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節
“羅杰,好久不見了?!?/br> “老朋友,我們又見面了,你看起來可真有精神——” 在芝加哥的一間私人小放映室里,不論是阿蘭、德里克還是肯尼斯,都是熱情地上前和羅杰.艾伯特打起了招呼,并嘴甜地紛紛夸贊起了他的狀態,但他們都是非常注意地沒有一起涌上前去,而是一個個地到了近前和他打起了招呼,給羅杰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不讓他有太沉重的壓迫感。 在去年的一次手術中,羅杰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的下顎骨也被移除,現在的他只能通過特定管道進食流食,通過手寫便條和人們交流,但即使如此,他還是在兩個月以前重新在公眾之前亮相,更是從沒有停下撰寫影評的腳步,早在手術結束幾天后,他就開始重新寫作,而現在,雖然他的身體還很衰弱,但羅杰已經開始堅持自己步行,并為了《邁克爾.克萊頓》重新出山,再度來到這間位于雷克街的私人放映室里,在大屏幕上重新開始欣賞他一生的摯愛:電影。 為了配合羅杰的身體狀況,加上現在影片的拷貝只有一部,阿蘭、德里克和肯尼斯都欣然接受大夢的邀請,飛往芝加哥參加《邁克爾.克萊頓》的第一次試映會,這不但是因為他們對影片的好奇,也是因為他們對于羅杰這個老前輩的尊重——正是這種超乎常人的敬業精神,才讓羅杰取得了今天這樣跨行業的影響力。 手寫了一些紙條,不失詼諧地問候過了老朋友們,羅杰臉上掛著含糊的微笑,把便條交給了自己的妻子查茲,查茲朗讀道,“別照顧我,聊聊電影吧,我想聽?!?/br> 幾個權威影評人們相視一笑,羅杰的老搭檔理查德.羅佩主動地開了口,“說到珍妮弗,你們都看了《加勒比海盜3》了嗎?” 雖然上映期還遙遙未至,要在下個月中旬,但全球首映式早在上周就舉辦過了,現在世界各地還在舉辦著當地的首映式來宣傳造勢,全美各大票倉城市也都會有各自的宣傳活動,芝加哥當地的首映式幾天前剛剛辦過,理查德和羅杰都有出席,至于阿蘭、德里克等人,當然是出席了全球首映禮了。 “當然,不過珍妮弗的表演沒有太多的驚喜?!?/br> “對,和第二部一脈相承,當然這也可以理解,這兩部電影的拍攝本來就是一氣呵成,”幾個影評人也都開始交換意見,“但是在第二部的武戲驚喜之后,第三部不論是從敘事技巧、故事節奏來看都絲毫無法讓人興奮起來?!?/br> “故事線索太多,收束得有些草率?!?/br> “一些新人物的出場完全是為了拓展亞洲市場,感覺和影片格格不入……” “仔細品味的話,每個人似乎都有自己的計劃,可以感覺到導演的想法很多,但對這些細節著墨不夠,觀眾對于故事情節走向恐怕會更加一頭霧水,無法把握到人物行動的深層理由?!?/br> “但票房應該不會太差?!?/br> “絕對的,三部曲的第三部,票房肯定會有個上浮……我聽說大部分預測機構都把全球票房抬到了10億……今年的票房冠軍應該是非《海盜》莫屬了,除非《變形金剛》能給我們一些驚喜?!吨┲雮b3》、《怪物史萊克3》都只拿到3億左右,只要《海盜3》有第二部的水準,那么超過他們是沒有問題的?!?/br> 國內4億,多少算是一個坎,只有相當現象級的電影才能拿到這個成績,《怪物史萊克2》也拿到過這個成績,但第三部票房縮水,至于《蜘蛛俠》系列,就沒有沖擊過這個門檻。 “今年完全是三部曲的第三部之年,《諜影重重3》8月份也要上了?!?/br> “毫無疑問,那會是質量最高的第三部?!?/br> “確實,毫無疑問?!?/br> “當然?!?/br> 影評人們一致贊同地說,對于《諜影重重》系列,雖然他們沒看過成品,但卻是信心十足,對于這部動作、諜戰電影中的雋品,讓影評人和影迷一致贊不絕口的類型經典,大部分影評人都是抱著不舍結束的態度期待第三部的,除了馬特.達蒙內斂到位的表演以外,《諜影》系列公認是一部靠編劇和導演出彩的系列,全片那種冷峻而沉默、鐵血又利落的風格,細密的劇情環節設計,富有代入感,讓人覺得非??孔V的細節……都讓影評人贊不絕口,感覺每一部都是一頓大餐,不論是追車、動作還是槍戰戲,《諜影》都能拍得非常有現實感,極為尊重物理規律,不像是一般的動作片那么虛假,甚至讓觀眾感到荒謬好笑。這些都說明了《諜影》有個極為強大、配合默契的幕后團隊,畢竟這些要素可不是演員能演出來的,就像是《加勒比海盜》,德普是有奧提實力的演員,珍妮弗不必說了,奧斯卡都拿了兩個,雖然有些水,但也證明她的實力,而喬什在第二部、第三部的進步也非常明顯,但即使有這三個好演員,外加網羅了一大批有奧提、奧獎實力的演技派做配角,最后故事也講得亂七八糟的,讓人看完了第一遍以后居然整理不出一個主線,而主角團的行為也是令人費解?!