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于孝天一見面,就主動提出,要把城池交給他,自行撤到城外駐防,這件事是不是太便宜了點?太容易了點了? 忽然間趙善堂又開始擔心了起來,心想不會是這于孝天快把城里面的人給殺光了吧,要不然的話為何這么容易,就把平度城交給他呢? 于是他惴惴不安的趕緊稱謝答應下來,至于將叛軍俘眾交給他處置的事情,他也趕緊推脫,說這種事最好還是交給朱軍門處置為好,千余名叛軍不是小數,交給他他也不好處置,而且朱大典在他來的時候,吩咐過,要于孝天把俘眾送往青州交給他處置。 趙善堂只是來這邊,代朱大典點驗一下斬獲的叛賊首級就可以了,點驗之后,這些人頭之中的叛將首級,便可以送往京師獻捷,其余的則就地焚毀,以免尸毒造成疫情。 于孝天聽罷之后,哈哈一笑點頭答應了下來,這俘虜的事情就不讓他管了,但是點驗斬獲的人頭,卻還是要趙善堂來負責的,于是他立即請趙善堂去點驗那些叛軍人頭。 在一座大帳之中,堆滿了近期于家軍斬獲的叛軍人頭,雖然經過鹽腌制或者是石灰處理,但是依舊散發著一股子臭味,還有濃重的血腥味。 趙善堂不敢敷衍了事,生怕這些人頭之中有殺良冒功的人頭,帶著手下進入帳中,進行了一番仔細的盤點,數量上確實沒有一點問題,而且經過他的點驗,這些人頭在質量上也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人頭全部為青壯男子的人頭,而且根據一些特征,也確實可以判定是兵將的人頭,其中叛將的人頭把總以上,到李復杰這樣的叛軍參將的人頭,一共是四十二個,而且全部由標注,隨即提審幾個叛軍俘眾,令其當眾辨認,對比之后,確實沒有任何問題。 趙善堂看罷之后,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在來點驗人頭之前,他心中還有很大的懷疑,懷疑于孝天斬獲的這些人頭,搞不好會有很大的水分,其中定會摻雜不少殺良冒功的人頭,但是經過點驗之后,他卻發現,其實事情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樣,于孝天手頭上這些叛軍人頭,可以說是實打實的,幾乎可以說沒有摻雜任何水分,就算是其中摻了一些水分,也看不出是殺良冒功所得。 起初他還在為點驗人頭,發現殺良冒功的人頭,該怎么處置的問題發愁,可是現在看來,這個問題也根本不是問題,這個于孝天把事情做的非常干凈,讓人找不出任何毛病,那么這就充分說明,這于孝天和他帶來的這些福建兵將,確實很不一般,近期這幾仗,完全可能是實打實的打的,而不是在糊弄朝廷官府。 既然如此,他還是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于是隨即提審了幾個俘兵,讓他們供述了一下戰敗的情況,結果也全部對上了于孝天奏捷戰報之中所述,這一下事情沒有什么可以懷疑的了,于是趙善堂心中大喜,感覺著這一下登萊之亂真是有救了,于是趕緊練練對于孝天道賀。 于孝天對于趙善堂的道賀,也泰然受之,神色淡然,只是稍微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神色。 趙善堂在大營之中折騰了大半天,眼瞅著天黑了,這才告辭于孝天,要帶隨從和那五百山東兵進城。 于孝天當即點頭答應下來,將其送出大營,目送他帶人進入了北門之中,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城中的情況讓趙善堂更是大吃一驚,雖然城門和各街道的路口,都懸掛了不少人頭,但是問過之后才知道,這些人頭都是平度城之中,在福建兵克復城池的時候,一些城中宵小之輩趁機作亂,后被福建兵將鎮壓的當地暴民的人頭,并非是濫殺的無辜之輩。 