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射擊結束之后,于孝天邀請祖大壽等人親自過去驗靶,于是在近衛的護隨之下,這些人一起走到了設立靶標的地方。 祖大壽和幾個關寧諸將湊過去仔細觀察了一下胸靶,一個個不由得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這些胸靶每一塊上面,起碼都留下了幾個彈弓,而且胸靶是用厚木做成,每一顆銃彈,都有效的穿透了胸靶,這樣距離上,就算是打在人身上,也可以確保把銃彈射入人體之中。 于是祖大壽和幾個關寧軍將心中一陣陣的發寒,各個都暗叫僥幸,幸好他們當初沒有選擇和于孝天武力對抗,要不然的話,這會兒估計他們就是這些胸靶,被于家軍的火槍打的滿身窟窿了。 現在他們算是徹底明白了為何當初吳襄率兵去偷襲于家軍占領的天津衛,會被打的那么慘,連他自己也被當場打成了零碎,原來于家軍手中的火槍,果真不是吹的,這玩意兒著實犀利到了極點。 起碼目前沒有人能想出克制它們的辦法,這家伙打的又遠又準,就算是他們守城,估計也討不到好,人家可以遠遠的在城外,把守在城墻上的守軍一個個的敲掉,而不用擔心會遭到守軍的反擊,這仗想想就讓人覺得絕望,根本就沒法打呀!簡直只有純挨揍的份,卻沒有還手的機會。 現在他們算是知道了于家軍為何可以在短短幾天時間,就把京師給拿下來的原因了,別說京師是那些銀樣镴槍頭的京營鎮守,就算是把他們這些關寧軍拉去守城,估計也比那些京營強不到哪兒去。 今天于孝天看似讓他們觀看射擊表演,說白了就是在敲山震虎,讓他們先了解一下于家軍手頭上火槍的厲害,省的他們心里面打什么歪主意。 經此一次敲打之后,祖大壽和幾個關寧軍將,更是收斂起來了心中的那種倨傲,變得對于孝天更加恭敬了許多。 大營扎好之后,于孝天請他們入營到了剛剛搭起的大帳之中敘話,雙方落座之后,于孝天也不跟他們做過多的寒暄客氣,簡單的詢問了一下錦州這邊關寧軍兵力和訓練裝備的情況之后,便開始詢問他們有關建奴的情況。 祖大壽等人也不敢欺瞞,差不多據實把他們目前手頭的兵力情況以及裝備訓練的情況簡單對于孝天講述了一遍,接著便開始對于孝天匯報有關建奴那邊的情況。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交出兵權 自從崇禎十二年于家軍在關內大敗入關的建奴大軍之后,關外的建奴就變得消停了許多,戰略上開始全面收縮,將他們的防線后撤到了大凌河北岸以北,這兩年來,已經減少了對錦州一帶的侵擾,變得安分了許多。 這也使得整個關外的局勢變得緩和了許多,關寧軍差不都算是在這邊過了這幾十年來最舒坦的兩年多時間。 祖大壽也不是沒想過趁著這個機會,趁機收復一些遼東失地,起碼把廣寧衛和義州收復回來。 在去年崇禎十四年春末的時候,祖大壽也曾經召集了一批關寧軍,對義州發動了一次進攻,試圖把義州城給奪還回來,但是當祖大壽領兵抵達義州之后,卻發現建奴在那邊防御很嚴,義州的建奴守軍不知道什么時候,也裝備了不少紅夷大炮,關寧軍在祖大壽的指揮下,連攻數日,卻未能將義州奪下,反倒是損失很大。 不得已之下,祖大壽只得放棄了克復義州的想法,率軍撤回了錦州一帶,雙方再一次回到了對峙的狀態。 建奴很顯然也失去了主動進攻的能力,擺出一副嚴防死守的架勢,關寧軍不去招惹他們,他們也不再輕易發兵來招惹關寧軍。 雙方這兩年來,最多的也就是夜不收之間經常會發生幾十人最多一二百人規模的沖突,基本上再沒有打過什么上規模的大戰。 所以整個關外這兩年來,基本上可以說是近些年來最為平靜的時期,建奴方面已經全面從攻勢轉為了守勢,失去了以前的那種囂張氣焰。 