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東宮六率
在眾人一浪高過一浪的呼喊聲中,楊耀雙手往下一按,示意薛訥等關中軍人收聲,緩緩的道,“藍田縣令薛訥,朕任命你為東宮六率衛大將軍,統東宮六率,及所屬十八個折沖軍府。日夜強加練兵,練成一支鐵血槍兵,一旦西域戰事起,隨時能遠赴西域作戰!” 東宮六率乃是太子的私人護衛力量,每一率轄折沖軍府三至五個。楊耀當太子時,虎媽就剝奪了楊耀東宮六率的兵權,將東宮六率衛給解散了。 而東宮六率所轄的折沖軍府共有二十八個,也被虎媽拆了個七零八落,如今只剩下十八個折沖軍府。為了防止太子插手兵權,或是突然發動兵變,還將這些折沖軍府全扔去了關中,在洛陽是一個不留。 一個折沖軍府約一千至一千兩百人,十八個折沖軍府,共有兵力兩萬左右。 現在楊耀要接管的就是原本屬于太子勢力的東宮六率衛所轄的折沖軍府,乃是名正言順。 當然,所謂奔赴西域作戰不過是和紅軍長征一樣,借口而已。攘外必先安內,無論何朝何代,都是至理名言也! 薛訥算是真正的一飛沖天,一夜之間從一個小小的縣令,一躍成為東宮六率衛的將軍,正四品的軍職。 當然,薛訥一個縣令突然插手軍方勢力,那些折沖軍府的軍頭們也不是吃素的,論常理是不愿受制于人的。 但,眼下這個微妙的關頭,軍職越大,責任越大,在這個關頭敢死忠皇帝,那是提著頭在玩命。 既然薛訥愿意當這個出頭鳥,而且薛家又是將門世家,在軍中聲望甚高。那些想吃rou又不愿挨打的折沖軍府的軍頭們也就由得皇帝、薛訥折騰了。 反正一旦惹出了禍事,還有皇帝,薛訥去頂著,他們又不是主犯,還有反水保命的機會。 薛訥沖楊耀半跪在地,欣然領命,“臣遵旨!” 楊耀又望著另一個敢打敢沖的猛將薛楚玉,朗聲道,“薛楚玉,朕封你為龍武軍將軍,為朕的貼身護衛?!?/br> 龍武軍,乃是李隆基將原屬皇帝最精銳的護衛力量飛騎改名而來。楊耀將這支軍隊取名龍武軍,就是要建立一支,脫胎于羽林衛,屬于自己的護衛軍。 薛楚玉從未聽過龍武軍是什么軍職,也不知這個軍職是幾品官。但龍武軍這個名兒聽起來非常的拉風,而且楊耀說的清清楚楚,乃是天子親軍,地位自是與眾不同。 薛楚玉也就不再計較,與薛訥并肩跪拜在地,沖楊耀謝恩。 楊耀舉手投足間就安排了兩個軍職任命,而且還接管了十八個折沖軍府??偣荜P中軍權的劉仁軌是微瞇著眼兒,默然望著楊耀所做的一切,卻是不置可否。 劉仁軌是袖手旁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側的武三思卻坐不住了?;实鄣姆N種行為,擺明了就是在插手兵權,此乃太后和他的大忌。 臨行前,太后也一再強調,絕不能令皇帝在關中涉足兵權,武三思厲聲呵斥道,“圣上似乎忘了,先皇遺命,軍政大事需經由太后審批方可執行!圣上私自任命折沖軍府的大將軍,還有什么親軍龍武軍,卻不知會太后,乃是僭越!” 楊耀似笑非笑的望了武三思一眼,腦子里生出一個大膽的念頭,幾乎就想開口將他拖出去剮了,出一口惡氣,大不了擺明車馬和虎媽直接開干。 但,理智告訴他,現在還真的不是和武三思翻臉的時候。 楊耀如今充其量就是得到了關中軍方的部分響應,但距掌控關中大局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因狩獵大會前站隊的結果表明,關中的文官系統并沒有站在他這一方,而是十之七八站在了武三思那一方。 這幫文官就是關中名門豪強的代表,典型的地頭蛇。關中的糧草、賦稅,全掌控在他們手里。若他們不愿跟著楊耀一起干,單憑幾個軍人起來鬧騰,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何況,武三思又不是木頭人,不知道反抗,驪山腳下還有兩千金吾衛護衛。這些金吾衛中,大部分是名門子弟,其中不少就來自于關中的各大名門。 這要是和武三思當場火并起來,刀槍無眼傷了成百上千個金吾衛,那就是傷了成百上千個各種紈绔二代。楊耀在關中得罪的人就多了,不是將關中的名門豪強全推到虎媽那一方? 唉!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千萬不要吃了幾天飽飯,就忘了姓甚名誰,沖動是魔鬼??! 楊耀在內心已放棄了將武三思拖出去軍法處治,直接和虎媽攤牌的激進冒險主義。 楊耀慢吞吞的道,“大將軍??!朕這是在東宮六率衛內調任統軍之職,與軍政大事何干?” 他忍不住反口相譏道,“難道大將軍的意思,朕身為大唐皇帝,調動大唐的兵馬,還需要大將軍點頭?!” 武三思是為之語塞,皇帝調動的是原屬東宮六率衛的軍職。按照軍制來講,就是先皇一般也不會干涉,何況是太后?!何況楊耀還是大唐皇帝,眾目睽睽之下,武三思難道還能開口直言,大唐皇帝不能調動大唐軍隊這種欺君犯上之言? 關中軍人是蠢蠢欲動,武三思只帶了三千金吾衛能有什么法子?難不成他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下令金吾衛入御營直接逮捕皇帝?縱然他敢下這個令,也要看雙方誰的刀子硬。 面對這些職業軍人,武三思是真的沒把握??! 武三思的目光落在關中的擎天一柱,劉仁軌身上,眼下也只有劉仁軌出面,或許能壓制這些蠢蠢欲動的軍人。 武三思朗聲道,“關中折沖軍府乃是老仆射的管轄之內,老仆射說句話吧!” 他這是將了劉仁軌一軍,就看劉仁軌賣不賣太后的面子,出面壓制薛訥、薛楚玉一干軍人了。 劉仁軌仍是微瞇著眼兒,咳嗽了一聲道,“大將軍,老朽老了,也向大將軍遞交了辭官的請辭,大將軍之前也準允了老朽的請辭,是吧!如今關中的軍務,與老朽再無干系,還望大將軍自行做主,或是前去洛陽請示太后下詔?” 楊耀聽了幾乎要捧腹大笑,這個老滑頭這個時候突然要請辭,置身事外,其實就是站在了楊耀一方。而且老狐貍還捉著武三思之前同意他告老的把柄,反將了武三思一軍,徹底撇清了自己的干系。 人老成精,說的就是劉仁軌這種??! 劉仁軌不愿替武三思出頭壓制關中軍人,武三思已是徹底沒招。今日的狩獵大會,將手中所有的籌碼全輸了出去。 他恨恨的望了望楊耀、劉仁軌,甚至是薛訥、薛楚玉幾人,連向皇帝告退的心思也欠奉,禮節也不要了,轉身夾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