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而對于海狼部眾上下人等來說,這件事也讓他們歡呼雀躍不已,因為他們也都不傻,深知這種新炮對他們的好處是什么,誰不想他們自己更厲害一些?有了這些炮以后他們還用怕誰來哉?所以那些頭目們一個二個,都伸著脖子等著新炮發到他們的船上。 就連李大嘴和孟飛他們戰兵隊,也伸長了脖子,等著于孝天給他們配發幾門這樣的大炮,讓他們也好好威風一下。 李大嘴甚至帶著孟飛腆著臉堵在于孝天住處不走,賴著非要于孝天給他們也配發這樣的火炮,但是他們兩個的要求卻被于孝天斷然拒絕,將他們趕回了戰兵營中。 第四十五章 茂盛源 于孝天告訴李大嘴和孟飛這倆貨,眼下這種炮暫時還輪不到他們,他們也不需要這東西,而他們想要大炮的話,也不是不行,但是只能給他們配發虎蹲炮這樣的輕炮。 這倆貨一聽大為泄氣,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聽令行事,于孝天之所以不給他們戰兵隊配發這樣的火炮,是因為他們眼下確實用不著這玩意兒。 戰兵隊目前為止,還只是隸屬海兵(他已經將自己作戰用的船隊稱之為海兵,下一步如果他實力繼續擴張的話,他就準備改稱為海軍)下面的輔助力量。 戰兵隊只有在海兵的支援下,才會上岸跟人動手,尚沒有單獨完成作戰的能力,所以給他們配發這樣的火炮,根本就沒有什么大用不說,還要為他們配備拖拽這些炮的牲口,眼下實在是沒有大用,如果真的需要的時候,臨時可以從船上給他們吊下幾門炮使用足矣。 倒是虎蹲炮這種輕型火炮,對于戰兵隊還是比較實用的,畢竟虎蹲炮只有三四十斤重,兩個人抬著就能跑,算是這個時代的一種迫擊炮,不需要給他們配備牲口,復雜地形上運動方便。 而且這玩意兒裝填散子的話,近距離威力巨大,跟個大掃帚一般,一打一大片,是目前為止非常適合他們使用的一種火器,故此兩個家伙的請求便被于孝天斷然拒絕。 不過為了安撫他們的情緒,于孝天答應他們,今后當他們用得上的時候,一定給他們配發這種大炮,而且現如今也會讓炮作專門給他們開模,單獨鑄造一些漂亮的虎蹲炮,給他們使用。 于是這才安撫住了這兩個戰兵隊的頭頭,讓他們老老實實的回去帶他們的兵去了。 于孝天在試炮結束之后,立即給炮作下令,令他們馬上開始不停的鑄造新炮,在鑄造新炮的同時,開始開模試制更大的紅夷大炮,再重新開模的時候,新炮口徑放大到四寸左右,炮彈重量達到十二斤左右,形制上接近于西方的十二磅炮,但是炮管不要求繼續放長,炮管長度保持五尺,算是一種艦船上專用的短炮。 這樣的十二磅短炮重量可以控制在千斤以下,同時在船上也方便cao作,射程不要求提高多少,保持和六磅炮差不多的有效射程就可以了,反正在海上跟人炮戰的話,射程再遠也沒有什么大用。 這個時代的技術限制了火炮在海上射擊的精度,即便是英國這個未來海上的霸主,在海軍條例之中,也規定海上交戰距離不得超過四百米,四百米之外是不許開炮的,實際上歷史上風帆艦船的時代,海上交戰的距離往往接近到百米左右,甚至于差不多炮口頂著炮口才開火,就是因為在海上船體晃動期間,火炮即便是有效射程再遠,也很難命中四百米之外的目標,為了保證命中率,就必須盡量拉近和敵船的距離。 所以于孝天命炮作再試制新的十二磅炮的時候,不必將炮身加長太多,就是這個原因。 更何況炮管越長,重量越大,他目前主力船只還是中式的帆船,船體結構決定這種中式船只,很難承受住太重的火炮,炮造的再大,也沒有什么用處。 明朝曾經生產過一種大發熕,重達五百斤以上,結果這種大發熕居然不能裝在船上開炮,一旦開炮的話就可能會震碎甲板,震毀船只,不得已之下,在作戰的時候,居然要在船后面拖一個結實的大木筏,將這種大發熕吊到木筏上才能開火,想想這個場景,就讓人有點忍俊不止。 所以目前為止,他即便是生產出十二磅炮,也不見得就能大批裝備,他目前手頭上的船恐怕大多數是承受不住這樣的重炮的。 可是這個時代的西式風帆戰船上,因為其船結構的優勢,卻已經可以裝備三十二磅以上的重炮了,想想這樣的差距,于孝天就既有些泄氣,又覺得很是著急。 