于孝天聽罷之后,讓人在大帳里面掛起了一張相當詳盡的遼東地圖,祖大壽等人一看,都暗自又吃了一驚,在這個時代,地圖可是相當珍貴的東西,私人一般情況下很難擁有,而且也不會批量印刷,基本上都是手工繪制出來的。 也只有官府才有能力調集人力物力繪制出地圖,而且因為制圖技術的限制,這個時代中國的地圖繪制都比較粗糙,非常不精確。 而且即便如此,也只有高級軍將或者高官府中才可能會收藏有地圖,普通的軍將都很難弄到一張很詳盡的地圖。 但是于孝天今天掛出的這張地圖,卻相當詳盡,地圖比例繪制的十分精確,上面除了用各種顏色標注出了各種城鎮鄉村之外,山川河流也進行了標示,甚至于有些地方畫了很多一圈一圈的線,標有數字,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而且地圖上很多地方標注的顏色也不同,經過于孝天解釋之后,他們才知道這些顏色不同的地方,代表了森林、丘陵、耕地、草地等。 這張地圖的詳盡程度,遠超過他們以前所見過的所有地圖,把整個遼東的地形地貌以及城鎮都囊括了進來,下面還標注了比例,只需要用尺子量一下地圖上的距離,根據比例換算一下,就基本上可以得到兩地之間大概的距離。 如此精確的地圖,是他們以前聞所未聞過的東西,這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才能測繪出這樣詳盡的地圖呀! 他們身為遼東軍將,這么多年來也沒有搞出過這么一份精確的地圖,但是沒想到于孝天手頭卻不知什么時候就繪制出了這么一份地圖。 這些關寧軍將們就算是用屁股想,也猜得出來,肯定于孝天早就暗中派人把整個遼東的情況調查清楚了,這不但包括了建奴的占領區,同樣也包含了他們控制的區域,把整個遼東的情況都做到了心中有數。 幸好他們這次沒有在關外沒有做出起兵和于孝天對抗的舉動,要不然的話于孝天肯定可以把他們給輕松收拾掉。 于孝天也不管這幫人在想什么,掛出了地圖之后,便根據地圖開始和眾將研究起了這一次出關討伐建奴的具體作戰事項。 在詳細的詢問了祖大壽等人他們對建奴的情況的了解之后,再根據于孝天自己情報系統偵得的一些消息,相互印合之后,便基本上得出了建奴目前的軍事布置情況。 于孝天也不跟祖大壽等人客套什么,直接便開始布置起了接下來對建奴的作戰方案。 于孝天暗諷了一下這些關寧軍將們,嘲笑他們的無能,建奴在崇禎十二年之后,就已經實力大損,但是關寧軍卻基本上還保持著實力的完整性,但是這將近三年下來,關寧軍卻可以說是寸功未立,在建奴大軍實力損失超過一半的情況下,居然寸土都未能收復回來。 雖然于孝天把話說的比較隱晦,可是祖大壽等人還是聽出了他話中的意思,不由得都頗有點慚愧。 于孝天其實沒虧說他們,當年于孝天領兵三萬余人,在關內大戰建奴十萬大軍,還把建奴大軍給打了個落花流水,差點將他們全殲在關內,但是這三年下來,他們在關外卻基本上都在享受太平日子,卻連一寸舊土都沒有能克復回來。 大明朝廷花重金供養著他們,于孝天上位之后,這三年來,少說也起碼給他們撥發了近百萬兩銀子,但是他們卻只花錢不辦事,僅僅是保住了眼下的地盤沒有再被建奴奪走罷了,說起來也確實不好聽。 現在倒是還要于孝天率軍親征,來關外進討建奴,而且他們也看出來于孝天此次出關,其實帶的兵馬數量并不是很多,甚至還沒有他們關寧軍的兵力足,但是人家卻是要來把整個遼東都給克復回來的。 這話說出來確實讓人不好受,但是這也確實是事實,他們關寧軍幾十年來,在關外確實是沒有做應該做的事情,整個遼東被建奴逐步蠶食,而他們卻在一步步的后退,如果不是于家軍在關內崇禎十二年干掉了建奴十萬大軍的話,估計現在連他們這里,也架不住已經被建奴過奪了去了。 所以雖然他們聽出了于孝天在暗諷他們的無能,可是懾于于孝天的武力,他們各個都連屁都沒敢放一個,低頭不語,算是默認了于孝天對他們的指責。 