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有的人不相信,于是為了這件事漕船之間的漕丁們還發生過沖突,打的頭破血流的都有。 果不其然沒兩天工夫,于家軍的人馬便到了運河,開始封鎖運河,強征運河上的漕船,并且發布公告,說要在這里堵住建奴大軍,和建奴大軍決一死戰,令漕船上的船夫和漕丁,協助于家軍助戰。 而且這個消息發出去的相當快,很快便傳出了很遠,所有人都對于家軍的這套說辭將信將疑。 正在這個時候,天津衛那邊忽然間傳出了隆隆的炮聲,還有密集如同爆豆一般的火銃聲。 奉命攻打天津衛的孔大山這個時候動了手。 孔大山得令之后,立即便點了兵馬,拖著大炮直抵天津衛衛城的南門,再一次給城中的守軍下達了最后通牒,告知他們要征用衛城,在這里阻截建奴大軍,令城中守軍立即出城撤離這里,于家軍保證對他們不加以傷害。 可是守軍豈敢輕易棄防逃走,那樣的話即便是逃出去,回頭被朝廷追究,也是死罪,所以守將下令絕不答應于孝天提出的要求,并且調集守軍登城御守,擺出一副要死戰到底的架勢。 孔大山一看最后通牒沒用,也不再跟他們客氣,立即便率軍開始對南門發動了進攻。 于家軍的戰術沒啥可說的,大炮猛轟,步兵猛沖,抵近城墻,排槍射擊進行壓制,其余的兵將則開始在炮火掩護之下攻城。 天津衛的守軍哪兒經過這種陣仗呀,剛發了幾炮他們城頭上的幾門爛炮便被于家軍的大炮轟飛到了城墻下面。 守軍在城墻上剛要拼命,低下便打上來了一排排的銃彈,結果百多名守軍,連帶著在這邊督戰的守將,瞬間便被割翻了一地。 原來孔大山還做好了大戰一場的準備,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天津衛這邊的官軍居然如此不堪,他剛剛發動攻勢不多會兒工夫,才打死打傷了一二百守軍,守城的官軍便已經開始崩潰,他們的云梯剛架在城墻上,從另一邊北門便傳出消息,說大批守軍打開了北門,蜂擁而出棄城而逃。 原本孔大山以為,怎么也要到下午,能攻入城中就算是不錯了,可是沒想到中午不到,城內的守軍便已經棄城而逃,把整個衛城丟給了于家軍。 于是于家軍在基本上沒有付出什么代價的情況下,便輕松攻克了衛城,打開了南門,蜂擁而入。 一個下午的時間,孔大山便徹底肅清了整個天津衛衛城之中抵抗的官軍,把整個天津衛衛城給控制了起來。 天沒黑的時候,于家軍便在城中張貼出了安民告示,告知城中沒有來得及逃走的居民,不必害怕,他們于家軍可不是建奴,更不像是其它官軍那樣,只要服從于家軍的管理,于家軍對城中居民將會秋毫無犯。 甚至于他們俘獲了一批城中沒有來得及逃走的兵將的家眷,也都在甄別之后,就地放他們歸家,全城戒嚴之后,于家軍沒有沖入任何人家進行搶掠,而是在街頭設置崗哨,派出了巡街的巡邏隊,在城中四處巡邏,還抓捕斬殺了幾十個趁機在城中作亂的地皮無賴,徹底穩住了天津衛城的局勢。 城中百姓們一看于家軍軍紀森嚴,確實如同他們宣講的那樣,對于老百姓基本上做到了秋毫無犯,這才稍稍放心了下來。 于家軍也在入城之后,也僅僅是把城中一些庫房、兵營、署衙、馬圈等地給控制了起來,其余的地方基本上僅僅是派駐了一些哨崗,根本就沒有讓城中大亂起來。 但是那些逃出衛城的官軍,卻沒落得好上,他們潰出天津衛之后,試圖逃往通州方向,但是剛剛逃出成不久,便被一支于家軍的騎兵堵住,嘁哩喀喳的砍了一批潰兵之后,把這伙潰兵圈住,又都驅趕回了天津衛,全部被解除武裝,臨時打亂將其分派給了各部充當了臨時苦力,至于其中總旗以上的軍官,全部臨時被關押了起來,等待戰后另行處置。 所以僅僅一天時間,天津衛的三千多守軍,便宣告被于家軍解除武裝,天津衛也就此落入到了于孝天手中,成為了于孝天在京畿一帶的第一座橋頭堡。 