造炮的事情就此也安頓了下來,南日島炮作被嚴密的警戒了起來,所有參與鑄炮的炮匠,都被下了封口令,令其不管什么時候,都決不許對任何非炮作的人提及他們鑄炮的方法,違令者后果自負。 而炮作的工作,也就此徹底鋪開,爐火開始日夜不停的燃燒著,開始了日夜不停的鑄炮工作。 鐵模鑄炮法徹底解決了鑄炮時間周期長的問題,使得他們不管在什么時候,只要鑄炮的鐵范沒有問題,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進行生產,這也就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生產速度和生產效率。 但是隨之而來他們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原料的來源有點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雖然廣東產鐵,而且廣東佛山還是明朝南方最重要的產鐵之地,本來從佛山購入生鐵熟鐵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佛山的鐵商也很樂于賣。 但是現在他們面臨著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因為荷蘭人此時還正在和明朝對著干,不斷的襲擾廣東、福建沿海一帶,劫掠過往船只,在南居益的主持下,福建水師也基本上都集中到了漳州、泉州和潮州一帶。 這段時間南北海上交通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少商船都不敢再在這個時候輕易出行,以至于近期海上的商船數量驟減了許多。 雖然于孝天以前很注重儲備銅鐵等金屬,一旦劫船的時候發現船上有銅鐵,都直接儲存起來,留作己用,此間也儲備了一批銅鐵。 但是這些儲備用作來鑄炮的話,就顯得有點太少了,他總共也就是儲備了幾千斤鐵,一千多斤銅,聽著數字不小,但是一旦大批開始鑄炮的話,根本就不頂用。 就算是只鑄造眼下這種六磅輕炮,一門炮凈重就達到了三百多斤,加上損耗的話,鑄造一門炮起碼需要五百斤生鐵,而且這些鐵還要是屬于精鐵才行,他那點存貨,充其量也就是能鑄造六七門六磅炮就算是不錯了,所以他就必須要想辦法搞到大量的鐵才能滿足需要。 于孝天將大批采購生鐵的消息先發給了各個和他們有關系的海商那里,價格開的也比較高,但是同時他考慮到總是依托這些海商,也不是長久的辦法,一是成本較高,另外貨源不受他自己控制。 所以他必須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件事,于是這件事便又落在了趙麻子的頭上,于孝天令趙麻子帶上海象號等三條船,外加一條作為護衛用的鳥船,組成一個船隊,直接南下廣東,去找馮家購入一批生鐵。 馮家本身就有鐵廠,規模也不小,加上他們在廣東地頭很熟,只要有他們的幫忙,即便是現在朝廷正在大批量訂購火炮,他們購入一大批生鐵還是沒有多大的問題的。 但是這么空船南下一趟,很顯然不是件劃算的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南下的時候,船上裝滿貨,這樣來回都不跑空才劃算一些。 至于南下運什么貨物的問題,這個不用于孝天cao心,因為李宜現在極力拉攏于孝天,試圖和海狼綁在一起,這樣對他們雙方的利益才會更大一些。 之前李宜對于孝天提出的雙方合作在福州府開店鋪的這件事,有點猶豫,但是在于孝天擊敗混江龍之后,他的態度就發生了轉變,開始變得積極了起來。 而于孝天因為手頭事情多,這件事也沒有再提,另外他為了讓李宜明白,他現在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處處都依靠他李家了,故此幾次于孝天采辦大宗貨物,都故意繞開了李家,交給了李宜的同行去為海狼辦理。 李宜很快就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于孝天這是故意給他難堪,眼下于孝天早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他已經無法再遏制于孝天這頭海狼了,于孝天現在即便是徹底甩開他李宜,照樣也能過活。 