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若說之前她還沉浸在再度見到父母的喜悅中,此時聽到娘的話,再結合之前她聽到的一切,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她從炕上下來,趿上鞋子,去了妝臺前。 妝臺上倒扣著一面小銅鏡,盧嬌月雙手顫抖地將銅鏡拿了起來,對著自己照著。 鏡中的少女大約只有十四五歲的年紀,正是豆蔻年華,烏發雪膚,杏眼紅唇,光滑白皙的臉上還帶有一絲稚嫩,卻又不失少女應有的嬌美。 盧嬌月打小便知道自己長得好,小時候是附近村子里最漂亮可愛的女童,長大后自然也成了附近幾個村子里最漂亮的姑娘。 盧家并不是什么有錢人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莊戶人家,可盧父盧母卻十分疼愛這唯一的女兒,從小千嬌百寵,十指不沾陽春水,在鄉下人家中可以算得上是嬌養的了。 村子里那些碎嘴子的婦人們,總會挑刺議論說盧明海夫婦兩人寵女兒寵得不像話,哪個鄉下姑娘不是打小便幫著家里干活,有的下地干活能當男丁使,唯獨這盧家的盧嬌月就是那個另類。 可不得不說盧嬌月被養得好,不光樣貌拔尖,性子也好,說話溫溫柔柔的,人也和氣。即使是那最刻薄的婦人在面對這樣一個姑娘時,也說不出什么刻薄話來。 一般鄉下人家的女兒,十二三歲便定親了,等到十五六歲的時候出嫁剛剛好。盧嬌月生得好,前幾年便屢屢有人上門提親,可盧明海夫婦卻舍不得女兒,想多留她幾年。也因此盧嬌月如今已經十五了,至今還未定親,更不用說是嫁人了。 是的,此時盧嬌月已經知道這會兒是什么時候了,正是當年她和杜廉定親的前夕。 提起盧嬌月和杜廉之前的親事,那就說的有些遠了。 杜廉的親娘杜寡婦是盧家大房,也就是盧嬌月大伯母胡氏的親meimei,當初盧嬌月和杜廉的婚事便是胡氏從中說合的。彼時杜廉十六,剛考上童生,而盧嬌月也已經十五了,盧明海兩口子再怎么舍不得女兒,也該開始為其張羅婚事。 盧嬌月生得好,盧家家境殷實,而杜家的家境雖差,但杜廉有出息。因此,經過胡氏這么一說合,且盧明海夫婦也對杜廉十分滿意,兩家便定了親。 轉年盧嬌月便嫁去了杜家。 那時盧嬌月是沒有經歷過此時這么一遭的,她出嫁時,家里除過為她準備的嫁妝,還陪嫁了兩畝上等良田。 要知道鄉下人家大多都不富裕,尋常人家的女兒出嫁,陪嫁也不過是些棉被、家具、衣裳之類的東西,有甚至沒有嫁妝,拎著自己的幾件衣服便嫁去了男方家。而盧明海夫婦卻給女兒陪嫁了兩畝上好的良田,當時這在附近村子里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人人都說盧明海兩口子魔怔了,田地可是鄉下人家的命根子,都是傳給子孫后輩的,哪有陪嫁給一個女兒的道理。 因為此事盧老漢和崔氏還曾訓斥過二房兩口子,只因著二房兩口子堅持,再加上這兩畝良田并未動用盧家公中的銀錢,是梅氏用自己嫁妝置辦的,他們除了心中不滿,也不能說什么。只是到底在盧家引起了不少矛盾,所以當時盧嬌月印象極為深刻。 盧嬌月是個懂事孝順的姑娘,知道陪嫁的這兩畝田給父母造成了不少困擾,便不止一次出言拒絕過。畢竟二房不光只有她一人,她還有三個兄弟,他們以后也會娶妻生子,爹和娘也得為他們以后打算。 可最終盧嬌月還是被說服,不光盧明海夫婦兩人勸她,連大哥盧廣義也出面了。盧廣義說杜家的家境不好,這兩畝田是補貼給小兩口的,以后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家里人不求別的,只求杜廉能對盧嬌月好,且都是一家人,以后杜廉若是有出息了,也能幫襯幫襯家里。 這是一家人的意思,也是最終說服盧嬌月的理由,她一直牢牢記在心里,心想以后杜廉若是出息了,一定不能忘記娘家的大恩。 