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節
就算以后有人揭破,盡管往老外身上推嘛。咱做為翻譯,那時候也是第一次見這東西啊,那老外見馬桶賣不出去,就說是暖爐,咱也不清楚啊…… 不過做為暖爐,其實也是滿好用的啊不是么,咱真的見到他們在船上用了呀。 ——武梁要求杰克遜在船上如此擺放,老杰同學馬上試了試,果然暖烘烘的,那家伙很高興,舞動著手腳說他回頭真的要這么用起來。 然后他一興奮,當著翻譯啊隨從了一堆人的面,將她攔腰抱了起來。害得護衛甲同學搶上前去救人和揍人。 兩人交手了幾招,武梁忙忙的攔住了。那杰克遜身手也相當的不得了,即便他一手將武梁抱得腳離地行動不便時,一手招架也沒有吃拳腳上的虧,也可能護衛甲只是表明態度,并沒用全力吧。 當然被攻擊后,他很快放下她了。 這位自稱見多識廣的家伙,品評武梁說她相當的有見識,又受過良好的教訓,還有護衛傍身,一定是個貴族…… 武梁當然要佯裝聽翻譯解說,然后她摸摸鼻子,告訴他恰恰相反,貴族們只要享受就好,是不出來跑江湖的。 翻譯深表同意。 杰克遜斷言:以你的智慧,如果你想,你未來一定能成為貴族。如果沒有,肯定是你想跟我走……美人兒你要不要跟我走…… 護衛們聽不懂,否則又得打起來。 武梁表示咱也聽不懂,不表態。翻譯不知道該不該原意翻,最后只簡單對武梁說:他說你很好d. 說回正事。杰克遜說,當他知道這里沒有排污系統后,就知道這些馬桶完了。他們根本沒心思再向人們推銷展示它們了。原本想運去其他國家,又擔心又重又遠又占地方并不劃算以及周遭別國有沒有排污系統等問題。 他說如果他早想到還可以這么用法,他一定不會給她降價那么多的。 四十萬的降價,其中二十萬兩,就是這東西的價值,它們等于是白送的。 他說她是個天才。 翻譯又對武梁翻譯說:他說你很好。還是d. 兩個翻譯原本想從中大賺一筆呢,卻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第三個白癡翻譯,直接幫兩家談成了這么大筆的生意。于是他們倆都不肯好好干了。 只是那第三個該死的翻譯在哪兒呢,怎么再沒見過露面?他們很疑惑,到底是還有一個翻譯呢,還是杰克遜自己會講呢?杰克遜不說,武梁不說,他們也沒轍。 不過他們對武梁很客氣,畢竟他們收了她一大筆。這是他們這趟工作中,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一筆外快了。 當然那遠遠不夠?!@么難得的機會,總要生法好好撈上一筆才好啊,翻譯們想。 天才問杰克遜:馬桶一上岸,你船上就空了一半地方去,要著手開始采購了嗎? 于是翻譯們顧不得多想,馬上翻譯。 老杰同學表示不急:你還有太多的貨沒付款,我們要等你貨款付清了統一安排。 尼妹。 總之,關于馬桶的說辭就這么統一了下來。 跟珠寶被人圍觀后有人起意要買一樣,這屁股下暖烘烘的坐著坐著,就有人算摸著要買了,開始打聽價格,當然是指零售價。也有人算摸著拍下來后怎么個賣法。 說實話,武梁心里對馬桶這玩藝兒,總是會引起些不怎么美好的相關聯想,如果好好的房間里大咧咧放著這么個東西,她實在很可能忍不住掀蓋…… 總之看著這么多人齊刷刷坐馬桶,也實在是讓人心生怪異。 武梁盤算著,不到十兩銀子一只的成本,賣個二三十兩應該沒問題。她記得一般大戶人家用的暖爐,放地面那種,根據觀賞性和瓷質,價格從十兩左右到幾十兩不等,特別精巧的也有上百兩的。 這個家伙這么大個兒,瓷質又純凈貌美,又是遠來的和尚,她賣個二三十兩,別人零售個五六十兩,沒問題吧? 