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節
荊州集團一下子陷入被動之中,前期好不容易攻下的城池瞬間失守,連自己的本土都快要守不住了。 支持荊州集團的士子紛紛行文至行知書堂、工程院、科教司,詢問此事是否屬實。一些靠近百里洲島的士子紛紛乘船趕到醫學院,圍在醫學院門口,想親口詢問剖解尸體一事到底存不存在。 一些頭腦靈活的士子根據平日的蛛絲馬跡判斷,此事絕對屬實。畢竟,在荊州、夷陵、襄陽等地,甚至在荊州軍中,一些郎中經常將病人用烈酒灌醉之后,全身捆縛,然后手持利刃,將病人肚皮劃開,實施治療。要是沒有大量的尸體用來訓練,這些郎中哪有如此輕車熟路? 荊州集團內部,紛擾至斯,外地的士紳和百姓就如炸了鍋一般,群情激奮,紛紛請求縣老爺將湖廣人驅逐出境。 東林黨人更是推波助瀾,到處組織百姓攻擊荊州集團的產業,毆打荊州集團員工,局勢變得越來越混亂,荊州集團幾乎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二月二十八日,在東林黨人的精心組織下,將近兩三萬的百姓浩浩蕩蕩開赴瓜洲碼頭,試圖將揚州貨棧一舉搗毀,破除荊州集團在江南最大的據點。 兩三萬人,連綿五六里,老百姓一路高呼,“喪盡天良,人神共憤”、“驅逐荊州蠻子,還我潔凈揚州”……等語,氣勢非常壯觀。 兩三萬人中,絕大多數都是閑人、好事者,更是夾雜了為數不少的地痞、流氓,秩序能好到哪里去?于是,這些示威者還未看到荊州蠻子,就把沿途的揚州人給辦了。 沿途的揚州人這下可遭了殃,丟幾只雞、莊稼被踩壞,還算輕的,有的店鋪被洗劫一空,還有的準備阻止地痞流氓搶掠,反而被痛毆一頓,打得奄奄一息…… 顧秀林得知消息后大驚,與護衛隊隊長商議一番后,立即派出三百個全副武裝的護衛,手持木棒,以維持秩序為名,洶涌澎湃地沖入百姓群中,狠狠地敲擊隊伍蹦得最高、喊得最響的兇悍之徒。 示威者哪里見過這等場景?護衛隊一個沖擊后,就嚇得四處奔逃,狂呼“荊州蠻子殺人了,荊州蠻子殺人了……” 后面的示威者還不知什么情況,一聽之下,立即轉身就逃…… 不到一刻鐘,兩三萬示威者頃刻間煙消云散,連影子都看不到,直讓東林黨的組織者恨得直咬牙…… 第二百七十三章 絕地反擊 無論是林純鴻、還是諸位閣幕使,看到汪光潔的文章后,無不大驚失色。 高層一致認為,開戰以來,荊州集團到了形勢最為險惡的境地。 鑒于事態緊急,閣幕屬連夜召開會議,不待林純鴻同意,決定死不承認此事,令醫學院立即轉移相關設備、資料和尸體。 宋應星和陳思進接到命令后,忙活大半夜,直到第二日凌晨,方才處理完畢。 宋應星這才找到空閑,語氣不善地質問陳思進道:“平日軍門一再強調,要你嚴格保密,你怎么做的?你知道么,你給軍門帶來了什么樣的災禍?” 陳思進正處于深深地自責中,抱著額頭,唉聲嘆氣道:“禍是我闖出的,由我一力承擔……” 宋應星怒道:“你擔得起么?” 陳思進沉默片刻,語氣忽然變得堅定,決然道:“要是萬一此事瞞不住,我會在天下人面前承認,此事是我自己偷偷進行,與軍門、與邦泰無關,然后自刎以謝天下人……” 宋應星深吸了口氣,強壓住心里的怒火,罵道:“糊涂!軍門那邊有什么值得我們擔心的?這事鬧得再兇,遲早也會過去,我心疼的是解剖這門學問!” 陳思進愕然,遲疑道:“學問?” 宋應星嘆道:“你也知道,自你琢磨解剖一學來,懂了多少東西?血液循環、心臟結構、五臟六腑位置等等,無不從此而來。而且,自從你發現切除蚓突、闌門對一些病癥有奇效后,救活了多少人?這些都來源于解剖學!” “要是萬一因為此事,導致解剖學無人敢碰,這門學問豈不是就此湮滅?這個損失,無論誰都擔不起!” 