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節
李玨寧搖了搖頭,有著心事想睡也睡不實,“族里頭如何了,今晚你讓從總管悄悄進來,我有話要問?!?/br> 崔嬤嬤應了一聲,忽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喧囂的聲音。 崔嬤嬤從來最沉得住氣的人這幾日都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聽得外面鬧騰,心里有火,開了門怒道:“還有沒有規矩,竟在姑娘院里頭吵鬧,是誰在裹亂?!?/br> 幾個丫鬟唬了一跳,看崔嬤嬤動怒,打頭的一個忙站出來道:“崔嬤嬤,是大太太說要回娘家叫菊英jiejie攔住了,大太太發脾氣說要回家去住,菊英jiejie沒法子,才叫咱們過來請五姑娘?!?/br> 大都督費心竭力這個節骨眼上連精銳中的精銳都抽出來想要保全一干親戚的性命,到頭來家里人處處拖后腿,崔嬤嬤氣的兩腮顫抖揚聲道:“不是說幾位太太要吃的要喝的盡給弄去,安撫著才好。這么點事情你們都料理不好,家里頭養你們做什么用處!” 丫鬟們嚇得瑟瑟發抖,崔嬤嬤雖嚴厲,罵起來人從不疾言怒色,話都不會高聲說。這會兒發作,比往日更駭人了。 “嬤嬤?!崩瞰k寧從里面出來,一臉倦色道,“我過去瞧瞧罷,到底是長輩,咱們無緣無故接了她們在家又不許隨意走動,她們自然是不舒坦?!?/br> 李玨寧在家費心安排,李廷恩遣出去追李廷逸的人卻遲遲沒有回報的消息。 聽著下面的的斥候又一次回稟追錯了道,轄下州府亦沒有李廷逸與李廷文的消息報上,李廷恩面沉如水,怒到極致,竟然笑了。 “好一招連環計?!?/br> 翁同素捋了捋胡須,蹙眉道:“大都督,到了此時,已能斷定四少爺與五少爺失蹤之事卻是朝廷一手安排。只怕他們先前想要動手的就不是高素敏,而是高七姑娘,說到底,還是想用高七姑娘將四少爺引出去?!?/br> 李廷逸漏夜出府,先前眾人都不曉得原因所在。后來高家傳來消息,說李廷逸遣人去高家打聽過高葛兒失蹤的事。想到李廷逸素來的秉性,幕僚們便都猜測應是有人有意安排,先用高素敏失蹤的事情引開眾人的注意,再趁機利用高素敏對高家的熟悉將高葛兒擄走,最后劍指李廷逸。說到底,都是趁著大都督來的,能有手筆在西北做出這樣的事情,除了朝廷,還能有誰呢。 河駿也道:“大都督切勿憂心,就怕他們不動。既有人一路掃除了四少爺與五少爺前行的蹤跡,無非是想以兩位充作人質,兩位少爺并無性命之憂?!?/br> 難得的,翁同素附和了河駿的話,“對,大都督,眼下咱們一動不如一靜?!?/br> “動靜?!崩钔⒍餮壑猩涑隽鑵栔?,“本將正是靜的太久了。他們苦心想要讓西北動亂,我便隨了他們的心愿?!?/br> “大都督……”一干幕僚駭然失色望著李廷恩,唯恐李廷恩一個熱血上頭就胡來,那豈不是正中敵人jian計。 說起來此事的確有幾分蹊蹺,偌大西面早已捏在大都督府手中,即便有三兩個跳蚤又翻得起多大的風浪。大都督府四少爺在西面無人不知,大都督府尋人的令一發出去,頂多三兩日,無論如何也該有些蛛絲馬跡。再有,大都督派出去尋人的斥候乃是軍中最豐富的老兵,哪怕西北風沙再大,一日過去什么都被掩蓋了,可這些人在荒漠中都還能憑塊石頭斷斷有無人走過,為何這回連連追錯路,走了幾次岔路后就徹底失去了兩位少爺的蹤跡? 