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節
書迷正在閱讀:前男友,不要了(1v1)、男朋友是個兔子精(1v1H)、懷孕女星的秘密、[綜]骨科床位還沒滿、重生之影帝你快醒醒、愛或不愛都走開、本尊不開心、百歲之好,一言為定、我的女主她不求上進、貼身女王
承恩公洗漱后都難掩眉間疲倦,寧榮大長公主扶他坐下,道,“這是怎么了,累成這樣?” “陛下這都病小一月了,還未有起色,怎能不令人擔憂呢?”承恩公是真的擔憂,皇帝是親外甥,闔家富貴都是外甥賞的,這外甥倘有個好歹,哎…… 寧榮大長公主習慣性的勸解丈夫,“要我說,陛下一向龍體康健,這偶有個頭疼腦熱的也必會否極泰來。老話說的好,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宮里太醫藥材都有,你就寬寬心吧。正好兒,咱家有兩支百年老參,是七郎孝敬我的,我一時半會兒的也用不到,明兒我就進宮,一并帶給太后娘娘。宮里不見得缺這個,卻是咱們的心意呢。我也陪太后娘娘說會兒話,寬一寬她的心?!?/br> 承恩公點點頭,“也好?!?/br> 皇帝一直病著,早朝都多少天沒上了。寧榮大長公主去探病,不好穿得太花哨,當然,太素凈也不成,忌諱。陽光普照,草長鶯飛的日子,寧榮大長公主一襲寶藍皓紗長裙,頭挽飛天髻,鬟插碧玉簪,耳垂明月珠,通體的富貴,滿面的雍容,唯眉間籠一縷輕愁,乍開口就是滿滿的擔憂,“這些天,我的身子不大爽俐,但有事,孩子們怕我擔憂,都只瞞著我,不然,我早進宮來了?!甭孕恍?,寧榮大長公主醞釀了個紅眼圈兒,方繼續道,“娘娘與我實說,陛下的病究竟如何了?” 這一問,當如利箭當胸,胡太后的感情絕不是醞釀,百分百是真情流露,那眼淚刷就下來了,文康長公主連忙給母親又是拭淚又是勸慰,提醒著母親,道,“母親,皇兄已見起色,您就安心吧?!?/br> 胡太后想說什么又沒說出口,點頭間還防備的瞧寧榮大長公主一眼,道,“是啊是啊,張太醫與我說的,皇帝這就大安了?!?/br> 寧榮大長公主只作未見胡太后的防備,微微一笑,要是真大安您老可就不是這等模樣了,呷口茶,“那就好?!边@茶入口清香,寧榮大長公主道,“這是今年的新茶吧?” “是啊,今春事情多,還沒來得及賞下去呢?!焙髮嵲诓唤囂?,隨便一件事就露了馬腳,她老人家卻是全然未知,還道,“寧榮你喜歡,就帶兩罐子走?!?/br> 寧榮大長公主笑,“我本是來給娘娘請安兼探病的,禮還沒送,怎好先要娘娘的東西?!闭f著就命侍女將老參奉上,道,“都是百年的老參,我現在也使不著,聽說陛下龍體小恙,我在家一刻都坐不住,連忙進宮帶了來。這參藥性強,尋常人不好多用,娘娘問一問太醫再服用吧,用不用得著,總是我的一番心意?!?/br> 胡太后道,“有勞你想著?!比缓?,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又補充一句,“皇帝已經快好了?!?/br> “那就好?!?