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若竹想著若要挑幾本姜寧靈喜歡的,需得花上些時間,這日里便等著姜寧靈午睡歇下后,這才同吟南一道往永安宮去了。 姜寧靈在榻上躺了一會兒,覺得有些口渴,便起身下榻,想倒一盞茶潤潤嗓子,誰知桌上的茶壺里已經空了,姜寧靈原想換若竹來添些茶,忽地又想起她去永安宮了,便徑直往門口去,想喚殿前值守的宮女來添上一壺新茶。 若竹與吟南都不在,勤政殿里的這些宮人姜寧靈都還不大記得清,并記不住今日里是誰在外邊兒,索性往門口去了,省得費神去想名字。誰知走到門口時,正聽得外邊兒幾名宮女壓低了聲音在閑聊。 姜寧靈鞋底柔軟,她身姿又輕,踏在地上幾乎沒有什么聲音,加之房門關著,外邊兒的宮人估摸著她已經睡著了,便只注意著說話聲音小些,內容上便沒什么顧忌了。 “這皇后娘娘也真是叫人意外,悄無聲息地就住進勤政殿來了,這可是頭一份的榮寵??!從前哪位娘娘再受寵,也不是這般,能在勤政殿住上這般久吧?” “可不是?你可瞧見昨日里那情形了?陛下在批著奏折,皇后娘娘就在一旁研墨,磨累了便換九山公公去,而后自個兒便依偎在皇上身邊,最后還睡著了,可真是膽大!” “對對對,昨日下午皇后娘娘又是被陛下給抱回來的,這是多大的福氣呀!從前唐才人受寵時,也沒有這份殊榮吧?” “噓!你不要命了,怎么還敢提唐……那個名字!” 外邊兒安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又有人小聲道:“怕什么,這兒就咱們兩個,還怕被人聽去了不成?” 另一人似乎被說動了,好奇心也起了來,不過到底沒敢再直說唐才人這一稱呼:“從前那位多風光呀,我原以為她不幾年便會到貴妃之位呢,誰知風光了沒幾日,便落得那個下場,真是令人唏噓?!?/br> “就是呀,陛下當真是半分情分也不顧?!?/br> 外邊兒聲音小了些,似是在感慨皇家薄涼,而后其中一人道:“你說,從前那位是忽然就得了寵,眼下皇后也是突然就得了寵,日后皇后會不會也……” “這……你說得好似有幾分道理,不過我聽說皇后同那位錦嫣公主生得相似,想必陛下顧念著錦嫣公主的情分,對皇后也更不同些吧?!?/br> “這可不一定,不是說錦嫣公主就要來和親了嗎?到時候錦嫣公主這個正主兒一來,皇后娘娘同她長得再相像,又有何用?” 外邊兒的人“唔”了兩聲,正要再說話,忽地聽見一道清脆的聲音道:“見吟南不在,便又躲懶?” “云箋jiejie,我們哪敢、哪敢?!?/br> 二人訕笑著回了原位。 云箋皺了眉,方才二人的話語她零零碎碎聽到了兩句。妄議主上,可不能再留在勤政殿了。 這二人原是因得皇后娘娘住了過來而臨時被分過來伺候的,誰知竟然大膽至此,她得同吟南說一聲才行,需得立刻將這二人換了。 云箋既已打定主意將二人換走,便只道了句“自個兒去領罰”,便離了開。那兩人背后議論被抓個正著,此時什么話也不敢說,規規矩矩立著,動也敢不動一下。 門外安靜下來。 姜寧靈回到榻上,又等了好一會兒,才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喚人進來添茶。 待飲了溫熱的茶水,復又在榻上躺下時,姜寧靈只覺心中紛紛亂亂,絲毫困意也無了。 起先她總覺這般住進勤政殿讓她有些不安,卻又說不出不安在何處,方才聽得那兩名宮女說話,才忽地想起那些隱隱約約的地方。 穆淮忽然這般大張旗鼓地寵愛,的確會讓她不自覺想起唐才人。 當時她知曉穆淮有心布局,可在唐才人看來,那些寵愛來得順理成章 。 眼下,穆淮的這些寵愛也來得順理成章 ,可又張揚得讓人有些不安。 姜寧靈在榻上翻了個身,發覺有些念頭一旦升起,便很難再收回。 從前她祖父為了避免先帝猜忌,主動請辭歸老,父親見證了這一切,便也無心官場,只謀個閑職,兩個哥哥更是不必說,縱然驚才絕艷,卻毫無入仕之心,為的便是讓姜家免于帝王忌憚。 可姜氏百年基業,在文人墨客中樹立的威望又豈是辭官不入仕便能抹去的? 