而城中的安定程度,也讓趙善堂大為吃驚,雖然城中還存在一些叛軍過后留下的殘垣斷壁,一些戰禍的遺跡尚存,可是街道上卻已經相當干凈,時不時都有軍容整肅的福建兵將在街道上巡邏,使得城內顯得很是安定。 另外甚至一些臨街的鋪面,這時候已經開始復業,做小買賣的人,甚至都已經上了街頭,根本沒有他當初想的那樣,城中是哀鴻遍地的景象,如果不是看到那些高懸的暴民人頭,以及城中殘留的戰禍遺跡的話,簡直就讓人感到,這個平度城,根本就沒有遭遇什么戰禍一般,居然有一點太平世道的樣子。 那些在城中巡守的福建官兵,也軍紀森嚴,沒有發現任何人在城中胡來,甚至于他還遠遠看到,有些城中百姓,在看到福建兵將的巡邏隊走過的時候,還跟他們有說有笑的打招呼,在路邊站定,對他們低頭施禮,很有一副敬意的樣子。 趙善堂看罷之后,幾乎有點暈的感覺,這這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和他來的路上想的情景完完全全對不上號呢?這福建兵將,難道都是活菩薩轉世了嗎?怎么一點都看不出他們的兇厲呢? 可是他們怎么還這么能戰,居然一戰就克復了平度州,打的叛軍幾乎全軍覆沒? 趙善堂實在是想不通,想不通也只能想不通,他趕緊帶人去了城中署衙之中,署衙這個時候也有福建的兵將看守,見到趙善堂來了,他們顯然已經提前接到命令,立即將署衙交給了趙善堂,轉身便離開了署衙,朝城外撤去。 趙善堂這一下自己都不得不承認,這于孝天確確實實如同傳言之中的那樣,御下極嚴,他所掌兵馬,對他是惟命是從,不但善戰,而且軍紀森嚴,乃是絕對的一支雄兵精銳,這樣的軍紀水平,趙善堂自問從生到現在,都從未見到過,不由得對于孝天是敬佩不已,頓時將原來心中對于孝天的那種忌憚那種潛意識之中的敵意,還有那種鄙夷之感,全部一掃而空。 在家仆開始收拾住所的時候,他便立即令人取來了紙筆,當晚便挑燈夜戰,連夜洋洋灑灑的書寫了一片此次前來平度的見聞,把于孝天和他麾下的福建兵將,夸得是簡直天上地下絕無僅有,并且再次確認了這邊的戰報沒有半點虛假。 得到了趙善堂的確認之后,朱大典更是樂的呲牙咧嘴,他在赴任的時候,擔心的要死,不知道能不能平定叛軍,甚至連能不能遏制叛軍的發展,都沒有一點把握,不知道該怎么向朝廷和皇上交差。 可是現在于孝天領兵來了之后,一切問題似乎都在朝著好的方面發展,僅僅是半個月的工夫,于孝天便領兵克復了平度州,獲得了一場“大捷”,那么接下來,這樣一場勝仗,無疑讓眾多官員和大明的軍將們看到了一絲曙光,無疑撥開了人們心頭的一絲陰霾,這對于接下來對叛軍進剿,無疑開了一個非常好的先河。 只要于孝天能再接再厲,那么看來剿滅叛軍,不敢說是指日可待之事,但是起碼也不像以前那樣,讓人感到絕望了。 (再次感謝大漠笑西風和蝦蝦色狼二位兄弟的打賞!順便最后再求幾張月票,看看能不能再沖一下?。?/br> 第一百一十四章 態度曖昧 這次不但朱大典高興,就連被崇禎派來到青州坐鎮監軍的大太監高起潛,也很是高興,在收到了趙善堂的確認戰果的報告之后,高起潛也連忙派人,向京師稟報消息,讓久為此事感到憂心如焚的崇禎帝,也趕緊松一松氣。 于是朱大典親筆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往于孝天軍前,信中對于孝天洋洋灑灑的大肆贊揚了一番,說了一堆的什么忠君愛國的屁話,要求于孝天務必戒驕戒躁,休整一段時日之后,繼續領兵前往萊州城,進擊叛軍。 