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節
書迷正在閱讀:你們想抓無慘曬太陽和我有什么瓜系[鬼滅]、[綜漫]戰力天花板竟是我自己、南明副榜舉人、主播被迫營業日常、[綜漫]抽卡嗎抽卡嗎、陛下她不想翻牌子、美人兒、[綜]廢后不易、兩個小孩過家家(高干)、重生之農女學霸
皇后打斷她道:“你到底愿不愿幫你二弟求情?” 大公主心如刀絞,淚流滿面,幾乎將嘴唇咬出血來,但還是咬咬牙道:“請恕女兒不能從命……” “好,”皇后用一種陌生而冷酷的目光打量著女兒,“很好,你記住今夜的話,記住你怎么對你親弟弟見死不救、趕盡殺絕?!?/br> 大公主臉色慘白,但始終緊咬著牙關不發一眼。 皇后睨了她一眼,點點頭道:“我只當沒生過你這女兒?!?/br> 說罷不再理會女兒,徑直去了皇帝的寢殿。 這回她也不問中官皇帝是不是醒著,下了鳳輦便脫下簪子往階下一跪。 皇帝身邊的中官都了解皇后的性子,勸說了兩句無果,只能入內向皇帝稟報。 皇帝剛服罷藥湯,正靠在榻上閉目養神,聞言沉默許久,情知自己不可能永遠躲著妻子不見,終是澀然道:“請皇后進來吧?!?/br> 皇后一身素服,脫了簪子,長發披散著,雙眼中滿是血絲,一看就是整宿未眠。 她走進殿中,不等皇帝發話,便往御榻前重重地一跪,頓首道:“妾管教兒子無方,懇請代那逆子受死?!?/br> 皇帝本就難看的臉色又灰敗了幾分,顫聲道:“這件事朕自會定奪,皇后不必過問?!?/br> 皇后眼中涌出淚水:“求陛下看在妾侍奉巾櫛一場,留那逆子一條賤命……” 皇帝道:“你也知道我們夫妻一場,若是那逆子謀逆得逞,取我性命,你又待如何?” 皇后臉色一白,一時間無言以對,她對皇帝的情分早在一個個嬪妃入宮、誕下子女后漸漸消磨殆盡,兒子在她心里的分量自然比丈夫重。 若是兒子得逞,她大約私下里訓斥一番,傷心一場,也就接受事實了。 她下拜道:“陛下真龍天子,有上蒼護佑,定能逢兇化吉?!?/br> 皇帝卻并不揭穿她的心思,只是自嘲地笑了笑:“若不是蕭泠帶著親兵來救駕,這御榻上的真龍天子就換人了?!?/br> 皇后忙道:“那逆子志大才疏,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陛下可以將他圈禁起來,廢了他雙腿,讓他再也不敢癡心妄想,只要能留他一命……” 她帶著哭腔道:“陛下,大郎已經走了,若是這逆子也沒了,陛下叫妾怎么活下去?” 皇帝看了一眼憔悴的發妻,輕輕嘆了口氣:“虎毒不食子,你以為朕心里好受?可是你根本不知道你那志大才疏的兒子做了些什么事?!?/br> 頓了頓道,眼神重又變得冷硬:“朕心意已決,你不必再說了。別忘了你還有一個兒子,與其為那逆子cao心,不如多關心一下三郎?!?/br> 就在這時,一個內侍在屏風外道:“啟稟陛下,蕭泠將軍到了,在配殿中等候覲見?!?/br> 皇后聽見“蕭泠”二字,眼中有戾色一閃而過。 皇帝瞥了眼妻子道:“朕這里還有事,皇后請回吧?!?/br> 皇后待要再說什么,皇帝已向身邊的中官道:“送皇后回寢殿?!?/br> 皇后雖不甘心,卻也知道皇帝召見外臣,說下去只會適得其反,須得徐徐圖之,遂默默行禮退了出去。 隨隨跟著引路的內侍向皇帝寢殿走去,走到階前,便看見一身素服的皇后正順著臺階往下走。 隨隨一禮:“末將拜年皇后娘娘?!?/br> 皇后身子微微一顫,頓住腳步:“蕭將軍免禮?!?/br> 隨隨微微躬身,待皇后離去。 皇后卻緩緩走到她面前,打量了她一眼,垂下眼簾,忽然斂衽一禮。 