這只能有兩個解釋,要么就是下手的人比大都督府那些千挑萬選出來的斥候還要厲害,將兩位少爺的蹤跡掩藏的徹徹底底,還得買通不少底層官吏,叫他們幫忙掩藏消息。要么就是西北出了內jian,且就在大都督近側,才能每每搶了先機。 不管是哪一個猜測,能做到這一點的,都唯有朝廷了。除了朝廷,還有誰能許給比大都督更多的富貴。說到底,朝廷眼下能給的,更多是占著大義的名分,然則西北有許多底下的人,向往的恰恰是大義。還是大都督在西北經營時日不夠長,只得在要緊的地方統統換上了心腹,一些小吏等位置為了籠絡人心俱放過了。 李廷恩沒理會幕僚們心中的翻江倒海,走到書桌面前看過輿圖后,喊了從安進來,“令人將余慈航帶來?!?/br> “大都督,不能動余慈航啊?!蔽掏貒樍艘惶?,忙勸道:“大都督,余慈航在西北經營數年,在士人中名聲頗盛。您早前大義為余慈航上書朝廷恕他罪過,若此時將人拿來,只怕西北人心惶惶,與您聲名有損。再則目下余慈航與四少爺失蹤之事并無瓜葛,貿然將人抓來,難堵悠悠眾口?!?/br> “是啊,大都督三思才是,當初苦心經營,如何能就此毀于一旦?!焙域E滿臉憂慮之色。 李廷恩神色近乎冷酷的望著他們,“我不動一動,只怕那些人要當我這大都督是泥胎木塑了。況……”他聲調倏忽一沉,“我也想知道,這事背后到底是誰的手筆?!比绱肆私馔⒁莸男郧?,如此熟悉西北的官吏,如此清楚自己手下的斥候,真的是朝廷么,真的是那位遠在京城依舊能算無遺策的大長公主。 真想是她,卻很可能不是她。 李廷恩平素雖能納諫,一旦下定決心卻幾乎無人能說動。好在李廷恩只要人將余慈航帶過來,并未一怒之下干脆將那些早就懷疑不聽話的小吏芝麻官們一網打盡,造成西北局勢混亂,翁同素等人唯恐說的再多,李廷恩擔憂李廷逸反而怒上加怒,做出牽連的禍事來便不敢再勸。 安郅城離沙洲府并不遠,加之有官道相通。李廷恩遣去的人快馬加鞭晝夜兼程,第二日傍晚就到了安郅城。 到了知府衙門的時候一片寂靜空曠,連下人都不曾有一個,唯有余慈航一人官服官帽官靴穿戴整齊,坐在正堂中,望著門口進來的一行鐵衛滿臉不屑之色,“老夫恭候多時了?!?/br>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大家關心,暫時瞎不掉~(≧▽≦)/~啦啦啦。有讀者私信問我情況我簡單說下吧。我現在西藥基本上是不敢吃了,因為檢查說我眼睛是正常,手術很成功。但實際上眼脹痛,光斑重影這些問題一直都在,老中醫說是眼部經絡的問題,這個據說西醫是檢查不出來的。我現在就是喝中藥加按摩加針灸,寫十幾分鐘就休息,又手殘,有時候想一氣呵成現實條件不允許,隔會兒再寫感覺也沒了,簡直折磨死人。明天沒事,明天有更。大家晚安。 ☆、第146章 剝繭 余慈航沒有被下入牢獄,而是直接被帶到李廷恩面前。 論起來余慈航算是李廷恩的師侄,余慈航亦曾大義滅親上奏彈劾李廷恩,可兩人盡管恩仇皆有,卻是頭一回見面。 看著面前端坐如松,面如冠玉半點不帶武夫魯莽之氣的李廷恩,余慈航定定看了一會兒后忽大笑道:“本官原以為是個弄臣,沒想倒成了副秀才樣貌?!?/br> 當年李廷恩差一步便是數百年來頭一位六首,直至如今,朝廷還有人稱贊李廷恩是大燕真正的文曲星降世,余慈航以秀才樣貌評判李廷恩,其中褒貶之意自然明顯的很。 從安向前站了一步。 