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陰差陽錯,顧香生沒有被放倒,她倒成了中招的人。 顧香生接口:“我不知當時二jiejie在藥茶里下的是什么,只覺有些蹊蹺,所以將那杯茶調換了一下而已,若是早知如此,無論如何我也會阻止她的,畢竟二jiejie對我不仁,我也不能對她不義??!” 顧畫生聞言倏地抬頭,朝她射去怨毒的一瞥:“你這賤人……” 如果可以的話,她現在已經撲上去將顧香生撕個粉碎了。 “閉嘴!你還有臉罵你meimei!” 焦太夫人氣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不是氣同安的狠毒,更不是氣顧香生的將計就計。 而是氣顧畫生的愚蠢。 “你說這一切是同安指使的,可有證據?” “有,碑林那個……”顧畫生咬牙,強忍難堪說下去,“那個和尚,就是她找的!” 焦太夫人:“這些有什么用!到時候一問,人家一推二五六,一問三不知,你難道還想去與她當面對質不成?” 顧畫生絞盡腦汁地想,忽而靈光一閃:“還有,當時給送來藥茶的時候,也是有人事先告訴我,哪杯茶是有問題的,讓我給四娘……” 焦太夫人打斷她:“那人姓甚名誰,長什么樣?” 顧畫生:“大約這么高,我聽他說是叫*……” 她手忙腳亂地比劃,恨不得立時撇清自己的嫌疑。 顧香生接道:“聽形容,應該也正是給我送假信件的那個人?!?/br> 焦太夫人卻長長嘆了口氣,已經沒力氣發火了:“東林寺并沒有明字輩的僧人!” 顧畫生強辯:“那或許是沒有露面的小輩呢……” 焦太夫人打斷她:“不管是不是寺廟的小輩僧人,你現在找過去,他們也不會有這個人了,你信不信?” 顧畫生:“不,不可能,同安為什么要騙我!” 她膝行過去,一把抱住焦太夫人的腿大哭:“阿婆,阿婆您救救我,我不想嫁給呂誦!現在這件事不是還沒幾個人知道么,只要呂家不說,就什么事也沒有了!” 焦太夫人恨其不爭:“你怎么就這么蠢,被別人利用了一場還不知道!同安要對付四娘,她自己不出馬,卻總讓你當馬前卒,你怎么也就傻傻地聽了,你當同安真是和你一樣傻么!現在好了,出了事,你頂著,同安卻站在岸上,連鞋子都沒沾濕,她既然有所準備,就不會給你留下把柄,我就算現在帶著你進宮與貴妃對質,你難道覺得能有什么結果嗎!” 顧畫生哭得說不出話。 至此,她方體會出害人害己的后悔滋味。 要知道呂誦的meimei呂音,前些日子與她在品香會上才吵過一架,如今轉眼,顧畫生就要嫁入呂家,她簡直難以想象自己會遭遇呂音怎樣的嘲笑。 從小到大,顧畫生在顧家雖然談不上恣意妄為,但起碼也沒有人給她下絆子,與她過不去,日子過于順風順水,以至于她完全無法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困難了。 焦太夫人見她哭得這樣撕心離肺,心里卻沒有一絲惻然,只有恨其不爭的憤慨。 她沉沉道:“你出生不久,你阿娘就過世了,我總念著你還年幼,對你多有縱容,沒想到反而養成你無法無天的性子!本以為你就算性子稍微任性一些,也出不了什么大錯,誰知現在竟連陷害自家人這種事情都能做得出,這場婚事既然定下來,就無法更改了,說到底,也是你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br> 顧畫生泣不成聲:“不,我不想嫁過去,阿婆,求求您……” 焦太夫人的語調倏地嚴厲起來:“聽著,事已至此,就要學著面對!呂家說到底,也并不差到哪里去,你先是出了這等丑事,人家還肯娶你,反倒是通情達理了!呂誦如今有實職在身,若是再加把勁,以后未嘗不能成為一方大將,到時候你夫貴妻榮,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回去擦干眼淚,好好準備,顧家不會在嫁妝上虧待你的!” 顧畫生還想再懇求,焦太夫人卻已經不想再聽了:“就這樣罷,你先下去,四娘留下?!?/br> “阿婆……”顧畫生不肯走。 焦太夫人直接閉上雙眼,擺出一副不欲多說的表情。 顧畫生又哀求了幾句,見對方還是不為所動,只能怏怏起身離去,臨走前不忘惡狠狠瞪了顧香生一眼。 恨意刻骨。 顧香生目不斜視,只在焦太夫人沒注意的角度,回了她一個隱蔽的笑容。 顧畫生見狀,更是怒意上涌,拳頭緊緊攥著,連面容都猙獰起來。 只是她也知道,今時今日,自己若還做出什么事,焦太夫人是萬萬不會再原諒她的。 經一事長一智,事到臨頭,她總算能用腦子想一想了。 