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節
作者有話要說: 二合一更新!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乖乖丶、天空已微藍 1個;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臨淵之舞 50瓶;天空已微藍 20瓶;蘇則、海邊的小小魚 10瓶;薩卡列夫 6瓶;霧琴 4瓶;奶茶五分糖 2瓶;非常感謝!嚒嚒噠 第123章 天災巨變 答案不言而喻。 田棠欣后悔了。 當初她應該選擇去目離市的。 去了目離市,不僅有老同學可以依靠,住的地方也會比這里的鴿子籠要寬裕。 現在她都已經遷到這里來了,后悔也遲了,她懊悔,不過總的還是高興的心情居多,天空之城!這可真是太好了! 可以說是萬眾矚目當中,那個被懷疑是空中之城的地方在擴大著。 那塊黑色的扁平的圓餅上面有工人冒著雪在工作,他們負責把這塊餅頂的面積擴大,圍觀的人看不到下面是什么樣的場景,但是上面因為高度的問題,大家是能看清楚的。 警戒線內禁止閑雜人等出入,所以在警戒線外圍了很多人,一個個全副武裝,頂著寒氣,撐著傘在那里看著圓盤的面積一點一點的擴大。 速度很快。 那圓餅是之前就已經做好的,工作人員現在就是負責拼裝,一開始照片上傳出的照片上,那塊圓餅的面積大致是一個cao場大小,但是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擴大了一半。 在邊緣有很多工作人員,還有機器把材料送上去,看得人擔心那塊圓餅會承受不住他們的重量,倒下來。 這點來說還是讓人安心的,那塊圓餅連個晃蕩都沒有,穩穩當當。 網友快瘋了。 “官方,官方快點回答,這就是空中之城嗎?” “我們是不是不用搬家啦?” “蘇大佬牛逼這幾個字我已經說累了?!?/br> “大佬,您看看我,我跪的標不標準?!?/br> “住在天上的感覺是什么樣的,答案或許很快就能夠得到滿足?!?/br> “我實在太期待了!” 在這一片贊譽中,偶爾會有一些不太中聽的話。 “這種技術是人類的一大突破,人類現在面臨滅世之災,應該公開共享?!?/br> 有這方面的高手去查,十之八九ip都是海外的。 “某某國的核潛艇技術怎么不見你們嚷嚷著開放?” “這種人不必給眼神,忽略它忽略它?!?/br> “智障兒童歡樂多?!?/br> “夢里什么都有,洗洗睡吧?!?/br> 蘇濤和陳巧蘭也沒忍住好奇心,開著車過來圍觀了。 蘇真真也來了。 他們來的比較晚,所以沒辦法到前面的位置去,不過也行,他們在附近找個高地,然后用望遠鏡看,或者是用攝像機調整鏡頭也可以看到。 那塊黑色的圓盤太顯眼了,拉近了鏡頭還能夠看到在那里工作人員的舉動。 其實也沒什么好看的,他們又看不懂。 但是那代表的意義,讓他們再無聊也看得津津有味。 他們不知道的是,蘇蕎初也在這里。 圓盤只能離地二十米嗎? 當然不是,如果是只有這么點距離,水位上來什么用處都沒有。 這是可以調整的,在建造階段沒有必要太高。 就這,在上面的工作人員也是有安全措施的,防止發生意外。 上面的工作人員知道要在空中作業的時候,心不虛嗎? 但是沒有一個人后退。 如果不是身體支撐不住,他們甚至都不愿意跟人輪換。 目前為止一切順利。 宋知山也在這里,在一個大帳篷里,蘇蕎初在電腦前不知道在調整什么數據,這些宋知山不懂,他就站在帳篷門邊,看著面前這塊圓盤,,心里涌動著無限豪情。 他這幾天都沒睡好,卻一點都不覺得累,這也是現場工作人員的普遍狀態,一個個就跟打了雞血一樣,他們未來有可能就灰居住在這里,或許還會名傳千古,跟蘇蕎初這個名字一起在史書上留下篇章。 沒多久,有人過來了,報告抓到了一個“好奇”過來的小老鼠,宋知山立刻過去了。 網上那些叫囂的人沒什么,但是越過警戒線想要做什么的人才是真的讓人頭疼的。 他們的目的很好猜測。無非就是為了這個技術而來的。 間諜這東西無論什么時候都存在。 哪怕是到了這個時候,有些國家自顧不暇仍舊賊心不死。 不過防線十分的牢固,他們要是能越過來,偷走這門技術,宋知山愿意把自己的頭擰下來當球踢。 宋知山的信心是十分充裕的,而事實也跟他充足的信心一樣牢固,只有抓到的耗子,沒有越線的耗子。 