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節
書迷正在閱讀:前男友,不要了(1v1)、男朋友是個兔子精(1v1H)、懷孕女星的秘密、[綜]骨科床位還沒滿、重生之影帝你快醒醒、愛或不愛都走開、本尊不開心、百歲之好,一言為定、我的女主她不求上進、貼身女王
結果,世子就死了。 好在,證據皆保留了下來。 這毒酒也很好驗,大名鼎鼎的鶴頂紅,半不辱沒靖江世子的身份。 但,要知道,這是給世子飲的酒,所以,這酒在世子飲用前,必是要人先試毒過的。找出專門給世子試酒試菜的內侍,這內侍無礙啊。然后,繼續查,終于查出,問題出在盛酒的酒壺內,酒壺中有機關,外面看就是世子專用祥云盤金龍的金壺,但里面是做過手腳的,區別于傳統酒壺,這件酒壺里有兩個酒膽盛酒,一則是美酒,一則是毒酒,兩樣酒水可憑機關轉換,既試酒的內侍無礙,可想見,執壺之人必不清白。 執壺之人呢? 死了。 他也不是撞墻也不是碰壁,他就趁世子倒下時,大家一團慌亂,他自己也斟盞毒酒喝了,與世子一道歸了西。 案子查到此節,三公子系大大松了口氣。世子出行,一向有專用器皿,這金壺就是世子自己帶來的,而且執壺的內侍,也是世子府的人。 穆三清清白白的眼淚再一次落下,抱著他爹痛哭,“兒之清白終可證?!庇终f,“兒自幼深受父王教導,焉是不恤手足之人。大哥待兒臣,素來關愛。兒臣待大哥,且敬且愛。大哥為jian人所害,此賊子更欲離間我父子兄弟,是何等狼子野心!”又罵殺他大哥的壞蛋。 穆三的確是冤哪,他倒是做夢也想他大哥早日歸西,但他再沒腦子也不會在自己府上動手??!哪怕現在證據表明此事與他無干,但,人言可畏,有多少人能看著證據說話呢?哪怕有證據,人肯不肯信也得兩說,還有那說酸話的,“要是與三公子無關,怎么那歹人不在世zigong下手,不在別人府上下手,專挑三公子府上,還是說三公子府上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不成?” 這話甭看刻薄,其實有理。 就說那下殺手的小內侍,能為世子執壺,這在世子跟前絕對是有臉面的內侍,世子待人一向親厚,可這內侍為什么要下毒癮殺世子呢?總不能是失心瘋吧? 起碼,得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 于是,繼續查內侍,內侍的出身,在宮內交際來往。 對了,還有那金壺,到底是世子帶出來的,還是別處來的? 世子府專門管金銀器皿的內侍一口咬定,從他們府上出去的金壺絕對是沒問題的,他細致的檢查過。而且,世子府的金銀器都有世子府的標記,再不能差的。那只機關壺,此內侍一著手立刻發現不對,從重量到工藝,皆有不同之處,絕不是他這里發放出去的。 那么,金壺哪里來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三公子府里出來的。 穆三知此轉折,剛清白的臉立刻又青了。 關鍵是,還真的從他府上查出破綻來,因為那把該死的世子府的金壺,還真就被人從穆三府里的水井里撈了出來。這就證明,世子府的金壺是在穆三府里被人換掉的。 那么,穆三你得就此做出解釋。 穆三能怎么解釋,穆三八百張嘴也解釋不清啊。不過,穆三的娘,靖江王寵妃邱氏倒是為兒子做出了解釋,她問靖江王,“咱們宮里這些人,底下奴才難道就個頂個兒的忠心,私相傳遞的事兒,哪年沒有幾起子?