徽搶а莸某踔詾楹?,這個故事顯然是已經失控了,這也是影評人最不喜歡的現象:觀眾在電影院甚至弄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 《加勒比海盜2、3》就是導演、編劇浪費好演員的生動案例,而在《諜影重重1、2》里,編劇、導演和演員相輔相成的黃金配搭以后,影評人們對于《邁克爾.克萊頓》也是非常期待的,托尼.吉爾羅伊是個非常棒的編劇,《諜影重重》緊張刺激之余卻又韻味悠長,把商業性和藝術性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邁克爾.克萊頓》的題材會嚴肅一些,但有比馬特.達蒙更強的演員配置,更不消說連丹尼爾.戴劉易斯都被這故事打動,影評人尤其對于珍妮弗的表現寄予厚望,畢竟丹尼爾已經在《血色將至》里再一次的證明了自己,給他們帶來了極為享受的兩小時,但珍妮弗的《加勒比海盜》系列卻讓人非常生氣,這就像是你走進一個餐館,明知道主廚是米其林三星實力,但她只給你吃一個麥當勞配方的漢堡,當然,由她來做,即使是麥當勞等級的漢堡也比別人的好吃,但你明明知道她可以給你太多比這個更好的東西了。 “希望珍妮弗的表現不要讓人失望,”理查德直言不諱地說,在《海盜2》里,他還覺得珍妮弗的打戲讓人眼前一亮,但《海盜3》中珍妮弗的戲份被削弱,新出的角色吸引了更多注意力,雖然仍有打戲,但他認為伊麗莎白在劇情里的作用被削弱得幾乎沒有,只能算是個大號的武打花瓶,因此他對《海盜3》也是相當的不滿意?!啊兜谖鍌€莎莉》如果是曇花一現型的高峰,那就太可惜了?!?/br> “她就不該拍這么多商業片……”阿蘭.莫里森嘟囔了一句,“商業片太毀人了,看看約翰尼.德普吧,他已經走上邪路了,一旦觀眾厭倦了這一套,真不知他還怎么繼續維持自己的地位?!?/br> 觀眾們看似對約翰尼的怪異表演風格還是興趣不減,除了《海盜》以外,前年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也是成績斐然,然而,影評人們比觀眾要更善變和苛刻,在《海盜1》時,大把影評人對德普的表演感到驚喜、夸贊不已,但當他業已一次又一次地交出風格類似的成績單以后,影評人已經感到煙卷、失望,對他不再追捧,反而有些落井下石的意思,除非他再度做出突破,否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要拿到一個影評人交口力挺的奧斯卡提名,已經不是那么簡單了。 以此來推算,珍妮弗在《邁克爾.克萊頓》里的表現,最好也別和《第五個莎莉》里一樣,她靠著拿到影后的‘連續變臉’,即使再上演一次,也不會那么討喜了,指不定影評人們還會因此倍加失望,認為‘她也不過就是如此而已了’。 隨意地閑聊了一會,評論著今年已經上映的那些影片——《血色將至》被公認為今年最值得注意的電影,《老無所依》打老人牌,另外,憑借去年的《水果硬糖》嶄露頭角的艾倫.佩吉也有讓人注意的新片:這個天才少女演員憑借一部獨立影片出道,一出道就被盛贊為‘年輕的珍妮弗.杰弗森’,因為她的演技和珍妮弗.杰弗森一樣,都是一出道就很成熟,不過,她長相年輕,不像是珍妮弗,一出道就能演大明星,氣場十足。今年在新片里,艾倫演了一個讓人非常驚喜的少女mama,《朱諾》會在9月首映,按照發行公司??怂固秸諢舻目谖?,這部片他們有意為艾倫沖奧。 當然,只是奧提,會這么做也許有一部分是因為艾倫是《x戰警》里的幻影貓,而這部影片一樣是??怂钩銎?,但這也說明了??怂箤Π瑐惗嘤行判?。在天才新人較為少見的一個低潮期之后,艾倫是第一個涌現出的天才人物,就像是03年的珍妮弗.杰弗森一樣,她的蟄伏期很短,強勢崛起,似乎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就要開始了。 “女演員換代太快了,”德里克感慨地說,“珍妮弗的崛起好像才在昨天,她那一輩的天才少女里,有人連奧提都沒拿到,但現在下一代已經開始沖擊獎項了?!?/br> 正當他說話時,一個熟悉的身影走進了放映室——珍妮弗.杰弗森的助理,也許叫做瑪麗——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帶著抱歉的笑容和大家打了個招呼,又走到羅杰身邊輕聲解釋,“非常抱歉,羅杰,珍妮弗本想親自過來的,但《阿凡達》在召喚……” 放映會本來是設置在洛杉磯,后來羅杰的妻子查茲和珍妮團隊溝通了羅杰的身體狀況,并傳遞了他本人想要看到影片的意愿,珍妮弗立刻把試映會改到芝加哥舉行,這已算是給足了羅杰面子,羅杰費力地微笑了一下,寫了一張便條表示理解,瑪麗從包里掏出了一封短信遞給羅杰,又鄭重地拿出一張光碟遞給放映員:這也是《邁克爾.