只可惜到了最后娘家也未能沾到杜廉一點光,甚至因為她的拖累,貼了無數錢糧進杜家那個無底洞。爹和娘每每還要看那杜寡婦的臉色,只求她能對自己好一些。及至到了最后,哥哥弟弟們都成了親,娶了媳婦,因為暗里貼補她,嫂子弟妹們沒少鬧騰,而大哥更是因為她沒了性命。 每每想到這一切,盧嬌月心中便不能平復,甚至怨恨自己為什么那么傻,性子那么軟,讓杜家母子拿捏住,給娘家造成了那么多的困擾。所以此時聽聞家里還想與杜家結親,盧嬌月又怎么能夠平靜呢。 杜家,那是她心心念念都想跳出的魔窟! 且此時盧嬌月心中也有一絲明悟,看來當初家里之所以會給她陪嫁兩畝良田,并不像當初對她說的那樣,這其中另有原因。也就是她傻,才會懵懂不知這其中的根由。 原來這會兒杜寡婦便開始算計她家了,虧她剛開始嫁到杜家時,還當她是個好人,被她騙了那么多年。 還有大伯母,盧嬌月沒想到這其中還有胡氏的影子,要知道當初她嫁進杜家后,杜寡婦的好臉色只維持了不到半載的時光,便慢慢開始原形畢露刁難拿捏她。而大伯母不止一次上門替她說好話,讓杜寡婦對她好些。 此時輾轉到了最初的起點,有了上一輩子的種種眼界和經驗,盧嬌月突然意識到事情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 她果然是個傻的,也活該上輩子有那樣凄慘的下場。 盧明海夫婦因為杜家的事而糾結著,同時盧家大房的屋子里,胡氏也正在和盧明川說此事。 雖說胡氏想瞞著丈夫,但也知道這種事是瞞不久的,且她還有事需要丈夫去做,自然要將事情告訴他。 當然,告訴歸告訴,但怎么說那就是胡氏的事了。 胡氏將事情告訴丈夫,果然盧明川也有些怒了。 盧明川是盧家的長子,性格寬厚實誠,為人沉穩踏實。他從小便知道自己是家里的長子,以后是要立門戶的,而愛護幾個弟弟是他作為大哥的職責,所以向來將兩個弟弟家中的事當做是自家的事。 且也由不得盧明川不怒,再沒見過像杜家這么處事的,兩家可是親戚,哪能提出這么過分的要求。尤其是在互相通了意向想結親之后,如今只差將事情過到明路,卻突然來了這么一出。 “你來說說看,姨妹到底是怎么想的,這門親她到底還想不想做了?” 第4章 ==第四章== 盧明川是個寬厚的性格,和胡氏成親這么多年來,兩人從未紅過臉。 此時他圓瞠雙目瞪視著胡氏,又說出這樣的話來,可以想見是遷怒上胡氏了。 也怨不得他會遷怒,因為這樁婚事當初便是胡氏從中說合的,而那杜寡婦是胡氏的親meimei。如今突然生了這樣的變數,他心中自然又氣又急。 氣得是姨妹太過分,急得是若這門親事因此出了岔子,到時候他怎么有臉見二弟。 胡氏長得一張圓盤臉,看起來十分和善,此時坐在炕角的她,正一臉愁苦,小心翼翼的抹著眼淚。 “她雖是我meimei,可我怎么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早知道當初我就不應該管這樁閑事,如今落得里外不是人?!?/br> 胡氏是個剛強性子,平時為人爽利,做事風風火火,從不是那種喜歡哭哭啼啼的性格。她極少會在盧明川面前露出軟弱的樣子,所以此時見著妻子這副模樣,盧明川本是十分怒氣,也不禁減去了一半。 他緊緊地皺著眉,無奈得嘆了一口氣,道:“我也知道這事與你無關,你也當不了杜家的家,可事情本來不是說得好好的嗎,怎么會突然弄成這樣,你讓我到時候如何跟二弟二弟妹交代?” 胡氏見男人態度軟和下來,心下大安,她跟著嘆了一口氣,滿面愁苦道:“你也知道我那meimei的情況,人是個好人,無奈命苦,這些年來她一個人能將三個孩子拉扯長大,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累……我不止一次勸過她,人要認命,咱們鄉下人不要想那些有沒有的??