同時朱大典也命手頭上直接控制的山東兵馬以及浙兵等兵將,做好準備,隨時出發配合于孝天的南路軍,進擊圍攻萊州的叛軍。 按理說這個時候,萊州城被叛軍所圍,可以說是危在旦夕之間,于孝天應該著急才對,但是以于孝天對歷史進程的發展,卻非常清楚,萊州城雖然被叛軍所圍,但是城內的朱萬年等明朝官員,在這個時候,已經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帶著城中軍民,據城死守,使得叛軍久攻萊州而不克,萊州城根本沒有什么問題。 所以于孝天一點都不緊張,也不著急,帶著兵將,就在平度州境內,優哉游哉的歇了大半個月的時間,一直歇到了眼看著七月已到,朱大典再也等不下去,派人來催他進兵,于孝天這才引兵再次北上,朝著萊州城方向行去。 平度到萊州,距離大概有一百五十里左右,中間隔著一座大澤山,為了穩妥起見,于孝天沒有率部走大澤山之間,而是繞過了膠東山脈,盡量走平原地形,朝著萊州城進發。 而這個時候,叛將孔有德,已經率領三萬叛軍,包圍萊州城兩個多月了,孔有德率軍幾乎是詳盡了各種辦法,但是卻依舊屢攻萊州城不克,叛軍的士氣已經受到了一些影響。 這萊州城,在城中曾經的山東巡撫徐從治,新任的登萊巡撫謝漣以及萊州知府朱萬年,還有總兵楊御蕃等人的統領之下,籠城死戰,屢屢擊退叛軍的進攻,使得叛軍對萊州城是無可奈何。 但是孔有德又不能放棄攻打萊州,他很清楚如果他想要繼續擴大地盤的話,這萊州城就必須取下,否則的話萊州就成為了楔入他們心腹之間的一根釘子,隨時都可能爆發,要了他們的命。 所以萊州城是橫亙在他們繼續擴大勢力和地盤之前的一道絆腳石,非要踢掉不可,所以孔有德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猛攻萊州城。 但是大半個月之前,卻從平度州傳來一個令他感到震驚的消息,一支福建來的官軍,走海路抵達了膠州灣,在膠州灣登陸,開始朝著平度州挺進,他曾經派人去命令鎮守平度州的李復杰,務必要守住平度州,擋住這股福建來的兵馬。 對于這支福建大軍,他并未太過在意,在他看來,南方兵并無什么可怕之處,他們初來乍到,也是客軍,到了這邊搞不定就會水土不服,而且南方人在他眼中,貪生怕死,根本不足為懼,雖然這福建來的官軍,號稱兵力過萬,可是在他眼中,卻并不算什么,有李復杰率領三千叛軍鎮守平度,最不濟起碼也能把他們拖在平度州那邊不得存進。 到時候他打下了萊州城,掉過頭來,再去平度把這伙福建官兵給吃掉,也為時不晚,可是讓他萬沒有想到的是,沒多少天工夫,李復杰就派人跑來向他求援,說在平度那邊跟福建官兵見了一仗,李復杰手下吃了敗仗,福建官軍已經要兵抵平度城下。 孔有德聽到消息,很是生氣,心中暗罵李復杰無能,居然連這支福建官兵都擋不住,還吃了一場敗仗,但是他考慮著雖然李復杰吃了一個敗仗,但是畢竟平度城還在李復杰手中,有平度城這座城池在,李復杰再不濟,怎么也能拖他們個十天半個月,甚至是兩三個月應該沒有多大問題吧! 于是他并未搭理李復杰的求援,依舊領兵繼續攻打萊州城,可是沒成想,過了一陣子之后,平度州那邊沒了動靜,開始他還以為李復杰拖住了福建官兵,后來感覺不對勁,派人去平度那邊看看情況。 結果沒幾天派出的人便跑了回來,大驚失色的說,平度城已經失守,福建官軍攻克了平度城,李復杰所部全軍覆沒,連一個人都沒有逃掉,居然全部被福建官軍包了餃子。 孔有德聞訊這才大吃一驚,發現這次來的這支福建官兵,似乎并不那么簡單,于是立即派人去打探消息,看看這次領兵過來的主將是誰。 后來打聽了一番之后,孔有德得知,從福建過來的這支兵馬,乃是由一個叫于孝天的總兵率領,據傳這個于孝天曾經身為海賊,后來被福建巡撫熊文燦招撫,成了福建一方的大將。 