/br> 寧榮大長公主陪太后說了會兒話,胡太后精神頭不大好,寧榮大長公主識趣告辭,待寧榮大長公主出了慈安宮,方有個慈安宮的小宮女抱著兩罐茶葉跑來交給寧榮大長公主,寧榮大長公主令侍女收了茶葉,隨后離宮。 待寧榮大長公主走了,胡太后悄聲問閨女,“寧榮都嫁給你舅舅多少年了,不用這樣防備她吧?” “小心無大錯?!蔽目甸L公主心說,叫你防備個人你也防備不住啊。不過,她娘這樣正好。寧榮姑媽向來心眼兒多,且叫她回家琢磨去吧。 胡太后道,“給你皇兄侍疾的事兒可如何安排?” 穆元帝身子不大安穩,起先不讓皇子皇女侍疾是不想耽誤孩子們的功課,如今越發厲害,怎能擋了皇子皇女不叫盡孝心呢。就是胡太后與文康長公主也要每天過去瞧一瞧的,另外宜安公主、長泰公主、永福公主也時不時的進宮請安。 既說要侍疾,索性將年長的皇子公主都叫進慈安宮。永福公主長泰公主都請命,宜安公主也跟著說皇兄待她恩重如山,文康長公主也沒阻攔,道,“宜安就罷了,與我在這里陪伴太后是一樣的。長泰永福,你們白天來就好。六皇子七皇子四公主五公主年歲都小,就算了?!?/br> 長泰公主道,“知道姑媽體諒我們,可父皇這么病著,我們就是回府,也是心神不寧,還不如在宮里呢。何況二弟三妹都比我們小,難道叫小的輪班兒倒,我們做jiejie的反回府歇著,也不是這個理?!?/br> 永福公主也跟著道,“是啊,姑媽就成全我們這一片孝心吧?!?/br> 兩位公主這樣說,文康長公主沒有不允的理,又與她們商量了在宮里的住處,永福公主道,“以前住的宮室就很好?!?/br> 長泰公主也稱好。 其他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三公主幾人自然都愿意盡孝,就是六皇子生母柳賢妃還說,“六皇子也大了呢?!?/br> 胡太后正焦心兒子的病情,這會兒不樂意聽宮妃表這虛頭巴腦兒的忠心,擺擺手,“行了,你把小六兒帶好就是你的功,吵吵著侍疾,三兩歲的奶娃子,他能侍的了疾?萬一累著了,你不心疼兒子,我還心疼孫子呢。下去!”沒眼力的東西。 柳賢妃滿心委屈,正要分辨,趙貴妃謝貴妃兩個一左一右忙拉著她退下了,說話不挑時候,沒見上頭正焦心呢么,這會兒抖這沒用的機伶,有個兒子還不命根子的寶貝著,倘陛下真有個好歹,兒子就是命呢。呸呸呸,陛下萬壽無疆。 總體來說,宮里氣氛不大好,好在文康長公主自陛下龍體不適就進宮了,有長公主坐鎮,宮禁倒比往常更加森嚴。守著閨女,就是胡太后心里也比較有底氣。 穆元帝的確是病了,而且病的不輕。 這種猜測隨著諸皇子公主進宮侍疾逐漸變成了一種事實。 宮內宮外自少不了一番議論。 其實,有什么好議論的,議論也無非一個主題,皇帝平安倒罷了,一旦帝躬不豫,皇子們年歲不小了,但也不算大。立嫡,還是立長、立賢,是個問題。 不少大臣都打算趁穆元帝還算清醒時要個說法兒啥的。 大臣們倒還不是最急的,如今帝都最急的人約摸就是寧榮大長公主了。寧榮大長公主思忖著,要不要讓靖江王來帝都主持大局什么的。 關鍵是,得確定穆元帝不成了,才好讓靖江王過來,倘穆元帝轉危為安,靖江王就不是來主持大局,而是來自投羅網的。 只是……穆元帝的病況,那可不是尋常人能知道的。太醫院由張若水把持著,從張若水這個院正,到兩位院判,這是給穆元帝診病的御醫,三人的嘴是出了名的鋼澆鐵鑄的嚴實。 