但是他李宜如果開罪了于孝天的話,那么事情就嚴重多了,于孝天只需一聲令下,就可以掐掉他李家的海上生意,使得他李家從此生意立即就會一落千丈。 這時候的李宜就不敢再猶豫了,于孝天提出的合作意向,他開始仔細的琢磨了起來,最終覺得這生意可以做,有于孝天這個福州海上的大佬在背后,他站在前臺,一般人根本不敢跟他們作對,雖然利潤肯定于孝天要占大頭,可是只要生意鋪開坐大之后,剩下的小頭也要比他自己做的時候大得多。 而且李宜通過這一年多跟于孝天的合作,也看出來于孝天是個守信之人,標準的一條吐口吐沫打個釘的漢子,只要雙方約定好,于孝天這個人是值得合作的。 于是李宜便主動找到了于孝天,再次提及了合作的事情,于孝天現在忙得焦頭爛額,也沒有太多時間來管這件事,于是故意拖了李宜一些日子,結果讓李宜更加緊張了起來,三天兩頭的朝南日島跑,反復的游說于孝天,搬出之前他們的情誼,試圖打動于孝天和他重新合作。 于孝天看到李宜真的急了,這才放低了姿態,將雙方合作的事情,交給了劉老六和趙麻子出面和李宜商量。 于孝天則提出合作的方式,雙方合作成立一個股份制的商號,名義上還以李宜出面,于孝天作為背后商號的大股東入股,李宜以他目前的商鋪作為股份,占這個商號的四成股份,于孝天則以貨物和部分現銀投入,加上他全權負責海上運輸事宜,占六成股份,雙方一同派管賬來負責賬務的管理,年終的時候所獲利潤按照各自占有的股份分成。 李宜計算了一陣之后,最終答應了于孝天提出的這個條件,這和他最初的預料基本上差不多,甚至于于孝天分給他的股份比他預想的還要多一些,最初他以為他能占三成到三成五就算不錯了,現在于孝天讓給他四成股份,已經讓他很是滿意了。 如此一來,雙方敲定了合作的事宜之后,李家的商號也就易名為了茂盛源,對外還是他李家的獨家生意,但是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現如今這個茂盛源其實已經是海狼和李家合作的生意了。 于孝天也按照他們的約定,將以前手頭上留下的大批貨物,折合成銀子,一股腦的投到了茂盛源之中,另外又從海狼的庫銀之中提出了三千兩現銀,充入茂盛源商號之中,以后一年之中,陸續再投入五千兩銀子作為他的股份。 明代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其實早已開始萌芽,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加上人口的增長,使得閑置勞動力增多,這也就為商人們開設工場提供了人力資源的保證,加之沿海地帶的海上貿易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暗中蓬勃發展,使得沿海一帶很早就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所以李宜這樣的商人,在經商方面是非常精明豁達的,很容易想明白這種股份制合作對他的益處,故此雙方很快就達成了一致。 通過這次和李家的合作,于孝天等于是在陸上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門,除了獲得了生意的出口之外,同時也在陸地上獲得了一個真正的合作者和立足點,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直接可以將自己的眼睛,放在福州這個南方的重鎮里面,隨時可以觀察官方的動態,獲取情報就更加容易了許多。 而這次于孝天派船南下廣東采辦生鐵,明里就是以茂盛源的名義進行的,有李宜這個老海商坐鎮,他更不用發愁這趟去的時候拉什么貨,到什么地方銷售了。 (鐵手有情兄弟今兒個又給我打賞了!呵呵,多謝多謝!寒風繼續帶病工作,保證每日兩更!這一章基本上四千字了,是昨晚硬撐著碼出來的!呵呵) 第四十六章 玻璃鏡 走在福州府的大街上,于孝天的身高使得他顯得有點鶴立雞群,引得了一些人的側目,但是于孝天神態自若,跟陪著他的李管事有說有笑,不時好奇的打量著這個古城。 