如何?” “說來聽聽?!?/br> “咱們皇室內書庫里有好幾卷難得的醫書珍藏,甚至還有秦漢時的一時醫典,現今難見的。陛下拿此物令夏青城留任太醫院,估計他也肯的?!?/br> 穆延淳想了想,最終沒勉強夏青城,但那幾卷醫書也借與他研讀,可是把夏青城感動的夠嗆,與六郎和小唐道,“陛下實在是一位明君哪?!?/br> 六郎小唐,“這不廢話么!” 夏青城不理他們,他已經決定,除了照料太皇太后的病情,就是悉心研讀這等寶書了! 穆延淳對妻子道,“我這是先助他成就醫道,待他真成了神醫,咱用起來更便宜?!?/br> 謝莫如笑,“陛下圣明?!?/br> 穆延淳也是一笑,他性子寬厚,并不愿如何勉強夏青城,何況太醫院里竇家醫術也是祖傳的精妙,老竇太醫致仕,穆延淳索性就提了擅金針的周院判為院使,同時將先時在他王府的程太醫補入了院判一職。 竇老太醫得知此事,對兒子道,“皇后娘娘一直對竇家頗是照顧,眼下你雖只是御醫,也要盡心當差,萬不能墮了家族名望?!?/br> 小竇太醫連忙正色應下。 周院判特意過來謝了一回老上司,竇老太醫并不居功,道,“老弟你的醫道,太醫院人人皆知,院使一職,實至名歸?!?/br> 周院判卻是知道老上司定是為自己說了好話的,只是,客套的話說多了也無益。恩情記在心里便是。周院判此次過來,一為道謝,二則周院判以前卻是沒服侍過帝后的,這里就要跟老上司取取經了。竇老太醫做院使多年,不能說的話一句不說,但也給了周院判許多有用的意見。 周院判夜黑方自竇家告辭。 竇老太醫送走了周院判,自己去書院獨坐。他侍奉先帝一輩子,先帝待他甚厚,先帝病重時,皇后娘娘受先帝臨終前召見,其實當時為先帝主治的是夏青城。但,皇后娘娘到昭德殿時,漫不經心的掃了他一眼,他不知因何,就是覺著皇后娘娘那一眼是看他的。當時真的鬼使神差的,竇太醫甚至不知道自己當時在想什么,皇后娘娘那一眼掃過,他便不著痕跡的閉了閉眼睛。他不曉得皇后娘娘是否留意到,但,皇后娘娘進去先帝寢宮未久,先帝便已崩逝。 到底,皇后娘娘當時是不是…… 而我,堂堂太醫院院使,先帝重用心腹之人,當時為什么會……回應皇后娘娘的眼神? 竇老太醫想,這大概是自己終生都不會知道的秘密了。 竇家當然受過謝皇后的照顧,從初建聞道堂便讓竇家醫館駐入時起,謝皇后對竇家雖態度平平,但實打實的,竇老太醫明白,皇后娘娘,是有在照顧竇家。 這里的收買交好之意,竇老太醫在先帝身邊多年,自然明白。 但,竇老太醫從來沒有為皇后內應的意思……可當時,先帝彌留,我是不是有私心要示好皇后?我是不是泄露了先帝病情的秘密? 致仕也好,竇老太醫委實有些累了。 若謝莫如知道竇老太醫心中的種種煩惱,肯定會說,竇老太醫非但醫術不錯,醫品更是不遜于醫術。謝莫如那天當然看到了竇老太醫的閉眼睛的動作,但那時只是謝莫如對于穆元帝病情的最后一次試探了,實際上,謝莫如早在先前就拿到了穆元帝的病歷藥方。 當時看竇老太醫那一眼,也只是最后再確定一次罷了。 事實上,當時謝莫如看的并非是竇老太醫,而是一屋子形容枯槁的人們,從這些人的神情氣色,也有利于謝莫如做出判斷。至于竇老太醫那個閉眼的小動作,在謝莫如看來,完全不算什么。不要說竇老太醫無心,就是有心,在老王已死,新王當立之時,竇老太醫有些個小心思,也是人之常情。 謝莫如倒未想到,就那一閉眼便折磨竇太醫許久,要是知道此事,謝莫如更得對竇太醫表示贊賞。這樣有品德的醫者,值得稱贊。 好在竇老太醫致仕,除去謝莫如賞了東西,穆延淳也對竇老太醫頗有賞賜,故此,竇老太醫雖致仕,也是善始善終。于一個供職于太醫院的太醫,這委實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