李廷恩抬抬手示意護衛們退下,看著余慈航,目光平靜的道:“大師兄當年曾有信來,言你骨直氣傲,如今看來,你乃不識時務?!?/br> “本官忠于朝廷,自然不用識大都督的時務。至于恩師厚情高義,來生自有報答?!庇啻群綕M臉不屑頓了頓話,“師祖一聲清名,全被你所毀,李廷恩,你當年為一農家子,得師祖栽培,朝廷重用,卻在西北擁兵自重,不臣之心久矣。而今西面廣袤之地,皆聞都督府不知有朝廷。你蒙蔽百姓,重用武將,來日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你有何顏面見九泉下的師祖!” 聽這一篇正義凜然的話,李廷恩半點不意外,更不覺得動怒。若有感覺,唯有好笑之余那一點蒼涼。 “你們已經本將要反?”李廷恩微微前傾身子,眼光像狼一樣銳利的盯住了余慈航。 余慈航梗著脖子一聲冷笑,“你若不反,早前為何不肯將神武大炮之技藝交予朝廷,又為何不肯將火槍分與四方鎮守將領。將此等秘術藏于手中,年年征兵入伍,四處搜買人心,你若不反,樁樁件件乃是為何?” 李廷恩沒有回答余慈航的質問,右手食指中指輕輕并攏一搓,似是自言自語般喃喃道:“原來是為了神武炮?!?/br> 簡簡單單一句話,說的余慈航面色立變。 李廷恩唇角一抹譏諷分外明顯,“本將一直弄不明白,為何你這出了名的耿介文臣會參與到如此陰謀之事中。如今總算清楚,或許在你的眼中,本將兩個弟弟本就不算無辜,若能就此攪亂西北一灘渾水,將神兵利器送歸朝廷,從此朝廷有壓制西北之力,也算瑕不掩瑜,得大于失。如此,就算你余慈航背了一身污名,道德有虧,也是忠義兩難全了?!?/br> 帶著涼意的諷刺話語瞬間將余慈航先前的滿臉義正言辭剝奪的干干凈凈,他踉蹌了一下,往后退了一退很快又朝前進了一步,竭力挺直了脊梁。 李廷恩沒有理會他,眼神有點放空的看著遠處,“你們一開始的打算,就是西北的兵器。選中高家,不過是因高家被本將看中意欲聯姻。興許,你們還想讓本將慌亂之下領兵親自出去找尋廷逸,若能趁亂將本將擊殺當然更好,實在不行,本將身邊精銳調走泰半,守衛兵器庫的人馬必定減少,布置許多,就算硬闖軍火庫,也許都能弄走點東西。抑或你們還想劫走幾個工匠。西北四處都在搜羅廷逸廷文的消息,對上了年紀的人反而不在意。要在此時帶走工匠,必然 比尋常容易很多是不是?” 余慈航額頭汗珠成串墜落,到了此時他已不知該說什么。原本他打定主意,在官府等著李廷恩的人過來。天下人都贊李廷恩是重情之人,他既然身為石大人門下,李廷恩總會見一見,不會上來就動刑。當然他有把握就是動刑也不會吐露只言片語??伤么跄芡弦煌?,大罵一頓也罷,論情論理亦好,甚至李廷恩留著他一條性命想從中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都成,這都是機會??傊尷钔⒍鲿呵一夭贿^神想旁的事情。 哪知不用他開口,李廷恩竟然已將事情猜測的七七八八。 余慈航心中一根弦陡然繃緊,若李廷恩猜測到他們的目的,那李廷恩會不會同樣已經猜到他們最后準備的殺招? 事到如今,原本的謀劃已經有太多超出預料。魯莽沖動,本該得到消息就前往厲戎部救人然后栽在厲戎部手中的李廷逸沒有出現,他們成功抹去了李廷逸的痕跡讓大都督府的人遍查不成,自己卻照樣失去李廷逸的蹤跡。此時此刻,不僅大都督府的人找不到李廷逸,他們同樣找不到。李廷恩并非易于之輩,手中無人,先前想要借刀殺人之際就不能再用,李廷恩更不會奔赴厲戎。