克萊頓》目前存世的唯一一份拷貝,瑪麗這一次就是專程來送拷貝的。 幾個影評人有些好奇地向瑪麗打聽著《阿凡達》的進度,但很快,隨著柔和燈光的暗下,他們都安靜了下來,三三倆倆地在影廳里找好了位置,體貼地為羅杰空出了一個大空間,等待著影片的開場。 沒有片頭的發行公司logo,一陣沙沙聲和白色的噪點過后,一片黑色的畫面中緩緩亮起了片頭,隨著絮絮叨叨、精神亢奮的電話留言念叨聲,電影正式開始了。 “親愛的邁克,當然是你,除了你他們還能派誰來?” 隨著這語氣激動的獨白,幾張有新聞風格的抓拍照片在全黑的背景中呈現、放大,然后又一閃消失,影評人們隱約看清了最上頭的一張照片:一個患者在病床上對著鏡頭露出了一副苦相,身邊站著愁眉苦臉的家人。 “還有誰能值得信任呢?我知道你一路遠來肯定風塵仆仆、滿腹牢sao,只想把這事兒快點了結……” 又是閃回畫面,綠葉logo,幾張報紙,黑體大寫字母寫著標題:‘患者訴u/north化學品公司,曠日持久的訴訟何時是盡頭?!跇祟}欄下,剛才的照片赫然在目,但已經有些模糊。 這段作為開場的獨白顛三倒四,沒什么邏輯,可以很輕松地聽出來,說話的人精神狀態可能有一定問題,并不是那么的穩定和清醒,他喋喋不休地描述著自己的某次頓悟,在人行道上忽然發現自己是肯納、巴赫和萊迪恩這家律師事務所的‘排泄物’,是他們的有毒物質之一,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幫助大公司繼續禍害人類文明,就像是除草劑、重金屬物質——而隨著他的話語,許多畫面不斷地閃現出來,律師事務所的名字出現在報紙標題里,受害人的照片,當他說到除草劑時,‘除草劑致癌’的標題也恰到好處地在報紙上閃現,而敏銳的影評人已經從他的話和畫面中拼湊出了整個背景故事的來龍去脈:這個律師應該是肯納、巴赫和萊迪恩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律師,正為u/north這個有權有勢的業內大公司代理打官司,應付因為除草劑致癌而來的曠日持久訴訟戰,而他本來就有精神病史,被這個任務壓得有點復發了,邁克爾.克萊頓正要出發去為他收拾爛攤子。 雖然喪失了說話的能力,在持續不斷的痛苦手術中,羅杰.艾伯特的身體也變得十分虛弱,但他的頭腦反而因此更為清醒空靈,除了這些表面的信息以外,他還毫不費力地捕捉到了潛在的表現手法:隨著時間的過去,新聞在報紙上占據的篇幅越來越小。很明顯,有那么一度,媒體已經不是那么關注這宗案件了。 “我對我自己說,‘這種強烈的感覺就像是我今天見識到的那些東西一樣,但它必須等待,它必須經受時間的考驗,它必須等待它的時刻到來。而我相信,時機已至,就是今天——’” 背景音樂逐漸加強,一副‘現在’的畫面已經漸漸地出現在了人們眼中,一個實習生悠然自得地拿去了一疊文件,推著小推車走向了燈火通明的會議室,旁白也越來越激動,當音樂達到□時,猛地一個閃回,一張照片出現在了屏幕中:發白的、陌生的胖臉上,雙眼緊閉,照片的背景可以看到停尸臺和一些解剖工具。影評人不費吹灰之力地就理解了這個鏡頭的寓意:在影片一開場,旁白人就已經死了,或者說在影片中的某一個節點他肯定會死,他的死也許就是情節的關鍵。 “訴訟、大公司、致癌?!绷_杰在手頭的小紙片上草草地寫了起來,“富有激情的開場,和《諜影重重》的風格有些不同,但本質還是一致?!?/br> 這是他的一種習慣,凡是在這個放映室里看藝術片,羅杰總是會隨手寫著這些思路,畢竟藝術片和商業片不同,集中導演、編劇智慧的點會有很多,光靠腦子記那就太累了。 有過這些鋪墊,當會議室里,一個律師把手機交給西德尼.波拉克,告訴他這是記者電話,記者想要知道案子的最新進展時,影評人并沒有一點理解上的困難,反而是紛紛敏銳地意識到,事情肯定在那通電話留言以后出了變化,否則記者不會忽然間又盯上了這個案子,他們的興趣本來已經漸漸消失了。 草率地應付了這通電話以后,西德尼氣場十足地掃視了一下會議室,“該死的,凱倫.克勞德去哪了?” 鏡頭流暢地切換到了洗手間里,刻畫著u/north字樣的公文包被擺在洗手臺上,暗示了女主人的身份,水龍頭沒關,凱倫的狀態看來并不是很好,而接下來的一個俯拍鏡頭也證實了這一點:由上到下,從頭頂開始,帶了褐色的發根,沒有光澤的蓬亂金發——染的,發根揭露了這一點,而且主人的狀態看來并不是特別好。 一只手動了,凱倫伸出手撥開了遮住臉龐的發絲,她乏力地抽了一口氣,睫毛閃了一閃,無神地看了鏡頭一眼,又合攏了。 