雖說姜氏無人在朝中擔任要職,可若是有心干涉朝政,牽動門生子弟,必能掀起一場風雨。 穆淮可想瓦解姜氏? 還有錦嫣…… 她以姜寧靈的身份同穆淮見第一回 時,便籠罩在了“錦嫣公主”這個名號之下。 第38章 錯認 彼時姜寧靈剛剛及笄, 那年宮宴先帝有意為幾個皇子選妃,各家夫人紛紛帶了家中適齡的女兒入宮赴宴。 京中皆傳太子穆淮性子暴戾,又冷心冷情, 府中的姬妾已換了好幾批, 又不得皇帝喜愛, 太子之位不知還能坐幾天。 而敏貴妃風頭正盛,她膝下的六皇子雖小了些, 但四皇子已經到了適婚的年紀, 且四皇子本身又生得不錯,溫溫和和的, 看上去比穆淮好相與許多,以至于在這原是為物色太子妃而籌辦的宮宴上,眾位夫人小姐反倒更喜歡有意無意地引起四皇子的注意來。 姜寧靈自然也跟著母親赴了宴, 不過自進了宮門起,她便安安靜靜跟在母親身后, 盡量不惹人多注意。 如今皇帝態度不明,太子和四皇子都暗暗卯著勁兒, 若真被選中成為皇子妃, 那勢必要為其謀位。 姜家不谷欠趟這趟渾水。 且姜寧靈自個兒也不谷欠往穆淮面前去,自從行宮之后, 她便再未同穆淮見過,也一直為向穆淮言明自己并非是姜煦禾, 而是姜家幼女姜寧靈。 說起來,當時是她欺瞞在先,當年尚未鼓起勇氣解釋, 如今更是不知要如何同他說了。 雖然如此,姜寧靈仍是忍不住將目光落在了穆淮身上, 隔著人群遙望。 穆淮仿佛變了些許。不僅身量高大許多,身上氣質也變了不少,不再是昔日行宮中那個沉默寡言的少年了。 他雖依舊神色冷淡,卻在一眾人中游刃有余,教人不敢輕看。 姜寧靈坐的地方較偏,周圍人又專心于四皇子,她便放心地將目光一直落在穆淮身上,不必擔憂被誰人發覺。 可不知是否是她的目光太過直白,人群那端的穆淮似有所感,抬起頭來,與她遙遙相望。 姜寧靈起先尚未反應過來穆淮也在看她,同他對視了好一陣后,才后知后覺地明白過來,裝作冷靜地將目光移開,面上不自覺漫上淺淺的粉色。 人群另一端,穆淮看著少女面頰上飛起的粉紅,微微斂了眼眸,卻并未立刻移開目光。 許是他目光停頓得太久,與他相鄰的四皇子本就一直留心著他的動作,這會兒立刻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就見重重疊疊的身影后面,端坐著一位容色明艷的少女。 即便隔著層層人群,即便她周身都是精心打扮過的世家貴女,也難掩她身上的光華。 四皇子不禁看得有些癡了。 待回過神來,心念一動,故意大聲朝穆淮道:“皇兄盯著女眷那邊這般久,可是已經有心儀的女子了?” 話音一落,坐在上首的皇帝與敏貴妃果然齊齊看了過來。 四皇子滿意一笑,量穆淮也不敢這么直白地說出他看中了那個姑娘,給皇帝留下一個以貌取人的印象。 若是穆淮不說,只顧左右而言他糊弄過去,那他便可以找個時機給母妃遞個話,打聽那是哪家的姑娘。若她家世不錯,能給他助益,那便娶回來當正妃;若是家世低了些,那更好辦了,以他四皇子的身份,抬過來當個側妃都是抬舉,若之后選不到中意的高門女子當正妃,抬了她為正妃,那他們家豈不是要感激涕零? 若是穆淮敢直接言明他在看那個姑娘,那便更好辦了,母妃定不會讓他如意的。 不論如何,他都能將那仙子一般的美人收來身邊。 四皇子心中如意算盤打得啪啪作響,就等著穆淮開口。 這場宮宴谷欠意何為,眾人都心知肚明,聽得四皇子這句話,眾人紛紛看了過來,都等著穆淮說他在看哪家的姑娘。 穆淮不慌不忙,放下手中酒盞,似是思索了一番才道:“心儀倒也說不上,只不過方才猛然間一眼,以為又看到了錦嫣?!?/br> 錦嫣……四皇子咂咂嘴,忽然又不想要那美人了。 若她是穆淮看上的人,那他搶過來才有意思,可穆淮不過是因為錦嫣才多看她兩眼,搶過來還有什么意思? 要搶,也要搶錦嫣才是。 眾人聽后紛紛了然,就連皇帝也只“唔”了一聲,沒再多問。 只有敏貴妃饒有興趣道:“本宮從未見過那錦嫣公主,不知她生得什么模樣,竟能讓太子記掛這么多年。太子不若指給本宮看看,看到底是哪家的姑娘這么好福氣,能生得同太子的心上人相像?正好本宮也能瞧瞧,這錦嫣公主大略是個什么模樣?!?