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節
因之前太孫儀仗之時,誰也沒見得太孫一面,胡家二老爺心中忐忑,不知此行可行還是不可行。 等到知府衙門里的人請胡家二老爺進門之后,他心里就有底了,只在心中盤算著該怎么說才能說動太孫,好讓胡家在里頭得利。 也是真見了胡家二老爺,幾番話說下來,太孫才覺得,單凌因是六關里的人,對三關里的事還是不夠了解,這胡家二老爺并不是只有兩分小聰明,而是口才實在了得,那點小聰明都不惹人嫌棄了。 胡二老爺跟太孫道,“公子,一臺關與二木關靠近南邊,按往年來看,再過幾日,怕就有雨了,這巨弩就有了大用了!” 太孫不知道有這一事,道:“六關里多黃沙,雨水罕至,風吼城也沒多到哪,一臺關與二木關到這個時節竟還能有雨?” 也是一臺關與二木關及三重關地小物微,少有游客所達,因此除了三關里駐守的軍士,外人對這一帶的了解并不多,更少有人為此地著書寫傳。 胡家二老爺見太孫稀奇,心下一喜,更為賣力的舉薦巨弩的可用之處,“公子可知,從一臺關到三重關,除了七月有雨之外,唯有此時有最后一波雨?這一帶久不戰,已經少有人記得這些了,就是那三個關口里的火炮,到時也不管用,還是得靠巨弩才行??!” 胡家二老爺見太孫聽得入耳,就繼續道:“這也是小的那不成器的兒子,在三重關里呆得久了,無事寫信回來說過兩回,如今見一臺關竟起了戰事,小的才想了起來,特來求見公子,還請公子早作準備,千萬莫要失了良機了!” 不說是太孫吳,就是單凌都沒想到竟然還有這般故事,心下里對魏氏更加信服了,難怪說這胡家有大用,竟是應在的這。 太孫吳聽回過神來,也想起了之前單凌與自己說過的胡三老爺大舅子的事兒,就道:“如今看來,火炮竟然無用?” 胡家二老爺可不敢打這個包票,忙道:“也不盡然,也是看天老爺的,這時候的雨水,有些年成只到一臺關與二木關,有些年成就能到三重關。不過三重關已是極致,不論是七月還是現在,都是到不了風吼城的?!?/br> 太孫吳一聽,就道:“那今年能到哪?” 胡家二老爺道:“若無意外,依照往年的規律來看,也是能到二木關的。只是這天氣之事,自來莫測,也并非沒有萬一?!?/br> 太孫點了點頭,道:“那這巨弩還就差不得了?” 胡家二老爺也不會自滿的這般說,委婉道:“也不過是能多殺敵幾人,算不上缺不得,聽聞蕭家小將軍英勇驍戰,此物最多能錦上添花罷了?!?/br> 太孫就道:“只可惜,這般好的利器,如今就是現做,也來不及了?!?/br> 胡家二老爺聞弦而知雅意,立馬道:“回公子的話,小的兄弟那大舅子本想替我那不成器的兒子打造一批得用的去,如今正好造完,一道送去前線,說不定正好得用?!?/br> 要沒有一批能立馬上戰場顯出能耐來的利器,胡家二老爺也不敢上太孫這來說這些話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三關里內斗十分嚴重了嚕~~~才沒人會管蕭安死不死活不活呢~~憐愛女主30s,還好有男主在~~~~ 謝謝kokoyi妹子的地雷,(づ ̄ 3 ̄)づ隨機掉落蕭安的附身*1張,功能:大殺四方;狀態:30秒。 又換了個封,是不是比之前的好看那么一點點哇?一點點…… 第110章 1.28 太孫明白了,這胡家二爺就是來推薦自己那個兄弟大舅子的,就道:“也不知那巨弩真有如此威力?” 胡家二老爺忙保證道:“若公子不信,小的還能讓我那三弟的大舅子帶著巨弩往軍營一試!