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書迷正在閱讀:淡漠大佬飼養了觸手怪物后、太子的中二期觀察記錄、入局(誤入狼途)、在星際努力護馬甲的日子、重生之自重、下崗妖精再就業指導、你是我不可觸及的傷、先婚后愛之睿少溺寵妻、我和死對頭被迫結婚、砸錢養大的弟弟還是黑化了!
舜華笑道:“湘東王必然是為女兒出嫁的事憂愁呢?!?/br> “是這樣么?”沈太后嘆了口氣。 被身旁的明妤用力推了一下手臂,蕭璋這才“啊”了聲醒悟過來,忙答道:“兒臣確實分心了,母后原諒?!?/br> “你從小就不會說謊,卻不知因此受了多少苦,如今還是這般模樣,”沈太后揮揮手道,“罷了,你們父女自留在此處說話罷,哀家陪你神游半天,卻是累了?!毖粤T起身,由舜華扶著入了寢殿,在書案后坐下,慢慢調弄博山爐間的香料,平心靜氣道:“舜華,你恨哀家么?” 舜華嚇了一跳:“太后!” “你說實話吧,”沈太后停了手里的動作,面容忽然疲倦下來,“哀家將你困在深宮這么多年,讓你夫離子別。哀家做出這等違逆天理的事,自知道是會被人怨、被人恨的?!?/br> 舜華在她的話下跪地,慢慢道:“不瞞太后,八年前初入宮時,舜華怨過。但也不是怨太后,因此更不論恨了。這本是命,我又能憑什么恨呢?八年前,是太后救了沈崢一命。舜華這輩子感激太后,心甘情愿留在太后身邊?!?/br> “你從來就是最聰明懂事的,”沈太后幽幽道,“不像哀家的陵容?!彼焓址銎鹚慈A,“起來說話?!?/br> “是?!?/br> “沈崢的事,不必謝哀家,這是哀家的私心,也是沈氏存留的根本,他本來就是我們沈家唯一的嫡脈,無論他以前做錯了什么,哀家都要保全他,”沈太后看著舜華,此時的眼神分外憐惜,“不過哀家也知道,的確是為難了你。沈崢有福,有你這樣的妻子。不像哀家的陵容……”她再一次念叨這句話,向來深遠的雙眸一瞬水霧迷蒙。她揚起臉望著殿外蒼遠的天空,仿佛越過那些悠悠白云便能穿透歲月之隔,可以讓她清楚地望著誰,深深地思念誰。 “陵容,”她囁嚅道,“哀家太寵愛她,也最終害了她?!?/br> 舜華握住沈太后的手,亦是滿目哀傷:“太后?!?/br> 沈太后長長吸了口氣,回過頭,依舊是如常神色,望著她:“舜華,哀家要請你幫忙做一件事,做完這件事后,你就可以回去沈府,回到你夫君和兒子身邊?!?/br> 舜華道:“太后請吩咐?!?/br> “你隨夭紹去北朝,”沈太后慢慢道,“那北朝太后裴媛君是何人,她當年和謝攸、陵容之間是什么關系,你最清楚。夭紹這次應裴媛君之請北上,哀家心里是萬萬個不放心。哀家要你北上一路看著明妤,照顧夭紹。明妤與北朝皇帝順利大婚后,不論裴媛君有什么借口,你都要將夭紹平安帶回哀家身邊。猶其要記住,看住夭紹的行蹤,不得放任她私下與別人來往密切?!闭f到最后一句話,她的目光異常犀利,盯著舜華,不容抗拒地堅決。 舜華領悟出她話語深處的意思,躊躇片刻,才點點頭:“舜華明白?!?/br> 沈太后微笑,這才繼續道:“你之前是你們那群人當中的女軍師,才華睿智不輸你家的丞相大人,這些年在哀家身邊,你在朝政上的作為哀家也看得清楚,此番北上,你要盡快弄清楚北朝宮廷和局勢,提點明妤,讓她知道自己今后該親近哪些人,該疏遠哪些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讓她知道她的路該朝哪個方向走下去才是大道?!?/br> 舜華道:“舜華會竭盡所能?!?/br> “那就好,”沈太后透出口氣,展了展衣袖道,“為哀家換素服,哀家今日下午都要在佛堂念經,為明妤祈福,為東朝祈福。