反正她覺得,這么多個,估計真的很難賣完,所以只要有人問,她準備拆賣。 用個兩三倍的價格,能賣出個三分之一左右,也就不賠錢了。至于剩下的,反正這玩藝兒也不怕風吹雨淋的,就先扔這碼頭上,到時候處理給愛撿便宜的人或是怎么著,以后再說。 畢竟她完完全全的一個中介商,現在連倉庫都沒租一個,其他需要地方放的,才更讓她cao心。 比如已經提貨出來的紙筆墨那些。 大湯的筆墨,那也是有名的。但此筆墨非彼筆墨,大湯人用毛筆,用硯臺。但這些,是鉛筆,和合成墨水兒,以及,很薄很細的紙張。 按說吧,紙是好紙,用鉛筆寫用水筆寫都不錯,但問題,大湯人他們是用毛筆寫呀。你紙太薄了,就會力透紙背變成濕透紙背了,沒銷路。 再說筆,鉛筆的短板是,它容易擦掉,是個短命的,對于書寫作畫什么的,會讓人家的心血墨寶浪費掉。 正式的文書就更不敢用它了。想象下交份奏折上去,圣上一看,啥家伙?有的字明有的字滅的,調戲誰呀,卡察掉……得了么? 但這個真沒關系,雖然旁人不看好這盆素,但武梁卻太知道它的用途了,所以連帶的,紙的事兒自己也沒關系。 但這墨?既然運來了墨,為毛不帶著水筆來呢?雖然毛筆也可以用這墨水,但這么大瓶大瓶的,不是和水筆更配么?難道說她要賣墨,她得先造鋼筆出來? 好在一共十萬兩的文墨用品,并不算多。其中墨有三萬,紙有五萬,筆有兩萬。 此時的武梁,就當眾坐在珠寶商旁邊的馬桶上,面前擺了張桌子,上面放著墨水瓶,鋪著那薄薄的紙,用鉛筆默默在紙上畫著。 她的團隊成員們,有的正配著著珠寶老板細細核驗貨物,經過他手的,不管他是要賣還是裝箱,只管讓他簽收先。 更多的人忙于和在座的老板們,介紹著“暖爐”的各種功能。 武梁聽見蘆花說,用了這東西,也不用丫頭們捧著衣裳熏半天了,直接炭火里和了香料,人往上一坐,很快從里到外都成香的了。 這個倒不也一個功能,不過武梁畫著畫著,也想起一個。 據說有錢人家有些不修花圃的,直接買了這種爐子成排的背靠背擺著。然后去掉前座和后箱上的蓋子,兩下里培土做花盆。等花長起來,白的底座里綠綠的枝葉,各色的花有高有低層次分明,最是高端洋氣上檔次…… 話說有錢人家的花盆,也真的是很講究的,反正都是用來觀賞的嘛,花與盆共賞多好。程府里時候,她就用過一漂亮的花盆種花,后來程向騰說,那是前朝古董。 只不過用馬桶種花嘛,她堅決不試。 總之也不知道是哪一條功用打動了人,反正珠寶老板沒驗完貨,就有老板問武梁這些爐子的價格。說爐子既然已經搬上了岸,就沒有不方便卸貨的問題了,是否可以開賣了。 武梁試探著報價三十兩,想看看報價之后,大伙兒的反應。這么多老板在場,如果大家都嫌高了,她就說以為這位老兄自用一兩個,報的零售價。如果大家反應平和,那就以這個價格批發。 結果她報價出來,下面馬上有人開始競價…… 最后,四十二兩銀子一個,有位老板拍下了全部。 然后,武梁沒想到,竟然零買的人也很踴躍。有個老板說要買去私用,扳指一算,從老媽到老婆,jiejiemeimei姑媽姨媽舅媽祖父祖母外祖外婆……估讓還有小妾姨娘紅顏知已一大堆,反正一個人以零售價買走了四十個。 還有當地的老板,因為運輸方便,個個都留了不少,大約或自用或販賣吧,海邊氣候潮濕用得著啊。 當然他們加價多少,武梁不關心,他們都直接和爐老板商議去了。 爐老板零售了一番,又約了當時和他一起競價的各位老板談:兄弟你哪兒的,噢贛州的啊,那里山多,也潮啊。兄弟你哪兒的,東北的啊,噢,那里冷,必須得用啊。兄弟你哪兒的啊,噢江南,江南水多…… 總之幾家老板一碰頭,最后都給得標者廣東的老板加了些價,幾家把貨分了,各自去想法運輸。 廣東這位得標的爐老板有船,說是自己也在海上跑過,有錢。這次就自己帶著貨船過來的。沿海潮濕嘛,真需要。 