三郎每天聽王爺使喚還忙不過來,他府里,從大總管到二等管事三等管事再到尋常仆役,好幾百號的人,哪兒就個頂個兒的管得到呢?無非就是大的管中的,中的管小的!也不是我說話難聽,什么樣的壺罐,里頭是毒酒還是美酒,難道是三郎府里的人倒進世子盞中去的么?”還不是世子自己御下不嚴,叫賊人近了身?,F下世子兩腿一蹬歸了西,倒這樣搓磨活著的人。真是活著時討嫌,死了更討厭,天生的討債死! 邱氏一面拭淚一面道,“三郎,是王爺自小看到大的,他是什么樣的人,王爺比誰不清楚?若別人疑他倒罷了,這世上糊涂人多了去,再有那等幸災樂禍等著漁人得利的刻薄小人,再難聽的話也說得出來,他們是巴不得三郎出事呢。王爺是什么人,您是三郎的親爹呀,您這般疑心于他,可不是逼他去死么?!?/br> “我也不獨是為三郎辯白,王爺您想一想,咱家這些孩子們,都是手足血親,自小看到大的,哪個孩子都不是會毒害世子的人!王爺想想,咱們這里亂了,到底誰最受益?那些小人只挑撥著咱們一家子父子手足相互猜疑,殊不知北面兒可正拍手稱快呢?!鼻駛儒焕⑹蔷附醯膶欏?,對靖江王了解頗深,一句話就說到了靖江王的心坎兒。 邱側妃不著痕跡的覷著靖江王的臉色,知道這話是入了靖江王的心,繼續道,“王爺細想,誰有這么大的本事,挑撥得咱們這里君臣相疑,那贛地,原是能收回來的,如今呢?” 邱側妃這里已是捋順了靖江王的心,其實倒不是邱側妃巧舌如簧,她說中的也不只是當前情勢啥的,她說中的還有一點,靖江王自己也不大相信自己兒子們會做出毒害兄長的事來。世人便是如此可笑,靖江王年輕時恨他兄姐恨的要死,到他自己有了兒女,倒相信兒女都是小白兔,只吃蘿卜只吃菜的素食生物。靖江王是絕不信兒子們這般心狠手毒的,于是,靖江就打算把這案子結到穆元帝頭上去了。靖江王想得挺美,可江行云也不是白給的啊,江行云消息不慢,且不知是不是家學淵源,還是江行云天生有這手段,五皇子都不曉得江行云怎么找的這些細作,現訓練也來不及啊,但江行云就是有法子影響靖江世子的案件調查。 江行云在知曉靖江世子死于被內侍斟的毒酒后,立刻給靖江指出了一條查案方向,清查世子身邊內侍。 靖江王想結案,委實沒有這么容易。 那給世子斟毒酒的內侍自盡了,但世子府的內侍,有一個算一個,連帶著侍女,挨個兒清查。這一查可就熱鬧的,私相授受的,大筆家財來歷不明的,偷竊的,偷賣的,以次充好的,貴重藥材倒買倒賣的,譬如五百年參換成三百年參,里面差價兩百年……里頭既有利益,便有見不得光的事兒。再查吧,哈,被打臉的就不是一個兩個了。 連帶邱側妃的娘家邱家,也被抽了個鼻青臉腫,因為就有世子府的某小內侍供出來了,邱家哪位大人給他多少銀錢叫他提供什么消息。 還有其他幾位公子府上,包括靖江王自己的后宮,一樣不干凈。 縱使靖江王想將案子結在穆元帝頭上,見到刑屬司查出的東西,也氣個仰倒。 可以說,這一個冬天,五皇子的樂趣就是坐小板凳圍觀靖江王府的熱鬧了。 當然,五皇子正事也沒耽擱,雖是在江南,他也在自己的藩地閩地主持了祭天地的事兒,同時跟蒼天好生祈禱了一番,看能不能直接請蒼天降下神雷,霹死靖江王才好。當然,如果是其他死法,他也不介意。 五皇子除了跟蒼天祈禱,他還跟據說是神仙的后人的唐大人請教過,五皇子是這樣說的,“我聽小唐說,以前唐神仙活著時,能引天雷的,不知是不是真的?” 要知道唐家人對于祖上出過活神仙的事兒是很引以為豪的,小唐那跳脫的如此,唐大人這穩重的也不能免俗啊。