當晚于孝天留下祖大壽和祖大壽長談了一番,于孝天也沒有隱瞞祖大壽,直接說明了他對今后關寧軍軍將地位的考慮和安排。 于孝天告訴祖大壽,這次他討滅建奴之后,關寧軍必須也重新接受改編,在他御下,決不允許像關寧軍這樣一支屬于半私人化的軍閥集團的存在,軍隊乃是國家的軍隊,不屬于任何人,這一點不容挑戰。 但是對于他們這些掌兵的關寧舊將,念在他們這么多年來,為大明鎮守邊關,也算是勞苦功高,以前的事情一概不予追究,準予他們卸甲歸田,回鄉榮養,但凡主動放棄兵權,交出兵權的,可以給予每個人五千兩銀子的安家費,并且回鄉之后,可以給予他們二百畝私田供其養老之用。 但是如果有人不肯交出兵權,試圖擁兵自重和朝廷對抗的話,那么后果自負,有人如果想要試試的話,大可放手一試,他于孝天不會在乎。 而對于祖大壽本人,于孝天則表示對其頗為器重,事后可以讓祖大壽進入兵部做事,絕不會埋沒祖大壽的才干。 祖大壽聽罷之后沉默了半晌,搖頭苦笑道:“多謝監國的厚愛,既然如此,那么祖某也無話可說,猛然讓我等這么放棄麾下的這些弟兄,確實讓我等不太好受。 但是既然監國大人心意已決,那么我等也只有遵命行事了,至于末將年紀已大,也早無進取之心,愿意歸鄉養老,還望監國大人看在我等為大明效忠數十載的份上,能善待我等! 另外我等麾下的那些兵將,雖然建功不多,但是也都為大明鎮守邊關如此多年,監國大人今后整編關寧軍的時候,還望能善待他們!” 祖大壽之所以答應的這么爽快,也是出于無奈之舉,如果但凡他還有一點辦法,就不會輕易答應于孝天的條件、他祖家世代都是大明的重將,他兄弟幾人,祖大樂、祖大弼、祖大成等人皆為關寧重將,可以說掌控著大批關寧軍,在關外幾乎無人可以轄制他們祖家,而且他們的子侄也多在軍中效力,同樣控制著大批兵馬,勢力之大,在關外幾乎無人可望其項背。 但是之所以他答應交出兵權,也是因為看到了關內這兩年的變化,雖然于孝天一直沒有公開動他們關寧軍,但是在關內各地,卻逐步的拿掉了那些地方重將的兵權,用他的于家軍取而代之。 關內不少重將并不肯輕易就范,起兵謀叛的不在少數,但是結果卻無一能得手,往往都是剛一起兵,就被于孝天強力鎮壓了下去,結果導致滿門覆滅。 特別是這次他見識過了于孝天麾下的于家軍的威勢之后,更是嘆息自愧不如,以他麾下的關寧軍和于家軍相比,根本不具備與之抗衡的能力。 就算是他不答應,最后領兵謀叛,但是下場估計也可想而知,非但落不得一個好的下場,恐怕還要牽連整個祖家上下,最后都和他同殉。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光復第一戰 現在于孝天保證他們只要交出兵權,就既往不咎,而且還會給他們以厚撫,讓他們回家榮養,當一個富家翁,已經算是特別開恩了。 如果他們不抓住這個機會的話,恐怕等于孝天回頭解決了建奴之后,就不會再給他們開出這么優厚的條件,到時候他們恐怕除了要交出兵權之外,連一個好下場都很難得到。 祖大壽迫于形勢,最終也只能服軟,接受了于孝天給他開出的條件,至于于孝天邀請他入兵部做事,他也選擇了婉拒,因為他作為一個外系之人,今后兵部肯定都是于孝天直系的手下,他即便是入兵部,估計也會受到排擠,絕難掌握多少權力,倒不如干脆現在就急流勇退,回家當個富家翁,不問世事的好。 現在他已經可以確定,大明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了,眼前的這個于孝天,才是以后真正的主宰者,他是絕不容有任何軍將,在他的眼皮下面擁兵自重的,與其與他對抗,倒還不如老老實實聽命于他,可以落得一個好的結局。 