陳思進徹底沉默了,不知如何應對。 宋應星緊皺著眉頭,吩咐道:“算了,這些都不說了。從現在開始,要更為嚴格地審查學生的身份,并告訴他們,統一口徑,絕無此事,只是偶爾在此給病人做手術而已?!?/br> 言畢,宋應星又厲聲喝道:“誰要是敢私自泄密,監察府的鍘刀就為他準備!明白了嗎?” 陳思進默默地點了點頭…… 隨著外面的謠言越來越烈,多處貨棧受到了百姓的沖擊,閣幕使們如臨大敵,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化解困局。 政宣司到處刊發文章,聲稱百里洲島上絕無此事,東林黨人居心叵測,為了污蔑荊州集團無所不用其極,這才是真正的人神共憤。同時,文章激烈聲討東林黨挑撥百姓鬧事,肆意挑撥族群矛盾,破壞大明穩定團結的局面,有謀反之嫌。 東林黨人哪能放過此等良機?列出了詳實的數據。 “……崇禎八年三月初五,南京一男,名喚許鐵柱,行至揚州瓜洲時,忽腹部疼痛難忍,恰遇荊州籍郎中,破肚取出壞死之腸,該郎中手法嫻熟,熟知肚內各內臟,無疑剖解過尸體……” “崇禎八年九月初三,一女難產,恰遇襄陽籍郎中,破肚取出嬰孩,母子得活……” …… 總之,東林黨痛打落水狗,拿出了確鑿的證據證明百里洲島一定剖解過尸體! 宋應星看到此文后,敏銳地意識到,這是推廣手術療法的良機,立即建議朱之瑜,在報上刊載行知書堂醫學院所能治療的疑難雜癥,重點推介手術療法,注明手術療法所能之病的詳細癥狀、治療方法等等。 朱之瑜大感為難,畢竟,刊載此事,無異于明白無誤地告知天下,醫學院確實進行過尸體解剖。即使此事能夠轉移士林和老百姓的視線,但何以堵住東林黨別有用心的悠悠之口? 正當朱之瑜猶豫不決時,林純鴻自南陽返回荊州,立即召集閣幕使開會,并叫來宋應星、陳思進列席會議。 陳思進見到林純鴻后,羞愧難當,滿臉漲得通紅,囁囁嚅嚅地就是說不出話來。 林純鴻拍了拍陳思進的肩膀,安慰道:“沒事,與你無關。只要參與解剖的郎中懸壺濟世,這事就瞞不住,只是遲和早的問題。解剖這門學問,以后還得繼續琢磨,萬不可因此事而停頓,明白了嗎?” 陳思進感激涕零,頻頻點頭。 緊接著,林純鴻在會上肯定了閣幕屬死不承認、快速轉移的決策。林純鴻很清楚,只要荊州集團死不承認此事,絕對無人敢在他的地盤上尋找確鑿的證據。沒有確鑿的證據,無論外面的傳言有多兇,最終還是會被天下人視為謠言。 林純鴻接著說道:“不過,除了堵以外,還得疏導。尸體進進出出醫學院很多人都見過,這是事實,誰也否認不了。不如拿為死者整容作為借口,遍請天下士子前往醫學院現場觀看!” 眾人大吃一驚,愕然道:“這……這豈不是視天下才智之士為孩童?” 林純鴻笑道:“真正有才之士,無論怎么瞞,都瞞不過。這事就如撒謊一般,八九分真實,一兩分假,總能騙過大部分人。找一個借口,無論這個借口有多荒唐,好歹能給大部分人一個交待?!?/br> 這話思維跳躍性太大,眾人面面相覷,不知林純鴻何出此言。也確實,這話涉及到復雜的群體性心理學,豈是這幫人所能理解? 林純鴻也不解釋,斷然道:“就按照我說的辦吧。不過這個方法要收到奇效,還必須讓老百姓、士紳從解剖尸體一事中得到好處。這樣吧,政宣司借助報紙大力推介手術療法,重點推介剖腹取嬰一術?!?/br> 說到這里,朱之瑜與宋應星對望一眼,宋應星得意地笑了笑。朱之瑜頗為尷尬,不過旋即恢復正常,對著宋應星點了點頭,表示贊賞他的提議。 林純鴻的話還在繼續:“……大明一年出生的嬰孩幾千萬,死于難產的女子不知凡幾,推廣此術,受惠面廣,更能得到百姓的認同。醫學院也得動起來,派出技術精湛的郎中到各地坐診,好歹要借此事擴大醫學院的名聲?!?