這次于孝天上岸,也是他來到這個時代之后,第一次正兒八經的登陸,不像以前幾次登陸,都是為了干黑活。 而這次他到福州城,目的卻很簡單,一是要到茂盛源設在福州城內的總號看看,畢竟是他的生意了,他這個幕后大老板如果連自己公司的駐地都沒見過的話,實在也是有點說不過去。 另外他這次到福州,也是忙里偷閑,讓自己放松一下,因為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將會更加忙碌,以后想要再踏足陸上,天知道要到猴年馬月了。 當然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和蘭兒的婚事,已經不能再拖下去了,蘭兒現如今已經委身于他,這種事在后世不算是什么,大不了就是未婚同居罷了,可是放在這個時代,卻是一件大事。 劉老六也是愛面子的人,這種事雖然知道的人不多,可是劉老六也覺得面子上掛不住,暗中找于孝天再次提及他和蘭兒的婚事,于孝天摸著鼻子無話可說,以前他總是以蘭兒還小作為托詞,拖著不辦。 可是現在他已經“獸性大發”把蘭兒就地正、法了,這個托詞已經不好用了,所以無奈之下,于孝天也只得答應了下來,讓劉老六選個日子,他在南日島和蘭兒成婚。 更何況對于蘭兒,于孝天也是很喜歡的,事情走到這一步,他覺得也必須要給蘭兒一個名分了,要不然的話也對不起蘭兒對他的一往情深。 所以在安排過了島上的事情之后,于孝天便乘船上岸,在李管事的陪同下,一起來到了福州城。 來這里的目的他除了散心休息一下之外,也想給蘭兒置辦一些禮物,讓蘭兒高興高興。 作為地主,李宜對于孝天這次上岸非常重視,他自己留在福州城的茂盛源親自坐等于孝天到來,并且讓李管事這個心腹全程陪同于孝天,確保于孝天的安全。 雖說這個時代進入福州城這樣的城市之中,在城門處都會有一些官兵把手,查驗過往行人。 但是本著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個原則,像于孝天這樣的人想要進入福州城,根本也不是什么難事。 更何況李家現如今生意做的夠大,城里城外黑白兩道都有關系,想要把于孝天弄進城中,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這個時代的福州城遠沒有后世的福州城大,估計也就跟后世一個小縣城的面積差不多,但是放在這個時代,這個作為福建省府的南方重鎮,卻已經算是相當大了,全城共有七個城門,除了東西南北四門之外,還有湯井水三個城門,另外還有四個水關,可供船只直接進出城池。 而城內的水和城外想通,交通相對比較便利,一旦駐守重兵的話,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堅城。 而福州城作為南方重鎮,同時也是商業云集之地,城內商鋪、酒肆、茶館、娼寮可以說是鱗次櫛比,街上行人也很多,即便是達不到摩肩接踵的程度,起碼也人流熙攘,小販沿街叫賣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都讓于孝天這個脫離社會一年多的人感到很是新鮮,索性他干脆放棄乘車,直接讓李管事下車陪著他朝茂盛源走去,一路走,也順便一路逛,遇上有些商鋪感到新鮮的話,他也會走進去轉悠一下。 就在距離他們茂盛源所在的街道不遠處,于孝天看到了一個鋪面,像是專門賣女人用品的鋪子,于是他想為蘭兒買一些禮物,便抬腿走了進去。 按理說蘭兒現在不太缺東西,于孝天這一年多來帶著手下們在海上做事,搶得的金銀財寶也算是不少,但是蘭兒樸素習慣了,雖然喜歡這些金銀首飾,但是卻不喜歡穿戴在身上,所以于孝天這次出來,想給她買一些女人的胭脂水粉之類的東西,讓她也高興高興。 李管事看到于孝天抬腿走入這家店鋪,也趕緊跟著一起走了進去,于孝天現在換上了一身普通人的衣服,罩衫下面是一身勁裝,腰間暗藏有一把短刀,最重要的是他將短發現在已經蓄長了一些,為了這次前來福州城,被人看出他的身份,所以來之前,他讓人給他在頭發中續了些長發,在頭上盤起來之后,就沒人能看出他的短發了。 