不過,寧榮大長公主自有法子,尋空提醒承恩公,“你做舅公的,這個時候,多關照著皇子皇女些才好?!?/br> “這還用你說?!背卸鞴吐暤?,“幾位皇子公主輪班侍疾,也沒空出宮。要不,你陪母親去宮里給太后娘娘請安?陛下龍體,委實令人擔憂,如今國事由內閣cao持,短時還成,時間長了,總得有個說法?!?/br> “我怎能不知其中利害,可你也知道,這事倘由我開口倒叫人忌諱,何況世上小人多了,咱不說話還要有人編排,真開口,哪怕好心也得給人揣度成惡意。要我說,就是你,縱使心里這般想,也別開這個口?!睂帢s大長公主嘆,“朝中那一伙子老臣,兩只眼睛就盯著宗室外戚呢,今兒限宗室的權,明兒說陛下偏頗外戚,一門心思的盼著陛下疏遠親戚,朝中可不就剩他們掌權了。這個時候你若出頭,不大好。你啊,關照皇子皇女是份內的,別的,暫且旁觀才好?!?/br> 承恩公長長的嘆了口氣,道,“我知道?!边€是打算明兒個找兒子們過來商議一二。 也不怪宗室外戚大臣們心神不寧,穆元帝這一病就是一個多月,都掙扎著召來內閣商量著立太子的事兒了。如此,寧榮大長公主再不隱忍,沒幾日,靖江王就上了請安的折子。穆元帝躺龍床上令內閣擬旨,召靖江王來帝都,輔佐朝政。 圣旨出去半月,靖江王府送來的是靖江王因病請罪的折子。 穆元帝冷笑一聲,自龍床上起來了。 第二日早朝,好不令人冷汗連連,便是寧榮大長公主驟然聽得穆元帝早朝的事,心下亦是一沉,且暗自慶幸自己這些日子本本分分,絕對沒有什么把柄留下。不過,待穆元帝賞賜這些天侍疾的皇子皇女,連帶日日進宮請安的宜安公主也有一份兒,文康長公主更是得了極厚重的賞賜,唯有寧榮大長公主分文未得。 寧榮大長公主識趣稱病,穆元帝當天就派了御醫去大長公主府,以至,寧榮大長公主不病也得病上一病了。 穆元帝就如一根定海神針,一露面就穩住了帝都人心浮動的局勢,老板沒事,大家普天同慶,皇子們還太小,大家以前根本沒往從龍之功上考慮,所以,穆元帝這一病,盼他好的占了大多數。 尤其,他這龍體大安后,朝中事內閣也有個請示的人了,首先要說的就是與西蠻聯姻之事。去歲西蠻把公主送來,穆元帝答應聯姻就把人家使團打發回去了,如今,春暖花開天氣暖,人家又派了使團來,絕對是誠心誠意的要求聯姻。 聯姻這事兒,原本穆元帝已經決定要用謝莫如了,還破例封了郡主,結果方氏過身,傷了穆元帝。做皇帝的,哪怕血液的溫度比正常人低了八度,那也是有血有rou的人。不知穆元帝是怎么想的,他病好后又改了主意,先是命欽天監給謝莫如卜了一卦,卜出來說謝莫如倒是命格貴重,只是不利西行。有這個理由堵朝臣的嘴,而且,穆元帝又尋了一個合適人選,“趙國公府有淑女?!?/br> 尤其,趙國公府是真心誠意的獻上孫女,而且,趙姑娘比起謝莫如,絕對溫良賢淑,朝廷頒下的圣旨,收她為義女,封和柔公主的圣旨,趙姑娘感激涕零的接了,絕對沒有掃朝廷面子的給駁回來。這讓傳旨的于公公大為贊賞,深覺闔帝都也就謝莫如這一個厲害貨色。阿彌佗佛,可千萬別讓他再跟謝莫如打交道了。 結果,不打交道還不成。 魏國夫人七七法事,穆元帝又派于公公賜下許多奠儀。 