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春暖花開
1 春來鳥聲脆,“花間次第新”。 是選在一個星期天,五奎所在的六級二班,決定集體組織去縣城西邊的佛來峰春游。 具體要求:自愿參加,不做硬性要求。 為此,今年新春開學后跟五奎成了同桌的蘇云,便悄聲問五奎: “你打算去嗎?” 五奎不無為難地回道: “詩人說:‘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我當然樂意去——長這么大,那地方我還沒去過呢。只是——這怎么去呢?步行不可能,太遠了······” 蘇云: “這個好辦,我可以借我二哥的車子來。我二哥他在供銷社上班,離家就幾步遠,先讓他走著去上班也沒啥?!?/br> “可我還沒學過騎車呢,不會騎······” “那就到時候我帶著你咋樣?嘻嘻?!?/br> “這、這怎么可以?那還不讓人笑話?” “嘻嘻······那要不到時候,就跟別人串換一下唄——男生帶男生,女生帶女生。這樣可以了吧?” “嘿嘿,這主意倒還不錯?!?/br> 對五奎與蘇云來說,兩人自入學高中,以“開門紅”的喜劇方式開啟了他們之間的相識與友誼,兩個人的關系便在穩步發展著。 今年一開學,當班上重新調整座位,兩人又成為了同桌,這對他們之間的接觸與交流,無疑更是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他們的相處交往,從起初的談讀書,談學習,話題慢慢便擴展到了一些生活點滴之類。 自然,這無形之中,也就促使他們相互之間的印象與了解得以逐漸加深起來······ 2 五奎他們班的春游活動,帶隊老師是教他們語文的班主任,也就是那個對學生說話也會滿嘴“伙計”的膠東人梁錦波。 梁老師是曾經的師大高材生。妻子是他大學時的同學——也就是現在教授五奎他們班化學課的姚月老師。 據說,當年梁老師曾在一所城里的中學任教,是因為犯了啥錯才被下放到這鄉下來的。 至于那其中的細節,外人誰也不清楚。 而他自己偶爾談及時,也不免會欲言又止,只剩了嘆息搖頭······ 這個被貶的梁老師,他注定是要成為讓五奎人生中受益匪淺、感念一生的人。 梁老師從一接手五奎他們這個班級,他很快就注意到了五奎這個頭腦聰慧、喜歡讀書而又頗具文學天賦的學生。 對于一個出身于z文系、也曾懷揣過文學夢想的語文老師,遇到五奎這樣的學生,梁老師心生喜愛并努力想為之做點什么,那是很自然的事。 盡管時下學校并不重視文化課教學。就語文而言,課堂上往往是以學習報紙上的社論文章為主要內容的。 可是,對待五奎這個學生的語文學習,梁老師卻并不放松。甚至他還會有意識地給五奎“吃小灶”; 他即給五奎講授一些有關文學藝術方面的知識,還偷偷拿出自己私藏的文學書籍,指導五奎閱讀。并要求五奎寫出讀書筆記交給他看。 并且,他還會就一些問題,時常跟五奎進行一番討論,以引導和提高五奎的認識與理解。 同時,對于五奎喜歡寫日記的習慣,他不僅給與了熱情肯定,還不忘鼓勵五奎一定要堅持下去······ 梁老師的家就在學校的家屬院里。那再普通不過的兩間小平房就是他們夫妻的起居之地。 他們的廚房一直都是一間用爛板子破瓦、靠著院墻臨時搭建的,按迷信說法頗有點不吉利的那種“刀背房”。 五奎因為常常跟梁老師會有一些交流與互動,所以斷不了時有出入梁老師的家門。 有時候,五奎一去梁老師家,師生兩人越嘮越有話說,往往就把時間給疏忽了,不免一坐就是半天。 這樣一來二去的,這師生二人的關系自然顯得有些非同一般。 而兩人的師生情誼,也就在這不知不覺間逐漸深厚起來。 有時當家里有點啥好吃的稀罕物,梁老師夫婦也會實實在在地留下五奎一塊吃。這讓五奎跟梁老師夫婦的相互關系,也就越發有了一種一家人的感覺。 甚至到了有一天,那是姚老師過生日,小酌一杯便面露微醺的梁老師,竟然對坐在旁邊陪著他的五奎,調侃地回憶起了自己跟妻子的感情往事······ 原來,早在大學讀書那會,梁老師便對后來成為他妻子的姚月情有獨鐘。 而那時的姚月對他也是心有所屬。 畢業時,兩人又恰巧被分配在同一學校上班,真可謂是天賜良機。 然而,正所謂“好事多磨”。這樣一對有情人,誰知卻是因為兩人都點太“拿捏”,工作相處一年多了,他們竟還老就“揣著明白裝糊涂”,愣是誰也沒有勇氣去捅開兩人之間的那層窗戶紙! 