唐大人很矜持地道,“聽說是先祖衍算天機時,會有此異象?!?/br> 一聽有門兒,五皇子立刻追問,“老唐你會不會引天雷???” 唐大人連連擺手,“老臣半點不通神仙術?!彼羞@種本事,早把自己仇家政敵啥的統統霹死了。 五皇子那叫一個失望,“怎么唐神仙沒傳給你們后人一些神通么?” 對于此事,唐家人早有統一的解釋,唐大人道,“修仙得看有無仙骨,自先祖后,唐家再無有仙骨之人。再者,紅塵歷練也是一種修行?!北驴醋嫔铣鲞^神仙,唐家人對于想當神仙的欲望并不強。據說是千年前的神仙祖宗太叫人糟心了。 聽說唐家人沒引天雷的法子,五皇子頗為失望。無奈之下,五皇子也只得加強練兵加強防御,同時內心暗搓搓的想著,雖然沒法子霹死靖江王,靖江王繼續倒霉啥的他也不介意。 五皇子的愿望沒能實現,要知道,一個能在造反這項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那基本上都不是凡人。何況,去歲靖江王剛剛打到直隸,震動帝都,把五皇子他爹穆元帝愁的一夜之間老十歲,想想靖江王也不是好相與的啊。 新年之前,靖江王做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火速結束世子之死的調查,把案件歸結于帝都細作行刺,幕后主使就是他大侄子穆元帝。 第二件,靖江王祭天地告太廟,立世子之嫡長子為太孫。 此兩事,迅速的穩定了紛亂的靖江局勢。 ☆、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 靖江王當即立斷,很是令五皇子遺憾。 雖然遺憾,五皇子也開始主持閩地的新年了,軍政雙方的官員都要賜宴,反正五皇子在閩地也是光棍一人,大家湊一處,熱熱鬧鬧的喝酒說話。 經過兩年的生死邊緣的奮斗,五皇子與這些臣屬的感情很不一般,尤其是近來戰事,文官尚好,武官死傷不少,傷了的,五皇子都給安排了后勤差使,死了的,撫恤亦是優厚。另外,打仗是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職業,五皇子柳扶風很是提拔了一批中低級武官,五皇子這人有樣好處,特會收買人心。也不是收買人心,反正,五皇子對武官非常不錯,以往朝廷承平日久,縱是武官,也都是有些文化修養的,現下基本上命稍微不硬的都死了,新提拔的,既不論出身也不論學識,就是看會不會打仗,當然,命還得硬些才好,這樣的打仗不容易死。這些人,很有些出身尋常的。五皇子待之十分親切。 五皇子也沒刻意籠絡人心啥的,他就是親力親為,賞罰分明,他親自頒布的十殺令,第一條就是冒軍功者,殺! 五皇子深知軍中貓膩,冒軍功是常有的事,這冒軍功一詞,先時太子在穆元帝跟前說南安侯殺民冒功,就是冒軍功的一種。但其實這種殺民冒功的事,在邊關常見,邊關地廣人稀,有時屠一村啥的,許久無人能知。但江南不行,江南一向繁庶,你在這里真敢殺民冒功,那是絕對瞞不過去的。江南之地,最常見的冒軍功是,上司貪下屬軍功。 軍中弊端,要是太平歲月,五皇子想行此雷霆手段怕是不易,如今社稷危難,非峻法無以安人心。何況,這打仗真刀真槍的,五皇子要提拔干材,就不能讓這些官場老油條擋了道。 五皇子對付老油條也很有法子,有沒有本事,去戰場上見真章吧,有本事活著回來,繼續用你,縱使老油條,只要有價值,五皇子不吝于采取溫和一些的手段。倘沒本事還敢耍油條,不必五皇子出手,戰場就收了你。