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顧家在幽州住的是顧景吾外放后臨時置辦的產業,位于福隆大街,距離藩司衙門只三條街。五進帶花園的宅子,雖比不上京師里永昭侯府的氣派,卻也相當可觀。 進大門是第一進,九間的倒座房,用于男仆起居,廚房、雜洗房等也設于此。 穿過儀門是第二進退思堂,仍舊算做外院,給顧景吾用作外書房及會客。 第三進是顧景吾夫婦居住的梧桐院,因院中生有一棵百年梧桐樹而得名。正房共五間,用作顧氏夫婦起居,東廂是顧景吾的內書房,西廂則給寧氏用于會客。 這一進東邊帶兩個跨院,分別給顧松、顧楓居住。他二人如今都還在求學的年紀,一并就讀于寒山書院,平時也都住在書院里,十日才得一日休沐,甚少在家。 第四進則是顧嬋的居所,名為晴嵐小筑,與梧桐院同樣規格。顧嬋雖是女子,無需掙前程立功業,但世家貴女于才學一事上的要求絲毫不遜于男子,顧景吾專門為她聘請了老師教授禮、樂、書、畫,因此東西廂分設為書房與琴房以供使用。 晴嵐小筑東臨花園,園中種有大片臘梅樹,更有一處人工開鑿的湖泊,湖中滿種芙蕖,冬賞梅花夏賞荷,再加亭臺樓閣仿照江南園林建制,無一不精致巧妙,便成了此宅最大的亮點。 最后一進是后罩房連一個跨院,跨院別稱素心齋,供顧嬋的老師云蔚夫人居住,三間后罩房則分給粗使女仆使用。 顧嬋穿過鉆山,檐廊下迎面碰到提著剔紅食盒的鄭氏。 鄭氏看到她,笑瞇瞇招呼:“嬋姐兒,來給夫人請安么?” 顧嬋規規矩矩的福了一福、低眉斂目地答一聲是,見鄭氏面上略現詫異,忽然回過味兒來,這會兒鄭氏只是梧桐院里小廚房的管事,還不是自己的繼母呢,她這樣恭謹豈不是叫人笑話。 話說從頭,顧家初到幽州時,只有護院和近身照顧各人起居的一眾丫頭是從京師侯府里帶來的,其余皆是新人。顧家管事做事謹慎,是以不會有任何差錯,唯其一樣是顧嬋和寧氏母女吃不慣新廚子做的菜,不到一個月里前前后后換了五個廚子仍舊不能滿意。 當真不是廚子不夠好,只是本地人做江南菜式,風味上多多少少總差了那么一點,平常人根本吃不出,偏生她兩個嘴刁。也并非她們存心為難,只因母女倆一個是國公府幺女,一個是侯府嫡長孫女,俱是自幼千嬌百寵長大,衣食住行上從沒受過半點委屈,再是待人寬和,此事上也將就不來。 顧景吾只好請衙門里眾人推薦能做地道江南菜式的廚子,不幾日,檢校鄭懷恩便領了胞妹鄭氏前來。 鄭氏曾嫁在寧波大族,后夫家家道中落,丈夫又早逝,生活無所依旁,于是帶著女兒投靠兄長。鄭懷恩的妻子吳氏為人斤斤計較,丈夫才是個九品官,俸祿本就少得可憐,家中養多兩個人支出添了小一倍,令她心疼不已。況且鄭氏的女兒漸漸長大,日后出嫁總要備嫁妝,又是一筆大數。吳氏不愿出這筆錢,于是愈發刁難鄭氏母女,總盼著讓兩人自己知趣離開。 鄭懷恩頗有些懼內,但又不忍胞妹孤苦飄零,于是想到將她介紹給上鋒家中,無論如何總是憑自己能耐有所進項,既可免遭吳氏苛待,又可攢下梯己,將來益及女兒。 顧嬋母女兩個對鄭氏的手藝十分滿意,寧氏專在梧桐院里添了小廚房交由她打理。 至于寧氏去世后,鄭氏如何成為顧景吾的繼室,其中細節顧嬋并不清楚,只知他調職回京時帶了鄭氏母女同往,并在京中辦了喜事。 所以也怪不得顧嬋,她先是在病中,之后雖說好了,寧氏總怕她再著涼,輕易不許她出屋子,到過年,鄭氏得了幾日假期回家中與女兒團聚。今日是顧嬋回來后第一次見到鄭氏,不自覺地就拿出了前一世里習慣的態度。 