隨隨趕緊避開:“皇后娘娘折煞末將?!?/br> 皇后道:“蕭將軍高義,于桓氏有恩,于社稷有功。本宮這一禮蕭將軍當之無愧?!?/br> 說罷微微頷首,向階下走去。 第101章 一百零一 皇帝的寢殿中錦帷沉沉, 龍涎香的煙氣里夾雜著藥味在殿中彌漫,隨隨一走進殿中,便從正午走進了黃昏。 皇帝臥病在床, 便在御榻上接見她, 他披著明黃衣袍,靠坐在一堆織錦被褥和隱囊中, 只露出蠟黃干枯的臉和手,像是鮮花叢中埋著一截枯木,上元節那場刺殺對他的打擊不可謂不重,本就病骨支離, 這會兒更如風中殘燭。 變化最大的是他的眼神,隨隨記得元旦大朝時見到皇帝,他的雙眼仍舊精光懾人,眼下卻像魚目一般晦暗, 和這屋子一樣透著昏沉沉的死氣。 隨隨不覺有些恍惚, 定了定神上前行禮:“末將拜見陛下?!?/br> 皇帝微微頷首:“蕭卿免禮?!?/br> 他示意中官賜坐,注視了她一會兒, 緩緩道:“今日請蕭卿入宮,其一是感謝蕭卿救命之恩?!?/br> 隨隨忙行禮道:“陛下言重, 末將救駕不及時,讓陛下受驚了?!?/br> 皇帝擺擺手:“蕭卿大義,不必過謙……” 他說著向中官使了個眼色, 不一會兒便有內侍捧了幾卷帛書來。 皇帝道:“這是朕的兩處宅邸田莊, 一處在大寧坊,一處在城南郊外,雖偏狹簡陋,庶幾可供蕭卿入京時落腳之用, 總比驛館舒適一些?!?/br> 偏狹簡陋自是謙詞,大寧坊距蓬萊宮不過一坊之地,坊中皆是貴臣王公的宅邸,那里的宅地有錢也買不到。 隨隨道:“末將愧不敢當?!?/br> 皇帝道:“這只是朕的一點心意,蕭卿切莫推辭?!?/br> 頓了頓又道:“另外朕已經與宰相商議好,與卿加開府儀同三司,中書門下已在擬詔書,還需再等幾日?!?/br> 開府儀同三司是從一品散官階,加賜給功勛卓著的重臣,蕭晏也是四十多歲時才加此官,而蕭泠才二十多歲已位極人臣,雖然救駕有功,也有些過了。 隨隨心微微一沉,皇帝一見面又是賜田宅莊園又是給她加官,必定不是知恩圖報這么簡單。 皇帝暗暗觀察蕭泠的神色,發現這年輕將領臉上非但看不出絲毫得意忘形的跡象,反而微露沉吟之色。 他心中不由暗暗嘆息,若太子有她一半的沉穩和警醒,他也可以放心把江山交給他,不至于走到如今這步田地。 隨隨耐心地等待著下文,皇帝沉默有時,終于屏退了在旁伺候的中官和宮人,輕輕嘆了口氣:“我有個不情之請,還望蕭卿成全?!?/br> 隨隨目光微動:“陛下言重,陛下盡管吩咐,末將無有不從?!?/br> 皇帝道:“眼下這里沒有旁人,你我不必敘君臣之禮,我是以你父親當年好友的身份,和燁兒父親的身份請托你?!?/br> 隨隨心頭一凜,已猜到了他要說什么,她只是微微垂下眼簾。 皇帝道:“我本來不知你此番特地入京是為了什么,如今大致猜到了,是為燁兒當年的事,對不對?” 他的口吻也似尋常長輩一般,慈藹平和,循循善誘。 隨隨沒有否認,到了這時候,虛與委蛇已經沒有必要,她干脆地承認道:“陛下英明,末將此次入京的確是為了故太子之事?!?/br> 皇帝嘆息道:“難為你過了這么多年還對此事耿耿于懷?!?/br> 隨隨道:“故太子待末將情深意重,末將無以為報,只能略盡微勞?!?/br> 她不等皇帝說話,接著道:“末將懇請陛下將太子謀逆案、秋狝行刺齊王案與謀害故太子一案交有司審理,還亡者一個公道?!?/br> 皇帝臉色微變,沉吟道:“桓熔犯下十惡不赦之罪,論罪當誅,朕不會包庇這逆子?!?/br> 隨隨知道這后面必定有個“不過”等著。 