放心,不叫你白死,五皇子會給你申請豐厚撫恤金的。 把沒用的處理干凈了,有用的自然就能冒頭,五皇子就這么沒有一絲煙火氣的提拔了一批能臣干將。想一想先前在禮部任職時因科場舞弊案得罪半朝人時的自己,五皇子都會情不自禁的看一看自己的手,想著,這就是手段吧。而他,是何時學會這些手段的呢? 饒是五皇子也得感嘆一聲自己的變化了。 五皇子感嘆的時間并不多,除了各種軍政要務,臨年了,除了年下賜宴,五皇子抽空還關心了一下謝槿謝云謝遠,這都是他媳婦的娘家人。要說謝家人也是各種命大,先前五皇子在閩地就藩時閩地就與靖江打過一場大仗,當時也死了不少人,謝家人如謝遠正處在戰區,謝遠也沒趕上大撤退,不過謝遠機伶,他帶上能帶上的人躲山里去了,及至靖江敗退時,他運道不錯,還帶人出來敲死了好幾十的靖江殘兵。謝遠這小縣令就有了戰功,上遭論功時,五皇子自不會委屈他,謝遠直接由個五皇子委任的從七品縣令升到了閩州府從六品同知,連升兩級,這樣的升職速度,縱使人眼紅也不會說什么,因為謝遠是因軍功升遷。 此次,五皇子到了閩地,只覺著人手不夠的,倘是低品階職司,倒可考較出一批文士來支應,高品階的官職,五皇子也不會輕予不了解的人,如此,謝遠也是走了運道,直接給五皇子弄去贛成代一府職司,至于謝槿,直接由閩地一知府,成了贛地代理巡撫,謝云依舊在柳扶風手下的后勤司當差,這幾年歷練的也不錯。 五皇子當然不可能只提攜自己岳家人,如果只提攜岳家人,那就不是提攜,而是將人放在火上烤了。整個贛地官員,自巡撫到知府,從同知到通判,再到各縣縣令,都是五皇子與李巡撫等商議后安排的,確切的說,這些人都是五皇子提攜的。五皇子一面干著提攜人的事兒,一面小心肝兒亂顫,覺著自己這是不是結黨了??!他可不是成心的,現下好容易將贛地收復回來了,與他皇爹通信又不方便,便是朝中有合適的人派到贛地來,這一時半會兒的也過不來啊,他就只好越俎代庖了。 當然,這些事,五皇子在奏章中也都同他皇爹講了。 如今快過年了,各地官員不能擅離職司,五皇子也要有所賞賜的,同時還要問一下他們治下的民風民情,社會治安,有沒有人串連造反啥的。 年關難過,五皇子也不能免俗啊。 五皇子的年關只有忙上加忙的,謝莫如的年關倒是鮮花著錦,自從五皇子去了江南,宮中年節賞賜,五皇子府都是最厚重的一份,便是東宮也不能與之相比的。這個,也比不得。沒看到這么些皇子就五皇子去江南出生入死么,可以說,五皇子府這份榮耀是五皇子拿命拼來的。誰也眼紅不得。 非但宮中給五皇子的賞賜逾越東宮,這過年,帝都各府第給謝莫如送的年禮都非往年能比,豐厚的喲,謝莫如直接變現了。 謝莫如還養成個習慣,閑來無事就喜歡聽各府誥命來她這里奉承,這些誥命說來說去就喜歡說江南之事,言語間神采飛揚眉飛色舞,好似自己親去過一般。便是坊間,也有十數本歌頌五皇子戰功非凡的話本子每日在茶樓戲院的說唱個沒完,謝莫如年下也聽了幾場,直逗得謝莫如都翹起唇角,四皇子妃胡氏笑,“看你這樂的?!?/br> 謝莫如笑,“不知是誰人編的,這說的倒不似我家殿下,活似天上神仙?!?/br> 四皇子妃胡氏道,“你當沒有呢,喜福班兒就有一出戲,說五殿下是神仙轉世呢?!?/br> 一聽瑞喜班兒這名,謝莫如是知道些的,道,“他家的班子向來喜歡風月戲,怎么這回倒換成這歌功頌德的路子的?” 胡氏悄與謝莫如道,“瑞喜班兒是吳國公府的本錢,你留點兒心?!