李廷恩坐鎮西北,威名赫赫,有他在西北便難以成事,是以只得舍棄早前無數拉攏的正義之士聯手掩蓋李廷逸的行蹤,只消李廷逸行蹤成迷,李廷恩總要分出一二絲心神,多拖兩日,不會不會親自去找。誰知這一擊照舊不成。李廷恩的確心慌卻從未動過親身出去尋人之意。而且短短數日,已然猜到自己頭上,將事情來龍去脈拼湊出來。 本就有了防備,此時定會加緊人手防守兵器庫重地,他們的謀劃,大抵是不成了。 想到此處,余慈航心頭一滯,如被利爪狠狠撕了一抓,瞪住李廷恩恨聲道:“你生就如此才能,為何偏要做個jian賊!”若肯效忠朝廷,便是天下萬民之福,自己不會頂著不敬師長的惡名,亦不會害得那許多義士全家乃至全族丟了性命。心狠手辣的大都督,此事之后緩過氣來,如何會放過那些私下幫著掩藏李廷逸行蹤的官吏們。 這句指責讓李廷恩倍覺好笑。 “jian賊?!崩钔⒍餮壑械纳n茫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濃重的怨憎,“本將生于鄉間,六歲入書塾開蒙,自小學的是詩書經義,記得是禮義廉恥。本將數位恩師,從來殷殷叮囑,皆是效忠朝廷,造福百姓。若本將早有不臣之心,早便投身軍營,不會十年寒窗只為科考!”李廷恩豁然站起目色中隱現一股少見的癲狂之色,“余慈航,你說我是jian賊。我只問你,我李廷恩一路上來,守了縣城,擊退流匪,事后可向朝廷要過封賞?金鑾殿中,我文為第一,王太后一言墜入探花,將我擢入兵部行事,我李廷恩可有怨言?;噬嫌梦也樽C陳年舊案,數次暗殺,親信折損,家中親人在河南府亦飽受攻殲,我可曾半途而廢?京都大亂,皇上令我奪情,大長公主要我穩定朝局,我在青廬跪了七日七夜,請動歸元先生重新出仕,朝廷又是如何對我?西北動亂,蠻族橫行,我用家中產業招兵買馬,驅逐異族,數次出生入死,還西北百姓一片太平安穩,朝堂之上那些文官清流,宗室重臣,又是如何評判我的功績?” 余慈航面對此等詰問,滿臉憤憤之色,怒聲道:“身為大燕百姓,為大燕效力乃是常理。身為朝臣,為朝廷效死命更是應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別說朝廷還許以你封賞,不過一二折辱你便忍不得,就是皇上要你的性命,你也當自行割之以示忠誠之心!” 李廷恩仰首大笑,走至余慈航近前,眼中一片血紅,他親手勒住余慈航的脖頸,語調中意外的顯出幾絲陰柔,“是啊,你們世學儒家,我李廷恩,比不過你們?!?/br> 看余慈航被勒的臉色青黑,李廷恩唇角笑意漸增,徐徐道:“先生日日為善,畢生心愿只愿將秦家書齋開遍天下,為大燕培養士子。到頭來只因王太后私心,朝廷爭斗,先生無辜死于戰火之中。老師生于永溪世家,清名滿天下,輔佐三代帝王,卻被逼的殿中自盡,朝廷連死后哀榮都吝與封賞。我數度將姓名交托與朝廷,忘懷生死,這天下還我的,卻不是公道,既如此,我只好自行討一個公道了。我李廷恩的性命,自此之后,絕不交付旁人之手!” 余慈航被他勒的幾難呼吸,聽完這番話仍舊勉力掙扎道:“你,你果真要謀逆?” “什么是謀逆?”李廷恩松手手中衣襟,看著跌坐地上呼哧呼哧喘著粗氣的余慈航,含笑道:“大燕□□,當年不也是起兵謀逆多了前夏的江山?” “你……”余慈航壓住心口恨恨道:“前夏殤帝倒行逆施,引得……” “大燕流匪滋生,藩王謀逆,貪官橫行不法,民生凋敝,百姓度日艱難,大燕此時不也是天下大亂?