有這種見不得人的手段,也有光明正大的手段,以國家的名義提出交流,對這些,宋知山基本上也是以打哈哈為主。 我們自己都不確定,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你這讓我們交易這個技術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這不安全的東西,誰也不敢亂來,到時候人類可是要居住在上面的,要是不安全的話,那就是用許多人的性命開玩笑。 這話說的也是事實,他們自己當然是希望成功的。 但是該有的準備也是應當的。 目前來看,成功還是有很大希望,就有什么不對會及時反饋,現在都沒有什么反饋。 可以想象,要是成功了的話,會為他們國家提高多少聲譽,換來多少利益。 之前他們頭頂被某個世界第一強國給壓制著,他們不希望看到這個國家冒頭,用各種手段打壓,為了不放出最后的終結武器,彼此默契不動用武力,這并不代表著沒有戰爭,只是用其他形式表達出來,殺人不見血。 或許地位還能來個逆襲,現如今他們國家可是彎道超車了不少地方。 之前這個民族屹立在民族之巔,誰敢說,他們不會重回當初的榮耀? 一天天的,這個圓盤越來越大,等到了十公里大的時候,它沒有再擴大半徑,而是在上面加層。 一層。 兩層。 每上一層,就會縮小一圈。 看上去,這以后有可能會變成圓錐形狀。 確實也是這樣,到時候每一層會分成不同的區,集中管理又能最大限度的在有限的空間內安置下更多的人和物。 圍觀的人只能看得到上面,看不到下面,不知道下面做了什么,但是網上每天這里的進度都會掛在熱搜榜上,居高臨下,討論度也十分火熱。 就算官方還沒有出面,但這并不妨礙大家的熱情。 終于,漫長的冬天過去了,氣溫慢慢爬升,冰雪融化變成水流,匯入大海,加劇了水位的上漲。 雪化的時候不利出行,但是有的人不得不出行啊,空中之城還在建立當中,暫時沒那么快應用到各地,他們原本的家園已經迫在眉睫,只能向后方遷移。 到了這個時候,空中之城已經有了偌大規模,在目離市區只要選一個高地,再用一下望遠鏡就能看到了,如果不是暴雨遮住了阻礙了他們的視線,在這邊的民眾不用借助工具也能看到。 蘇蕎初現在偶爾會去看一下進度,大部分時間都是遙控看著這座山。 現在這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山”了,它一共有五層,每上一層它的面積就縮小一圈,最大的底部已經有幾十公里,用的特殊材料,其余的用的也是特制的輕型材料,重量輕、耐用、在水中有浮力。 要是萬一從空中墜落,也能在水面上漂浮。 用蘇蕎初研發的“水上之家”作為基底,,從下到上,第一層,到最高的第五層。 第一層是最重要的,它是這座空中之城的基礎,如果它落下,變為船的話,就是船的核心部位。 目離市的市長每天都要看一看這座空中之城的進度才會安心,他想搬遷嗎? 不想。 他為這座城市努力了這么多年,就這么放棄,相當于把他這么些年的心血白費,搬遷不是那么容易的,爛船都還有三分釘,更別說一座城市,很多東西是搬不走的,這里被海水淹沒之后,就只能成為海洋生物的巢xue和游樂場,而去到了別的地方他會調任,他的班底好不容易磨合的通暢,去了他地又要重建,太多的原因讓他不愿意搬遷了。 但有了空中之城就不一樣了。 他們很大可能會成為第一個在空中的城市。 里面的建筑設計集合了最優秀的一波設計師,共同完成的作品。 節省空間、減輕重量,兼顧生活便利和美觀。 很難。 但是報名的設計師如過江之鯽。 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哪一個設計師不想名留青史?如果他們的作品入選了,這個成就就能達成! 不知道最終會有多少使用面積,能不能把目離市的人口都安置進去? 他們目離市,市區內的人口就有一百多萬,包含下面的縣鎮村人數更多。 這座空中之城如果無法榮那么多人,該遷移哪些人上去? 上面的住處應該怎么分配? 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宋知山身上的壓力很大。 這座空中之城越來越奪目了,每天都被例行詢問,什么時候能夠完成。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