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對百姓們說一聲謝謝!
燕王這兩個字一出,百姓們頓時間便激動萬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燕王殿下竟然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在朱雀大街上! 朱雀大街上的百姓們,自發為李默讓開了一條道路,一直讓李默大步向前,走到了功德碑面前! 而此時此刻,功德碑面前,早已經被百姓們的銅錢堆滿,這丈許高的功德碑,此刻已經被埋了三尺有余,地面上是一層厚厚的銅錢,如同一座小山一般! 看見如此場景,李默卻頓時間如鯁在喉,想要說些什么,但是卻什么都說不出來,都說自古以來皇恩浩蕩,但是再濃重的皇恩又豈能夠比得上百姓之情! “各位長安的父老鄉親們,本王李默!” 但是看著面前的這些長安百姓們,李默覺得自己必須要說點什么了! “這塊功德碑的確是本王所立,本王也不瞞各位,這功德碑上的百官捐款,恐怕是沒幾個人愿意的,當然現如今他們多半都應該會愿意了!” “哈哈,燕王殿下好樣的!” 人群當中頓時有人開始起哄,李默的這兩句話并沒有站在什么高度上, 反而是與百姓共情,頓時間便讓這些長安百姓們感受到了這位燕王殿下的和藹可親,似乎并不像傳言當中所說的燕王霸道至極! 對于這功德碑上的捐款究竟是怎么回事,長安百姓也略有所聞, 畢竟燕王兩次堵住承天門,堵的朝廷文武百官破財免災,這件事情在長安城當中早就已經淪為長安百姓茶與飯后的笑談了! 李默輕輕壓了壓手,百姓們的笑聲頓時間平息下來,李默又緊接著說道: “本王此次受命為三道賑災總官,明日便要出京前往三道之地賑災,諸位父老鄉親們的好意本王心領了,今日本王前來不為其他,只是想向我長安的父老鄉親們說一聲謝謝!” “謝謝諸位了,正因為我大唐百姓男丁入伍,大唐軍隊才能夠有如此神威,剿滅吐谷渾威震天下!” “謝謝諸位了,正是因為有諸位父老鄉親的支持,我大唐才能夠有現如今的繁榮昌盛!” “謝謝諸位了,多謝諸位的支持,此次本王前往三道之地賑災,就更加信心十足!” …… “多謝諸位了,本王,多謝諸位了!” 李默三句謝謝說完,頓時間躬身向功德碑周圍的百姓見禮! 百姓們頓時一陣沉默,片刻后,紛紛回禮道: “燕王殿下客氣了,長安百姓多謝燕王殿下!” “多謝燕王殿下!” “多謝燕王殿下!” 百姓們此起彼伏的聲音,到最后漸漸統一! 以功德碑為中心,長安城方圓十里都能夠聽到百姓們的齊聲吶喊! 李默的離開是在朱雀大街屬于萬計的目光注視之下離開功德碑的! …… 朱雀大街間隔數百丈之外,看著長安百姓和燕王分別行禮道謝的場景,杜如晦心中卻是有種說不出來的感受! “這一次讓燕王前去三道之地賑災,究竟是對是錯?” 此時此刻,杜如晦都不由問起自己這個問題! 可以想象,此次燕王一旦三道賑災成功,得到三道百姓們的一致好評,那么三道之地的百姓民心恐怕就盡歸燕王所有了! 一次性收盡大唐半數以上的民心,這般cao作,即便是李世民,也遠遠不及! 秦王能夠有現如今這般威勢,是經過了足足九年時間的打磨, 這期間有低谷,有高潮,有平衡,更有種種算計,是整個秦王府,三大謀士,四大元帥,五大能臣,八大將軍文武結合,內外溝通,齊心協力才打造出來,現如今秦王掌控大唐七成之力的大局! 秦王做到這一步花了整整九年時間,但是如果是燕王李默呢,如果是燕王要做到秦王這種地步,他需要多長時間! “可惜了,如果燕王和秦王能夠錯開一個時代的話,我大唐必將興旺無比!” 杜如晦此刻卻是感慨萬千的說道,燕王也好,秦王也好,都有一種令人傾心的獨特魅力, 這種魅力是成就帝王大業,乃至成就千古一帝之名的必要因素,李世民有,燕王也有,但是李淵沒有,李建成也沒有! 只可惜的是,燕王和秦王卻處在同一個時代當中, 如果燕王和秦王能夠錯開一個時代的話,毫無疑問,大唐有這兩位帝王,興旺百年甚至遠超秦漢,都是沒有半點問題的, 只可惜這兩位卻生錯了時代,生在了同一個時代當中,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就如同三國時期,曹cao也好,劉備也好,都是當時英雄,也都是當時梟雄, 但可惜全部都生錯了時代,如果能夠錯開一個時代的話,三國也就不會是三國了! 直到看見李默離開功德碑之后,杜如晦這才收拾心情:“走吧,既然這位燕王殿下已經退場了,那就該我們秦王府上場了!” …… 功德碑前,李默雖走,但是長安百姓卻依舊是圍得水泄不通,并沒有退去, 百姓們前來功德碑,此刻已經變成了向上天祈福,為燕王祈福,為三道之地的百姓祈福,為大唐朝廷祈福,為他們的江山社稷祈福! 雖然他們只能夠盡到一點微薄的心意,但是這心意卻代表著長安百姓的民心! 杜如晦并非是一人前來,帶著一隊黑甲軍將士,而這些黑甲軍將士則是提著一個個大箱子! 如此陣容,自然很快便被長安百姓們發現! “那不是秦王府的黑甲軍嘛,領頭這位好像是我大唐前任戶部尚書杜如晦杜大人,現在是秦王府長史,怎么他也來了?” 百姓們認不出燕王,倒情有可原,畢竟這為燕王殿下橫空出世沒有多久,百姓們認不得燕王的臉,倒也實屬正常, 但是杜如晦卻是長安城當中的老熟人了,怎么可能沒人認識? 杜如晦帶兵前來,百姓們頓時間讓開一條道,杜如晦也不客氣,帶著身后的黑甲軍走到功德碑前,這些黑甲軍將士頓時間二話不說,將提來的那一口口大箱子直接放在了功德碑前! 而后杜如晦彎腰,對功德碑見禮,再之后便轉身便走, 全程沒有一句話,但是杜如晦的行動卻已經烙進了長安百姓的心里! 看著放在功德碑面前的這一口口大箱子, 就算是沒有打開,但是百姓們似乎也已經篤定這箱子里面是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