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第六章 1.三種形象的說法是朱維錚先生提出的。 2.三種意見的說法是錢穆先生提出的。 3.見《三國志·關羽傳》。 4.請參看胡適《〈三國志演義〉序》。 5.請參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6.見《三國志·陸遜傳》及裴松之注引《吳錄》。 7.見《三國志·鄧芝傳》。 8.以上見《三國志·吳主傳》。 9.見《三國志·鄧芝傳》。 10.見《三國志·吳主傳》。 11.見《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12.見《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 13.以下涉及劉備事,無另注者均見《三國志·先主傳》。 14.見《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魏書》。 15.見《三國志》之《魯肅傳》、《呂蒙傳》。 16.據說當時曹丕眺望長江說:“彼有人焉,未可圖也?!币姟度龂尽侵鱾鳌?。 17.見《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18.見《三國志·簡雍傳》。 19.見《三國志·黃權傳》。 20.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所謂“五虎上將”其實只有這四人。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劉禪追謚關羽為壯繆侯,張飛為桓侯,馬超為威侯,黃忠為剛侯,也沒有趙云。后來由于姜維等人打抱不平,趙云才在第二年被追謚為順平侯。 21.請參看田余慶先生《孫吳建國的道路》一文。 2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見諸葛亮《后出師表》。此文正史不載,文集不錄,學者多疑為偽作,但仍可代表諸葛亮的思想。 23.范文瀾《中國通史》說,曹cao在北方,諸葛亮在蜀國,都“革去了一些東漢的惡政”。田余慶《關于曹cao的幾個問題》一文則說,曹cao“去浮華、清吏治、抑豪強”,與袁紹形成鮮明的對比,只有諸葛亮“可以同他比擬”。這實在是史家之篤論。 24.建安八年,曹cao因戰馬踏進麥田,便割下頭發以示受罰,事見《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曹瞞傳》。 25.見《三國志》之《法正傳》、《彭羕傳》。 26.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評語稱:“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薄度龂尽ぶT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蜀記》則稱:“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懷怨嘆?!?/br> 27.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及裴松之注引《袁子》。 28.見《三國志·蔣琬傳》。 29.把《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稱為“張道陵的徒弟,呂洞賓的師兄”,是曹聚仁先生的說法,見曹聚仁《〈三國演義〉史事的真實性》。 30.見《三國志·呂布傳》、《后漢書·邊讓傳》、《資治通鑒》卷六十一。 31.陳宮為曹cao謀得兗州牧一事,見《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世語》。 32.見《三國志·呂布傳》裴松之注引《典略》。 33.見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后記 1.見《三國志》之《典韋傳》、《郭嘉傳》,及裴松之注引《傅子》。 2.見胡適《〈三國志演義〉序》。 3.見魯迅《隨感錄三十九》。 4.詳請參看拙撰《〈三國演義〉的“性之病”》一文,原載2010年7月22日《南方周末》。 書香門第【白鷹魅影】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