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對此于孝天也早有預料,提前就印制出來了大批和銀幣以及銅幣等值的紙鈔,這些紙鈔同樣使用了專門讓高明工匠研發出來的紙張,同時采用了最為精美的雕版印刷技術,并且使用了半自動化的機械印刷,還有使用的油墨也是特別生產的,印制出來的紙鈔,比起以前大明發行的那些寶鈔,簡直精美到了天上了。 這些新式的紙鈔,還打了水印,做了很多防偽的措施,于孝天把后世所知的一些紙幣防偽的技術,也都弄了過來,利用這個時代現有的可達到的技術,比如在制造紙鈔專用的紙張的時候,在里面添加一些各種顏色的細纖維,使得紙鈔用紙表面可以看到這些彩色的細線、這么一來起碼現在的那些造假者,想要仿制這種新式的紙鈔,根本就不可能,真假紙鈔放在一起,用屁股也能分辨出來真偽,可以說是做足了防偽的措施,起碼保證幾十年之內,無人可以仿制這種紙鈔。 各地銀行拿到了這些紙鈔之后,開始用紙鈔給百姓兌換他們手中的舊幣,并且官府貼出告示,任何人不得拒收這種紙鈔,紙鈔可當鈔面所印的幣值使用,而收到紙鈔之后的商家,可以在每個月規定的幾天時間之中,到大中國有銀行各地分行之中兌換成等值的銀幣或者銅幣。 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最初當銀行給人們兌換這些紙鈔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根本不要,非要兌換成那些金屬新幣才行。 第一百三十三章 幣制2 銀行便以現在新幣數量不足,臨時用這些紙鈔替代,一個月之后如果他們沒有把這些紙鈔花出去的話,就可以拿來兌換,只是一個過渡措施,各地官府出面擔保,并且派人維持秩序。 人們將信將疑之下,雖然很不放心,但是想到這紙鈔也是當今圣上承諾過有效的東西,現如今于孝天在民間聲望很高,可以說是為普通百姓做了大量實事,頗受底層百姓擁戴的,而且第一批領到紙鈔的也是當兵的和那些地方官吏們,他們拿著紙鈔在市面上購物,市面上商家奉命不敢不收。 所以人們也就捏著鼻子先兌換一點試試再說,抱著試一試的心理,開始兌換了一些紙鈔,然后有些人趕緊拿去花掉這些紙鈔,試試看能不能買來東西,商家不敢不收,收了之后,也趕緊在規定時間跑去銀行兌換成新幣。 這個試驗的過程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于孝天甚至為了推行紙鈔,把舊幣兌換的時間延長了半年,讓百姓們有更充足的時間來驗證這些紙鈔的貨幣價值。 另外于孝天下旨,各地官府在收取稅負的時候,以后全部收取這種紙鈔,暫時不收取那些金屬新幣,以此來強力發行這些紙幣,建立起紙幣的貨幣信用。 老百姓試驗來試驗去,發現這些紙鈔似乎沒他們想的那么不堪,拿到市面上去可以跟那些金屬幣一樣,買來東西,而且不會因此降低幣值,官府也公開收稅的時候,收取紙鈔,完全可以抵用新幣。 特別是商家們,更是小心,他們多次試驗,發現收取的紙鈔確實可以拿到銀行兌換出新幣,漸漸的也就放心了下來,當然推行新幣的時候,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有藏錢的習慣,拿到新幣之后,并不急于使用,而是儲藏了起來,使得大量新發行的新幣,很快就沉淀在了民間,無法進入流通領域。 這就造成了新幣在市面上流通量不足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于孝天也想了很多辦法,但是堅持一條,那就是確保這些幣值不會出現問題,國有銀行必須要有足額的銀子儲備,而不能擅自超發貨幣,保持貨幣的穩定性,特別是發行的紙幣的穩定性。 