謝莫如冷笑,怕是母親也未料到,她這一去,朝廷立刻改了主意,竟不必她去西蠻了吧。倒是宮里謝貴妃頗是遺憾,方氏過逝時穆元帝那一場病,謝貴妃就料到怕是謝莫如不會聯姻西蠻了,不想趙貴妃手腳這般俐落,看來陛下召內閣議儲君事讓趙貴妃著急了。 急吧急吧,反正她兒子居第三位,且年紀小,只要陛下安穩,她便不急。 穆元帝這一病一愈,寧榮大長公主壯志未酬,倒是文康長公主,于皇室地位更為顯赫。文康長公主私下對兄長道,“皇兄召靖江王叔來朝,那圣旨一下,嚇得我好些天沒睡好?!?/br> 穆元帝淡淡,“他若敢來,當初就不會就藩?!?/br> 作者有話要說: ps:這幾天看了親們的評,雖然沒有在評下回復,不過,石頭都認真看了。關于評的一些問題,石頭就在這里解釋一下。 看親們對方氏與穆元帝的關系猜測比較多,以后還會有具體的提及,不過看評價先澄清一點,莫如的血統是絕對沒問題的,絕對不是穆元帝的私生女。大家真是想多了,方氏這種出身,肯定非常驕傲,她要不驕傲就進后宮了。既然驕傲,怎么會同穆元帝有私生女呢。大家真是想多了。 其實寫這幾章之前,石頭考慮的很多,包括方氏的死活,是一種慘烈的死,還是一種比較靜默的死,石頭都有考慮。方氏死的無聲無息,最大的原因還是出自對方氏身份——母親的考慮,感覺做為一個母親,哪怕自殺,也會選擇一種刺激性最小的死法,不然方氏真就血濺三尺,對謝莫如的傷害會更大。 再有諸人對方氏死的反應。最愛的人傷害最深,所以,謝莫如痛到吐血,但到穆元帝,穆元帝當然也傷心,穆元帝可以理智的處理方氏的身后事,與謝莫如相比,可見情義深淺不同。在這里,石頭其實不覺著親情與愛情會有什么不同,其實都是情,倘情到深處,不會是穆元帝的反應。所以,穆元帝自覺深情,其實情未至深。所以,大家不用再猜測謝莫如可能是穆元帝私生女的身世了,方氏又不是崔鶯鶯,難道還會“妾千金之軀,此身皆托于足下”? 另外,方氏與穆元帝的事,后面還會有一些提及,但是,真沒大家想的那樣狗血。 ☆、第99章 失落的 今日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好天氣。于公公卻頗有些惴惴不安,倒不是干了什么壞事兒被上頭知道或者有什么把柄落在對頭手里,實在是,他又領了件往謝府給謝莫如傳旨頒賜的差使。 皇恩浩蕩,今日是先魏國夫人七七祭禮,陛下這龍體剛剛大安,就記掛著給先魏國夫人的祭禮賜下奠儀。于公公在宮中多年,自然知道先魏國夫人在陛下心下不同于他人。 只是,跑腿頒旨,于公公是做熟了的。就是一想到這是要面對謝莫如,于公公就腿肚子抽筋,唉喲,他這次去了可千萬別再叫謝莫如給個沒臉才好啊。不然,上次僥幸未得上頭怪罪,再來個第二遭,怕是沒這般好的運道了。 于公公正發愁呢,就見四皇子自遠處走來,后面還跟著兩個小內侍捧著不少東西。于公公連忙換個笑臉,蘇妃娘娘于后宮不顯,但近些時日,陛下少近后宮,唯獨在蘇妃娘娘處小坐兩次。再者,蘇妃雖位份恩寵不顯,卻是有皇子的妃嬪,于公公不是短視的人,平日間也不敢怠慢這對母子,連忙上前請安。果然好人有好報,四皇子一句話解了于公公的難處,因為四皇子道,“公公準備好了嗎?我已向父皇請旨,與公公同去?!?