于孝天說服了祖大壽之后,也松了一口氣,對于關寧軍,一直以來都是他的一塊心病,甚至于此次率兵出關之前,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祖大壽等關寧諸將不肯聽命于他,交出兵權重編關寧軍的話,他甚至已經做好了準備,在收拾建奴之前,先把這幫關寧軍將給收拾掉,以解后顧之憂。 但是現在看來,他不用再擔心這個事情了,祖大壽是個很聰明的人,而且知道事情該怎么做,還沒有自大到認為憑借他們關寧軍之力,可以和他于孝天對抗的程度,這次較為爽快的答應了他的條件,那么這對于以后他經略遼東,便是一個好事。 起碼免去了一場不必要的殺戮,可以讓關外少死不少人,這對于以后恢復遼東的生產,也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在這方面祖大壽這么做,可以說是有功于社稷,有功于民族,于是于孝天起身對祖大壽深施一禮道:“于某多謝祖大帥如此開明,于某代整個遼東百姓,謝過祖大帥! 但是此事還不急于一時,一切可以等到我等聯手討滅建奴之后再說!此次于某親征遼東,還望祖大帥能不吝配合于某,一雪我大明數十年之辱! 如果這一次關寧軍能建立功勛,那么于某此后可以重新考慮對于部分有功之人的安排!……” 祖大壽回到錦州城之中以后,立即將跟著他混的那些關寧諸將召集到了一起,將此次他和于孝天談判的結果告知了眾人。 眾人一聽頓時一片嘩然,不同意的人大有人在,許多人當場就蹦了起來,咋呼著決不答應,甚至于有人當即就要回去點兵帶兵自立山頭去。 但是這些人的囂鬧很快被祖大壽一聲怒喝給壓制了下去,祖大壽冷眼掃了在場之人一遍,冷森森的對他們呵斥了一番,對他們陳明利害,把該說的又對他們說了一遍。 并且告訴這幫人,他已經同意了于孝天的提議,決定在此次于孝天討滅建奴之后,便第一個交出兵權,如果誰要是不肯就范,非要帶兵去自立山頭的話,他第一個不答應,誰這么做就是跟他為敵,就算是于孝天暫時不去理他們,他祖大壽也會率兵對其進行進剿。 聽了祖大壽這么一說,這幫家伙頓時都蔫兒了下來,心知事情恐怕已經是無法挽回,如果祖大壽不肯帶著他們鬧事的話,那么僅憑著他們這些人自己下去胡鬧,估計完全沒有半絲勝算,這樣蹦出去跟于孝天作對,其實就是自己找死,而且估計于孝天也很樂意有人這么跳出來,當出頭鳥! 現如今要是有人主動跳出去充當這個出頭鳥的話,無疑將是于孝天最希望看到的,他肯定會用雷霆手段將這些個出頭鳥給全部干掉,這一點在場的這些關寧軍將們都不是傻子,肯定是沒人愿意充當這個出頭鳥的,既然沒有人敢跳出去,那么他們也就出了接受之外,再沒有任何辦法了。 祖大壽這才算是徹底把這幫關寧諸將給按了下去,接下來又告訴他們,事情還有轉機,于孝天有言在先,如果這次他率軍對建奴進剿之中,他們這些關寧諸將愿意全力配合,并且立下戰功的話,那么事后可以重新考慮對他們的任用問題,但是如果有人想要趁著這個機會給他添亂的話,于孝天丑話也說到了前面,誅其九族絕無二話,必將他們舉家上下滿門連根拔起,絕不心慈手軟。 如此一手打一手拉的情況下,這些關寧諸將就算是不情不愿,也只能接受眼下的這個事實,紛紛偃旗息鼓,表示愿意聽祖大壽的吩咐,按照祖大壽的吩咐行事。 崇禎十五年八月初七,一場大明和建奴之間的最后對決終于在遼東上演了,于孝天率領三萬余于家軍主力,從錦州出發,直撲大凌河。 一支早已在渤海灣之中待命的北方艦隊的船隊,隨即派出眾多小型船只,直入大凌河口,協助于家軍主力強渡過了大凌河,直撲大凌河堡,也挑起了第二次大凌河堡之戰。 只是這一次攻守雙方卻交還了位置,建奴軍成了守方,明軍也就是于家軍卻成了攻方。 