人們習慣性的把新幣留在手里面儲存起來,把紙幣盡快的花出去,這么一來就加速的紙幣的流通性和流通量,時間一長,紙幣的幣值始終被強有力的支撐著,漸漸的紙幣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信任,于孝天相信時間一長,只要保持住紙幣的幣值,遲早老百姓會漸漸的習慣于使用紙幣,而不再使用那些金屬幣。 金屬貨幣雖然保值更好,但是畢竟沉重,不容易攜帶,隨著商業流通越來越快越來越大,南來北往的商旅攜帶紙幣要比攜帶金屬貨幣方便得多,各地兌換業務也都全部統一,逐漸的紙幣肯定可以成為市面上流通貨幣的主力,遲早會把金屬貨幣擠成輔幣,只是這需要一個過程罷了。 另外于孝天還下旨,禁絕任何私人錢莊或者錢號錢鋪私下兌換新幣,規范他們的業務行為,并且要求他們在大中國有銀行之中,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方能繼續營業,省的他們發生擠兌事件之后垮臺,造成民間的混亂。 總之新貨幣政策的推行,也完善了大中的貨幣制度,雖然現在推行起來還有困難,但是新貨幣政策還是得以推行了下去,這對于以后工商業發展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那些工部戶部之下花錢的地方,全部都開始使用紙幣,來取代金屬貨幣,還有那些國有工商業以及于孝天原來私有的皇家企業,現如今也最先接受紙幣的交易。 最最關鍵的還是紙幣推行之后,官方對于紙幣的態度,以前大明發行的寶鈔,因為貶值劇烈,到了老百姓手中之后,卻無法使用寶鈔繳納稅負,連官府都不肯收的寶鈔,肯定就立即失去了信用,故此大明時期發行的寶鈔,很快便變成了廢紙。 但是大中朝在發行紙幣之后,卻始終堅持穩定紙幣幣值,官府也擺明態度,但凡繳納稅負的時候,以收取紙幣為主,這使得老百姓才會徹底放心下來,既然這些紙鈔官府認,那么久沒有問題,大不了花不出去的時候,給官府交稅用就是了,所以對于紙鈔的信譽問題,也就不再那么擔心了。 如此一來,紙幣的推廣也就漸漸的推行了下去,開始初步建立起了紙幣的貨幣信用,使得越來越多的百姓愿意使用或者接受這些紙幣。 可以說在大中朝建立之后,于孝天忙的是不亦樂乎,不停的廢止前朝留下的各種弊政,推出各種新政,使得大中朝的發展開始迅速的進入到了一個快車道之中,坐火箭一般的開始發展。 隨著吏治的清明,使得原來官場浪費和貪墨情況受到了極大的遏制,也為大中朝的財政支出,節省了大量的資金,于孝天在推行各種新政的同時,也開始將余錢大量的投入到了各地的基礎建設之中。 其中興修水利工程,在崇禎在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各處經常泛濫的河道,在這些年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了修繕,而且由地方官府牽頭,在農田之中,也大力修建各種水利設施,北方農田之中,則大量的打井。 為此于孝天還著令工部,利用現有的技術水平,親自設計了一種新式的打井的畜力打井機械,用來取代以前完全靠人力開挖打井的方式。 古代打一口井出來,是相當費力而且相當危險的事情,基本上全靠人力朝地底下挖,直到挖出水為止,期間經常塌方,把挖井的人給活埋在下面,打井是個絕對冒險的行業,搞不好就死人,而且耗費很大。 但是新式的畜力打井機械,卻可以讓打井這種事情變得簡單一些安全許多,這為北方農業抗旱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使得北方農業發展的時候,抗旱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當然這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像這樣的小事,于孝天也都在始終關注著,不斷的在推行新的政策。 而且為了以后大力發展工商業,在基礎設施方面,他立國登基之后,開始大力興修道路,以前大明年間的官道,因為年久失修,缺乏維護,加之修路技術的限制,使得各地官道的情況非常非常惡劣。 