/br> 見四皇子身后的內侍也捧著玉帛,于公公便明白,這大概是蘇妃娘娘準備的奠儀。于公公心下嘆口氣,遠遠看到自己徒弟小李子帶著兩個小太監跑來,忙道,“都齊全了?!?/br> 四皇子帶著于公公一道出了宮去,在路上,于公公思量著,要不要提醒四皇子一聲謝郡主脾氣不大好的事,讓四皇子有些心理準備啥的??赊D念一想,蘇妃娘娘與先魏國夫人是舊交,四皇子定也知曉,他倘是多嘴說謝莫如的不是,倒顯著是有意挑撥枉做小人了。如此,于公公便未多言。 好在,這次頒旨頗為順利,于公公很是松了一口氣。 而且,謝莫如脾氣表現的很是不錯,于公公簡直感天動地。 四皇子這是第二次見謝莫如,相較于三年前那一面,謝莫如長大許多,當然,四皇子說這話有些托大,他自己年歲也不大,不過與謝莫如同齡。但在四皇子心里,自己還是比較大的,他覺著謝莫如太過瘦,有些弱不勝衣的感覺,白衣白裙襯得她的臉如同上等的雪瓷,只是少了雪瓷那一種溫潤的光澤,仿佛被外力重擊后隨時都會蔓延出無數傷痕,已經脆弱的難再經一指之重。 四皇子心中也不由生出一絲沉重來,溫聲勸道,“姑娘還請節哀?!?/br> 謝莫如輕聲,“多謝?!?/br> 謝家在西山寺做法事,今日來的人委實不少,謝家本是帝都名門,姻親故舊的都親自或者打發人過來送了祭品。李宣李樵兄弟也都來了,李宣還一人兼三職,他送了三份祭品,一份他娘文康長公主府的,一份是他媳婦長泰公主府的,另一份是他家永安侯府的。李樵代表他自己。另外,蘇不語也來了。還有寧榮大長公主府也打發人送了東西,便是與謝莫如有些過節的永福公主也著人走了個過場。不得不說,在靜心庵呆了兩年,永福公主大有長進。連帶靖江王府穆七也露了一面,江行云與謝家人站在一處。 稍晚些時間,胡太后宮中馮內侍趕來,頒下太后所賜奠儀,與之同來的還有謝貴妃宮中王內侍,謝貴妃自然也賜了一份兒。 方氏在帝都靜默十幾年,走的可謂風光。 一直待法事結束,四皇子方告辭回宮。 四皇子奉御命出宮,回宮自然是先去見他爹,與他爹稟過先魏國夫人七七法事上的事,穆元帝認真聽了,什么也沒說,揮手打發四皇子下去了。 四皇子又去同他娘說了一回,蘇妃臉色有些蒼白,歪坐在軟榻上,斜倚著一個松香色的萬字引枕,嘆口氣,問,“你看莫如還好?” 四皇子沒敢如實說,道,“有些憔悴,倒還撐的住?!?/br> 蘇妃道,“撐得住又如何,撐不住又如何。撐得住撐不住也沒人替她撐一撐的?!膘o默片刻,蘇妃方緩了精神,問兒子,“這會兒回來,定還沒用午膳吧?!?/br> 四皇子道,“我想著母妃在宮里一定牽掛,法事一了就先回來了。母妃也還沒用吧?!?/br> 母子倆一道用午膳,蘇妃到底沒多少胃口,只是略用了些,一意給兒子布菜添湯。待午膳后,四皇子方道,“皇祖母和謝娘娘也打發人賜了東西,我大約是去的早了,也不知道,不然一并帶去就好了?!彼サ脑?,太后內侍去的晚,搞得像兩撥人似的。其實的確也是兩撥人,四皇子就是覺著,這樣顯著不大好。 蘇妃卻是不以為意,淡淡的模樣,“太后怕是聽聞陛下有所賞賜,方令人補了一份奠儀,自然比你去的晚?!?/br> 四皇子道,“怎么趙娘娘沒有順道打發人送一份奠儀呢?”捎帶腳的事兒。