不論是因為抬手而暴露的腋下汗痕,還是她稀少卻又真實細膩的表情,都是把信息如同一桶水一樣地撲向了觀眾:凱倫看起來似乎有點年紀了,起碼不是20多歲的青春少女,她的年齡感不強,沒有年輕人畫老妝的違和感——但看來毫無朝氣,事實上,凱倫看來衰弱、絕望,瀕臨崩潰,她的氣場是如此的富有感染力,絲毫也不做作,仿佛是在轉瞬之間就把觀眾拉入了戲里,不由自主地揣摩起了這個人物。她為什么這么衰弱?她們要輸了官司嗎?凱倫在u/north是什么職位,這件事對她影響很大?接下來她會崩潰嗎? 羅杰.艾伯特也是這么想的,他的呼吸聲要比平時緩慢,注意力極為集中,襯衫下,皮膚上站起了雞皮疙瘩,一種從業多年培養出的直覺電光火石地劃過腦海,這種戰栗感他很熟悉,也非常喜歡:這是看到好片,遇到好表演時羅杰所特有的一種反應。 足足慢了一秒多,思緒才跟上了直覺,羅杰瞇起眼,有些震駭地意識到:凱倫.克勞德——凱倫.克勞德,就是珍妮弗.杰弗森! 珍妮弗沒有毀容出演,她應該也是帶了妝的,并不像是《prada》一開始的素顏,可以說她的臉并不難看,要說是美貌也未為不可,但任何一個注視凱倫的人都不會注意到她的美貌,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她的絕望,是對于她狀態的好奇,是—— 羅杰又一次地不知道該怎么描述,有時候你就是會遇到這個問題,人類根本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那些最天才的表演,他們在這門藝術中表現出的精妙天賦,那種富有詩意的演繹方式……這是一種你只能用詩意去贊頌的感動,如果單單是莫妮卡.貝魯奇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里展現出的rou.體之美,那也許還能付諸筆端,但這種平凡普通的角色,這種抑郁深邃的情感——羅杰不知該怎么說了,凱倫一句話也沒說,但她傳遞出的是無言的吶喊,她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對絕望的注腳,你既不會意識到自己在看電影,也不會意識到扮演她的人是哪個大明星,你注意到的只是凱倫,只有凱倫,在所有的絕望之中,還有一種異樣的緊繃感拉扯著你的注意力,吸引著你的心跳,讓你根本不會對長久的靜默長鏡頭感到乏味,凱倫還一句話都沒有說,但她的表演似乎已經完全說明了一切。 凱倫注意到了自己襯衫上的一團糟,她用手搓了搓汗濕的腋下,抬起頭茫然地看著四周:她在尋找香皂,她在尋找一個體面出場的方法,她想要掩飾自己的脆弱,然而就在這尋找中,她的眼神重新迷茫了起來,像是又要沉浸回自己的內心世界里,靜靜地絕望下去。 門外傳來了一些響動,凱倫神情一動,戒備地挺直了肩膀,她像是忽然回到了現實,驟然發出一聲長嘆——就像是溺水的人死命抽吸一樣,讓人毛骨悚然,隨后,她抽出一疊紙巾,開始死命擦拭著腋下的汗水。 鏡頭轉開了,隨著粵語的電視聲,一間凌亂的華人汽修店兼地下賭場漸漸地清晰了起來,羅杰注意到了丹尼爾的剪影,但他尚未完全投入劇情,而是把握短暫的間場過度期,震駭地想著:“她……又換了一種表演方式?” “不,不能說又換了?!绷_杰隨后又否定了自己,“她演技里有一種鋒銳的地方,和《prada》一脈相承,在《第五個莎莉》里有幾段戲也用到了它,這應該是她本人熟悉、喜愛的一套表演技巧,而且在近幾年逐漸成熟起來,有自己的特色,和她的《芝加哥》、《戀戀筆記本》不同,那些表演方式剛出場就很成熟了,但和這一套比,高下顯而易見,不是說那種不好,而是和這一種比,不論是洛克希還是艾麗似乎都少了一分感染力——沒有那種直擊靈魂的力度,對,可以說是少了靈魂!” 而比起《第五個莎莉》時炫技式的演技,凱倫一出場,就用先聲奪人的感染力,和不知如何去形容的表達能力鎮住了羅杰,幾乎是——他估算了一下——最起碼20秒的長鏡頭,動作很小,沒有對白,完全的獨角戲,但凱倫這個人物已經完全立起來了,甚至是吸引了絕大多數的注意力,讓觀眾腦中憑借已有的信息自行推算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這女孩已經退步,《第五個莎莉》就是她的高峰……關于j.j的這些說法完全被這個長鏡頭擊潰了?!绷_杰不禁收緊了鉛筆,他忽然注意到自己一字未寫:他已經完全忘記了還有書寫這回事?!翱催^凱倫的人都會承認這一點,對于她這樣的演員來說,《加勒比海盜》真是讓人心痛的浪費,不過,如果有任何人在《加勒比海盜3》之后敢于輕視她的話,凱倫肯定會摔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邁克爾.