到晚上家宴時,你再來叫哀家?!?/br> “是?!彼慈A取來一襲月白綢裙。 沈太后換著衣裳,忽然道:“阿憬今日還是入了宮?” 舜華手下動作微微一滯,輕聲道:“是?!?/br> “該來的,總還是會來的,”沈太后望著殿角懸掛的那幅薔薇爭艷圖,花色的儂麗在午后熠然的日光下似乎要灼出血來,她笑了笑,“那好吧,哀家拭目以待,看看我那皇兒還究竟能不能成個有為的君王?!?/br> . 此時的文昭殿,皇帝蕭禎正親手提著一盞燈籠,將云憬帶入寢殿之下素為禁地的幽室。推開石門,只見晶石鑄成的血薔薇鑲滿四壁,映著微弱的燭火,隱隱有緋色光澤滿室流轉。 “瀾辰,”蕭禎將燈籠掛在一旁,望著正北墻上那卷畫絹,伸手輕輕撫摸畫里面絳紗宮裙的佳人,輕聲道,“你知道她是誰么?” 畫像里的女子容色絕世,被幽室里無數血晶薔薇花環繞,正是綻放得最美最耀眼的那枝花朵。昔日東朝的第一美人,昔日東朝最尊貴的皇后,昔日高平郗氏最受寵的幼女,到如今,不過是香魂一縷,死而無名,只能被深愛她的男子藏在地下石室中,暗自追念。 云憬看向畫像之側“郗敏之”的名諱,微微頷首。 蕭禎輕聲一笑:“你是不是也在心中笑朕的無能?” 云憬一驚,自是連連搖頭。蕭禎止住他欲跪地明志的動作,苦笑道:“就算是笑朕,朕亦不怪。朕的確無能,朕的皇后、朕心所系,卻最終因八年前的禍事而與朕死別,甚至朕還剝奪了她的封號,讓她從此成了無名無分的冤魂?!?/br> 云憬抿住唇,垂眸不語。 蕭禎道:“你父親自那事之后,從不來鄴都,朕卻明白他的心意,他當年雖斷臂絕義,但朕知道,那卻是無奈之舉,對不對?” 云憬聲色不動地望著他,不置可否。 蕭禎并不以為意,走到室中石桌旁坐下,低頭想了一會,才緩緩道來:“你云家和郗家世代骨血連親,你的祖父云綽娶朕的姑母柔儀,而昔日的丞相郗珣娶柔儀之妹柔誠。柔儀柔誠兩位大長公主是雙胞姐妹,云綽與郗珣也從此親如兄弟手足,無論朝事戰事,無時無刻不是同進同退,他們二人,連帶當時的尚書令謝昶、御史大夫沈弼、大將軍裴道熙,五人齊心輔佐,這才有了先帝時期的鼎盛之治?!?/br> 蕭禎話語微頓,在云憬無言的注視下嘆了口氣,接著道:“因母親是雙胞姐妹的緣故,你父親云濛和郗珣之子郗嶠之生而相似幾分,兩人的感情更是兄弟難比的深厚。云氏商事遍及天下,你父親云濛年輕時隨云氏商旅北上,經塞北認識了鮮卑獨孤氏的女兒獨孤靈,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婦。獨孤靈之姊獨孤嫣,南下探望meimei時,亦與郗嶠之一見鐘情,從此留在了東朝,是為郗夫人。獨孤嫣笑顏無雙,獨孤靈歌聲清澈,當時人稱‘一笑雙城璧,再歌千明珠’,便是說你母親和你姨母的絕代風姿?!?/br> 蕭禎說著往事時,云憬似乎也是聽得入神,忘記了尊卑,撩袍坐在一旁。四周的紅晶薔薇嫣然璀璨,不禁讓他想起年少時東山郗氏山莊后的那片薔薇林――當年的風光何等明媚,漫山的薔薇花蓬勃盛開,妖嬈爭妍,繁華無盡。他的唇邊忍不住微微一揚,在室中一剎的空寂中,穿透那些悠長模糊的記憶,竟是望去了更遠――仿佛能清晰看到,那些自己從未見證過的往昔,能感受到父輩們少年意氣時的真情摯意,能看見那已然遙遠的昏黃,有人在笑,有人在歌。 蕭禎知他已然心動,笑著道:“你還記得郗嶠之的兒子郗彥么?你們二個孩子從小面貌十分相似,常人難以分辨?!?/br> 云憬眉宇間的惘然猛然一斂,目色如霜,微微低了低頭。 蕭禎探究的目光在云憬五官深處猶疑,低聲問道:“瀾辰,你還記得,你的那個兄弟么?” 