趙謝二位貴妃共同打理宮闈,這種事,既便趙貴妃同謝家沒啥交情,但看著謝貴妃的面子,又能追隨著陛下與太后的腳步,趙貴妃怎么說也不該落下。 蘇妃道,“今天和柔公主進宮了?!?/br> 這就難怪了,和柔公主雖說被陛下收為義女,畢竟出身趙國公府,這次進宮,一則感受下皇家恩典,二則趙貴妃怕是私下有些話叮囑她,所以未知胡太后賜下奠儀之事。略說幾句話,四皇子下午還有功課,而且,蘇妃中午也要小憩,蘇妃便讓兒子先回自己宮里歇著了。 時光匆匆,但對于謝家,好像進入了一個靜默期。方氏的死,對謝家的影響并不大,但謝莫如對謝家到了一種漠不關心的境地,她時不時的會去別院住些日子。不是謝家的別院,寧平大長公主與方氏產業頗多,別院更是不缺,個個幽靜漂亮,她愿意住哪個就住哪個,到了冬天,她還會去萬梅宮住一段時間。 說到萬梅宮還有件事,謝莫如第一次到萬梅宮就發現萬梅宮的梅樹不大齊全,審問了看守的宮人內侍后才知道萬梅宮外的梅林素有名氣,竟被倒賣了不少,倒賣的還都是帝都有名的人家,除了萬梅宮門外為前朝明月公主手植的兩株梅樹,余者多有缺失。 謝莫如審問之后列出清單,直接一狀告到帝都府,狀詞頗是毒辣,大意是,今天有人敢偷盜大長公主別宮外的梅樹,聽聞太祖皇帝陵前松柏亦是郁郁青青,不知明日他們是不是連太祖陵前松柏都要偷盜回自家祖墳上去?謝莫如還說了,以后自己死了,墳前大概是不敢種樹的。帝都府尹大人,您敢種嗎? 帝都府尹心說,這事兒解決不起來,我怕是真得想想墳頭種樹不種樹的事兒了。這案子不算什么大案,無非是偷買偷賣的事兒,但關鍵,涉案的都不是尋常人家,這小案子也就成了大案子。 謝莫如是失主,要命的是買主個個都稱不知情,不是推個奴才出來頂缸,就是說受了賣樹人的騙,很有一番拉扯。謝莫如是不管這些的,凡是偷買過萬梅宮梅樹的人家,都被謝莫如親自上門將梅樹一棵棵挖出來,又栽回了萬梅宮。當然,除了梅樹還回來,每家還要按棵,一棵樹給她一千兩的賠償。其他是罰俸是降官或者是丟臉,就是他們自家事了。有刺頭如承恩公府,硬是咬緊牙關說自家梅樹與萬梅宮無關的,謝莫如也不急,她就是隔天差五的白衣白裙的親去承恩公府,看自家梅樹。 承恩公府還不敢不讓謝莫如進去,他家一關門,謝莫如立刻告他們對上不敬。是的,謝莫如現在是郡主了,官階比承恩公只高不低的。 壽安老夫人哭哭啼啼告到宮里去,哭訴,“家里日子要過不下去了?!北恢x莫如欺負的。 胡太后氣得直拍桌子,“豈有此理!” 胡太后深知自己兒子心里那點事兒,不好越過兒子先處理謝莫如,安撫老娘一遭,當晚就將此事與兒子說了,怨氣沖天,“她這是怎么了,白得了郡主銜兒,不識足不說,成天沒事兒找事兒,她這是要做什么???” 穆元帝問,“承恩公府是不是偷了萬梅宮的梅樹?” 胡太后替娘家喊冤,“莫須有的事兒!這帝都公府侯門,誰家沒有幾株梅花冬天賞景兒用的,怎么她就黑上你外祖母家了!還不是她記恨先前的事!有意找你外祖母不痛快么!” 穆元帝仍是不松口,道,“那朕打發帝都府尹去問問?!?/br> “皇帝還問什么,這樣沒大沒小的丫頭,還配做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