這些年來,據說此人在福建干的不錯,建了不少功業,這次是朝廷里面的崇禎帝,御筆欽點,令他領兵北上,來這里平亂。 孔有德這才意識到,這姓于的不簡單,后來仔細思量了一番,忽然間想起來,這于孝天豈不是多年之前,曾經和他們東江軍做過買賣的那什么海狼的首領嗎? 當初他跟著毛文龍當兵的時候,這海狼的人就曾經從南方向東江鎮這邊,運送過糧食布匹等物,來東江鎮和他們東江軍做買賣,從他們手頭換取一些馬匹以及遼東特產的虎骨、人參、鹿茸等物,運回南方販賣。 沒想到當年的海盜頭子,現在居然成了大明總兵官,并且奉命領兵跑來要進剿他們這些東江叛軍,這就太太太那個什么了吧!真是世事無常,當年他們乃是官兵,現在倒是成了叛賊,而當年的海賊,卻成了官兵,以前從來沒人想過,他們居然還會有機會在戰場上交集,可是世事無常,這么多年過來之后,他們居然要在戰場上相見了。 想到這里,孔有德覺得,這件事恐怕能商量一下,畢竟他們雙方也算是舊識,最最起碼算是有舊,他于孝天鎮守福建,這登萊山東跟他八竿子打不著,他何苦要給大明來賣命,非要跟他們叛軍死磕到底呢? 于是孔有德便派人暗中前往平度那邊,私下里求見于孝天,想要陳明利害,說服于孝天不要在戰場上跟他們死磕,于孝天拿下了平度州,就拿下也罷,這也算是已經可以跟朝廷交代了,犯不著非要前來萊州和他戰場上兵戎相見。 但是派去的人,卻很快返回了萊州叛軍大營,回復孔有德,說這于孝天態度很曖昧,不陰不陽,絕口不提到底來不來萊州,只是滿嘴打哈哈,讓人看不出他的真實想法,但是于孝天也沒有當場將他們幾個拿下,事后卻還是把他們放了回來。 孔有德就有點糊涂了,搞不清楚這于孝天到底想要做什么,到底來不來萊州打他們,于是不得已之下,只得分兵派人,到平度前往萊州這邊的路上設卡,準備一旦這于孝天領兵前來的話,就地攔住他們,到時候大不了他領兵過去,把這于孝天的福建兵馬,給一舉吃掉拉倒。 可是他安排過之后,卻十幾天也沒見于孝天率部前來萊州,派人去打探消息,卻發現于孝天在拿下了平度州之后,居然領著手下兵馬,就地在平度州境內歇兵了,叛軍只要不進入平度州,他便也不把手伸到萊州這邊地界上,但是零星叛軍如果進入平度州,便會遭到他手下的打擊。 于是孔有德這一下覺得放心了,感覺看清了于孝天在想什么,認為他的勸說已經起了作用,這于孝天應該是已經拿定主意,不打算繼續和他們死磕了,現在他拿下平度州都半個月了,可是卻一直遲遲不肯動兵繼續朝萊州這邊進發,這就很說明了問題。 孔有德這一下算是不再擔心福建官兵的問題了,接下來他最關鍵的還是要盡快拿下萊州,大不了不去再打平度州,但是卻可以揮師殺入青州地界之中,朝山東腹地之中繼續發展。 等他的實力變得更強一些之后,到時候騰出手,再去平度州,把于孝天這幫福建官軍吃掉也不遲。 于是孔有德轉而開始把所有精力,都又放在了攻打萊州城的事情上,琢磨來,琢磨去,還是想出了一個損招,那就是詐降。 這段時間,孔有德已經把大明朝廷和官府給看透了,大明一直都沒有下定決心,對他們到底是剿還是撫,前段時間,看樣子大明招撫他們的意見應該是占據上風,所以明軍始終沒有下定決心跟他進行決一死戰,總是報以僥幸心理,結果被他練練擊敗。 而且他兵圍萊州城,始終也沒有一兵一卒派來增援萊州城,這就更加堅定了朝廷想要招撫他們的想法。 但是近期看來,風向似乎有點轉變了,他二月初將孫元化等人釋放,就是放了一個煙幕彈,表面上向朝廷透露一個他們是被迫無奈才起兵造反的表象,讓朝廷的官員們感覺他釋放這些人,是有想要接受招安的想法,然后趁機開始四處出擊,攻占了不少城池,洗劫了大量的鄉鎮,短時間之內獲得了大量的糧食和財物,大大壯大了他們叛軍的實力。 