雖說他一身衣服很普通,但是他的氣質和身材都將他襯托的卓岳不群,走入店中之后,伙計一看到他也不敢小看,趕緊就迎了上來,問他需要點什么,并且引著他到店內看各種擺放出來的貨物。 于孝天看了一下,這個鋪子確實是個賣女人東西的商鋪,胭脂水粉、銅鏡和金銀首飾,琳瑯滿目倒是很齊全。 于是他隨手挑選了一些胭脂水粉,讓伙計包上,伙計一看他出手大方,而且跟著他的幾個人看上去也都不是普通人,故此更是熱情的不得了,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伺候的頗為周到。 于孝天也不客氣,大馬金刀的就坐了下來,隨口問道:“雖說你們這里的貨比較不錯,但是也并無太出奇之處,我想知道,你們這里還有沒有什么好貨,不妨拿出來讓我等見識一下如何?” 伙計一聽立即就眉開眼笑了起來,連連點頭道:“這位大爺眼界真高呀!小店這些擺出來的東西,確實都是些比較常見的貨,雖然不錯,但是確實讓您這樣的人看不上眼,呵呵!沒想到這位大爺還能猜出來我們小店有更好的東西! 您稍等一下,實話說我們小店還真是有幾樣好東西,小的這就給您拿來觀瞧一下,要是喜歡的話價錢好說!” 于孝天點點頭道:“好吧,你去拿來讓我觀瞧一下,如果真是好東西的話,價錢好說!” 伙計陪著笑臉連連點頭,請于孝天稍候片刻,轉身進入到了里間,不多會兒便小心翼翼的捧出幾個盒子。 于孝天一看這些盒子,居然都是用上好的紅木所制,單是這種盒子的做工和用料,這東西價值就絕對會相當不菲,于是很好奇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放下茶碗起身走到了桌前。 伙計獻寶一般的將盒子一一打開,于孝天一看就有點樂了,他起初還以為這盒子里面裝的是什么好東西呢!等打開一看才知道,不過就是幾件玻璃制品罷了。 其中有兩個顏色不怎么透亮的玻璃酒杯,式樣是西方的高腳杯的樣式,后世這東西丟街上都不見得有人去撿,色澤不夠透亮不說,還有點微微發綠的感覺,可見制作者并沒有徹底掌握玻璃脫色的工藝,而且吹制的時候,也未能將玻璃液中的氣泡徹底清除,以至于有些地方明顯還存有一些氣泡。 另外幾樣也都是玻璃制品,其中一樣讓于孝天引起了注意,伸手拿了起來,看了一下這是一面直徑只有十公分不到的小鏡子。 于孝天這一下興趣來了,要說這小鏡子對他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物件了,這樣的小東西后世便宜的很,女人的包包里誰沒有一塊這樣的小鏡子,何況誰家沒有幾面大鏡子? 可是偏偏在這個時代,這玩意兒卻被人當成寶,這么一面不起眼的東西,做工也不是非常好,偏偏就放在一個價值不菲的黃花梨的盒子里,被人當寶一般對待。 其實玻璃這種東西不是啥高科技的玩意兒,中國人很早之前就會制作,不過以前玻璃不叫玻璃,而是叫做琉璃,和后世乃至是現在西方的玻璃制作原料和方式不太一樣,更多的是被當做寶貝看待。 而西方國家現如今已經掌握了玻璃制造的技術,從今天看到的這面小鏡子上來看,這面鏡子應該是產自威尼斯或者是法國。 于孝天以前看到過一篇有關玻璃鏡的歷史介紹,最早發明玻璃鏡的應該是威尼斯人,威尼斯玻璃工匠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鏡,清晰的鏡像震驚了世界,成為了貴族們追捧的對象,威尼斯人為了保守商業秘密,頒布法令不得任何人對外透露玻璃鏡的制造方法,并且將威尼斯所有制造玻璃鏡的工廠都搬到一個孤島上,不許任何人輕易靠近。 據說法國有個國王結婚的時候,得到了一面不大而且也不算精致的玻璃鏡,當時價值居然達到了十五萬法郎! 十五萬法郎是什么概念,這個時代一艘大型的風帆戰艦,裝上幾十門大炮,也不過造價幾萬法郎罷了,一面小鏡子就被威尼斯人炒出了天價。 后來法國人想辦法偷到了威尼斯人的制作玻璃鏡的方法,這才漸漸的拉低了玻璃鏡的價格。 現在于孝天沒想到在這里,居然見到了這么一面小小的玻璃鏡,這說明西方人已經開始將這種東西,作為一種商品出口到了中國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