克萊頓》完全是珍妮弗演技的新高峰,她原本就已經極為優秀了,難以想象,在這部影片里居然還能給我一種‘她開竅了’的感覺……” 及時收束思緒,壓下了震駭,羅杰知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分析珍妮弗的轉變,當務之急是全神貫注地欣賞丹尼爾.戴劉易斯的表演,他在座位里挪動了一下,抿著嘴感覺著自己的心跳:就像是剛要見到心上人的初戀男孩,他的心完全被喜悅和期待充滿,病魔帶來的痛苦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羅杰就像是進入了無病無痛的天堂幻境,精神上巨大的欣喜和滿足壓制住了所有不適,他屏著呼吸,注視著丹尼爾的輪廓從模糊變成了清晰,注視著他英俊的臉龐上深刻的、沮喪的線條—— 僅僅是這么一眼,羅杰就已經完全能夠肯定,這絕非是丹尼爾的失手作——事實上,一個欣喜的聲音,屬于羅杰那早已失去了的健康的軀體,就像是剛遇到電影時那個年輕而活躍的羅杰所發出的聲音,正在他的腦海里欣喜地狂叫著,“杰作!杰作!毫無疑問,足以寫入電影歷史的殿堂級杰作!” 作者有話要說:注:關于羅杰的病情描述,都是真的,他07年一直到去世都不能說話了,但還是一直在堅持觀影和寫作影評,非常值得敬佩的老爺子 ☆、第二百二十二章 輝映 “丹尼爾應該是受到珍妮弗的刺激了,”正當羅杰興奮得呼吸急促時,德里克也深思地揪起了自己的胡子,輕微的痛感讓他的思維更加清晰,“毋庸置疑,他貢獻出了比《血色將至》更好的表演,處理這種隱忍的角色正是體驗派的專長……” 如果說在一些標志性片段的處理中,表現派恰到好處的言行舉止會讓他們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話,那么體驗派在處理角色內心戲,把觀眾帶入戲中人心理這一點上,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邁克爾.克萊頓》里,丹尼爾更是把自己的這種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于才是一個剪影出鏡,鏡頭的焦點還沒有聚集到他身上,他就已經散發出了一種獨特的陰郁氣質:從表面上看,這是個風度翩翩的帥大叔,身穿昂貴貼身的手工剪裁西裝,和四周臟亂逼仄的環境有些格格不入,他的嘴角似乎還噙著一線習慣性的笑容,但,在他親切的表情中,邁克爾卻自然而然地給人以‘心事重重、魂不守舍’的感覺,這種信息精確地傳遞到了觀眾心里,沒有靠鏡頭調度的半點幫助,完全是憑借丹尼爾出神入化的演技,如果說剛才凱倫的戲份里,凱倫崩潰得很‘放’,那么這里的邁克爾就崩潰得很‘收’,你可以從他的眼角眉梢看出他的沮喪,并對他沮喪的原因發生濃厚的興趣,但又理解邁克爾表面上的若無其事,對于他這樣的年紀和職業來說,邁克爾肯定是很有城府的。 “我見過你?!庇腥嗽谂谱郎吓d致勃勃地和邁克爾搭話,“我們一起玩過幾次——你沒認出我吧?從那以后我瘦了不少?!?/br> 一段簡短的對話,交代了邁克爾之前經營過餐館的背景。配角的演技也足夠精彩,短短幾句話間,那種哪壺不開提哪壺,興致勃勃地掃著別人興的特征都鮮明地亮了出來,而邁克爾簡短的回答,以及表情細微處累積的不快,都是讓人感覺到了他現在的不得志——他飾演的邁克爾.克萊頓也處于中年危機之中,這一點影評人都是看出來了,但在這么幾句對話里就把邁克爾的心結和心理狀態表示得這么豐富,丹尼爾的表演狀態顯然非常旺盛。 “這一次會是《血色將至》拿到奧提,還是《邁克爾.克萊頓》拿到?”德里克心里一個閃念:《血色將至》里,丹尼爾是演出了一個正常人最終的異化,但《邁克爾.克萊頓》里,他的邁克爾帶了小人物的悲哀,這對于他來說是個突破,在這個角色之前,丹尼爾好像很少出演這么貼近生活的角色,他的人物最次也有個才子光環,要不就是大亨,或者是傳奇人物。唯一一次飾演平凡人,還是在他的偶像阿瑟.米勒的改編作里,而那部電影并不能說是非常成功。從這點上看,丹尼爾毫無疑問突破了自己,他的邁克爾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德里克能夠感覺到,丹尼爾在出演邁克爾的時候狀態更佳,那股無形無質的魅力更扣人心弦,他的表演狀態似乎在珍妮弗的刺激下又做出突破,往上攀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雖然劇情似乎沒什么新意,很難讓人燃起興奮感,但這兩人的雋永表演反而因此有了足夠的空間,可以讓觀眾細心品味,現在我只希望電影能夠配得上這兩個演員……”他又開始揪胡子了,“導演會怎么切入這兩人的生活呢?” 