許多官道長年累月的行車,加之缺乏維護保養,簡直就成了一條條深溝,不下雨的話上面是厚厚的浮土,下雨的話就成了一條條水溝,根本無法行人或者行車。 于是于孝天在朝中開玩笑照搬了后世的一個口號,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把道路先修好,那么各地就能更快的富裕起來。 至于修路的資金,他下旨讓戶部想辦法撥發,先從北方開始,采用他在臺灣島上的那些修路的方式,先期資金不夠,就挑選主要的官道進行修筑,然后隨著以后財政狀況越來越好之后,再開始修筑更多的官道。 至于修路的人力,則在各地就地征發,但是工程只能選在農閑時候開工,在農忙時候必須停工,只允許在五十里之內征發民夫進行修路,不得長期占用民夫在工地勞作,另外也不許各地官府,讓民夫自備口糧,就算是不給民夫發放工錢,起碼也要供應他們在工地做工時候的糧食供應,讓他們吃飽干活。 雖然這么做老百姓賺不到錢,但是作為商業意識很差的普通百姓們,在農閑的時候,閑著也是閑著,雖然閑著的時候,吃得少吃的不好,一天兩頓總是免不了的,就算是只喝粥,也是要吃自家的糧食的。 現在官府征發他們在農閑之時去修路,雖然他們要付出勞動,但是這段農閑的時間里,他們卻可以在筑路工地上,免費吃飯,不用吃自家的糧食,這就為他們自家節省了一些糧食,這比起前朝時候,官府動輒征發勞役,還要他們自己出糧,已經讓他們感到待遇相當不錯了,就算是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僅僅是一天可以在工地上吃兩頓飽飯,也已經讓他們很是滿足了。 而且在公敵干活,吃的是實實在在的干飯,基本上可以管飽,比起在家喝稀粥要強的太多了,所以老百姓單單只奔著這口飽飯,也愿意去工地上干活。 所以其實這個時代,修筑道路和河道,真正投入的資金并不是非常大,地方官府主要付出的只是一些糧食和一些工具,修筑道路的用料也是就地取材想辦法解決,成本并不是很高。 甚至各地還出現了一些原本讓每家每戶只出一個勞力,到筑路工地上做工,但是一些窮人家為了省下自家的口糧,居然把家里面用不上的勞力都趕到了工地上去干活,只為了工地上免費提供的兩頓飯,可以吃飽,還能省下他們自家的口糧,可見得老百姓在這個時代,日子過的還是相當的饑苦的。 就在于孝天登基稱帝的第三年開始,也就是承天三年的時候,隨著大中朝內地各地局勢基本上完全平靖下來之后,于孝天下旨開始擴編海軍,讓這些年來始終都處于絕對配角的海軍終于迎來了他們的春天,開始進入到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之中。 從崇禎十二年底于孝天下令開海禁之后,中國沿海的海上貿易活動就開始發生了井噴式的發展。 大量的商賈開始把資金投入到了通海貿易之中,有人開設工坊生產各種可供出口貿易的商品,也有人把資金投入到了建造海船招募水手出海貿易的投機之中。 這也就帶動了整個中國沿海一帶的造船業的爆發式增長,原來已經因為大明二百多年禁海政策,導致的中國造船業嚴重停滯甚至倒退的情況,短短幾年間就得到了扭轉。 于孝天下旨開海禁,同時也取消了原來對所造船只大小的限制,只要你有錢,船寮也有這技術,想造多大就造多大,但是前提是要結實,能承受住海上的狂風巨浪才行。 第一百三十四章 內閣 沿海各地開始如同雨后春筍一般的出現了新的船寮,開始建造各種通海用的海船,其中以近海常用的沙船和適合遠洋航行的福船以及堅固耐用的廣船這幾種船型為主,體積也越建越大。 最初剛開始開海禁的時候,各個船寮以及新建的船寮因為船匠手藝不成熟,大多只能造二百料左右的海船,但是隨著各地船寮的船匠們的手藝提高,船只建造的也越來越大了,從四百料開始,到七百料八百料,船桅從單桅到雙桅,現如今到三桅甚至四桅,使得海船的性能也越來越高。 