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頁
其實,大周的官員都很聰明,他們這些人別的本事不說,兩項為官的基本功絕對到位,一是審時度勢,二是揣摩圣意。因此,今日主戰的很多人都看得出來,北漠如今相當于是被逼入了死局,和的可能性很小,它們選戰的幾率很大。北漠要以戰拼,大周更沒有退縮之理!所以,百官皆請戰。 可惜,若是這些朝廷大員知道,將北漠逼(騙)入這個死局的人正是他們的皇帝陛下,不知會作何感想。想來,今日請戰的那些人免不了會在心中多拐幾個彎兒之后,再發言吧。 周斐琦逼著北漠起兵用意為何,眼下無人知曉。但所有人都認為北漠必出兵,這好像已經成了一個無需爭論的話題。 然而,就在三日后,一封加急奏折又送到了大周的金鑾殿上。這次來送奏折的人是北漠的大司儀,相當于禮部尚書。奏折還是國師親自撰寫,大意是對于他們國家的御南將軍傷害了大周軍士的行為深感不齒,北漠念及大周多年照拂之恩,特免除其鎮南將軍之職,并將此人交給大周按周律處置,希望以此能平息大周北疆軍士之憤! 這奏折一來,整個大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有些傻眼,那種感覺就好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口氣憋在胸口不上不下,簡直不能更氣人!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神色數變,誰都沒想到這北漠的國師竟然是如此不要臉的一個角色!這尼瑪也太會甩鍋了吧?!想用一招四兩撥千斤就免除割地賠款?白日夢也沒有這么美的呀?! 然而,御座之上的帝王卻好似早有預料一般,淡淡笑了笑,道:“難得北漠如此深明大義,此事朕知道了。大司儀遠道而來,可先行至驛館歇息。眾卿若無事便退朝吧?!?/br> 這一天的御書房,比之前那次前來面圣的人要更多也更急!然而,但凡有心的人卻都發現蓋無雙作為鎮北將軍這次卻沒有前來。雖不知緣由,卻免不了在心中揣測一番——也不知,上次陛下和蓋將軍說了什么,以至于脾氣急躁又火爆的鎮北將軍這次竟對北疆之事按而不動,真是奇也怪哉! 御書房又熱鬧了一天,皇帝陛下對百官的態度依舊是傾聽為主,至于圣意如何決斷,那些進了一趟御書房,慷慨陳詞過后又出來的官員紛紛搖頭長嘆,說得也無非都是‘此事恐怕到此為止了’。 鎮國公上次便沒有發聲,這一次依舊沉穩旁觀。他如今比任何人都清楚,皇上長大了,且手段了得,這件事,他定然可以妥當處理,看他今日神態,胸有成竹,想來定然早已布下殺招。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鎮國公所料,七日之后,北疆再傳急報—— 北漠原御南軍共計八千人,現已兵臨乾北關下,日日叫陣,讓大周鎮北軍交出他們的御南將軍,否則便要攻城! 這封急報,未上朝廷,直接送到了周斐琦手里?;实郾菹驴赐旰?,讓胡公公去喧鎮國公和蓋無雙進宮,同時他給暗衛下了一條命令:清理驛館。 當天,北漠大司儀于平京驛館失蹤。 鎮國公和蓋無雙將軍進宮之后就沒有再出來,不知是被皇帝陛下留宿了,還是犯了什么事被關進了天牢。關于兩人的去向,打聽的人不少,所獲卻不多。 直到十日之后,百官聽說乾北關外,北漠御南軍統帥將他們的大司儀斬于三軍陣前,才驚覺,這一切的反轉再反轉好似都是有人精心策劃一步一步推進而來! 御南軍斬殺了大司儀,北漠朝廷不可能再坐以待斃。事實上從御南軍兵臨關下的那日起,北漠國師就一連發了三道手書,將這八千御南軍打成了叛軍。 至此誰都看得出來,北漠避戰態度明顯。然而,它越是不想戰,有人便偏要按著他的頭逼他揭竿而起,如今北漠八千叛軍殺了大司儀,國師終于再無退路,不得已派出了一萬王師前去乾北關收服叛軍。 至此乾北關外北漠人已達到一萬八千人。國師的本意是要說服這八千叛軍依舊歸順北漠,以此減少內斗的概率,就算要打也是他們聯合起來一致對外,再怎么樣也不可能在大周軍士的眼皮子底下互相殘殺,那樣不僅丟人,也正好著了對方的道兒,更是顯得他這個國師太過無能! 然而,就在雙方達成協議,準備和談的頭兩天,深夜里,叛軍多名將領的家眷突然現身軍營,也不知她們和那些將領都說了什么,至和談時,所謂的叛軍大營竟然人去營空,八千軍士毫無征兆地不翼而飛了? 當然不是。 那八千軍士于夜晚趁天黑分批撤走了。若問他們如今去了哪兒?繞背王師,直擊王庭!領頭的將軍也不是別人,正是在御南軍中威望甚高的御南將軍,也是拓跋玉的親舅舅名叫呼邪。 其實從他被大周生擒,到被悄悄放走,這幾十日里,他從一個終于北漠王庭的戰神,到被國師氣得吐血,再到對整個王庭失望透頂,期間的心路歷程無人能懂!他這次率軍北上,是和大周的鎮國公達成了一個協議,若他能將北漠國師的首級奉上,大周可扶他登上王位! 若沒有這番變故,呼邪也并無造反之心。然而這次的事讓他徹底對北漠王庭寒了心,當然之前北漠在國師的cao控下北來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只是國師慣于花言巧語,王室中又有多人受他收買。正所謂拿人錢財□□,國師自己買來的遮羞布太多,如今遇到忠臣被小人陷害,身陷陷阱卻見死不救,還沒有骨氣的當起了縮頭烏龜,如此行徑再多的遮羞布也遮不住他的丑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