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再一個,清積欠得罪的人家實在太多了,林如海作為仕宦之家,太子妻弟,妻女出個門,黛玉還受刁難呢。賀文實一貧民士子,得罪了許多人,謀哪里的缺都有阻力,所以功勞是有,但是依舊在翰林院做個尷尬人。 太宗皇帝對林如海這個提議也是滿意的,證明林如海大公無私啊,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沒有想霸著海貿這塊肥rou不放啊。就算有人要說賀文實也是林如海一系的官員,都沒人信。 林如海和賀文實,也就賀文實借入戶部的時候共事過一段時間,兩人的師承、派系不搭邊兒,實打實的林如海入京之后兩人才認識的。林如海統共進京三個多月,能有什么私交?舉薦這個人,除了覺得此人合適,都想不出別的理由。 太宗皇帝對賀文實是有印象的,只不過做天子的日理萬機,平時也輕易想不到他一個從五品的侍讀上來,林如海在大朝會上一提,就不同了。太宗聽了林如海的提議,點頭道:“此人我倒記得,確有幾分才干?!?/br> 然后太宗又問吏部尚書,賀文實此人如何。 太宗都說賀文實確有幾分才干了,今日朝會的氛圍又這樣,吏部尚書還能怎么說,就實話實說:“回皇上,臣以為,賀大人論才干堪任此職,但賀大人此時官居從五品。若海貿衙門設在中書省下單列,海貿大臣至少得是正二品的官職,賀大人若從從五品直升至正二品,恐難服眾?!?/br> 本來么,吏部尚書此言有理,但是賀文實掌管海貿衙門,總比全是戶部過去的人好吧,因此九皇子一系的態度微妙,吏部尚書這話居然附和的人不多。 這時候,文丞相走出班列,道:“啟奏皇上,臣以為任人唯才,倒不必拘于品階。況且,現在只有一個設立海貿衙門的設想,具體官職官階尚未擬出來。待得官職官階定下之后,再看賀大人適合安置在哪個職位,更為妥當?!?/br> 太宗皇帝點頭道:“如此,吏部先擬出海貿衙門的官職、官階,此事容后再議?!?/br> 其實,新設衙門這樣的大事,都是先各方利益爭奪完成了,再草擬章程、品階,最后試行。也就是說,這次大朝會之后,海貿上的大餅瓜分完了。賀文實成為最大贏家,簡直是躺贏;戶部收獲頗豐,九皇子么,損失慘重。 次日,九皇子去長康宮請安,都沒敢和小鐘妃密談太久。畢竟,昨日大朝會上天子先試探、后發怒的事,證明太宗皇帝對兒子和臣子都起了疑心。加上昨日朝會上,九皇子系的司馬昭之心暴露無遺,最近太宗皇帝那邊大約會格外注意九皇子和長康宮的動靜。 這種時候,九皇子母子若是密談太久,豈不是向太宗皇帝自首嗎? 當然,畢竟是在長康宮里,九皇子母子兩個也不是一點兒單獨交流的機會都沒有。 在九皇子留在小鐘妃宮里用膳的時候,九皇子道:“母妃,我們的計劃被人提前泄露了,林如海遞到父皇面前的方案,和我們的方案是一樣的?!?/br> 九皇子是聰明人,聰明人有時候會有一個通病,覺得世人都比自己愚蠢。九皇子自以為自己母子商議的計策極妙,發現被林如海搶先之后,九皇子首先想的不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是東宮是不是在長康宮或者自己的王府安插了細作。 小鐘妃當然也是聰明人,而且還是個細致的人,聽到九皇子說計劃泄露了,小鐘妃美目一轉,道:“有件小事,皇兒下去仔細斟酌一下,也可查訪一二。就在咱們剛定下計策的第三日上,林家那丫頭給保齡侯府的史家大丫頭送過一回信?!?/br> 多巧啊,這邊自己母子剛定計,沒兩日林家和史家就借著自家姑娘的名義通信,再然后,林如海就搶先將自己母子定的計劃遞到了御前。 九皇子在長康宮用過午膳,便告辭出宮了。自然,九皇子幾時入宮,幾時出宮的事,轉瞬太宗皇帝也知道了。 而在林家,黛玉在大朝會當日就知道了朝堂上的結果,和黛玉商議朝堂大事,已經成為林如海的習慣之一。 黛玉聽完林如海的敘述,低嘆了一聲,道:“好險?!?/br> 今日戶部的收獲比林如海想象的要大,但是戶部贏得很險,若不是林如海臨時改了方案,這回事情的發展還真會如九皇子和小鐘妃的預料一般,新衙門的主要官職落入九皇子一系的手中。 林如海也笑道:“是啊,很險。卓小王爺送來的信息很及時,咱們來得及改對策?!闭f完,林如海又感嘆了一句:“后生可畏?!?/br> 當初司徒卓送來的信息雖然簡短,但是卻給林家提供了關鍵信息,林如海是承司徒卓的情的。 黛玉也知道司徒卓在這次海貿爭奪上提供了關鍵信息,不過既然是司徒卓主動結盟,他給自家提供信息也只是為了讓東宮擺脫困境,大家目標一致,各自盡力,誰也不用承誰的情。 黛玉沒再說與司徒卓相關的事,沉吟了一會兒,道:“機會來了?!?/br> 黛玉的思緒一直很跳躍,林如海自認不是笨人,但也有時候覺得跟不上閨女的思路。問:“什么機會?” 黛玉道:“削了九皇子臂膀的機會?!?/br> 林如海揚眉看黛玉。 黛玉道:“九皇子一如當年的二皇子沒有退路,現在既然圣上對九皇子已經生疑,便該趁機削了承恩公府的兵權?!?/br> 黛玉覺得,這也是前世太子被圈禁后沒幾年,太宗皇帝會遜位給九皇子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