對于閱片無數的影評人來說,才剛看到了個開頭,他們就領會到了導演的意圖:《邁克爾.克萊頓》的主旨在片頭獨白里就說得很清楚了,不論是凱倫的精神崩潰還是邁克爾本人的中年危機,其實都只是花樣點綴,本質上來說,這部影片說的是人在公司這個主體中迷茫、痛苦,受到極度壓抑,甚至滅絕人性的過程。而不論是u/north還是律師事務所,就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這種現代公司制度的象征。邁克爾和凱倫都會在這種折磨中感受到痛苦,他們面臨的選擇應該也會有宿命般的對照性,很可能在片尾最后的高chao中,兩人不同的選擇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但到底是悲劇還是團圓結局,邁克爾的奮斗(因為他是男主角,推測他是選擇正面選項的那個)到底是會成功還是失敗,這個他們就無法推測了。 看多了電影,這種套路都是能猜出來的,事實上,如果連套路都沒有,這部電影肯定是失敗作,畢竟電影就是套路的藝術,大部分電影都是在遵循幾個套路往前發展。影評人也不會因為猜出了大致的情節走勢而對影片本身就反感或者厭倦起來,他們更看重的是,在‘猜到套路’的前提下,電影在起承轉合的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鋪墊、點題,劇組和演員的技術動作是否到位,能否一直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至少在開頭,《邁克爾.克萊頓》做得還不錯,在短暫的凱倫鏡頭以后,故事回到邁克爾視角,邁克爾收到電話,從賭場離開,到事務所的一位大客戶家里為他剛才發生的車禍咨詢,并和客戶發生沖突,在回家的路上停下車輛,跋涉上山觀賞風景,這期間他的車子忽然自行炸毀——這段情節交代了邁克爾的職業背景:為事務所干臟活,處理客戶骯臟**的律師,而且目前來看本職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好。而又有一段相當漂亮的長鏡頭,營造了邁克爾深受觸動的場景,他停車上山追尋這幅美景的花面拍得有些魔幻感,光照一反全片低暗的調子,讓人難以理解他的動機,甚至難以理解這一段是邁克爾的幻覺還是真實,這也為后文留下伏筆,而車輛炸毀的鏡頭又明確地傳遞出了這樣的信息:在他的好友之后,邁克爾看來也被列入了滅口的范圍,而且,如無意外,這兩個人應該都是凱倫出手干掉的。 不論是和客戶交涉時隱藏的蔑視、無奈和疲憊,還是凌晨回家時疲憊又漫不經心的表情,還有看到清晨山野美景時深受觸動又如夢似幻,仿佛醍醐灌頂,受到救贖的表情……丹尼爾無疑狀態正佳,這段戲不像是商業電影那樣靠劇情來推動,劇情本身可以說沒什么緊張感,全靠丹尼爾的表演在帶,而影評人們絲毫沒有出戲、厭倦的感覺,反而是被丹尼爾的表演完全帶入了戲里,感受到了邁克爾內心世界的豐盛魅力。 “看起來珍妮弗真的把他刺激得完全進入了狀態?!钡吕锟朔浩鹆擞淇斓奈⑿?,“珍妮弗呢?片頭的那一段可不要是她的曇花一現啊。不過話說回來,這女孩的表演技法實在是太天馬行空了,和丹尼爾的一脈相承不同,她好像更為隨意,沒有自己的體系……” 羅杰并不是唯一一個看出珍妮弗的表演風格不穩定的人,從前珍妮還沒那么有名的時候,會留意到這些的人不多,但現在,她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也迎來了世界級的質疑和矚目,關于她的演技也有不少的探討文章在網絡博客甚至是報紙專欄上發表——像是丹尼爾.戴劉易斯的演技,從成長到成熟是有脈絡可循的,怎么找到新方向,怎么一步步地鍛煉上來,然而,珍妮弗的表演卻似乎是隨心所欲,想到一出是一出,她的表演單拎出來看都是天才級別的,演什么像什么,但一旦開始分析表演技巧,任何人都很難找到方向,因為這其中相同的地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她的角色個人特質非常少,可以說沒有一點珍妮弗自己的烙印,這在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的表演技巧沒有完全成熟的表示。 “該不會說,她進入成熟期以后,演技會比現在更震撼吧……”一個荒謬的想法浮上了德里克心頭,他笑著搖了搖頭,沒有讓自己再想下去,而是重新專注在了劇情上,慣性地分析起了導演在這個鏡頭,那個鏡頭里的用意。 