/br> 宋應星與陳思進聞言大喜,打死他們也想不到,在全國各地對荊州集團一片喊打喊殺時,林純鴻不僅沒有責備他們,還力圖借助此機大力推廣醫學院。 “南陽也沒什么大事,現在的重心已經轉移至揚州,過幾天,我就到揚州去,看看東林黨人到底還有什么招。這次咱們打輿論戰,前期形勢一片大好,后期被東林黨人抓住了機會,連續退卻,看來咱們對困難還是估計不足?!?/br> “諸位也別失去信心,解剖尸體一事,利國利民,遲早將大行于世。東林黨人借解剖尸體一事挑撥天下百姓,史書上會給他們一個正確的評價?!?/br> 說到這里,林純鴻看了看陳思進,笑道:“陳院長開創先河,必將留名青史,為后世之人敬仰、佩服。我估計,幾百年后,在座的諸位,誰的名聲都趕不上陳院長!” 眾人哈哈大笑,以至于陳思進無法安其位,站起身來,不停地念叨道:“莫要取笑……莫要取笑……” 三天后,林純鴻自荊州登船,前赴揚州。在船上,林純鴻接到了揚州貨棧受到沖擊的消息,陸陸續續,各地的壞消息接踵而來,讓林純鴻大為光火。 即便用腳趾頭思考,林純鴻也能知道背后的推動者非東林黨人莫屬。林純鴻下令,各地貨棧加強安全防衛,堅決打擊此類亂民,絕不姑息養jian。 林純鴻猶不解恨,親自執筆,起草了一份殺氣騰騰的宣言,宣稱,任何試圖破壞私有財產的行為,必將受到邦泰的嚴懲,即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抓回荊州受審! 此命令發布后,各地貨棧護衛隊大受鼓舞,在軍情司的配合下,四處抓捕亂民背后的挑撥者。 不過,四處抓捕挑撥者也是有選擇的。軍情司根據以往的情報,精心擇定了一些民憤極大、罪大惡極的人選,這些人以黑社會頭頭居多,與東林黨人和地方官府有著密切的聯系。 林純鴻一聲令下,氣勢洶洶的護衛隊出現在江南各府各縣,肆無忌憚地抓捕名單上的人選。于是,一些黑社會的老巢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一些在地方官庇護下為非作歹之徒幾乎全部授首,被集中送到了揚州,準備押回荊州受審。 東林黨人當然不會束手待斃,一方面紛紛上書朝廷,痛斥林純鴻罔顧司法、私設公堂,四處抓捕良民;另一方面,發動各地地方官竭力阻止護衛隊抓人,連出現沖突也在所不惜。 有溫體仁在朝,上書幾乎沒有掀起一絲波瀾。地方上的衙役、捕快無非混碗飯吃而已,面對多為退役軍人的護衛隊時,哪有一絲膽氣阻止?于是,東林黨人眼睜睜地看著荊州集團橫行于江南各地,卻無一絲辦法。 不得已,東林黨人紛紛在報紙上撰文,竭力夸耀被捕之人的高尚品德,希望激起民憤,反擊荊州集團。 哪想到各地百姓根本不買賬,對荊州集團四處搜捕拍手稱快。順帶著,還對東林黨不分好壞厭惡不已。 這幫黑老大被送回荊州后,監察府毫不客氣,一律重懲,一些罪大惡極者,被斬下了腦袋,一些罪不至死者,被送到礦場,開始他們漫長的勞役生涯。 隨著林純鴻抵達揚州,荊州集團的獠牙越來越尖銳,越來越滲人,讓東林黨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第二百七十四章 糧食大戰 荊州集團在江南鬧出了偌大風波,成功轉移了老百姓的視線?,F在,茶館里最受歡迎的話題不再是“死人尸體”,而是曾經風光無限的地頭蛇。 而且,老百姓所不知道的是,迫在眉睫的糧食大戰馬上就要拉開序幕,他們馬上就會面臨眼花繚亂的糧價。 什么狗屁解剖尸體,什么狗屁東林黨、荊州集團,去他娘的,老子有時間聽他們吵架,還不如在糧店里多搶點糧食。 