連歸元先生都死于昏君之手,這大燕,早該亡了?!崩钔⒍黛o靜的看著余慈航駭然不信的面孔,淡淡道:“你以為當年瑞安大長公主為何肯放我出京,只因我手中捏著她與昭帝毒殺歸元先生的證據?!比舴侨绱?,瑞安大長公主寧肯背上罵名也會在京都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賜死自己。 余慈航不敢置信的瞪大眼,“這,這,胡言亂語,胡言亂語……歸元先生年過八十,淡泊名利,四朝元老,立下無數功勛,皇上怎會如此,怎會如此?!?/br> “他立的功勞太多太大,活的卻太久了?!崩钔⒍髅嫔届o如水,唯獨眼中閃過一絲痛惜。 他至今依舊記得歸元先生出山時說的話——京都亂局平定之時,便是老夫的死期。 他不信昭帝,卻信了瑞安大長公主的毒誓,然則政治終歸是政治,再欣賞的女中豪杰,在所謂的朝政大局面前,終歸會變得面目全非。 世人至今都言歸元先生是因年事已高在勉力支撐著平定京都亂局后活活累死,誰又知道,是因歸元先生重新出山就立下不世之功,名聲太盛又身子康健才被昭帝與瑞安大長公主所寄,不愿朝政再被分割把持故而暗中令人下毒鳩殺。 讓他至今愧疚的,是歸元先生明知面前是一杯毒酒卻慨然喝下,只為給自己這個被歸元先生認定的改世換顏之人留下一條生路。 “老夫昔年曾教導過杜如歸,直至教無所教,青出于藍。老夫以為,能被杜如歸選中,你必有過人之處,只可惜老夫年老體衰,等不到那一日了。只望你日后登于九重云霄,照拂老夫子孫一二?!?/br> 言猶在耳,說話的老者在面前含笑飲下一杯毒酒,留下一個昔年朝廷御賜的酒杯。 瑞安大長公主此生最意外之事,怕就是沒想到歸元先生竟有意用御賜的酒杯裝了那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一壺梨花釀。 思及至此,李廷恩輕輕一哼,望著地上冷汗如漿仍舊迷茫的余慈航緩緩問了一句話,“與你共事之人,可是*郡主?” 如雷霆一擊,余慈航豁然抬頭看著李廷恩,見其臉上篤定之色,只得連聲苦笑。 見此情景,李廷恩已不需他回答,面上無風無浪,唯獨心口,驟然陣陣抽痛。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后天無更,大后天更,準備連寫三天弄一個大章出來把這件事情一股腦兒寫完再發。大家晚安 ☆、第147章 姐妹 深夜寒風卷起風沙打在臉上,猶如刮骨的鋼刀,加之晝夜兼程,奔襲了四個時辰,就算是長居西北業已習慣西北氣候的紅妝軍也覺得有些忍不住。女子,終究是不比男人。何況今夜情形特殊,一個個皆緊繃著心神,與身體上的疲累結合起來,一個個都顯得分外衰弱。 前方不遠處便是衡谷,杜玉華站在山坡上掏出長筒鏡望了望,望著暗夜中山谷里面的星火,一時沒有說話,寂靜中唯有她火紅披風獵獵作響之聲。 “郡主……”紅雀走過來,見到杜玉華臉上的寥落,心底也有些心疼。她早年并不喜歡眼前這位郡主。自小出身窮苦人家,后來是為了家里人狠心投了紅妝軍,跟在瑞安大長公主身邊出身如死,自然不會看得上依仗權勢在京都橫行霸道的皇室郡主。就是被挑中來西北,她盡心竭力,為的依然是瑞安大長公主的囑托,然而過了兩年時光,漸漸也被改頭換面的這位郡主折服了。 這是個好姑娘,奈何天不從人愿。 