/br> 穆淮直覺敏貴妃別有用心,不谷欠將那位姑娘牽扯進來,正要說幾句旁的話打個圓場略過此事,就聽得一旁的四皇子看熱鬧不嫌事大般地抬手一點:“諾,母妃您瞧,就是那邊那位穿著秋香綠衣衫的姑娘?!?/br> 敏貴妃抬眼看去,瞧了好一會兒才轉回來,朝著皇帝道:“的確是個容色傾城的美人,本宮身為女子都看癡了,難怪太子也移不動目光?!?/br> 頓了頓又道:“本宮瞧著像是姜家的姑娘,雖說讓她做太子妃來身份低了些,但架不住太子喜歡,陛下意下如何?” 敏貴妃笑意盈盈,似乎處處都在為穆淮著想,可穆淮聽了,卻兀自斂了眉,遮住了眼中的那一抹冷意。 誰人不知皇帝頗有些忌憚姜家,正逐步削弱姜氏一族在朝堂上的勢力?皇子要取姜氏女,豈不是明擺著要同皇帝對著干? 再說,如今姜老太爺雖已早早請辭,姜家這一輩的家主也只在翰林院掛了個閑職,可姜家人脈仍在,寧愿讓皇帝不喜也要求娶姜家女,只怕眾人皆會猜測這是看中了姜家手中的勢力,為奪位而做準備了。 皇帝聽得敏貴妃話語,果然皺了眉,問穆淮道:“今日本就是為你而設的宴,你若當真瞧上了哪家的姑娘,也是喜事一樁?!?/br> 這便是在試探了。 穆淮抬眸看向主位上的二人,神色平靜:“那位姑娘的確很好,只可惜兒臣已先入為主,錯將她看做錦嫣,只怕日后看向她時處處都有錦嫣的影子,還是罷了?!?/br> 皇帝“嗯”了一聲,神色松了些許,玩笑道:“若日后晉國使臣來燕,你倒是可以同他說說,讓錦嫣過來和親?!?/br> 穆淮并未順著這話說下去,而是不動聲色地轉了話頭,說起旁的去了。 有了這個插曲在,太子妃一事也不了了之,只不過宮宴過后,姜寧靈同晉國那錦嫣公主生得相像一事,便悄悄流傳了開。 只不過鮮少有人知曉,這是四皇子的手筆。 四皇子得知姜寧靈是姜氏女后,明白自個兒不能明目張膽將她收進府中,否則便會失了父皇寵信,可又放不下那般美色,便故意將姜寧靈同錦嫣相像一事傳了出去,這樣一來,哪怕有少年郎想向姜府提親,也得先想一想太子,而待到皇帝作古,那這美人還是得歸他。 畢竟當年錦嫣回晉國時那事,可是人人皆知。 按說錦嫣不過是晉國送來的質子,待在燕國待夠了年歲,便會送還回晉。 皇帝雖不苛待質子,卻也并不上心,一直放在行宮養著,一年里也見不上幾回。 可就在質子將回晉國時,行宮的老嬤嬤卻發覺質子是女兒身。 晉國原說送來的是太子趙恒彌,如今在燕國的卻是個假的,還欺瞞了這么多年。 皇帝自然震怒,當即就要處死這個質子,而后同晉國興師問罪。正當朝臣都做好了向晉國開戰的準備時,卻又聽聞太子去陛下面前勸說了好幾個時辰,終于勸得陛下改了主意,只向晉國問罪,卻并不為難這個質子,也不提發兵出征了。 在這質子被送回晉國的那一天,京中眾人紛紛瞧見,他們的太子殿下策馬追至城外,將自己腰間的玉佩解下,差人送入了馬車里,鄭重地同馬車中并未露面的質子道別。 京中人這才明白,太子為何要力勸皇帝,原來是同那假扮太子的錦嫣公主交情匪淺。 再后來,太子府中陸陸續續收過不少姬妾,卻又陸陸續續被趕了出來,也遲遲未納正妃,不少人猜測,太子定是放不下晉國的錦嫣公主,這才不近女色。 這樣一來,太子為何要頂著皇帝的怒火護下錦嫣,又為何要追至城外送出貼身玉佩,一切便更解釋得通了。 若是太子能繼位,只怕會向晉國求娶錦嫣公主為妃,晉國依附燕國已久,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眼下大勢未定,太子見不到心上人,而京中有個現成的替代品,焉知太子不會將她收入房中,以解相思? 京中高門子弟那般多,卻還沒有一個敢同太子爭搶的。 這樣一來,姜寧靈便有意無意地被那些適婚的少年郎避開了。 而京中有關太子與錦嫣的事情,也被不少人討論起,說得有鼻子有眼的,眾人知曉太子對錦嫣情深義重,便更無人敢去動這被太子親口說了同錦嫣相像的姜寧靈。 雖說后來流言漸漸淡了下去,可姜寧靈還是遲遲未定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