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岑訣那一份,是經紀人親自送來的。 “岑導,多謝你。莫莉她狀態好多了?!?/br> 據經紀人說,一直以來莫莉都渾渾噩噩的,要不是有一股勁支撐,恐怕早倒了。 更何況,拍攝一部相關的作品,既是讓人忙起來,也能告慰早亡的孩子。 “希望她拍完這部戲之后,能真正走出來?!?/br> 岑訣聽完經紀人的話,抬頭朝著莫莉所在的方向看過去,發現對方正一邊喝著奶茶,一邊和群演的小朋友說話,臉上露出幾分溫柔的神色來。 見此畫面,岑訣心中一動,對劇本隱約有了靈感。 他想了想,在第一天收工時,找來曾妮聊天。 “你看,能不能給莫莉姐在劇本里加一條線?” 曾妮一聽到改劇本,頓時臉上浮現出驚怕的表情來。 “你看?!?/br> 隨著岑訣的示意,曾妮看到了莫莉與小群演們的互動。 原來,群演們在拍攝時吃到了莫莉經紀人送來的甜點和蛋糕,于是聚在一起一合計,用零花錢給莫莉買了一大束茉莉。 “莫莉mama?!?/br> 莫莉在劇中的角色是學校里的宿管,因此,叫她“mama”也是應有之意。 但是,莫莉顯然被這聲“mama”勾起了情緒,臉上浮現又欣喜又感動的神情,孩子們叫一聲,她答應一聲。 曾妮一時間也看呆了。 她想起了自己早逝的母親。 岑訣問:“……要不,給女主角加一條線?” 第二天,莫莉拿到了新修改的劇本。 她多了一個“女兒”。 她的任務,除了調查親生孩子去世的線索,還多了一個救回一個叛逆的、走入泥潭的女孩子。 翻到劇本結尾,她發現自己永遠失去了一個孩子,但又因為善良和好心,救回了另外一個孩子。 這個救回來的女孩,也叫她“mama”。 第71章 拍攝進入到十一月, 岑訣有種漸入佳境之感。 雖然工期趕,每天也要從早忙到晚,但是心情卻是放松的。 一個好的劇本, 加上好的演員,岑訣所做的,只需要引導他們的發揮出自己的才能。 由于拍攝氛圍好,每天的拍攝中總會迸發點新的靈感。 每當這個時候, 主創就會在下工之后圍在岑訣的房間里討論新的劇情走向和演繹方式, 并且在第二天用在創作中。 莫莉拍戲多年, 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劇組。 她私底下與經紀人感慨:“要是早遇到岑導, 我恐怕還能多拍幾部好戲?!?/br> 她雖說有一個影后頭銜,但是仍然不得已因為缺少角色而妥協, 在近些年在一些粗制濫造的影視劇里作配。 說起來也有趣,這些影視劇在拍攝之前,無論是劇本還是主創, 看上去都是一門心思想把戲拍好的正經人,可真到拍攝過程中又不一樣了。 總要因為各種元素妥協。 要不是改改劇本,就是因為資金原因切掉一些重要劇情,創作目標也從“拍精品”, 到“拍完就行”。 拍完之后, 剪輯階段又是一個大劫。 幾劫渡完, 呈現出來的成品與一開始判若兩片。 在這時候, 所有人都知道片子劇情爛, 但成千上億的投資, 又不得不上映。 如此來幾次,演員再好的口碑都敗完了。 見識過各式各樣的魔幻拍攝過程,跟著岑訣的劇組拍攝, 完全就是兩種不同的感覺了。 首先是不差錢。 拍攝全過程所需要的資金,完全是岑訣自己籌措。沒有投資人外行的指導,所有一切環節都服從于創作。 其次是齊心。 雖然說劇組里從制片人到攝影師都是新人,但大家沒有別的念想,勁往一處使,也沒有其他劇組的心眼斗爭,相處起來相當清爽。 最后就是導演實力。 岑訣一再將拍攝的順利視若為常,將功勞往其他人身上推,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才是劇組中的核心。 如果說一個導演不能接受其他人的意見,旁人自然無意見可以提。 如果一個導演本人沒有創作一件偉大作品的意識,旁人自然也不會受到感染,自覺地投入無數心力。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句話用來評價岑訣再合適不過。 莫莉感念于自己的好運,熱情地投入工作中,漸漸地,似乎又重新喚起了當年年輕時的事業心。 她私底下與經紀人討論:“你說,我能不能靠這部戲,再拿一座影后?” 經紀人心頭一震,雙目微微呆滯。 等反應過來,竟然有些感慨萬千。 她知道,莫莉對工作重新燃起了希望,這就意味著她徹底走出了噩夢的陰影,有了新的人生目標。 有了目標的人,不會再去尋死。 這廂,岑訣劇組拍攝順利,與之相比,黎源就像是進入了一池泥沼。 黎源雖然是科班出身,還在國外拍過獨立影片,但當自己開始籌備影片之后,卻覺得處處制肘。 加入岑林染的公司之后,他獲得了一筆不小的投資,隨著投資而來的,還有一名派來管理創作之外一切雜事的制片人。 制片人雖然是一個職位,各個劇組大都會有這樣一位大管家,但在這個位置上的人不同,與導演的相處模式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