在一開始的倒敘高.潮之后,劇情回到了故事的開頭,邁克爾去前妻家里接上自己的小孩,去餐館處理拍賣事宜,得知自己的財政吃緊,而他工作的律師事務所即將面臨一次收購合并,人們在談論著u/north這個案件帶來的利潤,還有遠在威斯康星州處理此事的資深律師阿瑟在幾年前的精神崩潰,律所的勾心斗角稍微露出了一些端倪,女律師不懷好意地和同事編排著邁克爾和阿瑟的壞話,但又若無其事地當著邁克爾的面打探律所合并的消息,邁克爾則忙于處理議員和他的脫yi舞女郎…… 當邁克爾忙于日常事務時,凱倫也正走向自己的人生巔峰,導演用了兩相對比的手法,拍攝了凱倫在升職采訪前的排練過程,在這個對比的細節里,他繼續細分鏡頭進行對比,當凱倫在自己的屋子里時,她像是游魂一樣四處飄蕩,鐵灰色的天空讓她的皮膚蒼白、老邁,和演員平時光鮮亮麗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甚至在這一刻,觀眾們完全忘記了演員的日常,而是全身心地浸透在了凱倫的絕望里,和邁克爾內斂的表達著自己的絕望相映成趣的是,凱倫的絕望猶如潮水,洶涌撲前,侵蝕著她日常生活的邊界,在屋內裸.身游走,一邊穿衣一邊排練演說臺詞的她,就像是罹患某種強迫癥的病人一樣,總是在那些含義相似,對外人來說根本毫無區別的詞語上徘徊猶豫,不斷地改口否定著自己的想法。她和邁克爾都在被自己的工作壓迫……到目前為止,導演沒有用臺詞、道具這些外化的線索來表達自己的這個意圖,但演員出色的表演和平鋪直敘,看似尋常的背景交代,卻已經是讓觀眾自行想象出了他們的生活中隱藏的諸多矛盾,他們走到今天這一步所經歷過的種種,他們已經發自內心地認可、認同、理解了這兩個痛苦的主角。 “這簡直……” 阿蘭.莫里森說不出話了,他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窒息感,還有,就像是當年在舞臺下方看著珍妮弗.杰弗森出演的洛克希一樣的荒謬感:就像是一個洛克希那樣天才的演員不可能毫無前兆地橫空出世一樣,一個天才女演員也不可能忽然間完全改換演法,貢獻出如此成熟的凱倫.克勞德!這……這根本就不合情理! 他倒不是否定天才的存在可能,只是凱倫這個角色的厚度,她表達的這種情緒的真實,這個角色本身的震撼,完全是讓阿蘭都喘不上氣了,但在這種震撼背后,理智還在不斷地大聲提著問題:這怎么可能呢?表演一定來自現實的積累和提煉,珍妮弗現在表達的是一種完全屬于中年人,或者說完全屬于閱歷豐富人群的情緒,作為好萊塢金字塔頂尖的演員,作為一個25歲就拿到兩個奧斯卡的成功者,她怎么可能深刻地感悟到這種情緒?這根本就不合理! 可,合理或不,珍妮弗的表演就在這里,她的凱倫就是如此血淋淋地揭示出了社會通常意義的成功者們往往有多么脆弱的內心,在光鮮面具的背后掩藏著多么傷痕累累的真實面容,她展示了那些‘無惡不作’的跨國企業中,高層們下達反人性命令之后對自身人性的損傷——這真的很古怪,按照她的學歷,她本不該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跨國企業所做的那些事,會讓一般人心驚rou跳的事情:為了販賣軍火輸出戰爭,為了獲取石油,‘聘請’政客競選總統,而后利用政治勢力攫取私利,為了獲取金融利潤,cao縱小國政局,為了營造形象,一邊號稱自己支持環保的同時一邊扶植血汗工廠……片頭獨白和電影選擇的題材,都對電影觀眾的知識和閱歷有一定的要求,不了解這些大公司為惡的傳統,就很難看懂《邁克爾.克萊頓》的主題,也不會感到觸動,而以珍妮弗的年齡和學歷,她對于這個題材應該是毫無觸動,更是沒有興趣去了解才對,她怎么可能—— 比起在私底下放肆絕望的表演片段,凱倫在接受訪問時的表現也一樣可圈可點:嫻熟的官腔,對問題的回避,掩飾著自己的走神,但盡管如此,當秘書前來通報急務時,她放在桌下的手卻一下死死地緊握成拳,指甲刺入掌心,帶來了血珠……凱倫一面異??謶肿约旱拿允?,一面又病態地重視著這次晉升,而u/north除草劑訴訟突然出現的問題,卻讓她的晉升再度懸而未決、岌岌可危。 u/north除草劑訴訟是從6年前開始的,當時的法律部門主管選擇了肯納、巴赫和萊迪恩律師事務所作為他們的代理方,6年時間過去了,訴訟看來已經進入尾聲,公司勝券在握時,代理律師阿瑟.伊登斯忽然間躁狂癥發作,在公共停車場來了個裸.奔,更是試圖攻擊逮捕他的警察,讓整個案子再度蒙上了陰影——而當時的主管,如今的新任集團ceo,也是凱倫的導師和伯樂丹.杰弗瑞,片刻前還和她互相欣賞,一副師生情深的樣子,現在卻是眼也不眨地把這個案子的責任推在了凱倫身上,對她大肆發火,大有讓凱倫來背這個黑鍋的意思。 