焙喜缓谜f這闔帝都共吹捧五皇子的事不大好,畢竟誰不愛聽好話呢,不過,她與謝莫如交情不一般,故此,頗為露骨的提醒了謝莫如一句:這里頭可不一定都是好意。 謝莫如笑笑,“這捧殺的事兒,我素來最看不上的?!?/br> 胡氏笑,“你心中有數就好?!焙献约河H爹下落不明,其實就是她爹顯赫時,胡氏也沒想過再進一步啥的。主要是,胡氏有自知知明,她就愿意與丈夫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當然,沒有爭位的意愿,但胡氏與四皇子對于儲位也是有明確傾向的。四皇子本就沒的母族,他爹還算照顧他,給他娶了個顯赫的媳婦,岳父平日里對他亦是照應,就這么個好岳父,還給東宮整的生死不知了,四皇子能沒意見?四皇子意見大了去!便是四皇子都不止一次的心下暗自忖度,倘他五弟做太子,日后他便是就藩,日子也是好過的。倘叫東宮得勢,非但岳父家是不能好的,憑東宮的小心眼兒,怕他也得不了好。 是故,五皇子不在帝都,四皇子夫婦就時常與謝莫如通些消息啥的,譬如這有人闔帝都的宣傳五皇子,四皇子就覺著,現下無妨,日后怕是招忌。四皇子妃就趁著聽戲的時候,提醒了謝莫如一回。 見謝莫如事事明白,私下同丈夫道,“也就是五弟妹的心氣了,要換個人,聽里里外外這些好話,怕早暈頭了,哪里像五弟妹……”頓一頓,胡氏方道,“五弟妹這人哪,不是一般的清明?!?/br> 四皇子夫妻情分極好的,且老夫老妻這些年,四皇子在妻子面前素來隨意,輕聲道,“有這么個人有帝都,老五也能放心的在江南當差。哎,不然在江南拼死拼活,九死一生,帝都這里卻這許多人合起伙來給他下絆子,該心涼了?!?/br> 胡氏與東宮一系仇怨不淺,冷笑道,“要我說,有這心思想這些邪門歪道,倒不若將心放在正事上,也能穩扎穩打的做幾件正經差使了。上次我去宮里,又見永福公主同太后娘娘哭訴吳世子襲爵之事,這吳世子也稀奇,男子漢大丈夫,襲爵靠的是自己的本事,總叫公主一個婦道人家去宮里哭訴算怎么一回事?父皇這樣圣明的人,難道就因公主哭訴便會把爵位輕付?” “不必理會?!闭f到吳國公府,四皇子也要臭臉的。 四皇子夫婦的私房話暫且不提,謝莫如在給五皇子的家書上很是提了一回帝都上下對五皇子的吹捧,謝莫如寫道,“帝都內外,皆言君之神通。更有茶樓戲館,曲藝說唱,為君歌功頌德。吾偶有聽之,亦覺君不似凡人。閑話一二,供君一笑?!?/br> 五皇子收到他媳婦的家書,險沒嚇死,五皇子現在智商手段都較先前有長遠進步,從他媳婦的家書中,能解讀的就太多了。 五皇子深深覺著,這哪兒是家書啊,這是一段活生生的鄭伯與共叔段的歷史??! 而五皇子自身的角色,想想也不是鄭伯啊。捏著他媳婦的家書,五皇子忍不住打了個寒噤。 ☆、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 五皇子這邊冷汗直冒。 謝莫如依舊很沉得住氣,府里張薛二位長史都來與她商量外面這些傳言的事了,張薛二人跟五皇子這些年了,都有了年歲,有了年歲,人便穩重。張長史一板一眼的行過禮,謝莫如賜座后,他恭恭敬敬的謝了坐,方道,“殿下的好處,我等皆知,只是,何嘗哪位殿下的名聲就能無緣無故傳得這般響亮呢?臣與薛兄去外頭轉了轉,實在有些……不大對?!卑磸堁Χ说牧?,自然希望五皇子威望能更上一層樓的,但威望正常的積累過程,正常都是循序漸近的。如果五皇子收復江南,得勝還朝,有這番景象,二人是樂得所見。