于家軍的情況大明朝廷那邊也始終都緊張的在關注著,每天都派人前往天津衛一帶打探消息,夜不收來來往往跟走馬燈一般,每天都把在天津衛一帶打探到的消息送回京師,呈給兵部,兵部方面一刻不停,趕緊送入宮中。 崇禎這幾天時間,頭發便又白了不少,時刻擔心著于孝天率領叛軍突然間出現在京師城下,這幾天他幾乎日夜不眠,盯著諸軍的動向,強令諸軍立即趕到指定位置,連追究高起潛所在位置的事情都暫時被他擱置了下來。 楊嗣昌也聞到了危險的氣息,生怕這次事情再辦不好,會被崇禎新帳老賬一起算,所以這些天也是日夜不休的天天盯著各路官軍的動靜,不斷的下令調動兵馬,擋在天津衛通往京師的地方。 宣旨太監跑回京師,把于孝天的話給崇禎說了一遍,但是崇禎絲毫不相信于孝天所說的話,什么狗屁來這里抗擊建奴,這廝根本就是要來謀反的。 至于于孝天請餉的話,他更是當成放屁,連考慮都不予考慮,只是天天拉著一幫大臣,商議該怎么將于孝天剿滅。 接下來幾天,諸軍不斷排出夜不收前往天津衛一帶查探于家軍的動向,可是傳回的消息,卻讓崇禎和一眾大臣更是糊涂了。 于家軍在大沽口登陸之后,先是立即進兵天津衛,接著傳來消息,說于孝天兵馬將天津衛攻了下來,這時候朝野對于孝天頓時更是一片罵聲,更加篤信于孝天這是要起兵造反了,要不然怎么他一到天津衛,就把天津衛給打了下來呢? 于是京師各種罵聲不絕于耳,要求朝廷發兵將其剿滅的聲音更是甚囂塵上,一時間在京師鬧得是沸沸揚揚。 但是接下來從天津衛一帶送回的消息,卻讓所有人有點意外,按照常理來說,既然于孝天率兵長驅直入,走海路直入天津,那么他的目的應該很明顯了,那就是直取京師,以最快的速度攻下京城,直接將大明朝廷端掉。 (繼續求月票?。?/br> 第十二章 詭異 可是接下來于家軍在攻占了天津衛之后,卻突然間停止了行動,據夜不收和探馬細作們反饋回來的消息,卻發現于家軍并未這么做,而是在攻下了天津衛之后,便停駐了下來,并且沿著運河兩岸,開始構筑工事,拉出了一副要防御的架勢。 而且據夜不收等探查,于家軍設防的方向,居然并不是對著京師一帶,也沒有把防御方向放在運河北部,而是把主力放在了運河兩岸,對準了運河的南面方向。 這時候德州以及河間府也都送入京師了急報,說建奴大軍這個時候已經裹挾了數十萬民眾還有大批財貨牲畜,正在沿著運河朝著天津衛方向緩緩挺進。 有心人于是趕緊趴地圖上觀察,特別是一些對于河間府以及京畿一帶地形比較熟悉的官員,有條件弄到地圖的人,或者是可以在腦海中構建起一副平面圖的人,很快便發現了問題所在。 于孝天的這種行為,相當相當的古怪,如果說他是來造反的話,于孝天大可不管建奴大軍,直接率軍以最快速度攻向京師,這時候京師還沒有來得及做好準備,通州沿線的布防還沒有完成,于孝天有很大的機會,能攻到京師城下。 而建奴現在已經是飽掠而歸,肯定沒興趣管這事兒,他們的目的已經非常明顯,就是入關大掠一番,現在他們撈的盆滿缽滿,正在護送著所獲人口財貨,撤出關外,肯定沒精力也沒兵力分兵來摻一腳。 而且于孝天起兵造反,對建奴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不管誰打死誰,對建奴來說都是很樂觀其成的事情,所以他們更不會在這個時候摻一腳了。 于孝天總歸是大明的人,他造反肯定要和大明打破頭,成也罷敗也罷,對于關內的大明都是極為嚴重的削弱,他們肯定很高興看到這樣的情況,這為他們以后入關,只能制造更好的條件。 故此建奴沒理由在這個時候,節外生枝。 同樣于孝天如果是謀叛的話,也應該看得出這一點,他在天津衛登陸,如果是謀叛的話,應該不管不顧,趁著建奴在關內大掠尚未出關之際,還牽制了不少明軍的兵力,這對他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而且他只要是來謀叛的,就應該想得明白這一點,完全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到了天津衛之后,打下天津衛,卻裹足不前,就地在天津衛轉為防御狀態,堵住了建奴北還的去路。 