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林婉和張燦自然是回了張家,林安去劉夫子家里把林姝、林平和秦茂接了回來,回到自己在華陽縣的五進大院里住著。 家中瑣事自有林姝這個姑娘管著,林安支使童工支使的非常自在。 只是支使林姝之余,林安也越看林姝越著急。 并非是林姝做的不好,而是林姝的年紀。 林姝出生的月份大,如今已經過了十二歲生辰了。 這個年紀,不管在哪兒,都可以議親了。 按理說,林安明年就會參加會試,如果會試能過,被派了官兒,林姝能說的人家就會更好,而到了明年,林姝也才十三歲而已,說親也不算晚,林安不該這般著急。 可是林安左想右想,始終不安心。 林姝可以等,他可以等,但是林家村的老宅的人真的可以等么? 林安先前舉棋不定,沒打算好是否要做官??墒?,經歷了林家村的連續兩年多的天災,見識到了流民侵犯村子的情形,林安心中,卻是想要做官了。 雖然將來,或許仕途有礙,他將來會后悔,但,他若不去試一試,將來必然是會后悔的。 林安既有心做官,便不可不顧及名聲。 倘若他在京城做了官,而自己年老的祖父祖母,卻住在林家村,沒有奴仆使喚,想來就算他真的被選了官,也會因著“不孝”二字,而被人攻殲。 然而他若真的“孝順”了,又如何對得起死去的汪氏和真正的林安?而老宅的人,又豈會不因此拿捏姝兒和平哥兒的婚事? 林安長長嘆一口氣。 若是他當真有舅家,讓他舅家去替汪氏告老宅的人一狀,他也能順勢和老宅的人脫離干系。 可惜他身邊只有假的舅家,林安從前沒參加鄉試時還敢用,可是,現下鄉試都考完了,他反而顧慮重重,無法偽造出一個舅家,對老宅的人下手。 林安嘆口氣,好在他之前就請托了劉師娘和張燦的母親張太太,幫他給妹子相看人家,無論如何,都要盡量趕在出榜前才好。 只是如此一來……就不知能給姝兒選到什么樣的人家了。 林安在搖椅上又坐了一會,便令人給張家發了帖子,說是今日下午拜訪,至于劉家,那可是他的師父家,林安壓根沒想著發帖子,讓人備了禮,抬腳就往劉家走去。 劉夫子正在上課,劉家下人就引著林安去了后院。 劉師娘正陪著一雙堪堪六歲的小兒女玩。 兩個小家伙回頭一看林安來了,登時高興地喊著“大林哥哥!”就朝著林安沖了過去。 林安一手攔住一個,彎下/身子道:“大林哥哥?我難道不是林哥哥么?難道你們憑空多出來一個小林哥哥?” 劉云翼和劉云雙立刻嘰嘰喳喳地說起小林哥哥是誰。 劉師娘在一旁聽得好笑,道:“一個大林,一個小林,可不就是你和平哥兒兄弟兩個?怎的你自己都不知道?” 林安只笑。其實他自己也是猜得到的。只是先前劉云翼和劉云雙看著林平只比他們大幾個月,長得都差不多高,死活不肯叫哥哥。不過不知道他離開的這幾個月里,林平是怎么收服這兩個小娃娃的了。 林安和兩個小娃娃說了會話,劉師娘看出林安有話要說,就把兩個小娃娃給打發去花園玩。 劉云翼和劉云雙喜歡極了這個大林哥哥,抱著他的腿,央了林安過兩日接他們去林家玩的事情,這才肯走。 劉師娘笑道:“倒是你愿意陪著這兩個曉得玩。你師父那人,看著喜歡孩子,可一讓他陪兩個孩子玩,你師父就忍不住要跑書房里躲著?!?/br> 林安開始瞎掰:“師父有大智慧,藏身書房,也只為苦讀詩書,教育學生,讓學生記得恩德。將來小師弟小師妹,不就可以憑借這些,活得更恣意么?” 劉師娘伸出手指,隔空點點他,笑了半晌,便和林安說起給林姝這段日子相看的人家。 先前林家在鄉下,雖說有林安這個少年天才在,倒也不算顯眼。 等到林婉嫁到張家,那三十二抬的嫁妝,當先的三塊土坯,還有六個鋪子,上好的綾羅綢緞和首飾等,立刻讓華安縣的眾人明白,林家是有些家財的。 