錯已犯下了,后悔也沒用處,她只好連忙找補,道:“鄭mama,你給娘做了什么新鮮吃食?”一壁說一壁不忘緊盯著那食盒,好在她年紀小,盡管天真無邪,做出一副饞相也不算丟人。 鄭氏道:“夫人早起說身上乏,沒胃口,便做了幾味開胃的小菜送粥?!?/br> 顧嬋聽了,只覺心里咯噔一聲,陰沉晦暗更甚過今日天氣。 進到屋內,顧松和顧楓也在,都板正的坐在外間榻側靠背椅上陪寧氏說話。 顧嬋不管不顧地撲到寧氏懷里,帶著哭音撒嬌道:“娘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璨璨給你請大夫去?!?/br> 寧氏好笑道:“哪有那么嚴重,不過頭重想睡,怕是這幾天四處串門子累著了,歇歇就好了?!?/br> 顧嬋抬頭細看,見寧氏面色紅潤并無不妥,總算稍微放心一些,還想再說點什么,想一想又忍住了。 待東次間里丫鬟擺好飯,兄妹三個陪母親一起用了早膳,顧松約了詩社的朋友便先行離去,顧楓和顧嬋又陪著寧氏說了一陣話。 出了門,顧嬋一路蹙著眉想心事,下臺階時顧楓忽地腳下打滑,狼狽地摔在雪地里。 “噯,你怎么回事啊,路都不會走了么?”顧嬋忙去扶他,眉頭皺得更緊。 顧楓這一摔半真半假,真是確實打滑,假卻是他習武,這一滑本摔不著他,不過看顧嬋心情不好,他講了幾個笑話都沒有反應,于是出了下策故意出丑逗她開心。 誰想到顧嬋完全沒領情。 顧楓站起身,抖了抖衣袍上沾的雪,直話直說道:“我沒事啊,倒是你,干嘛哭喪著臉?!?/br> 顧嬋看看他,欲言又止,回頭看看寧氏屋里,伸手拉了顧楓衣袖拖他到晴嵐小筑,支走了屋里的丫鬟,將寧氏生病的事情化作昨夜的噩夢講給他聽。 “就為這個?”顧楓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夢而已?!?/br> “可是今個兒一早娘就病了,跟夢里頭一模一樣?!鳖檵鹊?,“夢里頭能救娘的那個大夫,我們請爹爹派人先把他找回來好不好?!?/br> 顧楓搖頭道:“爹最憎神鬼之說,就憑一個夢,他才不會理你?!?/br> 顧嬋小臉一垮,她也知道。 她無奈嘆氣:“那你說還能怎么辦呢?我就想求個心安么?!?/br> 單靠她一人,實在想不出既不告訴父親又能請回蕭鶴年的辦法。顧楓平時多在外面行走,認識的人多,這才想試試同他商量,畢竟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顧楓道:“辦法小爺有的是。不如咱們打個賭,我能給你把這事解決了,從今往后你乖乖叫我做三哥?!?/br> 顧嬋一怔,沒想到這當口兒他還惦記這個。 顧楓催她:“哎哎,不說話小爺走了,事情多著呢,不得空陪你小姑娘家家的玩啊?!?/br> 說完了又斜著眼覷她反應,看她還愣著,心里頭不斷嘀咕:打小兒就覺得她傻,沒事兒跟爺們兒爭什么大小呢。爭贏了又怎么著,當jiejie有什么好,那得事事謙讓、伺候弟弟。做meimei就不同了,上頭兩個英明神武的親哥哥把她捧在手心里,那還不要什么有什么。所謂有福不會享,腦子里頭沒算計,說得就是眼前這位了。 顧嬋哪知道他想什么,猶猶豫豫道:“你先說說是什么辦法?!?/br> 顧楓清清嗓子,嘚瑟道:“上元夜里花燈會,慣例是城門不閉,出門賞燈時找個由頭甩下丫鬟小廝,雇輛馬車,連夜出城趕路,要是安排得巧妙,等大家發現時我們已經走出百里路了?!?/br> 顧嬋訝然道:“我們?