他現在這么做,完全不合乎情理,等于是他完全放棄了突然襲擊的優勢,要在天津衛一帶先堵住建奴大干一場。 這么做就完全不合乎情理了,于孝天雖說據報這次帶來了三四萬大軍,可是這些兵馬數量看似可觀,但是實際上卻并不充足,不管是對上大明官軍一方,還是對上建奴大軍一方,都在兵力上處于完全的劣勢,沒有一點優勢可言。 如果說于家軍戰力很強,那么他單獨對付守衛京畿的大明官軍的話,大概還有一點優勢,可是一旦他要是準備同時對付建奴和大明官軍的話,這點兵力尚不足這兩方兵力的十分之一。 所以說于孝天如果是想要謀叛的話,這么做完全就是不智之舉,他選擇了一個自取滅亡的道路。 建奴現在要出關,看眼下他們的行軍路線,已經可以看出建奴大軍是打算通過天津衛,然后進入薊州府境內,走香河或者是寶坻,從密云或者是走遵化擇地沖出關外,歸返關外。 天津衛已經基本上可以確定,是他們必經之地,于孝天在這個時候攻占天津衛,并且陳兵于天津衛運河兩岸,等于是死死的卡在了建奴撤出關外的去路上。 建奴大軍走到這里,便只剩下了兩個選擇,要么避戰,不走天津衛,像來的時候,選擇繞過京師,另外擇地退出關外,但是這么做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建奴現在跟來的時候不一樣。 他們經過為期將近半年時間的大掠之后,已經搶掠了非常多的財貨,虜獲了非常多的人口、牲畜。 單單是他們虜獲的人口,據傳現在已經高達數十萬人,帶著這么多的奴隸還有牲畜,想要像入關時候那樣,進行長距離機動,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那么做會有很大的風險,而且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 所以建奴選擇這個辦法的可能性基本上為零,如果他們不選擇繞道而行的話,那么接下來就唯一剩下了一個選擇,那就是直接從天津衛沖過去。 天津衛現在被于孝天所控,建奴想要沖過天津衛,便唯有先將于家軍擊破,兩方接下來將無可避免的會在天津衛一帶,展開一場激戰,這對于他們兩方來說,都是只能勝不能敗,誰吃了敗仗,那么就可能招致滅頂之災。 建奴被于家軍擊敗,那么他們便無法退回關外,者十余萬大軍,便會被堵在關內,遲早都會被消耗掉。 建奴的實力誰都清楚,雖然經過野豬皮和皇太極兩代人的經營,現在已經實力很強,但是他們實力再強,實際兵力也不會非常多,這次他們入關,一下子帶入關內滿蒙八旗加上投敵的漢軍,總兵力超出了十萬人,差不多算是傾巢而出了。 一旦這十多萬建奴大軍,被堵在關內的話,那么建奴估計就徹底悲催了,他們絕對無法在十年中,恢復到眼下這樣的實力,甚至于可能從此一蹶不振,永不翻身。 所以建奴一定不能敗,也一定不敢敗,但是于家軍就敗得起嗎?他同樣也敗不起! 于家軍此次北上,于孝天一舉帶來了三四萬大軍,還不包括他的水師,這三四萬大軍,都是陸師,所有人都認為,這應該是于孝天傾巢而出了,就算是他還留了一些兵力在福建,但是肯定也不會太多,一旦他敗的話,恐怕連逃回福建的機會都沒有,這一下就等于把他打回了原形。 所以于家軍也不能敗,否則的話后果很嚴重。 這一下所有人又都看不懂了,于孝天完全有機會不和建奴大軍硬碰硬來這么一仗,可是為什么他卻還是選擇,要打這一仗呢? 就在這個時候,于孝天放走了幾個天津衛的官兵,持了他的一封親筆信,令這幾個官兵趕到京師,把這封信呈給當今圣上。 