云憬聽聞此言,突然間想放聲大笑。 何嘗不記得,怎能不記得?他的血液正在自己身體里流動,他的神思正掌控著自己的大腦――云憬,郗彥,在八年前那一日,兩人的生命早就融成了一人。世間誰能將他們再分出彼此? 云憬抬起頭,在蕭禎期盼的注視下,輕輕頷首。 蕭禎笑起來,那笑容的復雜深刻讓云憬心頭突地一跳。他知道,蕭禎接下去的話,將是他等待千日的契機,卻又會是他意料之外的驚詫。 果然,只聽蕭禎道:“朕就知道,郗氏族亡,仇恨未散。云濛斷臂絕義,卻是為了臥薪嘗膽,郗氏這個仇,他定會念念不忘,會囑咐云家的子子孫孫去為郗氏洗刷這個冤屈,是不是?” 滿室灼血的華光中,云憬的目光平靜得異常。 良久的沉默后,他微微一笑,站起身,對蕭禎深深躬腰,自袖間取出一卷錦書,雙手遞上。 蕭禎迫不及待地打開錦書,閱罷,釋然大笑:“朕知道!朕怎么會不知道?云濛許你入鄴都,必然是決定了走這一步。朕當年不敢,朕懦弱十余年,但如今朕悟了,朕也決定了。朕,正需要云氏的支持。便如四十年前,先帝需要你祖父一般,朕需要你?!?/br> 他伸手推開石門,拉著云憬走上文昭殿,口中連連道:“來,阿憬,瀾辰,朕的白云之子,朕今日要和你好好談談?!?/br> . “朕并非生而懦弱,早年在太子學舍,朕身邊有云濛、郗嶠之、謝攸、沈崢、趙諧、裴行,還有朕的大哥蕭璋,我們幾人也曾立誓要為東朝立下不遜先祖的功業,要創下亙古未有的盛世。而事實上,他們也都去努力做了――”蕭禎坐在文昭殿的龍榻上,以銘心刻骨的久遠回憶開始君臣之間的密談,“你祖父逝后,你父親說要為朕斂聚天下財富,辭爵回了剡郡東山,專心商事。郗嶠之與朕的大哥蕭璋戎馬從軍,戰功顯赫,說將來要為朕威守四方,奪中原,謀天下。謝攸才貫古今,去剡郡任職內史,為朕遍搜天下書籍,襄舉四方名士,攬學治典。趙諧、沈崢、裴行三人留在宮中輔佐朕,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朕當時雖還是太子,父皇卻放手讓朕做事,本正是雄心勃發的時候,卻未想,十五年前,發生了那場禍事……” 云憬靜靜坐在一邊,聽到此事時也不禁微闔起雙目,低低嘆了口氣。 往事難堪回首,卻又不能再次逃避,蕭禎揉了揉額,平穩氣息后,才以淡然的語氣往下道:“聞喜裴氏,本是中原一脈,非我江左士族。百年前天下大亂時裴氏不愿臣服烏桓胡夷,衣冠南渡,投靠我東朝蕭氏。裴氏能人輩出,幾代重臣,也漸成朝中大族。只是世家大族之間向來有門第之爭,裴氏與武康沈氏姻親交好,卻與當時的高平郗氏、晉陵謝氏格格不入,無論朝上朝下,明爭暗斗素以成風。郗氏向來是東朝第一士族,謝氏向來是東朝名士的領袖,裴氏日處下風,漸感不忿,十五年前,一怒之下竟率徐州六萬精悍士卒叛變,再次投奔北朝。是以釀成了那場巨禍――” 蕭禎似乎氣力不支,聲音漸漸低沉,語氣也越來越緩慢,云憬將溫在暖爐上的藥汁倒了一碗過去,蕭禎飲了,抬頭見云憬關切的神色,搖搖頭笑道:“朕無礙,不必擔心。方才說到哪了?” 此話問出,卻不待云憬回答,他又道:“是了,說到裴氏北逃。那次裴氏北上極為機密,是以唯有嫡系逃出,其余支脈族人留滯東朝,因叛逆大罪全族被誅,而武康沈氏與其世代交好,自然也逃不了干連。除了朕母后這一脈,沈氏也幾乎全族皆滅。那時先帝已垂垂老矣,裴氏叛逃的事更刺激得他病情加重,未撐半年,便薨逝而去。朕繼位時本并非年少,登基親政之事本是水到渠成,但朕的母后因裴沈之禍早已草木皆兵,為防有變,與當時為太尉的沈弼在一月內迅疾控制了整個朝局,甚至,手執虎符掌握著東朝所有的軍隊。