我也去?” “當然?!?/br> 顧楓一心要顯示自己的能耐,當然不能少了顧嬋做觀眾,況且他也不覺得帶上她跟只有自己區別多大,不外乎是她不會騎馬需坐馬車,走得慢些。她說夢里的大夫住在任丘,幽州距任丘三百里,若是他自己快馬加鞭,一日足矣,換了馬車走上兩日,最多不過三日,打個來回五日足夠,簡直不能再輕松容易。 “就我們兩個嗎?”顧嬋又問。 她只是太驚訝了,沒有別的意思,可聽在顧楓耳中就變成了對他的不信任。十二歲的少年郎,正是最要強好勝的時候,自然容不下別人懷疑自己能力。 “怎么?覺得我護不住你?”他問,不待她回答,又道,“等明年這時候,小爺我可已經進了幽州衛,那是要上戰場殺韃虜的,這點子事兒算什么?!?/br> 說著還不忘站起來扎馬步做劈手,搭架子表現一下自己武功高強。 顧嬋更吃驚了:“你打算六月里參加護衛選拔?” 這和她知道的不一樣。 他應當是明年夏天在京師里參選才對,之后直接進了金吾衛,成為皇帝親軍。幽州衛雖說聲名極盛,但,那可是韓拓的部屬。 ☆、第四章 夜驚魂 “聰明!”顧楓點頭,明顯對她難得的一點就透感到滿意。 “六月時你還不夠年紀呢?!鳖檵鹊?。 顧楓坐回玫瑰椅里,食指“篤篤”輕叩月牙桌桌面:“幽州衛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若有能力突出者,又得軍中四品以上官員舉薦,可破格降低年齡限制。這叫不拘一格降人才?!?/br> 顧嬋問:“你找了誰?” 顧楓答:“少樹的堂兄馮麒在幽州衛任正四品僉事,他已答應為我二人保舉?!?/br> 馮麟馮少樹顧嬋是認得的,他的父親馮青山與顧景吾少時同窗,情誼深厚。 馮青山在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任副使,妻子兒女則長居與幽州祖家。自從顧家到此之后,兩家來往更是頻繁,冬月時還為十六歲的顧松與十四歲的馮家女兒馮鸞定下婚事,結成了兒女親家。 有這樣一層關系,顧嬋并不意外馮麒肯為顧楓保薦,令她詫異的是顧楓竟有入靖王帳下的打算。 姨母素來將韓拓當做眼中釘,顧嬋又親眼見識過韓拓報復時的猖狂乖戾,她可不認為顧楓進幽州衛后能得重用,大展宏圖。 顧楓見顧嬋遲遲不語,只眨巴著一對烏亮清澈的大眼望向自己,自動解讀為欽佩得說不出話來,得意道:“想不到吧,小爺門路這樣寬廣,無需爺娘cao持,已能自謀前程?!?/br> 顧嬋聞言,婉轉道:“是挺驚訝的,只是為何不多讀兩年書再做打算呢?” 顧楓道:“我又不打算走科舉之路,與其留在書院里耗費時間,不如早日投軍,另闖天地?!?/br> 顧嬋又勸:“那也不急于一時,少則兩年最多也不過三年,爹爹定會調回京中,到時你可投入京營,說不定還能進皇帝親軍,豈不是前程更好?!?/br> 顧楓擺手:“這你就不懂了。我是想學真本領,實打實做一番事業,自然要選最精壯善戰之師。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京營那幫人,多少年都沒真正上過戰場了,跟著他們能學到什么,紙上談兵,還是逢迎上鋒、勾心斗角?!?/br> 說到后來,語氣竟是十分不屑。然而轉瞬自察話中不妥,急忙住口,輕咳一聲:“這話我可只跟你說,千萬別告訴別人?!?/br> 關于男人在外做官掙前程的事情,顧嬋確實不大懂,也不好多加評論??