到最后,還是梁老師實在忍耐不住了,于是便心生一計······ 是在偶爾的一次機會,梁老師得知了姚月有一個最大弱點,那就是平生最害怕毛毛蟲。 一個星期天的晚上,飯后的梁老師,“目的不純”地來到姚月房間里稍坐一下就起身告辭。 當剛送走梁老師折身回了屋來的姚月,正想到床沿坐下。猛然間,她就看到了床沿上有一只可怖的毛毛蟲,正在身體一弓一弓地爬動呢! 這令她頓時就是毛骨悚然,不禁發出了一聲驚叫。 說來也真是神速得很,就在姚月這里驚叫聲剛起這功夫,說時遲那時快,房門砰地一下便被推開,梁老師一個箭步就沖了進來,忙問咋地了。 一見梁老師進來,驚慌失神的姚月,二話沒說便撲了上去,一下扎進了他的懷里······ 事后,當姚月不無納悶地問起梁老師當時怎么反應得那么及時,梁老師禁不住天機泄露,得意地笑道: “嘿嘿,這很簡單——我當時就站在門外等著你的那一聲呢!” 話題扯遠了,還是回到春游上。 3 說實話,五奎他們班組織的春游活動,對照起古人的“樓頭載酒看花坐,堤上行吟踏月歸”,著實是缺乏了些雅致。 但是,時當春光明媚之際,同學一群男男女女,嬉笑追逐于牛鈴搖春、意趣盎然的原野,那份盡意揮灑青春的快樂,倒也痛快! 話說那佛來峰,傳說中它是云游的神仙施展法力,從遠方挾來的。 此山雖無泰山之雄,黃山之奇,但也是千古流芳,名聞遐邇。 最可稱道的,便是山上有著一棵閱盡滄桑三千載的“天下銀杏第一樹”,號稱“活化石”。 另外,這山上至今尚有一座名為“定林寺”的古寺遺址。據說歷史上有一本著名的文學論著,也就是一個在此寺的出家之人所撰。 如今且說: 五奎跟同學們來到山上。剛起初,大家在梁老師的帶領下,還是集體參觀。 只是在梁老師接觸到了那位樣子不起眼,卻顯得談吐不凡的看山老頭,梁老師頓時來了興趣,遂欣然接受那老頭之邀,跟那老頭喝茶去了。 于是,大家這才開始了自由活動······ 站在那棵參天而立的古銀杏樹下,五奎面對那繁蔭數畝、氣勢磅礴的古樹,他被深深震撼之余,不由得便心生感嘆起來······ 五奎還油然記起了一個從前聽到的一個有關這棵樹的周粗的傳說; 說是很久以前,一個女子在這棵樹下暫避風雨。 恰在這時,有一游想實地測量一下這棵銀杏樹的周粗,由于不好意思讓那女子從樹下走開,那游便從女子的一側量起。 量了七摟之后,又拃了八拃,可那女子仍站在原地未挪動。 游見狀,不好再量下去。于是這便有了“七摟八拃一媳婦”之說······ 五奎正在樹下旁若無人地思想著什么,蘇云朝他湊近了前來,笑著問他道: “出啥神呢?莫不是想要學一學老和尚打坐,參禪悟道吧?嘻嘻?!?/br> 五奎不禁由衷地: “參禪悟道不敢說,我就在尋思:你看這棵樹,這都幾千年了,如今卻還活得如此枝繁葉茂??蛇@世間幾千年,人類一茬又一茬,早已經輪換了不知多少代。由此想來,人生一世真的是太短暫了??墒恰ぁぁぁぁぁの覀儭ぁぁぁぁぁぁ?/br> 見五奎欲言又止,蘇云追問道: “你想說什么?” 五奎思慮著感嘆出一口氣,這才開始說道: “你看像我們,論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了??晌覀儸F在——說是農民,但我們還沒正經在地里務農過;要說是學生,現在卻又整天價放羊群一般瞎混······” “你不是一直在努力嗎?” “努力啥?” “你咋這樣問?你以為我看不出來呀?要說別人現在是瞎混日頭,我承認??赡悴皇恰ぁぁぁぁぁ??!?/br> “不是又能咋樣?”停頓了一下,五奎沒有進一步地明確說明什么,只是口吻持重地接著道: “其實,看看現實,再看看書上說的,都一個樣——世上的事一言難盡;理想往往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換句話說,你努力去耕耘播種了,到頭來卻不一定就會有收獲······?!?/br> “那······你這是對自己沒信心?就是那種所謂的‘悲觀主義者’嗎?嘻嘻?!?/br> “不,似乎也不是······反正······嗨,我自己一下也說不好······?!?/br> 蘇云看著五奎思忖了一下,神情鄭重地: “······我覺得前幾天咱們作文課寫論說文,你那篇作文的意思不就挺好的嗎?” 蘇云的話,這讓五奎想起了自己前幾天前所寫的作文——題目叫作“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