如今五皇子聲望突然空前拔高,而且吧,說句老實話,名聲威望啥的,如五皇子這身份,在權貴圈里有些名聲不足為奇,畢竟,權貴們都消息靈通,也知道五皇子功業戰績。但,倘一個人的聲望能高到大街小巷皆聞的地步,這肯定是需要人為宣傳的。而張薛二人身為五皇子府的首席屬官,五皇子突然聲名大噪,可是宣傳策略卻并非出自他們之手,這就很可疑了。 薛長史附議,道,“臣二人過來,就是想請示王妃,是不是要細查一查?!边@年頭,哪里有為善不欲人知的人哪?那些想巴結五皇子府的,只恨府上記不得他們呢。突然有人大肆宣傳五皇子,不是他二人小人之心,只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查,要怎么查?”謝莫如問張薛二人,“等閑升斗小民,知道殿下是誰嗎?飯都吃不飽,也沒空編排這些東西。就是再往上說,饒有些家資的,朝中三品往下的,縱知道殿下在江南,他們能知曉江南戰事?” 謝莫如直接問到要害之處,是的,倘是些尋常百姓編排,張薛二人就能做主處置了,哪里還用巴巴的來尋謝莫如。說來,二人雖然承認謝王妃很有本事,但謝王妃太喜歡插手政務,還是讓這兩位老男人心里總有些個,嗯,一個女人這般厲害,叫男人的臉面往哪兒擱喲,這種感情。但五皇子不在帝都,有了這二人不能解決的事,還是要來跟謝王妃問個主意的。 薛長史道,“朝中三品以上,算得上位高權重,都是有數的,數得過來,倘是這樣人安排此等事,我等更不能坐視?!?/br> “不能坐視,查出來要怎么辦?跟人家說,你不能再叫人贊頌殿下么?”謝莫如繼續問。 張薛二人終于啞口,難就難在此處了。要是有人罵五皇子,那他們二話不說,尋出這人就得拼命。主辱臣死,為人臣子的,不能坐視主君受辱。但人家明明說的都是好話,都是夸你家主君的話,你撲過去拼命……這于情于理都不合適??! 當然,你也可以說,尼瑪,這小子是想捧殺我家主君。 這話一出,包管再沒人敢說五皇子一句好話。人家就是真心想說,也得怕落個捧殺的名兒呢。 就張薛二人而言,他們也是希望五皇子名聲好的。只是不能是被人算計的捧得過高罷了。 張長史躬身道,“微臣愚鈍,沒有合適的應對之策,但知己知彼,先得查明對方是什么人,咱們這里也好做些準備才行?!?/br> 謝莫如道,“你們先秘密查訪吧,待你們有了結果,來與我說一聲,我自有法子應對?!?/br> 這做主君的,會給下屬吃定心丸是基本素質。果然,張薛二人一聽謝王妃這話,頓覺心下有底,這時候,兩位老男人就不介意謝王妃有手段愛管事了,他們只覺著心下一松,在兩人計窮時,能有個人直接把事扛下,不論這人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們都充滿感激。畢竟,只有五皇子好了,大家才是真的好??! 就拿這兩位老男人來說吧,都是五皇子起家時就上了五皇子這艘船的,彼時,倆人都是心里哼著夕陽紅打著藩王府退休養老的想法的??蛇@運道來了,擋都擋不住,五皇子這當年冷灶就一步步的成了熱灶,兩位老男人也跟著煥發了事業第一春,主要是以往那些歲月,事業從沒紅火過,所以,這是事業的第一春??上攵?,兩人在差使上的用心了,當真是兢兢業業,死而后矣的那種。至于什么內斗啊互拆臺啊,倆人都這把年歲了,能叫五皇子招募府中,基本個人素質也是不差的,倘是那樣斗雞一樣的性子,五皇子謝莫如這對夫妻,也不能留他們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