墒玛P至親之人,又不能放任不理,想了想,又問:“你同爹爹商量過了嗎?” 顧嬋不知前世里的顧楓是否也有此一愿,反正她從沒聽他提過,或許是同爹爹商議后便被阻止了也不定。 顧楓與她一胎雙生,自幼心意相通,適才正自鳴得意一時不覺,此時靜下心來,便領會到顧嬋擔心何事,直言道:“放心吧,靖王才不是那等小肚雞腸、任人唯親的,若不然幽州衛也不會這般威名遠播?!?/br> 顧嬋也就不再避忌:“他如何用人,你也不過道聽途說,哪里做得準的?!?/br> “遠的不必說,近的只說少鳴哥,馮家與我們家修了二十年通家之好,如今又結了親,靖王要是忌諱這些,冬月之后就得尋個由頭把他從擒孤山趕回來,哪可能讓他立下戰功,又帶同進京封賞升官?!?/br> 顧楓越說越有興致,愈發滔滔不絕起來。 “再說了,靖王自己也是天縱奇才,他八歲時初上戰場,十二歲時已統兵做主帥贏下第一場戰役,十六歲到幽州就藩至今,八年里可是戰無不勝,把大殷的邊境層層北推,將前朝丟給蒙古韃子的大好河山逐一收回。小爺我既然要投軍,那就得跟著這樣的人,才能出息?!?/br> 顧楓說得口渴,便停下抿幾口茶,再次叮囑道:“這件事情我自己會尋機會跟爹說,你可別先透露出去。上元那天的事情我會安排好的,你什么都不用管,到時候聽我的就成?!?/br> 說罷,撂下青瓷茶盞起身離去。 顧嬋兀自望著他背影發呆,她從不知顧楓對韓拓如斯崇拜,簡直當成了偶像一般。只是她不明白,既然如此,韓拓攻城時,為何他還要死守城門、以身殉難,直接大開城門,投向新主豈不更好? 這樣一來,顧嬋忽然間改了想法,不再認為顧楓進入幽州衛有何不好,至少他不會再和韓拓對立,也就不會身死。 朝堂之事,她根本不可能插手,又談何改變呢。 總不能修書一封給姨母,說她的眼中釘五年后會起兵謀反,請她先下手為強。顧嬋想到寧皇后平素威嚴的模樣,只怕自己真這般做,姨母不但不相信,還會從京中派來教養嬤嬤,監管她謹言慎行,切莫混鬧。 不過,這些畢竟是遙遠之事,眼下急迫的,還是寧氏的病癥。 * 正月十五上元節,同時也是顧嬋顧楓姐弟十三歲的生辰。 他二人年紀不大不小正尷尬,自是不會做壽廣宴賓客,只邀請各自好友小聚。歷來男女七歲不同席,因此顧楓與寒山書院中的書友在退思堂論詩比武,顧嬋則與一眾閨女在花園里圍爐賞梅。 到得晚間,外客離去,自有家宴,不必細說。 壽星總有特權,顧楓是男兒不論,身為女子的顧嬋因這一日特權,總能順利出門,在京師時從未缺席過上元燈會,來到幽州也不例外。 顧嬋按事先商量好的,借口掉了手帕,差使碧落走回頭路去尋,自己歇在相熟的筆墨鋪子別樣居里等候。 碧落前腳拐過街口,顧嬋后腳便鉆入店鋪后院,顧楓早已在此,遞上一套男裝叫她換過。顧嬋依言改裝,之后便跟著顧楓上了一早雇定的馬車。 車上再無他人,顧嬋坐在車內,顧楓駕車,出了永定門,冒著風雪,沿官道一路向南,平順地行出四十里地。 顧楓在京中時是七皇子的伴讀,每年秋荻都會隨七皇子一起伴御駕前往圍場,到幽州后也試過與書友往燕山打獵。 大抵因經驗豐富,他將兩人出行的事宜都安排得十分周到妥帖,比如提前準備了路引,還在馬車里鋪上厚厚的裘皮氈墊,并放置了羊毛毯與手爐,給顧嬋取暖。 不過,再周全的計劃也防止不了意外發生。 官道上每隔二十里設一驛館,他們計劃連夜趕路,并不打算投棧住宿,可經過第二個驛站后走出大概二里地時便遇上了一樁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