而林安這次去州府進學考試,為了自家孩子來劉家探問的,可不止一家。 等他們見了林姝進退得宜,相貌比其長姐還要好看三分,性子里又帶了幾分活潑,當下就滿意了七八分,只等著鄉試成績出來,再來請劉家說媒,商議婚事。 林安聽了,只覺驚訝:“竟有三四家透出這個意思了?”而且這三四家里,兩家的男兒沒有功名,但也再努力,家境優渥;兩家則是有了秀才功名,家境一般。 林安這么一想,就明白這幾家的意思了。沒功名的看重的是他的功名,有功名的既看重了他的功名,又看重了林姝的大筆嫁妝。 劉師娘見林安想通,只面色卻不太好看,喝了口茶水,才又道:“安哥兒可知道全福人?”見林安怔住,她才又道,“全福人,是指父母俱在,有丈夫,兒女雙全的人。姝兒雖好,可是父母雙亡,八歲起就被長兄長姐帶大,也是事實?!?/br> 而且,林安這個哥哥,雖然讀書上頗厲害,可終究是和男子定了婚約,那些人家,又豈能不多考慮一些? 倘若林安真的中舉,那幾戶人家自然沒的說,立刻就愿意來提親;可若是林安不曾中舉,這提親之事,他們卻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林安聽罷,嘆口氣,不再說甚么,只更細致的問了劉師娘這四家兒郎的相貌性情和家中情形,心中默默記下,又往張府去。 張府里張燦的母親張太太,她給林姝尋得親,和劉家找的人家都差不多,都是要等著林安鄉試成績出來,再論結親的事情。 張太太心思靈透,見林安聽了,眉心緊皺,笑道:“倒是有一個,愿意現下就定親?!?/br> 林安忙忙看去。 張太太道:“說親的也不是旁人,就是咱們那位縣太爺的表弟,就是年齡有些大,今年十六了,比安哥兒小三歲,剛中的秀才,喚名陳恪。他父親從前也是秀才,只命不好,陳恪七歲上,就沒了爹。陳恪娘一人帶著三個孩子,好不容易靠著那位縣太爺,掙下一份家業??蓱z這幾年冬日太冷,陳恪娘早年又傷了身子,大夫診斷,也說了陳恪娘沒多少日子活了,這才說要給陳恪說親?!?/br> 林安聽了,卻是道:“既然是有家有業,那陳恪還是個少年秀才,想來將來中舉也不會太難,給陳恪說親的人家……想來是不少吧?!?/br> 陳恪的情形不算最好,可是既有少年秀才之名,應當多得是人愿意投資陳恪。至少,富貴人家不舍得嫡女的,嫁個庶女,多陪送些嫁妝,想來也是不差。 張太太這才道:“安哥兒有所不知,陳恪娘開頭便說了,只要正室所生的嫡女,還要能讀書寫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貌雙全,跟她大兒子有話說的,單單這幾樣,你可知就把多少人給嚇退了?窮人家倒都是正室所出的女子,可窮人家的女兒,哪里能讀書識字,哪里能琴棋書畫都會的?” 見林安抽了抽,張太太又含蓄道,“且,那陳恪娘還有一條要求,她說,新媳婦兒定親時,必須寫下親筆書,家中財產一分為三,除了陳恪那一份,陳恪十四歲的妹子,十歲的弟弟,平均一人一份,新媳婦兒是長嫂,長嫂為母,不但要疼惜弟妹,把弟妹養大成婚出嫁,將來還要照應弟妹所生子女和孫輩,且不得覬覦弟妹錢財?!?/br> 林安:“……”這陳恪的meimei,可是都比姝兒大兩歲來著。 而且,財產平分什么的,林安倒不覺得有什么不對。只是瞧著陳恪娘精明的模樣,家里的兒女怕也是這樣精明,林安就擔心姝兒斗不過她。 “姝兒年紀太小,我只打算先給她定親?!绷职参竦木芙^道,“我特特去問過,女子過早成婚生子,不但對女子不好,生下來的孩子也容易身子不好。我打算把姝兒至少留到十六歲,再讓她出嫁。