這封信很快便被轉到了崇禎手中,于孝天在信中對崇禎陳明,他之所以要拿下天津衛,是因為他必須要用天津衛,在這里擋住建奴出關,并且誓要將建奴大軍擊敗在天津衛一帶,而這里原來的守軍,完全無法配合他的行動,所以他只能出此下策,使用武力將天津衛拿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天津衛擋住建奴大軍出關。 而且于孝天給崇禎了一份相當詳細的情報,陳述了此次建奴入關大掠的財貨數量和人口數量,雖然不能說非常精確,但是卻大致上也差不多。 于孝天通過他的途徑,搜集到的信息之中,總結出此次建奴入關,一共劫掠白銀超過一百五十萬兩,黃金也超過數萬兩,各種大牲畜比如騾馬牛等,就三萬多頭,豬羊更是多達數萬只之多。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絹帛細軟珠寶古玩不計其數,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次建奴從河北、山東等地擄走人口超出了六十萬人之多。 于孝天在信中力陳,如果這么多財物還有人口被建奴擄出關的話,建奴肯定會實力大增,從此大明將再無機會剿滅建奴,所以這一次他在抵達北上途中,得到這個消息,探知建奴將會走天津衛出關。 故此他才會貿然率兵,走海路日夜兼程,直接趕到天津衛,并且貿然將天津衛奪占,作為御守建奴之用。 他在信中自陳有罪,也知道這么做乃是大罪,肯定會招致圣上不安,但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這才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領兵直入天津,只為了能一戰擊敗建奴,一勞永逸的解決建奴這個大明的心腹之患。 于孝天還在信中提出要求,要崇禎調集官軍,堵住其它幾處建奴有可能逃出關外的去路,不能讓建奴趁機溜走。 另外他倉促動身,隨行攜帶糧食軍餉不足,希望朝廷能從通州撥發部分兵糧和部分餉金用船走運河運往他的軍中,否則的話他的兵糧僅夠半個月的使用。 崇禎看了于孝天的信之后,滿腹狐疑的同時,也對于孝天的這套說辭嗤之以鼻,他想不通于孝天為何不遠萬里從福建一路殺到天津,奪占了天津衛之后,要在這里跟建奴決一死戰,這一點好像于孝天確實是在為大明著想,算是大明的大大的忠臣。 可是說于孝天這次北上,全是為了和建奴決一死戰,崇禎打死都不會相信,他到現在依舊篤信,于孝天此次北上絕對是有不軌之心,這次他在天津衛布防,要阻止建奴出關,根本就是一個幌子。 (感謝1627666105的打賞!繼續求月票?。?/br> 第十三章 人心所向 另外至于于孝天信中所陳,什么糧餉不濟,更是屁話,于孝天能短時間突然間帶數萬大軍出現在天津衛,絕對不是一時半會的臨時起意,絕對是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就算是他真真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作為大將,也絕對不會把自己辛苦打造出來的這么多精兵,在糧秣不足的情況下投入到死地之中。 所以崇禎根本不相信于孝天的話,也沒有幾個大臣會相信于孝天的話,當然不可能從通州,給于孝天撥發任何糧餉了,反倒是崇禎立即召集重臣開始密議,到底該如何處置這個于孝天。 這時候楊嗣昌終于提出了一個惡毒到了極點的計劃,立即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那就是楊嗣昌在這個時候,提出來趁著于孝天要在天津衛死戰建奴之際,大明官軍從側后兩方,夾擊于孝天所部,趁此機會,將于孝天徹底覆滅在天津衛。 楊嗣昌的這個提議不可謂不惡毒,而且可以說是惡毒到了極點,這個時候朝廷上下,早已不將建奴大軍視作最大的敵人,而是轉而將于孝天視作了最大的敵人。 