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西北望 射天狼
夜宴是露天宴,一席大食國進口的大紅地毯上擺著幾十張小案幾,中間一個大篝火。 案幾上已擺滿宮女端上的各色菜品,渾羊歿忽、鳳凰胎、五生盤、冷蟾,還有西域進貢的葡萄美酒,全是最高檔的時令佳肴,這次花的本錢著實不小。 楊耀在御營內經過簡單的傷口處理,用酒精將傷口消了毒,涂了專門醫治外傷的傷藥,又換上干凈的白紗布包扎傷口。 雖牽扯傷口還是傳來陣陣劇痛,楊耀也能勉強參加最后的夜宴。 劉仁軌端端正正地跪坐在案幾前,豪飲不止;薛訥、薛楚玉二人排立站在楊耀身后。 只有郁悶到了極點的武三思不時以目光瞥過正在與眾人飲酒的楊耀,還有侍奉在楊耀身側的上官婉兒,帶著nongnong的殺機。 酒過三巡,觥籌交錯之間,劉仁軌等人都有些醉了,說話的聲兒也大了起來,笑聲也多了。 楊耀與上官婉兒竊竊私語道,“昭儀,能否替朕寫幾個字,朕的字見不得人,寫出來恐惹人笑話?!?/br> 上官婉兒這才醒悟過來,那日賞詩會皇帝坐在那里遲遲不動筆,不是文思枯竭,而是不善書法??! 王德立刻端來了筆墨紙硯,攤開在御座上,由上官婉兒親自執筆。 上官婉兒接過善璉筆,望著細細的筆尖,點了點墨汁,抬頭問道,“圣上,寫什么呢?” 楊耀湊近她耳邊,嘀嘀咕咕的低聲指點一番,“就這么寫?!?/br> 上官婉兒記性極佳,楊耀只說了一次,便用心記在了心里,開始埋頭專心書寫,過不多時,行云流水一般一蹴而就。 楊耀接過宣紙挨著瞧了,與自己說的半分不差,開口贊道,“昭儀是字如其人,美不勝收??!” 太平公主接過了宣紙,望了望宣紙上所寫,是一臉的茫然和不解,“這,皇兄引經據典的寫了些什么???” 楊耀呵呵一笑道,“朕這個天下第一才子親自所做詩句,再由昭儀這個天下第一才女書成,最后由天下第一公主來誦讀,簡直能成文壇一段佳話??!” 上官婉兒確實是天下第一才女,太平公主也是天下第一公主,這點無可爭議。但楊耀這個天下第一才子,就是在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這個皇帝裝明君還沒裝上半日,又原形畢露,上官婉兒忍不住撲哧一笑。 太平公主接了宣紙,以清脆優美的嗓音念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單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留守,親射虎,看孫郎?!?/br> 這是楊耀盜用蘇東坡的江城子密州狩獵,他在細微處略作了修改。是在描述剛剛的狩獵場面,而且對象還是劉仁軌,其間散發的狂放不羈,再以女兒家柔美的聲兒念出,別具一番風味,令人悠然追味。 劉仁軌出身軍旅,對文學之道也算頗有涉獵,而且還是皇帝親自寫的小詞,高興得開懷大笑,舉杯向楊耀行禮道,“圣上真的是文采斐然,老朽敬圣上??!” 楊耀隔空與他遙敬了一杯,嘴角微微上揚,這次狩獵大會的高潮不在上闋,而在下闋??! 太平公主又繼續念著下闋,“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已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br> 她剛剛念過,滿堂頓時鴉雀無聲,劉仁軌臉色微變,握著酒杯的手輕輕的顫抖起來,目光低垂,人已陷入沉思。 而薛訥、薛楚玉更是愣在當場,下闋中所指的,和他們父親的遭遇又何其相似? 西北望、射天狼,正是指的西北高原上的吐蕃人,說中了薛仁貴大非川戰敗后,一直郁郁寡歡,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再與吐蕃人一決雌雄的雄心。 薛訥的眼中滲出些些淚光,薛楚玉更是激動得大哭了起來。 折沖府的幾十個折沖都尉,果毅都尉,聽了也是默不作聲,搖頭嘆息者有之,輕泣者有之。 在場的氣氛頓時陷入了久久的沉悶。 楊耀的這首詞并不是針對在場的任何一人,而是一群人,一群尚有血性,等待著沙場殺敵建功的大唐軍人! 他強忍著背心的疼痛緩緩起身,目光巡視了一周,朗聲道,“我大唐以武立國,曾有李衛公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于的酣暢淋漓;也有薛老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的豪邁。我大唐的猛士開疆擴土,威加海內,群夷俯首!” “但,如今呢?安西四鎮沒了!安西都護府沒了!西域、絲綢之路全丟了!連太宗時期還對大唐俯首帖耳的吐蕃,也敢來大唐強搶公主了!這是大唐的國恥,更是大唐軍人的奇恥大辱!” 皇帝當眾的一番厲聲呵斥,正說中了關中軍人最大的一塊心病。 他們何嘗不想沙場建功,追亡逐北,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只是自先皇、太后遷去洛陽之后,一直在壓制關中軍人的勢力。不僅一再撤減關中的折沖府,甚至還大肆克扣本該撥往關中的用度,最好的軍事資源全往洛陽折沖府傾斜。 然而,出征西域的重擔,卻不交給享受了最大軍事資源的洛陽折沖府,反而令關中軍人前去西域當炮灰。西域的兩站戰敗,罪責、罵名全由關中軍人來擔了。關中軍人勢力早就怨聲載道,只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劉仁軌已是老淚縱橫,薛訥、薛楚玉,還有幾十個折沖府的軍官也是淚流滿面,哭成了一片。 楊耀猛地一揮衣袖,朗聲道,“當然,過往的恥辱只代表過去,諸位尚有血性的大唐男兒只要跟著朕。朕會帶領你們洗刷過往的一切恥辱,重鑄大唐軍人的榮光!” 楊耀的話兒立刻在關中軍人心中引起了共鳴,太后若是勝了,洛陽就是天下的軍事中心,關中軍人的境遇只會比眼下更糟糕。 只有皇帝,才能代表關中軍人的根本利益。何況眼前這個大唐皇帝,竟能孤身獵虎而歸,其膽色、豪氣正合了這些軍人的口味。跟著大唐皇帝,說不定能闖出一條更為光明的大道! 無論從軍人的榮譽,還是現實的利益來選擇,這些關中軍人也知該如何取舍。 薛訥、薛楚玉二人齊齊跪拜在楊耀身前,大哭道,“臣愿誓死效忠圣上,隨圣上重鑄大唐軍威,再創大唐盛世!圣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了兩人帶頭,至少三十個折沖府的折沖都尉、果毅都尉們也齊齊跪拜在地,“臣愿誓死效忠圣上,隨圣上重鑄大唐軍威,再創大唐盛世!圣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場軍人的情緒已被楊耀煽動到了頂點。 武三思,還有一眾投靠太后的長安城文官驚的是坐立不安。但在軍心振奮之下,他們哪里敢多放半個屁?信不信皇帝來個軍法處治,直接拖出去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