伤貋硎莻€倔強性子,憋著勁想讓孩子出人頭地……萬幸廉兒那孩子是個有出息的,也對得起她辛辛苦苦這么多年,年紀小小就考上了童生,去年若不是她生了場大病,想必如今廉兒已經考上秀才了……” 說起來這杜寡婦也是個苦命人,杜家的家境本來不錯,杜廉的爹是個秀才,家里種了幾畝田,杜秀才又在外面坐館,一家子雖過得不富裕,但還算殷實。哪知杜秀才因為一場意外丟了性命,扔下了孤兒寡母三人。 彼時杜廉才七歲,杜寡婦的大女兒杜春花十三,小女兒杜鵑兒五歲,杜寡婦一個人拖著這三個半大不小的孩子,日子是可以想見過得十分艱難。 家里沒有可以立門戶的男人,在這鄉下地方這種地方,孤兒寡母過日子少不了會受人欺負。杜寡婦可能是被人欺負狠了,并沒有因為男人去了而不讓兒子念書,反倒比以往更上心,似乎打定主意想讓兒子出人頭地,有朝一日能狠狠出一口氣。 按理說這種想法沒有錯,可鄉下人家本就不富裕,供一個讀書人的花費更是尋常人家不敢想象的。杜秀才沒了,少了他坐館的那份收入,僅憑這家里的那幾畝地的出息,杜寡婦供兒子念書供得十分艱難。 這么多年來,杜家一家人省吃儉用,又將家里的田地賣了個七七八八,才將杜廉將將供了出來??梢矁H僅只是一個小小的童生,如今杜家的日子已經差不多快維持不下去了,這事旁人不知曉,生為親jiejie姐夫的大房兩口子卻十分清楚。 這也是為何杜寡婦會提出讓盧家二房給盧嬌月陪嫁兩畝田的根本原因所在。 杜廉是盧明川打小看大的。 杜家家境不好,杜廉知曉家中供他念書不易,打小就十分刻苦好學。 筆墨紙硯貴,那時剛學會寫字的他,便拿了樹枝在泥地上練字,每天練上兩個時辰雷打不動。 附近周遭的村子貧富不一,杜家所在的杜家村沒有學堂。彼時杜寡婦一個人要拉扯三個孩子,日里還要忙著田里的活計,又哪里能抽得出功夫送年幼的杜廉去學堂,所以打小杜廉都是自己徒步走大半個時辰去學堂念書的,風雨無阻。 及至杜廉慢慢長大,為了他的學業,杜寡婦又將他送去鎮上念書。杜家村離鎮上遠,走一趟要近兩個時辰,若是坐牛車的話,只需要一文錢??啥帕畢s體諒家中艱難,舍不得坐牛車,每日徒步去鎮上,每天天不亮出門,天擦黑才能回家。 大溪村所在的地方位于大乾國的北部,冬天的時候是十分寒冷的,學堂中每每總有學生在冬日下雪的時候,找著各種理由不去學堂,可杜廉卻從來沒有過。盧明川不止一次碰見頂著風雪,穿著薄薄的棉襖,徒步走去學堂的杜廉。那孩子凍得雙頰通紅,直打啰嗦,卻依舊咬牙堅持。 所以盧明川早就知道杜廉這孩子以后定然是個有出息的,這樣的孩子若沒有出息,那是老天瞎了眼。也因此當初胡氏從中說合這門親事,他非但沒有阻止,反而樂見其成,甚至心中隱隱有些遺憾自家沒有適齡的女兒,若不然杜廉這個女婿,他是萬萬不會放過的。 這一切盧明海兩口子也都知道,所以當初胡氏從中說合這門親事的時候,盧明海兩口子二話沒說一口就答應下來了,并沒有嫌棄杜家家貧。 盧明海兩口子并不是看中杜家,也不是因為胡氏這個杜家的親戚,而是看中了杜廉這個人。 附近村子里看中杜廉的人家并不少,那可是童生啊,未來的秀才公,所以胡氏對說服自己男人十分有信心。 “我知道她的這要求有些過格了,可她既然提出了,我又怎么忍心拒絕。這件事確實是杜家有些對不起二弟和二弟妹,不過你想想,廉兒那孩子這么有出息,今年鐵定能考上秀才。有了秀才的名頭,廉兒就能出去坐館掙錢了,到時候日子就會慢慢的好過起來,日后鐵定忘不了二房的恩義?!?/br> 盧明川沒有說話,似是陷入沉思的模樣。 胡氏小心翼翼又道:“二房情況比咱們好,更不用說比杜家了。當年二弟妹嫁進咱們盧家時,嫁妝可是不少,二弟又有個做豆腐的手藝。這些年來二房估計手里沒少攢下銀錢,兩畝田對二弟二弟妹他們來說,并不是什么大問題?!?/br> “可你別忘了義小子今年要成親,到時候花錢的地方定然不少?!?/br> 二房長子盧廣義今年十七,早就和鄰村一戶人家的女兒定了親,兩家人商議的是年底給兩個孩子辦親事,這事兒盧明川是知道的。 “還有智兒和五郎,二房三個男丁,田地一般都是傳給子孫后輩的。