第一百一十五章 叛軍請降 可是孔有德和李九成他們怎么都沒成想,被放走的孫元化,半道上居然莫名其妙的失蹤了,而且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尸,頓時搞得天下為了這件事沸沸揚揚,紛紛傳言孫元化畏罪潛逃,隱姓埋名躲了起來。 這件事似乎招致了當今大明皇帝崇禎的震怒,轉而朝廷方面對待他們叛軍的態度,開始出現了轉變,這兩個月來,先是命謝漣接替了孫元化,走馬上任當了登萊巡撫,緊接著徐從治受傷之后,又派來了朱大典接替徐從治當了山東巡撫,對他們叛軍主剿,甚至將宮中大太監高起潛也派到了山東,在青州坐鎮監軍督剿。 這又千里迢迢,從福建把于孝天以及過萬的福建官兵調到山東,來對他們進行進剿,這些情況,明顯可以看出來朝廷在剿撫的爭議上,主剿一方已經徹底占據了上風,那么接下來招撫他們的可能性就越來越低。 這也讓孔有德和李九成頗為擔憂,甚至是有些感到害怕,他們這么長時間來,一直都在為接受招安,做著各種準備,準備和朝廷討價還價,保住他們的性命和未來的地位,可是這么一來,他們逼迫朝廷招安的計劃似乎距離他們越來越遠。 現在局勢對他們來說,就開始變得不利了,朱大典到了青州坐鎮督剿之后,立即加強了青州府和萊州府交界一帶的防御力量,他多次派人去青州府一線進行探查和試探,發現沿線各縣都加派了官軍,官軍兵力正在逐步增強。 現在官軍似乎還沒有達到可以立即揮師反攻他的實力,可是隨著朝廷的調度,官軍的實力將會越來越強,兵力也會越來越多,如此下去,事情可就不太妙了。 他們叛軍雖然這幾個月來打的很不錯,逢戰必勝,實力壯大的也非???,但是畢竟他們僅僅是占據了小小的膠東一帶,現如今整個登萊地區,他們還未完全控制,就算是東江鎮那邊,毛承祿等人起兵響應他們,試圖和他們隔海遙相呼應,可是那邊的情況也不見得就比他好到哪兒去。 現如今東江鎮總兵黃龍,正在率領剩下的東江軍和毛承祿等人的叛軍,進行反復交戰,雙方處于拉鋸戰之中,暫時毛承祿一眾那邊,并未取得優勢,而現在朝廷這邊,似乎也轉了風向,像是下定了決心,要對他們進行進剿。 他們叛軍就算是再厲害,也畢竟資源有限,而且算是在異、地作戰,這里是山東的地盤,登萊一帶的百姓,并不支持他們。 他們想要以此和朝廷叫板,顯然無論如何都斗不過朝廷,雖說大明現在的情勢很不容樂觀,但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真要是把朝廷給逼瘋了的話,調來個十幾萬大軍,朝廷目前估摸著還能做得到! 所以既然現在事情已經鬧到了這一步,他們就必須要盡快繼續擴張地盤和實力,擁有可以和朝廷抗衡的能力,讓他們剿也剿不動,最終還是逼著皇帝招安他們。 但是他們想要盡快擴大地盤和實力的話,萊州城就是搬不開的一塊攔路石,只要萊州不拿下來,他們就沒法繼續朝山東腹地擴張,這里如同一個釘子一般的,釘在他們的咽喉上,讓他們寢食難安。 這些天,李九成不斷派人過來催促他,盡快攻克萊州城,但是眼下城中的朱萬年、謝漣、楊御蕃等人,籠城死戰,守御嚴密,令他屢攻不克,眼下雖然他已經調來了十余門紅夷大炮,還有各種火炮數十門之多,連番猛轟萊州城,可是依舊無法攻下萊州城。 所以孔有德望著萊州城的城墻,頗有一種無力的感覺,最終思量再三,還是想出了一個計劃,那就是詐降。 想到這一點之后,孔有德于是便聲情并茂的讓手下一個書辦,以他的口吻,給城中的謝漣寫了一封信,信中訴說他的所謂的各種苦衷,以及他的各種無奈,還有他對大明的忠心,以及他眼下已經知錯,表示愿意放下屠刀,投降朝廷,希望謝漣和朱萬年他們,能接受他的投降。 