當然這些船寮之中的翹楚,還是要算海狼集團旗下的那些船廠,在于孝天北上控制了朝局之后,海狼集團旗下的船廠便開始在陸上沿岸設立分廠。 他們現在泉州和香港建立了兩座造船分廠,接著又在松江府建立了一座分廠,后來又在青島設立了一座分廠,當承天元年的時候,于孝天剛剛收復遼東,他們便第一時間跑到了旅順那邊,在后世大連的地方,建立了一座超大型的船廠。 而這一步干的可以說是非常之漂亮,因為自宋元開始,中國航海業就一直在發展,南方大批的森林被采伐,然后造成了船舶遠航于各地,到了明代之后鄭和下西洋的時代,整個南直隸一帶都已經找不到可以造大船的大樹了。 現如今隨著海禁開放,南方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船寮,對于木材的需求就越來越大,現在南方造船所用的木材,要么是從南洋進口,要么從臺灣島進口,海南那邊也是一個木材出產之地。 但是這還是無法滿足各大船寮的需求,只能從四川采伐木材,然后再走長江放木排出長江口,運到船寮之中供造船之用。 而且木材還需要一個干燥的時間,采伐的木材最短的需要干燥三個月到半年時間,一些硬木甚至需要兩年以上的干燥時間,才能用于造船,否則的話強行造船使用,造出的船只也無法保證結構強度,下水之后會出現變形開裂,弄不好就發生沉船事故。 這方面目前海狼集團的造船廠占有了很大的優勢,他們控制著整個臺灣島的木材出產,原料只能先緊著海狼的造船廠使用,多余的才會賣給其它船寮使用,而且他們掌握了木材干餾的工藝,擁有建造大型木材干餾廠房的技術,采伐的原木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干餾烘干工藝,盡早的投入使用。 還有就是海狼的造船工藝也最為先進,他們采用的是標準化生產,預制構件,然后船臺組裝下水,船只生產工藝流程集約簡單,造船周期比起一般的船寮短很多,一般四百料到八百料的標準船型,從定船到交船,最短的一個月到兩個月就可以交船。 而且他們所造的船只質量上也最好,堅固耐用,抗風浪能力強,抗沉能力強,價格雖然高,但是卻還是被各大海商追捧,訂單如同雪片一般的落在了海狼的船廠之中,使得海狼在各地的船廠,都不得不斷的擴大規模,招募船匠。 隨著建奴的覆滅之后,遼東回歸到了漢人之手,而遼東目前木材資源極其充分,而且運輸也相當便利,木材在山中伐下來之后,可以通過水路直接運出海,大部分走鴨綠江出海,一些地方則可以走大凌河、大遼河等大河出海。 在于孝天的提醒之下,海狼集團飛速的搶占了后世大連灣之中最好的一塊土地,并且調集了大量人力物力,飛一般的在那里建起了一座大型的造船廠,并且配套建造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廠和烘干廠,僅僅兩年不到的時間,那里便被興建成了一座大規模的造船基地,并且開始大量的造船下水,供給海商使用。 另外通過引進技術,海狼集團的造船廠已經通過逆向復制等等手段,擁有了全新的西式海船的造船工藝,并且加上了中式造船法,改進船只性能,現如今造船能力極強,加之中國目前擁有用不盡的人力,使得他們可以建造出目前世界上最強的戰船,和性能最好的海船。 再加上于孝天這個bug的逆天存在,他掌握著世界船舶發展史的脈絡,知道很多更新式的船型,現如今到了承天三年的時候,海狼造船廠已經可以建造出排水量高達一千五百噸到兩千噸的巨型海船。 這些海船基本上都是蓋倫船,擁有極強的承載能力和航海能力,放眼整個亞洲,現在起碼沒有任何一股勢力,可以和大中海軍相抗衡。 要不是頭些年于孝天要爭霸陸地,逐鹿中原,需要對陸軍進行大力投入,不斷的擴充陸軍的兵力,把有限的資源都傾斜到了陸軍身上,現如今海軍早就擁有了可以遠征世界各地的能力了。 現如今隨著陸上中原徹底平靖下來,陸軍的發展也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不需要繼續大量給陸軍投入更多的資源了,僅憑現在大中朝擁有的三十余萬陸軍,已經足以橫掃整個亞洲沒有一點問題。 