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節
朝廷給石奎的旨意,一直也都是從驛站里八百里加急,互相來往得多了。 到此時,石奎手里的許多東西都擺在那了,已經到可以去六關里再去合計合計,然后回京復命的程度。 所以蕭安找他要東西,該給的他也都給了,蕭安如今是侯爺之身,他比旁人看得更遠一些,知道此回蕭安定然不會止于此,沒必要讓彼此不痛快。 作者有話要說: 嗯哼,終于贏了~~~男女主又要暫時分別啦~~~~~ 男主:你還是親媽嘛?我倆還沒訂下來你確定讓我走?還是程錦安才是你親兒子? 渣作者:我一直都是親媽啊,你看,我從來都沒虐過你對不對?沒給你跟女主之間制造誤會對不對?你還不感恩?想想人家從第一章起誤會到最后一章才he的,你知足吧! 謝謝烏億妹子的地雷,(づ ̄ 3 ̄)づ愛你~~~ 第131章 1.28 魏氏帶著兵馬回胡馬關之時,京城里的圣旨也已經到了。 蕭安順利掌了三關,想來是之前石奎把蕭安糧草被燒之事上奏朝廷,皇帝下了決心了。 要一個女人跟朝臣們一道為臣,朝廷里自然是不依的,不過當今疑心病重也沒把江山動搖一二,就證明了其手段從來都不差。 對著朝廷里吵鬧的話,皇帝聽得不耐煩了,直接道:“既然諸位卿家都不愿意蕭安掌三關,那不如就諸位親上戰場抵抗蠻夷?” 皇帝這句話一出,就平息了泰半的反對之聲了,自古文人從武的也不少,然而那不少里在朝廷里絕對算不上多。 親上戰場這四個字,完全把住了許多人的脈。這些人,苦讀詩書二三十年,籌謀萬千才走到皇帝的面前,能在皇帝面前體面的說上那么幾句話,可不是要到邊關里去送死的。 縱然有的人不覺得蕭安厲害,不過是狗屎運比較好,他們也不愿意自己去賭那一分可能來。 所以到最后,皇帝還是下令讓蕭安一個十五歲的姑娘就掌了三關了。 發了這道旨意后的皇帝,散朝之后見太子來見自己,顯然是朝中之事不明白,就與太子說到此事,“我連侯爵都給了她,再給她三關軍權也沒什么。我是皇帝,我做什么都不容別人反對。這才是皇權?!?/br> 太子就算是并不這么以為,此時也不會當著皇帝的面說出來,道:“只是她年紀還年幼,這樣做只擔心把她給養得輕了?!?/br> 皇帝卻是一笑,“太子啊,這樣難不成不好?” 太子是不能說自己親爹下的決定太輕忽了,擔心蕭安擔不起重任,又擔心蕭安年紀輕輕當上了三關的大將軍反而骨頭輕了,害了三關。 不過皇帝這個決定好不好,太子卻不好回答,只得道:“兒臣愚鈍?!?/br> 與皇帝是千辛萬苦坐穩了皇位不同,太子身為嫡長,只好活得好好的,就是個傻子,下面的人也愿意擁立他繼位,所以在皇帝看來,這環境并不合適太子成為自己更滿意的繼承人。 不過為人父者,對自己子女多有慈父心腸,自己受過的苦,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受,明知太子需要從小打磨著走卻都處處舍不得,也只能時不時的指點了。 “能帶著三千人在一臺關截殺山跋族一萬將士,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這樣的軍功,這樣的年紀,不著重獎勵,如何激勵軍心?”皇帝自然也不是真只顧著自己喜歡就心想事成,實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蕭安是太年輕,還是個姑娘,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皇帝才會更要重賞,也好讓邊關將士知道,守關殺敵不看別的,就只看各自的本事。 就是三關沒有蕭安冒出來,皇帝也會在其中挑一個出來,格外的重賞。 “只是封侯都已經過了,這賜大將軍之位是否不妥?