別說家里還沒分家,沒有田可以陪嫁,即使有,又哪有陪嫁給一個女兒的道理?!边@是人們一貫的思想,覺得女兒出嫁后就是潑出去的水,盧明川也不例外。 “可你別忘了二弟妹背后還有個梅家?!?/br> 隨著胡氏話音的落下,屋中陷入了沉寂。 是啊,還有個梅家。 梅家乃是梅氏的娘家,是附近幾個村子有名的富戶。梅家不光田多,幾個兒子也有本事,附近的人家誰不眼紅羨慕。梅家男丁多,女兒少,稀罕女兒是出了名的。梅老漢膝下就梅氏這么一個女兒,而梅氏兄妹這一輩兒也只有一個女兒,那就是盧嬌月。盧嬌月在梅家,那是被梅家人當做親孫女(女兒)來疼的。 當年盧嬌月出生時,身子弱,梅老漢夫婦二人心疼外孫女,隔三差五就將盧嬌月接到梅家去住。盧嬌月長這么大,在梅家生活的時候并不比在盧家少,也就是她長大以后,去梅家的次數才慢慢少了起來。 即是如此,盧嬌月的幾個舅舅隔三差五也會上門來接了她去,讓老兩口好好稀罕稀罕。 所以說,若是有關盧嬌月的事,梅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定會不遺余力的幫忙。 這一切胡氏早就打算好了。 是的,這整件事都是胡氏弄出來的。她心疼親meimei的日子過得艱難,便不免將主意打到了二房的身上。 二房手里有錢,背后還有個梅家撐著,侄女嬌月長得好,性格柔順,又有一手不錯的針線活。旁人不知道,但胡氏清楚,盧嬌月做的針線拿到鎮上去賣,可是能賣不少錢。 且二房兩口子疼女兒,杜家能娶了盧嬌月,等于娶了一個會下蛋的母雞。 胡氏承認自己的想法有些自私了,但她并不認為自己這么做有錯,她甚至覺得自己也是在為二房打算。 她侄兒杜廉是附近幾個村子出了名有出息的后生,杜家如今確實家貧,但并代表以后也會窮困,所以說二房真若是和杜家結了親,以后說不定是誰沾誰的光。若不然杜家的家境那么差,怎么還會有那么多人家想與杜家結親,都是打著以后沾光的主意。 估計二房兩口子也是清楚這個道理,所以她提了這事,兩人雖臉色有些難看,但并沒有當場拒絕。 當然除過這些,胡氏還另有一些隱晦的心思,只是不足以向外人道也。 而現當下她要做的便是,將男人拉到自己這一方陣營來。 “這事二弟和二弟妹怎么說?”沉吟了半響,盧明川略有些猶豫問道。 明眼可見盧明川是被胡氏說服了,換著其他人大抵也會被胡氏說服。胡氏為人精明,擅長拿捏人心,盧明川天性敦厚,從來不是她的對手。也幸好兩人是兩口子,若不然盧明川會被胡氏坑死。而胡氏,確實精于算計,又會做表面功夫,但卻是一心一意為大房打算的。 胡氏露出一抹笑容:“我看二弟和二弟妹似乎覺得有些為難,但應該會同意,畢竟像廉兒那么有出息的女婿,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彼]有提今天提起這事時,二房兩口子那難看的臉色。不是她看不見,而是她覺得那并不是事,二房兩口子總會答應的。 盧明川點了點頭,轉瞬又皺起濃眉:“可是爹娘那邊——” 這也是胡氏為何會努力想將男人拉入自方陣營的原因。二房和杜家的婚事并沒有過明路,但若是真敲定了,自然要報到盧老漢和崔氏那里去,沒道理孫女的親事不經過爺爺奶奶的。 胡氏知道公婆對杜廉的觀感不錯,他們不可能會不同意這門婚事,可若是扯上這陪嫁田地之事,公婆那一關卻是不好過的。 也因此她特意沒將二房和杜家結親之事過到明路,打得便是先斬后奏的主意,只要二房兩口子同意了,公婆那邊并不是問題。也免得所有事情都堆到一起,到時候橫生枝節。 胡氏從來處事謹慎,自是考慮得比別人多。 至于二房兩口子會不會同意這事,并不在胡氏考慮范圍內。明眼可見杜廉是個女婿的上佳人選,二房兩口子不可能會放過。 “只要二弟和二弟妹同意了,爹和娘那里不是問題。當然,若是真碰到阻力,還望他爹你能從中說合說合,畢竟這是對兩家都有利的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