朕不得不承認,朕的母后,實是女子中的豪杰丈夫。朕為了沈氏曾受的災難放任母后掌權一時,本以為她不久便會還朝于朕,可誰知,朕是大錯特錯……” 蕭禎話低不成音,可接下去的事,不需要他再說,云憬也完全明了。 權后掌國,新帝傀儡,這一延續,便是整整七年。而當年那場裴氏與沈氏之禍中,丞相郗珣為主審,這樣的宿仇,怎能不導致后來的又一次族變?只不過,前一場沈氏的冤屈是牽連之冤,后一場郗氏的冤屈,卻是憑空生無、冤得徹徹底底罷了。 而在這兩場族變中,那些冒充著魑魅魍魎的小人無風起浪,肆意生事,怕才是兩族冤魂最難咽下的怨氣。 蕭禎對云憬道:“郗氏血案當年雖非由朕起,卻因朕無能而致。朕身弱多病,有生之年,唯愿平反此案。瀾辰,你父親信中說你多年來調查此事冤情,可有眉目?” 云憬笑著搖搖頭,提筆寫道:“陛下,先不談當年的冤情,若真決心要平反郗氏血案,你必得要先有平反之權?!?/br> “權?此權必是君主無上之權,”蕭禎卻是無奈嘆息,“郗嶠之、謝攸皆逝;你父親云濛獨臂不愿回朝;裴行這個北逃的叛徒更不用說;沈崢這些年唯聽母后吩咐;趙諧剛剛回朝任職,人脈不暢;朕的大哥蕭璋和弟弟蕭子瑜皆被外放任職;太傅謝昶雖是朕的老師,多年來卻不愿與朕再親談一次……朕何嘗不想奪權,可惜朕身邊缺人?!?/br> “陛下倒不必過于憂心,前者已逝,自有后來者補上,”云憬落筆如飛,“郗嶠之雖逝,陛下身邊能將仍多,廣霽營洛青,禁衛統領張瑾,都是死忠君主的悍將。只是這些人素以為陛下文弱,更兼天威難測,所以與陛下不甚親近。再者,蕭璋之子蕭少卿,挾劍絕倫,文成武成,是國之棟梁。而湘東王蕭璋與汝南王蕭子瑜外任江州、豫州,手握兵權,鎮守一方,也并非是壞事?!?/br> 蕭禎眉目稍舒,眸光微亮。 云憬繼續寫道:“至于丞相沈崢,陛下當真以為他唯聽太后之命么?若是如此,那么今日的朝廷就該是沈家獨大的局面,可事實上并非如此。沈崢唯才是用,斡旋多方,他的心,怕是比陛下想象得更加堅定和忠誠,因此他的為難和苦處也更多。陛下與他自幼相識,應該比任何人都了解他才對?!?/br> 蕭禎道:“朕是信他,可舜華在太后身邊一日,他的心始終不會完全放下?!?/br> 云憬看了他一眼,目光輕起細微的寒芒,卻迅速掩在垂落的眼睫下。 “至于太傅謝昶,”云憬筆勢稍慢,猶豫片刻后,寫道,“他不再親近陛下,是對陛下失望?!?/br> “對朕失望?” “陛下當初繼位時,一時心軟,竟任母后的喪族之痛連連退步,任太后奪權而無還手之力,為人君者,殺伐權謀該要怎樣的鐵腕果敢,這樣的心軟,只能是陛下的軟肋。陛下繼位后,又與郗皇后情深纏綿,不知人間疾苦,不知子民之憂愁,為人君者,若忘了這些,必非明君。而每當這些時候,太傅定然是來勸說過陛下的,可是陛下一定未曾聽進半言,不然也沒有后面的災禍,也沒有今日的局面。他為人師,不能教弟子成材,他對自己失望,也對陛下失望,這是必然的?!?/br> 蕭禎的面龐乍白乍紅,他這個皇帝雖無權,然威嚴猶在,生平誰人敢這樣指責質問過他。身體仿佛一瞬融在火爐,一瞬冰在深海,讓他坐立不安,心神俱亂,愧疚和悔恨潮滾潮來,迫得他額角也漸漸出了冷汗。 云憬抬目,毫無怯退地望著他,如此沖撞圣顏,他已然將生死置之度外。 蕭禎在他的目光下艱難道:“是,朕年輕時的確糊涂過?!?/br> “君知錯改錯,天下大仁大圣莫過于此。如陛下向太傅澄清自己所錯,太傅不會不為陛下感動。而到時,以太傅三朝元老威望,他能幫陛下謀取朝中絕多數官僚的所向,又以謝氏素來為江左名流精神領袖的聲譽,他也可以幫陛下得到大半江左名士的心?!?/br> “卿言甚是?!