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林氏被逼得啞口無言只覺得這些御史簡直就是無理取鬧,“我與公并無恩怨,何故逼迫一小女子?” 御史一張嘴,罵死人也是有過,當御史就要得臉皮夠厚,心夠冷,嘴皮子夠嗆,若是被女人罵一罵就閉了嘴,那也不是御史了。 相對于御史在朝上指桑罵槐的那些經典,林氏在邊關說服邊關人的所謂口才也不過爾爾。 “吾等只是為邊關投軍男兒不值,千辛萬苦所來功業,竟被以色伺人者以私權而奪之!”御史對著林氏說完竟是轉眼就對著皇帝痛哭涕零。 “陛下,邊關從軍男兒為國效命,不伺父母,冷落妻兒,打下的這番功績竟是被無知婦人所奪,我等遠在京城,坐享太平,亦為邊關男兒們不值呀!陛下!”下一步,御史竟是哭得跟死了爹一樣了。 就是兵工坊里的匠人,卻也算是軍戶,御史之話也不算說錯。 林氏被御史逼得節節敗退,她一不能解釋方子來源于何書,二不能證明自己與先朝遺民并無干系,三不能說明為何配方比例為何與后面呈上來的大有不同,四不能說明為何配方上有兩種配料名字在自古以來的書本上并無出處。 便是要編造些古籍出來,一句林夫人師承何人,學識如何,又何著作,可否拿出一二,就讓林氏繼續當了啞巴。 林氏不傻,此時御史只給了她兩條路,一條是承認火藥方子是真的,然而她與前朝遺民有著干系;另外一條路就是承認方子是假的,她不過是隨便糊弄而來冒功居功。 事實上就林氏在朝上與御史的這番辯駁,在朝上所立官員的心中,往輕的方向想,都已經坐實了她不過是看過一本有火藥相關記載的書,僥幸得到一星半點火藥有關的,只尋摸著胡亂寫了一張火藥方子來騙人,然后仗著南陽侯乃是三關大將就壓迫了兵工坊主事。 可選這兩種的下場都不會好,哪一條她都不能承認。 這般逼迫之下,林氏到底只是女子,便是在邊關見過兩方戰事十余年,也擋不住自己想要暈過去而避免面對御史一針見血般的質疑。 林氏一暈倒,皇帝自然先得讓御醫治人。 然而林氏暈過去了,南陽侯并不曾有,節節勝利的御史自然要將炮火轉移。 南陽侯并非林氏這般不明輕重的的婦人,今日林氏失態,南陽侯府已處于劣勢,對方有備而來,招招致命,在看出皇帝亦開始懷疑之時,他只能認罪! 自認被美色迷惑,因當初只聽得林氏拿出火藥方子,便信以為真拿去給了兵工坊研制,最后未經考證便只當研制出的火藥乃林氏所給出的配方所得。 只這般認了火藥方子為錯,方才能擺脫與前朝遺民有干系的懷疑,以罪洗罪。 第018章 林氏誥命慘被削 南陽侯認罪,又因皇帝對南陽侯本就有疑心,在朝下御史與臣子們的堅持之下,皇帝一怒當場削了林氏的誥命,然而又念及南陽侯多年功績,南陽侯又乃三皇子岳丈,幾分薄面之下,只是將人卸職,但爵位能保。 然而南陽侯為一身份微賤女子拋棄發妻,冒領功績實乃糊涂,責令閉門自省,三關令兵部另擇將領之。 皇帝又當場賜下了獎賞與三關兵工坊處,隨后散朝。 只南陽侯扶著林氏往宮外走之時,旁邊有人冷笑,“蠢貨,放著好好的夫人不要,偏生要個不消停的女人?!?/br> 說話的乃是平寧侯,比南陽侯年紀小上幾歲,本就勛貴中的浪蕩兒,當初跟在魏家兄弟屁股后面借勢威風的東西。 平寧侯許是為魏家不平,南陽侯也只是掃了他一眼,對著這廝一路的嘲諷并不回嘴。 然而那句話到底也是放在了心里,若是沒有林氏,自己身邊陪伴的是魏氏,是否還有今日之禍? 此事不只平寧侯這般想,便是下了朝的皇帝,在批閱了一番奏折之后,回到皇后宮中,也與皇后感慨,“想當年師兄本是打算將魏氏嫁予跟在身邊多年的常樂,誰也沒想到最后會與南陽侯府結親?!?