其中威力,口說為虛,還得眼見為實?!?/br> 就是極為自信了,太孫點點頭道:“如此,我便先應了。具體如何,我與眾大人商議后,自會著人前去胡家通知爾等?!?/br> 胡家二老爺大喜,忙道:“小的這就回家讓人準備好,還等公子召見?!?/br> 太孫自是應允。 太孫讓陳十郎請了楊三爺與魏九重前來,將胡家二老爺所言之事說了,“不知舅公與魏先生以為如何?” 風吼城軍營中的局面,蕭安已經替太孫打開了,楊三爺覺胡家二老爺這話十分有道理,畢竟他對一臺關一帶也并無多少了解,便詢問魏九重道:“魏先生以為如何?” 南魏早有派人在三關六關里摸底,對此道:“胡家二老爺并未夸大,一臺關一帶近來確實可能有雨,這在前人留下來的書本中也有記錄?!?/br> 這就是幾百年望族下來形成世家的好處,比起一般的書香門第,他們擁有更多的藏書,對著山川大地更為了解。憑此優勢,許多時候都能比別人能先走一步。 歷朝歷代的帝王重視天下書籍整理匯總,收藏于藏書閣,惠澤百官,為的也莫過于此。 楊家雖也是書香門第,然不過百多年光景,雖府中也有藏書閣,然哪又比得過南魏藏書,對此心中也有羨慕。 古上千年的世家早已零落,南魏也不過兩三百年時光累積,然而這兩三百年間的興盛放在時下里來看就猶如長青之樹,令人景仰。 天下與南魏比肩的也不是沒有,不過名氣興盛俱不如南魏之高,楊三爺也是讀書人,其實也心向往之。 “既魏先生覺得胡家所言不差,便應當沒錯了?!睏钊隣敱闩c太孫吳道。 太孫頷首,便帶著人往軍營里去。 不管太孫離了軍營之后,軍中諸人如何勾兌,只要他們不想造反,依舊還得規規矩矩的站在太孫的面前。 太孫也不啰嗦,將胡家二老爺之話說了出來,想要在軍營校場中試一試那巨弩之能。 胡家老三那位老舅子,軍中許多將領倒是都知曉,那巨弩確實是好物,然而虧就虧在是當年新火藥丸被研制出來之后才鉆研成功。 這三關里,風吼城與胡馬關常年遭受敵襲,然而當年火藥丸得以改善,炮臺還是由胡家三老爺那位老舅子之手改造,因此威力大增,又風吼城與胡馬關常年少雨,火炮長年能用。 有此做對比,那巨弩的殺傷力大大不如,便不行了,因此胡家與那位老舅子曾往軍中推薦,然而不論是之前的南陽侯還是現在的劉希庭,就是邢崇等心中,對此物也并無偏好。 不過太孫想見那巨弩要借校場來看成效,也總比對炮臺有了興致,然后使人要放火炮的要強,畢竟火藥丸成分雖不復雜,然提純不易,當年除了試用之時,也少有浪費。 邢崇已失前鋒之戰,此時尤等軍情來報,倒也沒想在這等小事上攔著太孫,自然是應聲著人前往校場準備。 如此再等到胡家人來,太孫未見得那被麻布掩蓋住的巨弩模樣,倒是見到了胡家三房的老舅子。 老人看上去年紀六七十許,不過臉色紅潤,倒有些仙人風骨模樣,唯有頭上光禿禿一片,只余下后腦勺一抓頭發短短的一簇用紅繩捆在那,頭皮光滑可鑒,又穿著一身粗布衣服套著個陳舊棉襖,外貌著實有些喜慶。 此人姓鶴,雖是外表老態十足,然而實際年紀不過五十許,雖算得高齡,然而跟外表似六十七相比,也算是老態了。 這鶴老跟在胡家二老爺身后并未說話,跟旁邊同立之人一般神情十分淡然,與前面十分激動的胡二老爺倒成了鮮明對比。 隨后在胡家二老爺的介紹之下,才知他身后那中年乃是他三弟,胡三老爺。 胡三老爺也不是愛說話的,不過因鶴老一生醉心于機關之術,無妻無子,倒是將胡三老爺當作自己的繼承人在教導,因此此回胡三老爺也一道前來示范這巨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