紅雀心中唏噓,神色卻很堅定,出言催促,“郡主,咱們時間不多,衡谷眼下沒有提防,不如出其不意攻進去?!?/br> 杜玉華搖了搖頭。 李廷恩是什么樣的人,許多人一說起來會先說他身為農家子,憑借朝廷賞識才一步步有了今日的權勢地位,然而竟敢生出不臣之心,實乃大逆不道。不管這話對與不對,這些人從未想過,正因李廷恩出身是一個農家子,卻一步步走到今日,怎會是簡單的人。 衡谷是李廷恩鑄造兵器的地方,當初李廷恩選擇這里,難道僅僅是因這里有河谷方便建造工坊么?李廷恩看中的,分明是此處三面環山,唯有一處通道可以進出,便于防守罷了。 杜玉華輕輕嘆息,見到紅翠的臉色,她知道對方心中在想什么,不由笑了,“姑姑放心罷,我既一步步謀劃到如今,連李廷逸與李廷文都籌謀到生死不知,便不會再有回頭路了?!笔聦嵣?,早從她出京那一日在姑祖母跟前跪下以母親的名譽許下毒誓,她就料到今日。 李廷恩,并不是一個為了所謂的忠孝仁義就能甘愿任人折辱甚至將性命交托出來的人。事實上,李廷恩身上有一股從未見過的傲氣,他從不愿讓任何人為他做主。若他不是這樣的狂傲,他有的是法子保全自身,還能在朝堂呼風喚雨,自己不會如此為難。 然而若無這股壓抑的很深的狂傲,李廷恩,也就不是李廷恩了。 杜玉華唇角泛起一絲笑意,深吸一口氣,風中刺骨的涼意順著喉管涌入肺腑,叫她覺得心都被凍木了,然而正是如此,那點笑意卻慢慢放大。 她捏了捏拳,沉聲發令,“把人手分作三隊,一隊潛入谷口炸毀哨探,一隊沖入庫房放火,另一隊跟著我,盡力帶走工匠,其余人等,無論婦孺老幼,皆斬!” “郡主!”紅翠不由失聲,她即便想讓郡主手段強硬,可不過是怕耽擱大事罷了,殺掠婦孺,并不是她的意圖。 “不必再說!”杜玉華強硬的截斷紅翠的話,“即便李廷恩手下精銳盡潛,都派出去尋找李廷逸兄弟兩,可衡谷非尋常所在,李廷恩留在此處的,必非尋常兵馬。李廷恩手下的軍馬,你我都曾親眼見識過?!?/br> 紅翠語結。 李廷恩此人,即便對朝廷有不臣之心,可的確才干非凡。有人說他是文曲星,可自己更以為李廷恩是武曲星降世。輪練兵治軍,故去的國公爺當是超凡出眾,赫赫威名殺的邊疆一干蠻人聞風而逃。不過就是國公爺,亦曾有敗績,只能壓制那些蠻人罷了??衫钔⒍?,是徹底摧毀了蠻人的根基,殺的蠻人心甘情愿跪在地上求饒。比較起來,國公爺當年親手□□出大長公主的兵法韜略,大長公主憑此也可縱橫一干武將頭頂?,F今留下的那些人又如何是李廷恩的對手。 紅翠語音低沉,“正是他太強,殿下并非不惜才,可惜了,若裴炎卿再厲害些,殿下不會非除了李廷恩不可?!痹捴惺钦f不盡的惋惜。 大長公主曾痛罵裴炎卿是頭蠢豬,在京都有多方暗中支援才勉強頂了個能與李廷恩分庭抗衡的局面,實則若真兩方對陣,裴炎卿只怕連一個回合都過不了。既然費心竭力都不能為李廷恩尋個對手,就只能除了這個心腹大患。至于藩王之亂,紅翠深知,在瑞安大長公主眼中,反倒及不上李廷恩危害。 聽她這樣說,杜玉華心頭涼意更甚,但她神色木然,沒有泄露出一絲情緒,只是平靜的道:“他從來擅長籠絡人心?!闭f到人心二字,她明顯的頓了頓才接著道:“這些工匠對他死心塌地,若不殺幾個婦孺殺雞儆猴,他們只怕寧死不會跟咱們走。至于那些頑固的,想必家人不在此處,到時一并殺了,他想要再造兵器也尚要時日,必能為朝廷減輕煩憂?!?/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