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節
代王命人繼續看守宅院,而他自己則帶了幾名近衛,往皇宮復命。 可是皇宮里的裴天舒和裴金玉一直等到天黑,都不曾見到代王的身影。 裴天舒和裴金玉已經知道了“高夫人”身死,還有她居然姓衛的事情。 裴天舒的心情不表,裴金玉驚訝的很,同她爹道了一句:“好生安葬她可行?” 裴天舒道:“哪怕她再罪大惡極,人死燈滅,入土為安也是必須的?!?/br> “那她的孫子……” 裴天舒理解他女兒為何會發此一問,他女兒是“原住民”,認為連坐才是應該的。她的心里肯定還有疑慮,要知道斬草不除根,擔心等那孩子長大,肯定會為他的家人復仇之類的。 這就是不文明的地方了,現代社會沒聽說過老子犯罪伏誅了,兒子替老子報仇的。 高家父子和那衛琪,說的是造反,為的是己利,擾亂了社會風氣,破壞了社會治安。 犯罪就是犯罪,犯罪是不對的。哪怕犯罪的是你的至親,不說讓你大義滅親了,你得明白報仇是絕對不行的,三觀不正不行。 裴天舒覺得自己要改變這種認知是任重道遠的事情,改革勢在必行,但也不能著急。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將大宏改造成現代社會的局面,條件也根本不允許,他只能循序漸進地去做一些他能做的。 他嘆了口氣,擺擺手道:“沒關系,尋個妥善的人家養著就行?!?/br> 裴金玉點頭表示她爹的這個主意不錯,父女兩人四目相對,突然想起來了現在更應該關心的事情——說是進宮的代王,究竟去了哪里? 真不是代王的純在感低,而是裴家父女太相信代王的能力了。況且,昨晚發生了那樣的事情,今日的洛陽城還在警戒中,城里頭到處都是巡邏的兵。所以,代王不會被人擄走。 誰知道他去了哪里,又想干什么呢? 他是有前科的好嘛,裴金玉還沒忘記他裝昏迷的事情。 裴金玉悶哼一聲道:“腿長在他的身上,管他會去哪里?!?/br> ☆、第164章 裴金玉猜測的不錯,腿長在代王的身上,他還真是心甘情愿跟人走的。 只因那人站在街口處叫了他的名字。 代王一聽見那三個字,不由自主地就撇下了近衛,走了過去。 他這一世的名字叫林鏨,是以,三個字的名字只有那個已經快被人遺忘的“林青巒”了。 代王自己都快忘掉了他以前的那個名字,定睛一看,發現叫他的那人身影好熟悉,很像是朱無涯,唯一不同的就是這個人的頭發是斑白的。 可是走近一看,竟然真的是朱無涯。不過才月余的時間,那個看起來只有二十幾歲的朱無涯居然蒼老成了眼前的模樣,代王表示驚掉了下巴。 緊接著,朱無涯說的話語,更是讓他驚恐不已。 他道:“雖說我父親為你和衛長公主續了命,但這只是偷來的陽壽,時光有限,尤其是衛長公主……陽壽將盡?!?/br> 然后,他轉身就走。 聽了這樣話語的代王,豈有不跟上去的道理。 他和裴金玉的事情是個秘密,知道的人也只有他們兩個而已。 是以,他連話都不好讓人幫他帶一句。 ****** 那廂,和代王隔了些距離的元宵一開始沒覺出異常,畢竟代王是個能分得清輕重的,本以為他就是碰見了熟人,過去說話的。誰知道,他一會兒竟跟著人走了。 元宵趕緊去追,卻見代王和那人上了馬車,一路絕塵向北城門而去。 這是裴金玉出了宮之后,才聽說的事情。 裴金玉憤怒地道:“年紀越大腦袋越拎不清了?!?/br> 裴金玉還在埋怨代王,就見佳柔呈上了一封信,說是門房交來的,一定要長公主親啟。 她將信打開一看,內書:林青巒在香山崖壁。 這一下,裴金玉終于知道為什么代王會跟著那人走了。 裴金玉下意識將那封信投進了火爐,看著它一點點地化成了灰燼,才道:“備馬,出城。除了裴箏,誰也不能跟去?!?/br> 在場的人都要瘋了,怎么長公主和代王一塊兒任起了性。 哎呀,長公主說話沒人敢不聽,也幸好她是理智的,至少身后還跟著裴箏哩。 大家因此而稍稍放心,可是日上三竿的時候,就見裴箏獨自駕車回轉。 問他:“長公主去了哪里?” 裴箏:“……”丟了。 關鍵不是他丟了她,是她把他丟了呢。 就是到了香山崖壁下頭的時候,長公主命他在原地待命,隨手一指,說是去那邊看看。還不等裴箏弄清楚那邊是哪邊,她就不見了蹤影。 裴箏一覺察出不對勁,立馬查看了方圓兩里,沒有一處有打斗過的痕跡,是不是證明長公主也是心甘情愿不見的! 對于女兒和女婿,要么是心甘情愿跟人走的,要么是被誆騙了。這種結論,不管是哪一個,裴天舒都不能相信。 沒有原因,那兩個孩子可沒有一個是缺心眼的。 他死活不聽那些目擊者的說法,一個勁地認定眼睛和耳朵也是會騙心的。 他下了令,全國張榜,還親自將洛陽城和香山崖壁翻了個底朝天,結果……是沒有結果的。 裴天舒安慰楚氏,同時也是在安慰自己,“我女兒和女婿一個比一個精明,不可能被人算計,一定是躲起來算計別人?!?/br> 楚氏也不知是該平心靜氣還是該狠狠地埋怨夫君,明明是安慰的話語,聽起來并不是那么的悅耳哩。 