大凌河堡現如今也乃是建奴在遼東防御關內明軍的第一道防線,所以這幾年來,被建奴大力經營,不斷的擴建加固,使得大凌河堡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防御體系。 而且皇太極把最信任的濟爾哈朗作為主帥,放在了大凌河堡親自坐鎮,并且把重新擴編的鑲藍旗放在了大凌河堡一帶鎮守,和西面的義州相望守護,共同構筑起了第一道對大明的防線。 于孝天沒有先取義州,而是直接督師強渡大凌河,先是以船只上的火炮擊潰了北岸的建奴守軍,進而掩護幫助陸師強渡大凌河成功。 濟爾哈朗隨即率軍反撲,但是卻被于家軍成功阻住,在大凌河北岸站穩了腳跟。 濟爾哈朗見勢不妙,于家軍太過厲害,于是不敢再和于家軍在野外浪戰,率軍趕緊撤回了大凌河城之中,關閉城門作勢死守。 這時候建奴通過皇太極全力以赴的督造,現如今已經也鑄造出了不少紅夷大炮,雖然建奴所鑄紅夷大炮質量上遠差于于家軍所用的大炮,但是威力也不容小覷,單單是大凌河堡之中,就裝備了二十余門大約十八磅左右的紅夷大炮。 另外建奴也打造了不少火繩槍,形制上和明軍所用的舊式鳥銃相仿,質量上還有所超出不少,濟爾哈朗試圖以這些火器和于家軍進行對抗。 于孝天領兵攻過大凌河之后,便兵圍了大凌河城,開始對大凌河堡發動了進攻。 大凌河堡之外的建奴兵馬,很快被于家軍騎兵肅清,剩下的建奴兵馬盡數退守大凌河堡之中,死守大凌河堡。 于孝天下令架炮對大凌河堡發動猛烈炮擊,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炮戰,在于家軍的新式炮兵面前,雖然建奴這兩年來極力打造火炮,但是卻還是完全被于家軍的炮火壓制。 三天激戰下來,大凌河堡之中的那些紅夷大炮幾乎盡數被于家軍大炮擊毀,濟爾哈朗大為驚懼,于是遣城中鑲藍旗的騎兵出城逆襲于家軍,試圖以騎兵將城外于家軍的炮兵陣地摧毀。 但是他們的出擊立即也遭到了于家軍步兵和炮兵的猛烈打擊,一千多出城偷襲的騎兵,根本連于家軍炮兵陣地的邊都沒有摸到,便被打了個落花流水,剩下的殘兵敗將掉頭逃走,但是又遭到了于家軍剛剛組建不久的蒙古騎兵營的追殺。 結果一千多建奴騎兵,最終只有幾十個人逃回了大凌河堡之中,剩下的基本上被聚殲在了城外。 濟爾哈朗大為驚懼,于是只得派人夜間潛出大凌河城,趕往義州求援,命令義州守軍前來救援大凌河城。 于孝天等的就是濟爾哈朗的這一招,當初皇太極率兵攻打大凌河堡,也是采用了圍城打援的辦法,包圍大凌河堡之后,接連敲掉了幾路前來救援大凌河堡的明軍,最終迫使鎮守大凌河堡的祖大壽第一次降清,也導致了一萬多關寧軍精銳最終投降了建奴,成為了建奴的爪牙。 這一次于孝天以牙還牙,也采用了這個辦法,義州建奴兵將,聞令不敢不從,起三千兵馬出義州趕本大凌河城應援,但是半路上遭到了于家軍的強力阻擊,結果援軍根本無力沖破于家軍的防線,就被于家軍擊潰。 潰兵逃回義州城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時候連義州城也回不去了,原來于孝天這邊領兵攻打大凌河堡,那邊已經命令祖大壽率領兩萬關寧軍,偷襲義州。 等義州建奴守軍出城趕往大凌河堡的時候,祖大壽領兵出現在了義州城外,瞬間便把義州城包圍的如同鐵桶一般,開始不要命的攻打義州城。 這個時候義州城中僅剩下了不足兩千建奴守軍,加上部分民眾,就算是把所有旗丁都全部加上,也不過只有區區不到五千守軍。 而且義州城之中有不少漢人,并不愿意為建奴跟明軍拼命,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分漢兵故意放水,最終義州城終于被祖大壽麾下的關寧軍攻破。 第一百二十章 兩路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