于是于孝天終于把目光再次投到了大海上,開始正式圓他的夢想,于是整個軍費開支,也隨即開始朝著海軍方面傾斜。 于孝天這個時候,在朝中重新對于執政結構進行了一次相當大的改制,正式推出了內閣制,設立總理大臣一名,另外協理大臣六名,其中總理大臣總理天下事務,直接向他負責,按照于孝天的指示,對國家進行管理。 而六大協理大臣,則分別負責農務、教育、工商、軍事、司法等事務,受總理大臣管理,另外各部尚書也入閣參與理事,由內閣負責對大中朝國家事務進行管理。 當然于孝天目前權力凌駕于內閣之上,他可以全權否定內閣做出的任何決定,撤銷內閣已經發布的命令,以及隨時可以撤換內閣任何成員。 但是一般情況下,內閣擁有相當的自主權利,可以為于孝天分擔去絕大部分的政務,只要大方向沒有問題,于孝天決定讓這些內閣大臣們放手去做,他只需要做好掌舵的工作,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想法,一旦要是這些人之中有人出現了偏差,那么他可以隨時撤換,并且收回權力。 暫時他沒有把兵權交給內閣,只有調動兵力的時候,必須要經過他的首肯才能調動兵力,發動戰爭的權力也全部在他手中,這樣先保證他對于天下的絕對控制權,以免出現權力失控的情況。 但是內閣制的推行,確確實實讓于孝天從繁重的政務處理之中解放了出來,不需要再天天起的比雞還早,去上朝聽政,也不需要天天晚上批閱奏章,直到深夜撐不住腦袋了。 內閣每天只需要將他們處理的各種政務,匯總成一個簡報,第二天呈交給于孝天,于孝天審閱一下簡報就可以了,一旦要是他發現簡報之中某些政務處理不符合他的想法,那么他可以有權召回內閣已經發布的指令,撤銷內閣已經做出的決定。 有需要的話,他隨時有權召集內閣開會,而不用事必躬親的召集所有朝官入宮上朝,把他從這些雜務之中徹底解放了出來。 內閣制建立之后,于孝天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氣,最后一次早朝結束之后,他直接回到后宮里面,蒙頭大睡了大半天,才神清氣爽的爬了起來。 好好休息了幾天之后,他動手的癮便又犯了,把以前他手下配合他制作各種模型的工匠招入了宮中,并且派人給他制作了一個大型的繪圖板以及全套制圖工具,開始在御書房之中揮灑了起來。 到了這個時候,經過于孝天提前很多年的準備,現如今大中朝已經擁有了一支近百條遠洋探險船隊,并且招募了過萬的遠洋探險船隊水手。 這些探險船隊的船只,都是非常適合遠洋航行的蓋倫船,式樣一條比一條新,不斷的進行著改進,雖然排水量并不見得都很大,但是船速快,船體建造的異常堅固,擁有很強的武裝,船上也配備了這個時代最為完善的物資儲存設施,可以長時間在大海上遠航。 而水手和船長們,也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各個都擁有很強的冒險精神,對于于孝天也極為忠誠,并且全員接受過遠洋航行的培訓和實習,擁有很強的獨立航行能力,可以應付大海上瞬息萬變的各種情況。 這些年來,這支遠洋探險船隊,分批被派往了世界各地,探索以前中國人從未到過的地方,負責探查新的大陸,并且負責對沿途發現的島嶼、大陸進行考察,繪制海圖。 到了承天三年的時候,這些探險船隊的探險船,已經抵達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南美洲北美洲沿岸一帶,已經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像印度洋之中的阿拉伯海、孟加拉灣、阿曼灣、亞丁灣早已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帆影,遠至馬達加斯加島和好望角也已經被他們征服,甚至于有探險船,已經按照于孝天給他們提供的指點,繞過了好望角,沿著非洲西岸,行至了歐洲。 