待姝兒十六歲,那陳恪怕是都二十歲了,他們家定是不能等的。我看還是算了,再看其他人家好了?!?/br> 張太太聽了只覺可惜。畢竟,那可是縣太爺的表弟。如果真能做一門親,她既是媒人,家里又能和縣太爺攀上親,如何不好? 而且那陳恪娘眼看著就要沒了,就是沖喜嫁過去,既為長嫂,還怕那兩個弟妹做鬼么?不過眼看著林安不樂意,她也沒再說什么。 林婉溫柔,知書達理,嫁妝也是豐厚,張太太還是很滿意這個兒媳婦兒的。而且林安這次若真的中了舉人,那她就真的沒什么可挑剔的了。 張太太這樣想著,和林安又說了些話,就留林安吃飯,讓張燦和林婉去陪他。 林安卻是心中著急,生怕等鄉試成績出來,老宅的人要用林姝的婚事拿捏他,干脆除了每日做夠四個時辰的功課,便直接到處拜訪舊友,常去書院轉,開始到處看人。 只是有些事情,越著急,越做不來。 二十幾日后,林安到底沒能找到個順心順意的妹夫,只能不太放心的把張燦、林婉還有林姝、林平、秦茂幾個,全都帶到了州府。 九月十九,鄉試放榜。 林安中了頭名,解元。 闔家大喜。 九月二十,京城邸報傳來,天子在京中微服私訪時,失蹤,太子監國。 ☆、第61章 做夢了的小解元 天子失蹤,太子監國。 林安瞪大眼睛,在這幾個字上看了許久,驀地起身,在屋子里轉了幾圈,微微猶豫的看向門口—— 林安這幾年一直在看朝廷邸報,劉夫子和劉夫子的同窗,本州府的同知尹大人,也常常與他說些朝廷的事情。畢竟,就算將來林安真的考中狀元,那也不是一條道走到頭了,那是一條新的路子,是踏進官場的門檻,林安若真只是個書呆子,對官場一無所知,那他大約考中舉人后,就回家繼續種田了。 林安現下會發愁,正是因朝廷的事情。 當今天子,雖年過六十,但身體極好,真正的文武雙全。幼年登基,十三歲大婚后,就在太后和那時的首輔大人扶持下慢慢掌權。壯年時,更是北打敕拉一族,東驅倭寇,使本朝得了幾十年的和平。 可惜人非完人,這位圣上旁的都好,唯獨在后宮一事上,稍有糊涂。圣上和先后十三四歲就成了婚,可是二人卻是相敬如賓,直到圣上三十歲上,后宮妃嬪上百,兒子生了六個,活了三個,閨女生了十幾個,長成的有十個,先后才懷了第一胎,生下來后,正是如今的太子。只是太子出生后,圣上就再不往中宮去,庶出兒子女兒,更是一個一個的往外蹦。 原本太子是正統,地位穩固,奈何先后在太子七歲時病逝,圣上忙忙就把給他生了皇長子的他最寵愛的貴妃扶正,做了繼后。再加上太子越長大,那副風流相貌越惹圣上厭煩,又因圣上漸漸老邁,太子卻正值盛年,且受到一眾追求正統的臣子的尊敬,圣上心里便不舒服,明面上對他最寵愛的繼后生的皇長子,反而更好。 太子無論是學識,還是處理政務的本事,都比性格魯莽的皇長子要好得多,可惜圣上最喜皇長子“直率”,將皇長子封為瑾平王,瑾平王生下的幾個庶出兒子,俱都早早封了郡王,而對太子,圣上接連甩出數個艱難之事,譬如代駕親征,譬如正值天災之際,令太子前去安民……縱使是太子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天子也從不曾有一絲一毫的實質獎勵,對太子所出的唯一庶出子,更是視若不見。 如此一來,天子失蹤,眾大臣還好,可是十幾個年長的王爺,怕是俱都會將矛頭指向太子,聲稱是太子綁架天子,妄圖奪天子位。 林安將朝廷邸報復又看了一遍,心中想到,十幾個王爺俱都對太子懷疑的話,那太子地位再正統,一番奪位之爭,怕也避免不了。 而太子動手弱了不行,強硬了也不行。一旦軟弱,太子勢必壓不住那十幾個兄弟,一旦強硬,若天子真的回不來就罷了,可天子只是失蹤,若有一日真的回來……那倒霉的必然是太子。 