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久而久之,海上也只有王家的船隊能做海貿生意了。 現在朝廷專門治理海貿問題,那登門告狀的人絡繹不絕,王家豢養海匪這等事才揭開了。 如此一來,就算王子騰的案子沒判株連九族,金陵王家族人自己犯下的累累罪行也足以殺他們好幾回了,待得證據確鑿、簽字畫押之后,許多王家族人就地行刑。繼兩年多年甄家落馬之后,金陵刑場又一次血氣熏天。 金陵一地的卷宗傳回京城,太宗皇帝冷哼一聲,當即就叫戴權派人去吏部問海貿衙門的各級官員設置理好了沒;又打發人催林如海再完善海貿衙門管理方案。不但如此,還在最近的一次大朝會上宣布要盡快成立海貿衙門。 簡直目無王法,這海貿生意,必須納入朝廷專營才成。 蘇州不是這回巡視的重點,但是范光熙此人,卻值得書寫一筆。 王子騰落馬前,長康宮和九皇子都預感到王家大勢已去,當時就寫了信到江南,讓范光熙著手布置,準備接手海貿生意。 范光熙當年可是京城有名的才子,此人也有真才實學,接了九皇子的密信,范光熙也動意過,但是后來范光熙還真忍住了沒有行動。 范光熙和林如海打過交道,也和京城聯系緊密,除了在江南時候,見識過林如海斗甄應嘉的手段外,范光熙聽說林如海一入京就清了朝廷數十年的積欠,又斗倒了王子騰,范光熙震驚不已的同時,也有了幾分敬畏。 范光熙自己也是聰明人,而且是極善弈的高手,下棋的人都知道在落子的時候,一定會算好后手,而且不止算一步,官場亦是如此。像林如海這種多智近妖的人,在斗王子騰的時候,也早就能夠想到海貿生意上會才出現機會。那么像林如海這樣的人,會做給他人做嫁衣裳的事嗎? 范光熙覺得,就是自己也不會啊。于是范光熙就開始反推,如果自己是林如海,如何在斗倒王子騰的同時,不讓在沿海根基深的派系漁翁得利,范光熙自己得出了個朝廷專營的結論。 光是想到這種可能,范光熙就按兵不動了。就算自己推錯了,蘇州離京千里,九皇子也未必知道江南官場的具體情況,到時候想個什么理由搪塞九皇子不行?做地方官的,誰還沒有點苦衷不得已呢?總比自己下手快了,落得和朝廷爭利的罪名要強吧。 誰知道,再等了兩月,朝廷的巡視隊伍還真南下了,也基本定下了海貿專營的方案,只等朝廷方做好準備便試行。范光熙逃過一劫的同時,暗道好險。但也因此,巡按的隊伍路過蘇州的時候,并沒有發現大的問題,只尋訪了一下,便繼續南巡。 溫州也不用說,但凡是王家控制海貿生意的地方,也都有數不盡的冤屈。但是當地百姓也都說這一兩年好了不少,查出來的,都是甄應嘉落馬之前的舊案。 至于福州,乃是屬于閩地,各種問題比之江南境內的海貿州府有過之而無不及。江南尚且在甄應嘉落馬之后,整肅過整個官場,就是王家的人,也有所收斂。三年前的舊案雖然多,近二年卻還算規矩。 福州則山高皇帝遠,海貿亂象從不曾受到節制,和王家有關的商行,就是海上一霸。其他商行,若是不給當地地方官和王家上供,幾乎沒有生存空間。至于官府,也是包庇王家商行,以權謀私。 直到巡按的隊伍走到泉州,才又得了截然不同的聲音。 泉州三年之前的地方官是蘇寒山搭檔柳征,彼時治理是不錯的,泉州海貿也是少數沒有被王家控制的沿海州府之一。后來,蘇寒山調任巡鹽御史,柳征調任松江府守備,泉州的海貿生意也不好做了。 巡按隊伍到泉州的時候,各商行反應的不是苦王家久矣,而是問朝廷能不能把蘇大人和柳大人還給我們泉州府??? 第63章 這次南下辦案的隊…… 這次南下辦案的隊伍各派系的人都有, 彼此相互監督?;旧?,大家可以各憑本事背著他人搞點小動作,比如之前金陵巡按隊伍有人借職務之便讓賈政去接觸王家族人。但是公務上的基本上沒辦法隱瞞, 比如百姓對當地民生的反映。 所以,柳征的名字再次出現在送入京城的卷宗里, 一言以蔽之:柳征或成最大贏家。 但是當這份卷宗快馬入京, 太宗皇帝看完之后, 是生氣的。柳征固然是不錯,但是柳征在泉州的搭檔蘇寒山也是難得的人才啊, 就被你們給禍禍了。順帶的, 太宗皇帝這段時間看二皇子和甄嬪都不順眼。 太宗皇帝雖然不糊涂,但是相對是比較心軟的。當初甄應嘉罪惡滔天,太宗皇帝還只判了甄家流放, 好歹給二皇子留了一房人呢?,F在看到卷宗,想到蘇寒山, 太宗皇帝就覺得當初應該宰了甄家滿門。 而朝堂上,海貿衙門的組織構架及實施細則也擬出來了。最高官員為正二品的海貿總督。經過各方舉薦,也因為之前大朝會上, 文武百官暴露私心的太多了, 定了此職位由林如海兼任。 當然, 這個也是合理的,即便海貿衙門單立了,那也是和商貿往來有關的業務, 畢竟戶部更熟悉。況且海貿衙門的實施細則里面, 也很多參照了鹽鐵專營的實施辦法。 然而林如海已經夠繁忙的了,海貿衙門那邊,也只是掛一個銜, 具體的事務是不深管的。海貿衙門試行這段時間,海貿諸事的總覽是賀文實。賀文實從學識、品性、派系上來說,入海貿衙門都是合適的。而且,賀文實在清積欠一事上是有功勞的,只是因為他寒門出身,沒有靠山,現在還沒受到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