面對職場不公,凱倫沒有任何選擇,她背負著壓力來到了威斯康辛州,同一時間,為了給阿瑟擦屁股,事務所也遣來了邁克爾,兩人在咖啡館里頭一次見面時就是火花四she——這并不是說他們之間存在著什么性.吸引力,而是兩個一樣絕望的人在彼此折磨,凱倫把自己的壓力傾泄在邁克爾身上,而邁克爾也感受到了她的壓力,對此毫不客氣地予以了回擊。 在平常的對白下,這兩個一收一放的精彩人物通過眼神、肢體語言在無聲地對峙,凱倫的高高在上和隱藏的蔑視激怒著邁克爾,觀眾從她之前的表情、動作,也猜出了凱倫為什么會這么鄙視他:邁克爾已經在事務所干了17年了,但連初級合伙人都沒有混上,按照世俗規矩來說,毫無疑問,他是個失敗者。 而對邁克爾來說,凱倫的蔑視他完全盡收眼底,導演用幾個鏡頭特寫,以及丹尼爾深邃雙眼的幾次黯淡就點出了這些信息,讓觀眾心領神會——凱倫的蔑視對于邁克爾來說又是一重打擊,他已經習慣了這種充滿挫折和失敗的生活,但還是不喜歡承認自己就是個失敗者。 阿瑟攜帶著一份能讓官司就此扭轉的文件,在人海中消失無蹤,凱倫用非法的手段拿到了他的公文包,發現了文件的復印件,她意識到這份文件能證明u/notrh明知除草劑的致癌性,但因為它的暢銷而選擇將研究成果就此深埋,而一旦阿瑟將這份文件公布出去,官司必輸無疑,u/north也將面臨一場浩劫,而在這份文件上簽字的丹.杰弗瑞,也是她的靠山,也許還會鋃鐺入獄。 丹的倒臺也意味著凱倫事業的終結,驚慌失措的她在沉默中迎來了一次精神崩潰,當她癱軟在旅館的落地窗邊上,流著眼淚凝睇著黯淡的夜景,摸索著打開手機,撥出了一個電話號碼,用沉穩的口吻吩咐著專干臟活的私家偵探,讓他們開始處理此事時,觀眾們心中有數:凱倫的墮落開始了。 電影對凱倫的經濟情況沒有過多的著魔,也沒有給她的墮落找什么理由,正是這一點顯得意味深長:凱倫的墮落更多的是人性的劣根性所致,她已經快被工作活活吞吃,但迫使她繼續犧牲人性的恰恰是她自己。 在凱倫的墮落中,邁克爾的覺醒亦是在意料之中如期發生,邁克爾在尋找阿瑟的過程中逐漸有所觸動,阿瑟頓悟式的轉變讓他開始面對真實的自己:他是個失敗者,好賭、負債累累,家庭離他遠去,他的生活永遠都在分崩離析,曾經的夢想距離他越來越遠。邁克爾曾是富有理想的檢察官,而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他毀掉了自己的人生卻依舊一無所獲,他現在必須找到阿瑟,讓他重回控制之下,安撫下u/north,這樣事務所的老板,老于世故的巴蒂.馬赫才會借給他8萬美元,讓他度過現在的債務危機——盡管這8萬美元對馬赫來說如同九牛一毛,但他依然吝嗇地不肯輕易給與,而把它當作了催促邁克爾搏命工作的借口,當成了抽打邁克爾的鞭子。 面對上司無情的利用,凱倫選擇不去感覺,而邁克爾卻感到屈辱和憤怒,他在阿瑟和自己的一切之間搖擺不定:他有大家庭,有前妻和兒子,有一個如果無法到期收債就會翻臉無情的黑幫老大債主。但阿瑟是他最好的朋友,而他在激憤又詩意地訴說著的那些,正是邁克爾曾經為之迷醉而奮斗的東西,當他從法學院畢業出來還相信的東西:人的良心、正義和理想。 “我以為你從法學院出來,你離開da,你為了該死的學生貸款賠上你的良心,站在律師事務所門前的那一天,你就接受了這個事實?!彼晾钡貙Π⑸f,而阿瑟則急切地辯解,“不,天啊不,邁克爾,你知道這里頭的區別,當你簽下那份契約時你永遠也不知道你要做的是——” “噓!”邁克爾忽然按住了他的嘴巴,把他壓到了地板上,緊鎖的門外傳來了沉悶的腳步聲,阿瑟用口型無聲地說,“他們拿著槍嗎?” 邁克爾搖了搖頭,領著阿瑟從后門逃出了閣樓,但他們沒有馬上下樓,邁克爾撬開鎖,他們躲進了空無一人的鄰居家里。 “出現了,托尼的特長,富有說服力的動作戲碼?!笨夏崴?圖蘭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的調劑,當然,沒有大打出手那么庸俗,但這對緊張氣氛的營造很有幫助?!?/br> 憑借著多次處理臟活累積的經驗,邁克爾意識到已經有人跟上了阿瑟,他猜到了這些人屬于u/north,也明白阿瑟此時深陷危機,然而巴蒂一次又一次地寬慰著他的擔心,刺探著阿瑟的下落,邁克爾將信將疑,還對巴蒂的良心有些指望,但已經建筑起了警惕,對阿瑟的下落絕口不提。 而就在此時,阿瑟開始和原告接觸,凱倫又一次崩潰,她甚至試圖拔刀自殘,當刀尖陷入皮膚時,她的眼淚滾到傷口處,在鐵銹的污染下,使得鮮血更像是一滴懸濁的液體,在冷峻的鏡頭中,甚至讓人感到了美學上的尷尬和骯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