笔挼澭矍盎砣婚_朗。 云憬接著寫道:“至于郗氏之案,與當年北朝獨孤一族被誅、鮮卑一族被逐亦有關聯,陛下想必清楚一二?” 蕭禎頷首,嘆息道:“當年那位北朝的大司徒獨孤玄度是你母親的親兄長。郗氏之罪,罪在不戰而逃,通敵賣國,禍藏反逆之心。當時的證據之一,便是獨孤玄度與郗嶠之私下的信件?!?/br> 云憬眸色一冷,行書道:“所以,此事的源頭在北朝。瀾辰斗膽,請陛下再給半年的時間,等我在北朝查清來龍去脈后,到時定將所有的人證物證送至陛下面前,以助郗氏冤案平反?!?/br> “善,”蕭禎微笑道,“那朕便在鄴都等你的消息?!?/br> 云憬退后三步,跪叩而拜,行禮后,轉身離去。 青衣淡遠,長袖翩然,蕭禎望著那慢慢消融于日光下的身影,竟似做了一場夢般的惘然。 . 明妤出嫁北朝的吉日定在十月初一,這日清晨,霞光剛剛破曉,僖山宮廷前便有百官云集,禁衛如林,秋風吹颯連綿錦旗,隆隆鼓樂伴著萬人的朝賀,聲勢輝然直映九霄。 夭紹著明紫宮裝,站在勝鼎門下。蕭少卿策騎黑驪過來,說道:“你的車駕便是阿姐后面一輛?!?/br> “我不能和阿姐在一起么?” “按規矩是不可以,”蕭少卿微笑,拉了拉韁繩,“不過出了鄴都就沒人管了,放心?!?/br> 夭紹見他鮮衣怒馬甚是威風,唇輕輕一動,剛要說什么,卻又忍住,撫著受傷的右臂,臉色黯然。 “坐在車里和騎在馬上一樣可以賞盡沿途風光,”蕭少卿目色透澈,似是一下看穿她的內心,用馬鞭卷起她的右臂,輕笑道,“梁上君子,刀傷大概還未曾養好吧?!?/br> “你還敢說!”夭紹想起前夜回府時收到的令牌還有那侍衛傳到的話,一時惱得很。 蕭少卿淡然一笑,落了馬鞭,將她的手臂緩緩放下。眼見明妤仍被沈太后和皇帝拉著殷勤囑咐,兩人在勝鼎門下有一句沒一句地絆嘴,待紅日東升,蕭少卿才駕了馬離開,自去打點儀仗。夭紹轉身正要去車馬處等候,卻見宮城墻下,沐氏兄弟跟隨謝粲繞過朝賀的諸臣,正向這邊走來。 謝粲背著玉狼劍一臉愁苦色,走到夭紹身前用力挺直了腰,抱怨道:“阿姐,我真的要吃飯睡覺都得帶著這石頭一樣沉重的東西?” “嗯,”夭紹撫摸他的發,微笑叮嚀道,“要聽阿公的話,在廣霽營不得使侯爺威風。這把劍就這么背在身上,等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時,才可摘下。當然,如果你不愿背著它,那就多練劍??偠灾?,此劍不可離身?!?/br> 分明是怕自己借機偷懶么?謝粲聞言愈發沮喪,背上的玉狼劍此時又狠狠壓了下來,他不得不再憋一口氣,使勁板直了腰。 夭紹伸手擦去謝粲額角的汗珠,望著幼弟心里著實不舍――這么多年,自己還是第一次離開他去那么遠的地方,而且還需兩個月之久才能回來。 謝粲亦是難分難離,拉住她的手交待道:“阿姐,早點回來,不然我就去北朝找你?!?/br> 夭紹笑了笑,朝跟在他身后的沐宗和沐冰道:“宗叔,五叔,幫我看好七郎,照顧好阿公?!?/br> “郡主放心,”沐宗取出一個紫綢錦囊遞給夭紹,輕聲道,“郡主,太傅說到了北朝若遇十分危急,方可拆開一閱?!?/br> 夭紹奇怪:“阿公怎么在家時不給我?” “這是太傅剛備下的,”沐宗一言帶過,轉而又吩咐將跟著夭紹北上的沐奇,“老三,照看好郡主?!?/br> 沐奇笑道:“我明白?!?/br> 夭紹收好錦囊之際,皇帝和太后已送明妤出了宮門,勝鼎門外,百官下跪,山呼萬歲。夭紹不敢再多耽擱,當下辭別謝粲,領著沐奇走往車馬處準備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