父皇,蕭家……”太子欲言又止。 他并不是很明白,在蕭家跟三關牽扯不清的情況下,自己的爹怎的就放心放蕭安掌三關。 皇帝帶著太子往花園里走著,看著這冬日里的風景,教導他道:“她已經取得了先機,越過了風吼城里的諸人,先前往一臺關,隨后又得了大勝。其實朕也是沒得選。但凡三關里有別的人有她那么一分出息,爵位都落不到她頭上去?!?/br> 不是皇帝非得賞賜蕭安侯爵,實在是三關里扶不起的阿斗太多了,地頭蛇還被強龍給壓了,又怪得了誰。 皇帝想著自己都搖頭,“三關里能眼睜睜地讓蕭安去出頭,就足以看出三關里有多少問題所在。還有石奎上報朝廷的這些事,整個三關,該換一換了?!?/br> 蕭安在皇帝眼里,無疑是聰明的,所以他也能猜出聰明人的行事來。 就是蕭安姓蕭,皇帝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自幼跟魏侯一道長大,與南陽侯本就父女情淺,一個攛掇著自己母親跟父親和離,放火燒父親新房,處處要陷父宗于死地的孩子,你覺得她會向著蕭家?” 蕭安在京城里那些動作,真正又騙得了多少人?不過是在蕭家有人替魏侯申冤之前,都不想管閑事罷了。 皇帝想知道,自然也能知道里面的一些事情來,至少蕭安做這兩件事的時候收尾并不怎的好,或者說是根本就沒想過要避諱不讓人知曉。 “就是南魏,她寧愿被蕭家拖累也不愿意改姓,也足以看出她對南魏的看法了?!被实塾值?。 南北魏如今合宗也是大勢所趨,要一般的姑娘,就算是再大的氣性,慫恿完父母和離,火燒了父親新房,看著父宗倒霉也該是氣消了,之后也該好找個靠山從此好好的嫁人。 像蕭安這種,擺了父宗一道,回頭也不要別人伸出來的橄欖枝,自己跑邊關去打算從軍的姑娘,皇帝搖頭,“就這氣性,這身本事,不放在邊關可惜了?!?/br> 當然,最關鍵一點的因素,皇帝也不介意告訴太子,“三關里如此混亂,該有一個外面的人去理一理了。這個人是誰,都比不上蕭安這樣的身份夠好?!?/br> 三關是蕭家掌了三代,可蕭安跟蕭家的關系并不好,然外祖魏侯這一系,也零落了下去,六關如今在常樂手里,常樂對魏侯再忠心,這六關也回不到魏家人手里了。 父宗母族都不靠,自己又有手段能力在,這樣人才更能為人所用,也更不擔心被人忌憚。 “何況,不過是個姑娘,沒什么可擔心的?!被实鄣?。 太子卻不這么覺得,道:“父親,就是蕭安封侯掌三關了,也是遲早要成婚的?!钡綍r候便宜的,也不過是蕭安的夫家,以蕭安如今的身份地位,再尷尬也不太會隨便嫁個人,對方必然也會大家族出身。 皇帝卻聽得哈哈大笑,“太子,于我們而言,男人也好,女人也罷,只要得用,并無什么妨礙,他們都是大慶的子民,理應為大慶出力。不過于那些講究陰陽協調,男外女內的家族而言,誰會娶一個女將軍?” 當然也有人會愿意娶,畢竟那是實打實的軍權在那,太子欲開口,就聽得皇帝道:“就是有人愿意娶,蕭安難道就愿意嫁?” 太孫一臉不解,皇帝就覺得自己這個兒子其實還是太年輕了,道:“這天下再厲害的男人,都喜歡比自己弱的女人,念著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蛇@天下的女人,誰又愿意嫁一個比自己弱的男人?” 蕭安未來的婚事便會尷尬在這里,她看得上的必然看得上她,看得上她的她未必看得上對方。 不過皇帝更覺得,蕭安這脾性嫁不出去的更多,誰家娶媳婦兒是娶個跟男人差不多的回去,她又哪愿意找個人嫁了給自己找些拖累出來。 一個無父宗母族支持,又嫁不出去的女將軍,對上了三關里的復雜勢力,誰輸誰贏對皇帝而言也沒那么重要,最嚴重也不過是兩敗俱傷,如此皇帝也正好好插手把三關徹底的掌控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