果然,皇帝接著道:“不過燁兒之事已過去多年,舊事重提徒勞無益,只會令親者傷上加傷,痛上加痛……” 他頓了頓道:“皇后至今不知燁兒的死因與桓熔有關,若是知道他們同胞手足相殘,恐怕受不了這個打擊。既然罪人注定伏誅,又何必這揭開當年的就瘡疤?請你看在燁兒的份上,就此放手吧……” 隨隨垂著眼簾默然無語,高廣的大殿中寂然無聲,只有帳角的玉鈴叮當作響。 這幾乎是她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 良久,她終是躬身一禮:“末將懇請陛下還故太子一個公道?!?/br> 皇帝臉色微微一沉:“若是燁兒泉下有知,一定也不愿見到母親再為他哀慟神傷……” 隨隨抬起眼眸,平靜地注視著皇帝蒼老的面容:“陛下究竟是擔心皇后娘娘哀慟神傷,還是擔心皇后娘娘知道陛下明知害死故太子的是誰,還替兇手遮掩隱瞞?” 皇帝神色一凜:“放肆!” “蕭泠,你知道自己在和誰說話嗎?”他的臉色似暴雨將至的天空,“你知不知道,憑你剛才那番話,朕可以治你個大不敬罪?” 隨隨道:“末將惶恐?!?/br> 話雖如此說,她的神色依舊淡淡的,絲毫不見惶恐畏懼之色。 皇帝陰沉著臉凝視她許久:“朕本不需要同你商量?!?/br> 隨隨下拜道:“只求陛下還景初一個公道,末將粉骨碎身亦無怨言?!?/br> 乍然聽見長子的表字,皇帝的身子不由自主地一顫。 他勉強支撐著的身體像暴雨中的土山一樣傾頹下來,臉上的慍色漸漸褪去,渾濁的雙眼中淚光隱現。 過了許久,他低聲道:“朕對不起大郎,只是朕知道的時候木已成舟,皇后悲痛欲絕,那段時間二郎是她僅有的慰藉……” 隨隨冷冷地看著他,默然不語地聽他為自己找借口,他替二子遮掩,不過是因為當時多方考慮,二子更適合當這太子罷了,桓燁的死,究竟有沒有他的縱容甚至引導呢?在他提出讓出儲位的時候,皇帝或許已經對長子大失所望,開始考慮另立儲君了。 隨隨道:“陛下明察秋毫?!?/br> 皇帝不再說話,只是垂眸望著自己干枯的雙手,半晌,他抬起眼來,看著隨隨道:“朕答應你,將桓熔交給大理寺和御史臺秉公審理,朕不會插手?!?/br> 隨隨下拜道:“末將叩謝陛下成全?!?/br> 皇帝又道:“你和三郎的事,朕已經知道了?!?/br> 隨隨并不驚訝,他們的事算不得多機密,只要有心查,很容易查到,即便皇帝原先不知道,太子事敗后也一定會把她和桓燁拖下水。 她抿了抿唇道:“此事與齊王殿下無涉,殿下對末將的身份一無所知?!?/br> 皇帝頷首:“朕知道?!?/br> 他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朕總共只得三個嫡子,三郎以下的六郎、七郎年紀也小?!?/br> 隨隨明白他的意思,太子被廢殺之后,桓煊便是當仁不讓的儲君。 皇帝又道:“三郎和大郎不一樣?!?/br> 隨隨的脊背一僵。 皇帝接著道:“大郎本是閑云野鶴的性子,他當初雖是為了去河朔才提出放棄儲位,但這也是他心之所向,他溫和仁善,與世無爭,儲位于他而言從來都是負累。三郎不一樣,因為一些緣故,皇后待他并不親近,我忙于政務,也鮮少過問他的事,阮太后愛靜,不喜小兒在旁煩擾,他能長成現在這模樣,憑的全是自己的心氣,他是有抱負有志向的?!?/br> 他頓了頓,直視著隨隨的雙眼道:“這孩子走到這一步不容易。朕的意思,蕭卿可明白?” 隨隨當然明白他的意思,桓煊這時候或許會因為求不得而不甘心,甚至為了她頭腦一熱連到手的儲位都往外推,但得償所愿后難保不會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