天子屆時一句“不睦兄弟,心胸狹窄,不堪為太子”,就足以將太子的一切功勞打壓下去。 林安為自己那位沒見過面的“連襟”擔憂一回,再想到京城形勢兇險,怕是他將來一旦入京,考中進士后,就會被逼著站位。 只是擔憂歸擔憂,在真正踏入京城之前,林安能為那位連襟做的,只能是幫著獵戶把獵戶南來北往的生意打理好,給那位連襟多賺些銀子。 林安想罷,重新坐回書桌前,寫了幾張紙,將墨跡吹干,這才起身,往尹大人家去。 待出了尹府,天色已晚。 林安卻是舒了口氣。 聽尹大人的口氣,太子殿下在朝中口碑極好,禮賢下士,更是曾經兩次監國,這次是太子第三次監國,想來也是得心應手。那幾位親王郡王,縱使是想要為難太子,也不過是供給太子練手而已。對太子來說,唯一為難的是天子。 不過,太子是元后嫡出,膝下又有了子嗣,更幾次監國,功績不少,就是天子真的要廢太子,估計也要費上至少七八年功夫。 可是,天子真的還能再活七八年么?若是先前,或許有可能;但如今天子被擄,還不知被何人所擄,虜獲后更不知會遭什么樣的罪,更不知是否能平安救回來,就是真的救回來了,天子真的還有心思為了另一個兒子,算計這一個兒子么? 林安聽尹大人一席話,心中大定,倒也不再因天子被擄的事情焦急,回到家中,見張燦和林婉俱都緊張的看他,問他這些日子遞進來的帖子要不要都退了,還有那些人送進來的東西,要不要也都拒了,甚至家中原本的宴請一事,因天子失蹤,他們小夫妻也不知該不該繼續辦。 “帖子和東西都送到我這里來,我來挑?!绷职蚕肓讼?,道,“宴請的話,就算了罷。明日一早讓小廝去送帖子,我稍后再帶了禮物去夫子、院長那里道惱。至于同窗那里,只讓小廝帶著帖子和禮物過去道惱就好。想來這個時候,也沒人會挑剔這些?!?/br> 張燦和林婉心中俱都可惜。 原本林安中舉,還是中的頭名解元,莫說是在華安縣了,就是放在整個州府,那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他們原本還想要因這件事大辦宴席,可惜宴席還沒定下,天子被擄的事情發生,這下子誰也不敢這個時候光明正大去吃酒了。喜宴一事,也只好作罷。 林安看出二人心中所想,安撫道:“這也沒什么不好?,F下已經是九月末,如果……沒有意外,明年二月就要春闈,就算加上趕路的時間、和同窗夫子打交道的時間,如今也只剩下四個月而已。這幾個月,我還是好好讀書好了。況且,”林安眼睛微微一瞇,“天子出事,老宅里就暫時不好拿姝兒的婚事做什么,咱們還要抓緊給姝兒挑個好婆家才好?!?/br> 林婉和張燦對視一眼,雙雙點頭。 至于那些送過來的賀禮,林安回到書房,盤點一番后,看著賀禮中不少都是富商送來的百兩以下的禮物或是銀票,心中記得夫子所說,那些富商此舉只是求個心安,唯恐他將來為官后,因他們沒送禮而來找差,所以若他們給的東西價值不過百兩,就都收了便好。 林安翻檢一番,因州府和華陽縣不少富商都送了禮,就算每家不過百兩,這統共加起來,大約也有一千多兩的銀票,還有將近兩千兩的禮物了。 如此發了筆小財,林安不免心中一樂。 將里面的玉佩首飾和女子用的布匹挑揀出來,放在一旁,銀票收起來,剩下的東西則令人收到庫房里。 玉佩首飾和女子用的布匹,就讓人送到后院,讓林婉看著替他送給劉師娘、張太太、尹夫人和書院院長夫人等。 待到翌日,林安令人送了帖子,親自去道了惱。書院夫子和院長自然明白其中緣故,心中遺憾一番,亦受了林安的禮,對林安勉勵一番,告誡他學如逆水行舟,雖中了解元,卻也不可焦躁忘形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