建奴終歸是要出關的,被于家軍阻在天津衛,算是什么事情,建奴在關內一天,朝廷就要提心吊膽一天,于孝天在天津衛阻住建奴,使得其遲遲不得出關,那么豈不讓大明朝廷如坐針氈了嗎? 所以建奴在這些人眼中,現在倒是已經不算什么事情了,反正他們也已經飽掠,成了一頭已經喂熟了的狼,已經沒有了威脅,反倒是于孝天,早已成為了朝廷上下忌憚的對象,甚至可以說是成了崇禎的眼中釘rou中刺,一日不除便無法安枕。 現如今于孝天僭越,擅自起兵從福建直接殺奔天津衛,大軍直接威脅到了京師的安全,留其在京畿一帶,就如同一把懸在大明頭上的刀一般,讓人無法安心。 崇禎下旨令其返回福建,但是他卻抗旨不尊,僅此一條就說明于孝天已經失去了控制,不再聽命于朝廷的旨意,這么一個人,控制著數萬精銳兵馬,在京畿一帶,豈能不速速除之。 所以楊嗣昌這時候想出了這么一個陰毒缺德到了極點的主意,這個想法一經提出,便立即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很快他們便擬出了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就是陳新甲率領駐保定的三萬精兵,在建奴軍和于家軍開展之際,從西路繞過戰場,趁機攻擊于家軍側翼,另外令關寧軍方面,從山海關、永平府一帶抽調關寧軍兩萬人,快馬加鞭趕往天津衛,趁建奴和于家軍交戰之際,從背后對于家軍發動猛擊。 這么一來,于孝天腹背受敵,在建奴軍和明軍三路大軍猛攻之下,絕對只能兵敗,到時候不管是誰,都能把于孝天置于死地,就算是于孝天靠著海上有船,能逃回海上,他這幾萬大軍,也要丟在天津衛,從此便無法再對大明構成威脅。 崇禎一聽楊嗣昌提出的這個計策,心中暗自合計了一下,立即便答應了下來,于是楊嗣昌趕緊便安排了下去,派人一邊前往保定找陳新甲傳旨,令陳新甲速速準備,另一邊傳旨山海關,令山海關以及永平府方面調集兵馬入關。 這次楊嗣昌想到了現如今正駐守在山海關的密云總兵唐通,還有祖大壽,祖大壽這個時候在關外的錦州,肯定無法入關,也不會率兵入關,但是他卻可以派人入關領兵作戰。 于是楊嗣昌緊鑼密鼓的開始安排了起來。 可是就在朝廷忙活著里應外合,要配合建奴大軍進擊于家軍的時候,不知為何,坊間卻傳出了于孝天的那封給崇禎的信,這封信幾乎原封不動的被坊間傳遞,很快便傳遍了整個京城。 當官的視于孝天為寇敵,但是老百姓卻并不這么看,前幾天于孝天領兵進抵天津衛的時候,不少人還認為于孝天要作亂謀叛,可是現如今聽聞了于孝天的這封給圣上的奏疏之后,老百姓卻立即改變了對于孝天的看法。 而且有人有鼻子有眼的給老百姓解釋當下的形勢,說明了天津衛的重要性,現如今天津衛乃是建奴出關北還的必經之路,于孝天領兵駐守這里,并未朝京師攻進,擺明車馬是要在天津衛跟建奴大軍大戰一場的。 這么一來老百姓對于孝天的看法立即便轉變了過來,不少人當即便不再大罵于孝天為反賊,反而開始稱頌起于孝天為義士,在大明為難之下,居然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抗旨不尊領兵不遠萬里的從福建起兵,來京畿抵御建奴大軍。 這得是多高的情懷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呀!這可是掉腦袋的事情,想想看鎮守京畿一帶的大明官軍,上上下下不下幾十萬人,可是建奴入關之后,除了盧象升之外,又有幾個人正兒八經的抵御建奴大軍呢? 可是這于將軍居然愿意不遠萬里,從福建趕來征討建奴大軍,還要冒著抗旨掉腦袋的風險,這要多高風亮節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