于是,隨著林純鴻在揚州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四處攪亂江南各地的糧食市場,關于解剖尸體一事的議論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全部聚焦在糧店,開始琢磨他們永遠也看不懂的糧食大戰。 崇禎九年正月初十,鄭天成率領十艘糧船抵達揚州。由于揚州乃江南地區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幾萬石糧食一經投入市場,整個江南地區的糧價應聲下跌。 鄭天成更是在報紙上廣而告之,鑒于荊州地區存糧太多,隨之還有更多的糧食將運到江南。于是,短短十日內,糧價下降一成,一石糧食由一兩銀子左右降至九錢左右。 控制江南糧食市場的徽商,無不在年前儲存了大量的糧食,期待在來年青黃不接時,趁著糧價上浮,大賺一筆。但是,現在邦泰商號公然攪局,致使糧價下浮,豈是他們所能容忍? 大為惱火的糧商們齊聚一堂,經過長時間的爭吵后,決定將幾萬石糧食全部收購,令糧價維持在一兩銀子左右,靜待來年漲價。 此計還算有效,幾家大糧商合伙買下了揚州貨棧的糧食,繼續維持著他們對江南糧食市場的壟斷地位。 哪想到,到了三月初,林純鴻親自來到了揚州,隨之而來的,有十五艘糧船,足足有七萬多石糧食,一下子涌入了揚州! 糧商們這下子傻眼了! 憑著他們的實力,吃下這七萬石糧食,當然不是難事,但是,吃了這次,邦泰再運糧過來,吃還是不吃? 糧商們大急,紛紛聚攏在揚州,心急火燎地商議對策。 揚州徽州會館。 王大俊端坐于主位之上,雙手置于胸前,拍了拍手,高聲道:“諸位安靜……安靜……” 王大俊掌聲的效果并不明顯,一眾糧商依然小聲議論個不停,直把會館當成了茶館。王大俊無法,只好扯起嗓子喊道:“承蒙諸位抬舉,讓王某坐了這個位置……” 說到此處,王大俊拿起茶幾上的如意,在椅臂上輕輕地敲了敲,提醒大伙注意聽他說話。 果然,這招頗為奏效,糧商們停止了議論,盯著王大俊的位置,露出羨慕的目光。 也難怪這些糧商會羨慕王大俊的位置,隨著揚州逐步成為江南地區運河、長江、海洋聯運中心,揚州的徽州會館地位水漲船高,幾乎成為大明第一徽州會館。會長王大俊的權勢與日俱增,隱隱有成為徽商之首的勢頭。 王大俊笑了笑,接著說道:“既然坐了個位置,說不得,要為諸位的生意多費點神……” 剛說到此處,大糧商李仲聯霍地站起,打斷王大俊的話,道:“王會長,別說這些廢話了,現在火燒到眉毛了,再不商量出個章程,咱們就全完蛋了!” 王大俊毫不介意,瞇著雙眼笑道:“不就是邦泰商號持續往揚州運糧嘛,有什么好擔憂的?至于完蛋一說,李老弟似乎有點危言聳聽,憑借在座諸位的豐厚家底,吃下個百萬石糧食恐怕輕而易舉!” 李仲聯對王大俊的態度相當不滿,叫嚷道:“眼見離夏糧大熟不過三個多月,糧價卻始終徘徊在一兩銀子左右,要是邦泰商號真的存糧上千萬石,咱們要多少銀子才能吃得下?” 李仲聯的話得到糧商們的一致認同,鼓噪不已。 大糧商劉三水更是焦慮萬分,大聲喊道:“王會長,大家都是生意場上的老人,有些話我不提,您老人家也明白。每年春天,江南地區所能銷售的糧食都有個定數,咱們也就是根據這個定數,保持適度短缺,謀點小利?,F在邦泰不停地將糧食運來,早已打破了適度短缺的度,剩下的日子,糧價能不能漲還是個大問題。光是吃下邦泰的糧食,能頂個屁用!” 劉三水越說越激動,忍不住爆出了粗口。 王大俊滿臉依然保持著笑容,似乎對劉三水的粗口一點也不介意,用商量的語氣說道:“要不從現在開始售糧?一兩左右的價格,大伙不會虧,甚至還略有賺頭!” 這下,糧商們的反應非常齊整,異口同聲地回道:“這樣豈不是一年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