聽見腳步聲遠去,焦太夫人復又睜開眼。 “這次的事情,的確是二娘有錯在先,你做什么,都是出于自保,我不會怪罪于你的?!?/br> “多謝阿婆寬宏大量?!鳖櫹闵?。 “個中內情,你也不必與人說,畢竟這不是什么光彩事,二娘固然名聲受損,到時亦會連累你們?!?/br> 顧香生應了下來。 焦太夫人:“方才二娘說,同安公主因徐澈而對你心生不滿,看來她說的,并非子虛烏有?” 顧香生沉默片刻,選擇實話實說:“孫女與徐澈的來往的確多一些,不過發乎情,止乎禮,并無逾距之處?!?/br> 焦太夫人嘆了口氣:“本來,徐澈雖為平國宗室,但品行才華俱可,與你堪為佳侶,我沒道理不成全你們。但現在,你自己也瞧見了,同安公主有意于徐澈,甚至通過陷害手段,來污你名聲,就算沒了一個顧畫生,還會有另一個顧畫生愿意為她驅使,不知還會生出多少事端?!?/br> 見顧香生想說什么,她擺擺手制止,又繼續說下去:“但是,天底下沒有哪個母親不愿意讓兒子當上太子,貴妃若是有意為益陽王籌劃,就不會讓女兒嫁給一個無權無勢的宗室,即便是為了女兒本身著想,同安與徐澈身份懸殊,也不會是良配。所以,你們暫且等上一段時日,未必沒有轉機,這段時間,就暫且不要在同安跟前露面了?!?/br> 這番話是站在顧香生的角度上為她考慮的,顧香生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她躊躇道:“阿婆,這次,其實我應該事先與您商量一聲,不該……” 焦太夫人搖搖頭:“不怪你,正如我方才所說,是二娘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她自己種下的因,就該她自己來承受結果,我之前時常但心,以二娘這樣一個性子,以后要嫁入什么樣的人家,才能過好日子。如今看來,呂家總算不是一個太壞的選擇,只要她幡然悔悟,愿意將性子收一收,以后未嘗不會比大娘好,一切都要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不過,”焦太夫人話鋒一轉,“往后這種捧殺的手段,還是少用為妙?!?/br> 顧香生一愣:“孫女不明白阿婆所言何意?” 焦太夫人似笑非笑:“二娘一錯再錯的這件事上,你敢說沒有自己在其中刻意放縱,冷眼坐看她最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禍么?” 太夫人人老成精,顧香生本不奢望有什么事情能瞞過她的眼睛,不過這件事她還真不認為自己有什么過錯,說白了,如果顧畫生不是一開始就存了陷害她的心思,又怎么會變成現在這樣? 焦太夫人語重心長:“我不是說你這件事做得不對,只是想給你一個提醒。正如鄭莊公對其母姜氏和其弟叔段一樣,縱其為惡,令其惡果自食,姜氏與叔段愚蠢,自然未有察覺,但鄭莊公的臣子們,卻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用心。你了解二娘,固然能夠奏效,但以后,在不了解對手的情況下,如果貿然使用這一招,卻很有可能會反噬己身,你明白嗎?” 顧香生默然不語,心中卻驀地警醒。 焦太夫人說的是對的。 見她聽進去了,焦太夫人也很欣慰:“你能明白我的苦心就好。將來嫁人,你必然也要管理自己的家,但古人早有云,治大國如烹小鮮。反過來說,大國也好,小家也罷,道理說白了都是一樣的,” 顧香生鄭重行禮:“多謝祖母教誨,孫女受用不盡?!?/br> 焦太夫人嘆道:“也怪我疏忽不周,當年你祖父驟然去世,我要掌管這一大家子,尚且□□乏術,你們又還小,我便也讓許氏帶著,沒有多加過問。大郎和大娘還好些,那時候他們也算曉得一點事了,我又曾帶在身邊教養過一段時日,如今性子也不會差得太遠,唯獨二娘,因為我疏于管教,你娘又不敢管家,以致釀成今日后果,殷鑒未遠,你更要以她為戒,切不可自作聰明,重蹈覆轍?!?/br> 顧香生:“是,孫女定會一日三省,不令阿婆失望?!?/br> 焦太夫人笑道:“罷了,一日三省就免了,別盡挑些好聽話,你們這些少年人,個個心比天高,但凡能聽進一點半點,我也就高興得很了?!?/br> 且不提顧畫生回去之后如何哭鬧不休,顧家與呂家的婚事就此板上釘釘,再無更改回旋之余地。 這樁婚事很快傳了出去,眾人頗感錯愕之余,自然覺得很奇怪。 