這封信很快便被送入到了萊州城中,呈到了謝漣和朱萬年等人的面前,這些人看到孔有德的這封信之后,頓時一片嘩然,其中大部分人都認為,孔有德不可信,此人是個反復無常的小人,不值得信任,這次他表態要投降,十有八九可能是詐降。 而且總兵楊御蕃,更是態度堅決的認為,孔有德這廝絕對沒安好心,說什么都不能相信這廝的話,弄不好這次他詐降,正是想要騙開萊州城的城門,攻下萊州城。 現如今因為叛軍的包圍,萊州城對外的聯絡已經全部中斷,他們對于朝廷的情況并不清楚,更不了解現在朝廷對待叛軍是什么態度,總之前段時間朝廷似乎態度很曖昧,始終不肯派來援兵,似乎主撫的意見占據著上風。 如果朝廷眼下還是主撫的意見占上風的話,那么這援軍的來期就遙遙無期,所以他們現在根本無法把握,孔有德為何會在這個時候,忽然間提出愿意投降,接受招撫的想法。 這也就造成了謝漣和朱萬年等人,無法有效的判斷出,孔有德的最終目的,對于到底該不該接受孔有德的獻降這件事,他們之中產生了分歧。 雖然楊御蕃等人,堅持認為孔有德絕不可信,不能上了他的當,決不能出城接受他的所謂的獻降。 可是謝漣和朱萬年卻認為,這么做恐怕不妥,因為萬一要是孔有德這次是確確實實想要投誠的話,那么他們不出去受降,那么豈不等于斷送了一個天賜良機,逼迫孔有德繼續作亂下去嗎? 另外謝漣也認為,孔有德這個時候會突然提出投降,弄不好就是因為對萊州城久攻不下,萌生了退意,心知繼續打下去,也攻不下萊州城,攻不下萊州城的話,那么他們就沒有出路,所以才可能會心生懼意,想要懸崖勒馬,選擇投降以減輕他們作亂的罪責。 所以謝漣和朱萬年都認為,不能坐視這次孔有德想要投降,卻置之不顧,只要有一點機會,就必須要試試,萬一這次他們不敢出去受降的話,孔有德恐怕會借此機會,大肆宣揚,他有心投降,但是他們這些當官的卻不敢受降,他繼續叛亂下去,是被他們逼得。 到時候恐怕這一條就夠他們受的,所以不管怎么樣,都必須要試試,看看這次孔有德到底是不是真心想要投降。 這種事作為總兵官的楊御蕃是做不了主的,另外楊御蕃年紀也比較輕,雖然領兵作戰能力不弱,可是在很多事情上,他并不能左右謝漣和朱萬年的想法。 而且謝漣和朱萬年在這件事上也確實有他們為難之處,就算是他們明知道孔有德有詐,也不能不去受降,因為他們不去的話,便會授人口實,故此他們商議決定,謝漣留在城中坐鎮,朱萬年出城,到城外受降。 按照約定的日子,七夕節當日上午巳時三刻,孔有德率領大批叛軍,在城南門外開始集結,叛軍這一次似乎并沒有做出要攻城的樣子,騎兵全部都步行,沒有騎馬,刀劍也沒有出鞘,旗幡也都卷了起來,包括軍中諸將,也都聚集在陣前,徒步來到城南門之外開始匯聚,孔有德更是背后身負一捆荊條,赤著上身,做出一副負荊請罪的樣子,帶著眾叛軍列隊于城南門之外,靜候城中謝漣和朱萬年出城受降。 城頭上謝漣和朱萬年早已率兵在城南門的門樓上觀察叛軍的舉動,當看到叛軍開始匯集,并且有異于往日攻城的架勢,露出一副恭順和垂頭喪氣的樣子,確實有點像是要投降。 但是楊御蕃卻還是堅持他的意見,叛軍此舉有詐,純屬詐降,想要在謝漣和朱萬年等人出城受降之際,將其控制,要挾城中守軍打開城門。 對楊御蕃的擔憂,朱萬年這個時候還是比較認同的,但是謝漣的態度,卻比較搖擺,猶豫再三,還是要朱萬年出城受降。 朱萬年咬了咬牙,對楊御蕃吩咐道:“此次本官出城受降,叛軍如若當真投降則罷,但是假如叛軍有詐,我被其所持的話,你等要以大局為重,莫以我被其所持而為難,守住萊州城為重,只管立即發炮!楊總兵你親自督戰,大炮裝彈,領兵做好準備,一旦事情有變,便立即發炮!休得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