而有些探險船則穿越了太平洋,沿著獲取到的海圖,遠航到了南北美洲的西岸,并且沿著南北美洲的西岸,朝著兩邊航行,沿途考察了很多地方,繪制出了一副完整的海圖。 甚至于他們已經在南北美洲和非洲等沿海地區,建立起了屬于大中朝的橋頭堡,宣布了這些地方歸屬于大中朝所有。 最重要的是他們按照于孝天的指點,早已在南半球那邊,找到了澳洲,并且在澳洲的東西兩岸登陸,各自建起了兩座城堡,被于孝天命名為東澳城和西澳城,宣布整個澳洲成為大中朝的領地。 (昨天出去玩兒了一天,本來設定的是更新兩章,出門的時候設定的自動更新,結果自動更新出了問題,這一章沒有更新上去,今天回來才發現只更新了一章,所以今天補上!以后再也不相信自動更新了!嗚呼,已經被坑了好幾次了?。?/br>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兵發馬尼拉 于孝天甚至在尚未登基稱帝,建立大中朝之前的崇禎年間,已經開始了對澳洲的移民活動,采用招募的手段,甚至是強制的手段,已經朝著澳洲那邊的東澳城和西澳城兩地,運送去了數千人口,甚至還運過去了兩支人數大概各有五百人左右的陸軍士兵和海兵,到兩地駐守,并且派駐了官員,對當地開始探索和管理。 海軍方面在東澳城和西澳城兩地,都派遣了五六條常駐的炮艦,作為在當地的海上武裝力量,在大中朝建立之后,于孝天更是加大了對澳洲的移民活動,通過強制性的手段,在承天元年之后朝著澳洲移民了過萬人之多,并且建立了一條固定的定期航線,每年有十幾條到幾十條大型海船,來往于大中朝和澳洲兩地,源源不斷的將新移民運往澳洲,并且完善當地的管理機構和基礎設施。 至于美洲那邊,大中朝的海軍探險船隊,已經在墨西哥和智利等地登陸,并且碰上了在那邊的西班牙人的船只,雙方發生了沖突,西班牙宣稱那邊的土地都是他們西班牙的領地,不許大中朝海軍探險船靠岸登陸,更不許大中朝海軍探險人員在這里圈占領地。 雙方已經在海上發生了正面的沖突,小規模的海戰打了好幾場,但是現在相對來說,大中朝探險船隊并不占優勢,畢竟他們是后來者,在這邊還沒有擁有足夠的實力,探險船隊雖然有自保之力,但是卻還不足以靠著他們的能力,驅逐那些西班牙人,搶占他們的城堡,所以幾次交手吃了一些虧,甚至出現過船毀人亡的情況。 當承天三年的時候,于孝天在從美洲探險返回的船長口中,得知了這些情況,頓時便勃然大怒,將內閣召集起來,好好的發了一大通脾氣。 內閣的大臣們對于孝天突然間發這么大的火,開始的時候有點莫名其妙,但是于孝天隨后開始給他們講起了有關呂宋的事情,把以前呂宋和中國前朝的關系,以及后來西班牙人如何控制呂宋,又如何建立了馬尼拉城。 于孝天重點對內閣大臣們講述了在前朝萬歷年間,大概是萬歷三十一年或者三十二年的時候,西班牙人在馬尼拉發動了一次慘絕人寰的對當地華人華商的大屠殺,受難華人高達三到五萬人之多,只因為他們發現當地的中國人太過勤勞能干,數量也太多了一些,擔心當地華人會取代他們對呂宋的統治,便毫無道理的對當地華人華商舉起了屠刀。 而當時萬歷年間,這件事消息傳至大明萬歷朝廷之后,當時的萬歷皇帝居然以這些華人都是大明棄民,不足以憐憫,所以對他們的遭遇不管不問,結果大大助長了西班牙人的囂張氣焰,原來西班牙人還干了這件事之后緊張的要死,生怕招致大明朝廷的報復,可是沒想到大明朝廷居然會是這種態度,所以以后對于當地的華人華商更是肆無忌憚了起來。 后來西班牙人還試圖搶占臺灣島,但是卻栽在了當時的于孝天所率的海狼船隊手中,阻止了他們對臺灣島的侵占,后來海狼實力越來越強,并且明確告訴西班牙人,必須要善待當地的華人,否則的話于孝天發誓要對他們發動戰爭,對他們進行報復。 西班牙人這才收斂了一些,不再敢肆無忌憚的對當地華人華商進行殺戮,但是卻始終還是對待當地華人采用相當嚴苛的管制,并且暗中經常鼓動當地的黑皮猴子們侵害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