品香會上顧畫生與呂音爭執的場面歷歷在目,前者卻轉眼就要嫁給后者兄長了,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 呂家那邊因為長子將要迎娶顧畫生入門,自然不會在外面散布謠言,焦太夫人那邊,則隔日就入了宮,也不知她與劉貴妃說了什么,同安公主被禁足于宮中,暫時不得外出,各中內情也就此被按捺下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雖說關于兩家的婚事,不時有流言蜚語傳出,但因事涉皇家,且同安公主保持緘默,一言不發,此事的熱度也就慢慢過去。 很快,六月中旬,諸國會盟到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轉移,再沒有誰會去關心一樁無足輕重的婚事。 早兩年前,諸國會盟本就應該在魏國舉行了,只因臨時出了一些變故,加上齊國那邊刻意拖延,竟到了今年才終于再次舉行。 時隔幾年,雖然各國之間商貿不斷,但齊魏兩國的官方交流卻幾近于無,期間齊魏邊境打過兩場小仗,魏國取得的優勢并不明顯,若非因為齊國北邊也面臨著威脅,這兩年的兵力大多集中在那邊,現在的情況只怕還不止如此。 有鑒于此,幾個國家,尤其是齊魏兩國,的確都需要一場會盟,能夠讓他們聚在一起,重新坐下來商談盟約,換取下一階段的休養生息。 盡管誰都知道,這其實很可能就是一場表面功夫。 對于真正的強者而言,根本不需要用一紙盟約來維護自己。 齊國這回派來的正使姓蔣,單名一個琮,來頭不小,是齊國大皇子夏侯淳的舅舅,任中書侍郎。 其余幾國派來的使臣也都是宗室或重臣。 魏國這邊自然要以相應的誠意對待,皇帝親自接見,私下商談盟約,又大宴來使,盛情款待云云。 不過這些都是國家大事,與小輩們沒有太大關系,真正和顧香生他們有關的,是諸國會盟最后一個環節,東林射獵。 東林寺再往東便是皇家獵場,每逢夏秋兩季,皇帝常常會帶著宮妃來此避暑解悶,射獵也成了一大盛事,今年因有諸國會盟,規模自然空前,除了騎射比賽的環節,還會有游獵行樂。 而后者,像顧香生這樣的世家女子,也是可以一并參與的。 一大清早,獵場早已重兵防守,在眾人的翹首企盼之下,皇帝姍姍來遲,后面還跟著一大幫人。 眾人紛紛跪倒,唯獨各國使臣例外,他們僅是躬身,無須跪拜。 永康帝笑道:“諸位遠道而來,朕不勝歡欣,惜國小物乏,無以待之,這幾日,令諸位多受委屈了!” 這話自然是謙虛,魏國當年眼見前朝大勢已去,趁機先占了最有利的地盤,自古江南最繁華,如今雖然還有個吳越,但魏國卻占了南方更廣袤的大部分地區,這也是為什么后來魏國能迅速壯大,跟齊國南北對峙的主要原因。 皇帝能這樣說,別人當然不能這樣應和,南平使臣便笑道:“陛下過謙了,小臣臨行前,君上還讓我帶話給您,說這些年多得陛下圣德照拂,平國方能歲歲豐年平安,我平國上下臣民,對陛下皆感激不盡!” 南平其實不叫南平,人家的國號是平,只因地處南方,別國才將其稱之為南平,以求念起來更加順口。 小國自然有小國的生存智慧,若換了別的國家,肯定不愿意這樣低聲下氣近乎奴顏媚骨地來討好魏國,但是南平實在是太小了,小到作為齊魏兩國之間的緩沖和平衡點,其余兩國都不愿意輕易去動它。 它也由此得以維持得來不易的安穩,否則別說齊國,就是魏國隨便揮兵進攻,南平這個國家轉眼也就不復存在了。 永康帝哈哈大笑:“朕愿與南平作袍澤兄弟,訂百年友好不犯之約,但齊國作何想法,朕就不得而知了?!?/br> 話剛落音,蔣琮聲音洪亮接道:“陛下說笑了,我齊國何嘗好戰喜伐?自然也是希望天下太平,萬事皆無的。南平素來安分守己,齊國斷斷沒有無事生非的理由!” 弱國無外交,南平使臣看著蔣琮公然與魏國皇帝打嘴仗,尷尬地笑笑,趕緊閉嘴,以免惹禍上身。 這種時候自然就輪到尚書令王郢來打圓場了:“陛下,今日比賽諸事已準備妥當,是否命人開始?” 永康帝想想等會兒還有機會能讓齊國吃癟,方才被蔣琮頂撞的不悅便也稍稍消散,頷首道:“開始罷?!?/br> 所謂比賽,共有三場。 一場是立定射箭,命中越高為勝; 一場則是純粹的賽馬,參賽者同時出發,以先到者勝出; 最后一場,則是參賽者騎于馬上疾馳而過,一面有人在林中放出鳥雀等獵物,以中標數目定勝負。 各國各派出參賽者數人,三局兩勝。 自然,作為東道主,如果魏國輸了這三場比賽,甚至連一場都沒有勝出,皇帝是斷然不可能接受這種結果的,所以魏國這邊派上的人選,都是歷來在軍中精于騎射的人物。 頭場射箭共三輪,第一輪八十步,第二輪百步,第三輪百五十步,以射中距離以外的靶子為準,能正中靶心者,自然也稱得上百步穿楊,神乎其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