武梁心說既然也是海邊的,還在海上跑過,就沒有被杰克遜這樣的家伙們禍害過?還這么遠遠的跑來膠東灣來拿貨。 總之馬桶去了,賺了好大的一筆。就算其他所有東西都扔了,她也已經賺到了二十八萬了。而實際上,還有一百二十萬的貨沒動呢。 整個團隊都按捺不住的喜悅。 武梁表示,咱們是專業的,要敬業嘛,后面的每一項,還是要兢兢業業的放出手才好啊。等全部出清貨,咱們再狂歡。 但是那時候,所有人都以為這會是他們賺到最大的一筆,剩下的其他各項,再不會有這么輝煌的戰績了。 其實不是。 ··· 暖爐老板要走時,武梁送了他一副畫。鉛筆畫的,人物素描,就是他本人的樣子。 武梁說,行商難免走南闖北,送他副畫留給家人,聚少離多時以供親人緬懷。 爐老板高興壞了,畫得真相啊,怎么就能畫得這么像呢? 武梁說,這種筆更容易畫些,如果用毛筆,必然勾勒不了這么細膩,更別說入神的相貌表情了。 她說小孩子初學畫畫勾圖,這筆最好用。 她只是下意識的夸自己的東西,還真不算是推銷。因為她已經想好了,只要把墨水賣出去就行,至于紙和鉛筆,她要留著自己慢慢用,以及,慢慢零賣。 她有個想法,當然是早就有過的想法。等這一趟貨品出盡,她怎么著也算得上富人一個了吧? 所以她想做些事,比如修建學堂。 這些紙筆,到時候可以分發給學堂里的小朋友慢慢用。 這鉛筆的價格,是一兩銀子三百支,加上紙一起總共七萬兩銀子的東西,她還消耗得起。 她之前坐在桌前,因為馬桶沒有成交出去,她當然是在想著怎么樣才能把筆紙墨都賣出去的。所以她用鉛筆畫了屋子的內部構圖,想讓別人明白,雖然鉛筆寫奏折寫官方文書不行,但工部可以用來勾圖的。 然后她還畫了人物,爐老板的,珠寶老板的,別的老板的。想借此告訴他們,這筆畫畫是好使的。 她在盡力展示鉛筆的用途。 只是馬桶成交了,賺了很多錢,她如今半分壓力也無了,這些紙啊筆啊就是小問題了。 那時候她桌前已經圍著不少人,暖爐撤走了,他們也沒有暖暖的椅子坐了,大家便紛紛圍著武梁索要畫像了。 武梁本來是準備只畫給與她有過交易的老板的,如今既然賺了錢了嘛,一切都好說,大家慢慢來,見者有份啊,只要有空畫,就都送你們一副去。 還紛紛有人開玩笑說姜老板,你若不做生意,去擺個攤賣畫,也肯定餓不著啊。更多的人盯著她身前的紙張,手中的鉛筆。 喲,這都畫了多少副了,竟然還有這么長?看起來很耐用的樣子嘛。 爐老板卻看上了這紙筆。他有錢嘛,本來帶了上百萬來的,如今雖然得了暖爐,但他又將暖爐分銷出去相當多,所以手里還是有剩錢的嘛。 紙筆這么小小的,又不占地方嘛,他的船上還能裝的下啊。 爐老板躍躍欲試的問價。 武梁隨口答:一兩銀子一支。 如果零賣,她是想這么隨意賣著的。 所以爐老板問這價格是零售嗎,她說是。如果開拍,便一兩銀子三支起拍。不過因為這東西數量比較多,可以分拆,二十萬支起拍。 那時候她坐在桌一邊畫著,一邊真的是很隨口地這么答的,結果,很快就有人應價。 六百萬支鉛筆呀,武梁想著隨便賣幾十萬支出去,也就夠本的了的。沒想到一位徽州的商人牽頭,聯合了七八個各地的商家,大家約好各自在自己的地頭賣,不串賣到別人的地盤去。然后共同拍走了全部的鉛筆和紙張。 沒有加價,就一兩銀子三支的價格。 畢竟就按這個價格算,鉛筆的總額,也達二百萬兩呢,別人就算想加價,也得考慮考慮拿不拿得出這么多銀子。 武梁:…… 感謝兩個翻譯,感謝我的團隊,感謝各位老板,感謝八方神仙??! 二萬兩,二百萬兩……百倍的感謝你們??!是你們,給我開了掛,是你們,成就了我百倍的利潤。 武梁內心著實沸騰了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