楚氏推了裴天舒一把,繼續捂著手絹流眼淚。 裴天舒拍了拍愛妻的肩膀,嘆息了一聲,走了出去。 要是下輩子可以選擇投胎成男還是女,他一定會選擇投生成女的,再找一個像他這樣的男人,遇見事情只用嚶嚶哭泣就行了。 他不是在怨責楚氏,他只是也想流淚。別說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作為一家之主的他,沒有哭泣的權利。 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目前最主要的卻只有一件,那就是找出了女兒和女婿的去向,再將制造這一切的人碎尸萬段,不惜傾盡一國之力。 可是一天、兩天過去,還是沒有一點兒關于他女兒的消息。 這時候的裴天舒深深地覺得這世上令人最痛恨的詞語就是“有心無力”。 裴天舒和楚氏對坐了一夜,兩兩無語。 那是一種天都要塌了的感覺。 就在夫妻兩人被深深的恐懼籠罩的這天早晨,從北城門傳來了發現長公主和代王的消息。 裴天舒拔腿就往殿外跑,一直等到他翻身上了馬,跟在后頭的東青才發現,“皇上,皇上,沒穿鞋哩?!?/br> ****** 代王和長公主就這樣突然失蹤,又突然出現在洛陽城里。 沒人知道那三天和三天之后的裴家人都經歷了什么,大家不過是將此當做了茶余飯后的談資。 這是今年除了皇帝換成了姓裴的以外,最令人驚訝和勁爆的事情了,就連裴天舒的登基典禮都沒能引起同等的軒然大波來。 畢竟他都當政了那么多天,登基大典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 裴天舒象征性地舉行了“就職儀式”,和他一道就職的當然還有皇后楚氏。 國號不改,年號不改,連最平常的朝堂大換血都沒有發生。 裴天舒就像上班一樣,按部就班地做著事情。 他不是個烏托邦主義者,什么土地國有化、廢除奴隸制,是現在的社會制度根本就不允許的。就算他有強大的軍隊,想要徹底地改變整個社會制度和形態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正式登基后的第一個月,頒布了他的第一項政令,也是他女兒在晉陽時就做過的,那就是大肆推廣屯田制。 緊接著的第二項政令,是全國統一的科舉制度,一年一期,分文舉和武舉,不分士庶,要徹底改善朝中無人可用的尷尬情形。 還有第三項政令,封了林樅一個巡疆督查令,還賜了銀光寶劍,上斬王侯,下斬jian臣。命他帶兵兩萬,替自己巡疆去。 新官上任三把火,哪個皇帝新上臺都要燒一燒的。關鍵是裴天舒同別的皇帝不同,像上一屆的林淺之,他的最大問題就是遇事不果斷猶豫不決。而裴天舒的最大問題就是太果斷了,果斷的有些“獨裁”,他說什么就是什么,不是說提議出來,再讓大臣們議一議。 眾大臣被裴天舒這三項“獨裁”的政令,搞了個措手不及。等緩過勁來才明白,我去,皇上讓林樅去巡疆可不止是要清理貪官這么簡單呢,有林樅那個殺神在,指不定會整出什么事情。 一時間,有人驚慌。這是以前干過什么,怕被人發現的。 還有人就很坦然,甚至滿心的歡喜。這是什么都沒干過,巴不得別人被查了出來,他好有上位機會的。 總之,裴天舒的“辦公地點”已經快被那些大臣們踏平了,有膽小的來認罪的,有膽大的來探聽情況的,還有檢舉的……反正是花樣百出。 裴天舒一生氣,又下了個命令,要求眾大臣少在“下班”的時間來找他說那些不當緊的問題。別來表白,表白他也不聽。也別來插科打諢,當他是傻子嗎?還有來打上司小報告的,有事就說事,別來什么人身攻擊,什么叫做光祿勛一看就是個貪財的,沒有證據就亂說,證明這人為官也不行,不負責任啊。 眾大臣又被皇上嚇蒙了,各回各的辦公地點反省去了。 裴天舒終于有了不工作的業余時間,拍拍坐疼的屁股,就去看他女兒。 自打他女兒出了上次的事情,他就將她接進了皇宮,命嘉榮幾個人寸步不離地跟著她。 至于他女兒會不會反對…… 唉,怎么說呢,他女兒已經不是從前的裴金玉了。 裴天舒一踏進春華宮,就見他女兒正在花園里玩耍,一看見他來,立馬就飛撲上來。 她道:“父皇,父皇,我今日做了一件霓裳衣,這是我的主意,做出來一定會很美麗?!?/br> 以前的裴金玉哪里會在意這樣的小事情,可如今…… 裴天舒形容不好自己的心情,以前他為了女兒不夠可愛而煩心,如今女兒變得和普通人家的女孩沒什么兩樣,他怎么感覺都覺得很奇怪哩。 女兒沒了先前的記憶,就好像是上天又給了他一次養女兒的機會。 裴天舒當然不會輕易放掉機會的,他道:“不要光想著那些事情,我給你布置的功課做完了嗎?” 好吧,這和以前完全是反著的。以前的他只會跟他女兒說這樣的話語——什么功課不功課的,去找你娘做衣裳,穿的漂漂亮亮的,別總穿男子的衣裳行不行。 這還不算好玩的,更好玩的是劫后重生以后,他女兒和代王第一次相見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