/br> 魏家掌六關,蕭家掌三關,邊關總共不過九座大型邊防城,兩家各掌其三,兩方結親要遇著多疑又剛愎自用的皇帝便是自絕死路,然而皇帝再多疑,卻因當初與魏家侯爺的一師之情而對這樁婚事睜一眼閉一眼。 反而是常樂,自十四從軍,雖是蠻橫武夫,被魏侯一手養大忠心耿耿,也是因家世低微又急于前線才耽擱了婚事。 皇帝當年看出魏侯爺有那個打算,心中也覺得此人是極妥的,雖是蠻橫卻也耿介,從不與人耍心眼,又是魏侯爺親自教導,再合適不過的結親人選。 后宮不得干政,然而皇后卻是與皇帝在禮法上平齊之人,不干政卻不是不能議政。 皇帝如今仍稱呼被滅了三族的魏侯爺為師兄,少年夫妻到了快白頭的皇后自然知道皇帝心里最真實的想法,便道:“當年聽說還是南陽侯在魏侯爺面前發過重誓,終身不納二色,方才娶得魏氏過門,那幾年與魏氏之間卻也是恩愛,常一道騎馬出游,倒是羨煞過京中許多閨閣女子。只沒想到在邊關里,會遇著林氏這般天下少見的女子,怕這也是魏氏的劫數?!?/br> 皇帝對于南陽侯的印象,要說在南陽侯年幼之時,卻也覺得不差的,就南陽侯那份深情,當年他自以為覺得像他與自己的皇后。 只是沒想到后來會再納一個林氏為了林氏失了體統,皇帝對南陽侯所謂的深情也就看得鄙夷了。 皇后此時提起林氏,且還贊美說是天下間少有,卻是觸動了皇帝的怒氣,“不過是個沽名釣譽的小人,說什么天下少有,那份不要臉,倒真是天下間少有了!” 皇后其實是知道前朝之事的,也并不避諱皇帝她知曉,問道:“陛下,便是御史彈劾,也需得實證不是?林氏若真是冒功,三關當有人舉報才是。只是這十來年,林氏的名聲一步一步響徹邊關,卻從未聽說過甚不好的話來,想來也沒那么容易作假?!?/br> 皇帝冷笑,“我倒想是真的,自魏夫人戰亡之后,我朝十多年不曾再出過女將軍。想當年魏夫人隨師兄上場殺敵,親自斬敵首有數百,林氏卻做過什么?” 這也是皇帝在南陽侯多次為林氏請功,他卻只是輕飄飄的賜下誥命的緣由。軍中職位,不論高低,卻都要拿人頭說話的。 便是軍師一職,也需得經過戰場的考驗。 可這兩點,林氏都沒有。 林氏被剝奪了誥命之事,是平寧侯帶來給魏氏聽的。 “魏jiejie,你說這是不是報應?”平寧侯只把朝上林氏的失態與魏氏活靈活現的表現了一番后才拍著肚子開懷大笑。 平寧侯比魏氏小上三歲,幸祖上有軍功得以封侯,自幼不學無術,年幼之時因府邸與魏侯府相近,便死皮賴臉的跟在魏家人后面仗勢欺人。 好在京中紈绔子弟并不少,當年平寧侯的頑皮比起宗室子們并算不得什么,所以這些年除了沒本事些,倒也活得自在。 之前魏氏所置辦的宅子,便是與他夫人知會之后掛在他的名下。 而平寧侯相對魏家上面的兩個哥哥,也跟魏氏的關系更親近一些,因此這些年頗為為魏氏不平,只不過以往他拿南陽侯無可奈何,如今有可以落井下石的機會,自然也不會放過。 然魏氏如今不計較男女身份與平寧侯坦然對坐飲酒暢言,還因有三年前她娘家出事,雖只有個虛職的平寧侯在朝上卻愿意與一干大臣們爭鋒相對,一直到最后都堅持魏家不可能通敵造反。 那時平寧侯因仗義執言,在朝上被領了三十廷杖,在府上養了半年的病,卻還讓自己的夫人多次前往南陽侯府安撫魏氏,這一片赤誠之心,魏氏一直銘記在心。 “因果報應,自有天定。阿弟你也莫要一時忍不住,又卷進這些朝爭里去,要再挨一頓打,我還真擔心弟妹怨我了?!蔽菏闲χ?。 平寧侯娶的妻子并不是多厲害的人,但與平寧侯一般性子簡單,脾氣粗暴,往年與平寧侯鬧出矛盾時,還常常要魏氏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