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節
楊誠一下子xiele氣,一屁股坐到地上,人都傻了。 程維哲見他這樣,估摸著也是被錦繡園的做法坑了,不由心里越發暢快,扭頭見楊中元嘴角也帶著笑,便知他不再糾結。 感謝關老板,真是個好對手??! 楊誠只恍惚了一會兒便立馬清醒過來,他突然有點后悔自己這一陣子的行為,想要努力挽回在福滿樓的位置。 “兩位老板,就算錦繡園放出這個風聲,也不一定就是我說的啊……說不定……”楊誠慢慢站起來,低著頭辯解道。 程維哲突然出聲笑笑:“楊誠,不是誰都跟你一樣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我前些個日子跟你說的話,都是實話?!?/br> 他說罷,聲音更低了一些,道:“我說只告訴你要做鴻雁席,便真的只告訴了你,這也是為何我們今日誰都不找,只單找你來的緣故?!?/br> 楊誠好不容易支起膝蓋來,聽到他的話不由渾身一顫,他慢慢抬起頭,目光沉沉的,仿佛無光的黑夜:“我,我是有苦衷的……我……” “別說了,我不想聽?!彼麆偺袅藗€話頭,卻不料被楊中元厲聲打斷,“一個人,應當言而有信,應當堂堂正正,無論有什么理由,都不能作為背信棄義見利忘義的借口。所以,你的借口我們不想聽,也沒興趣知道?!?/br> 他說罷,頓了頓:“一個背信棄義之人所說之言,聽了臟耳朵,你走吧,不送?!?/br> 楊誠準備了好一長串話在嘴邊,可事到臨頭,人家卻不讓他說。他頓時覺得一陣憋屈,噎在嗓子里的那口氣想吐吐不出來,憋得他腦袋痛。 可人家不讓他說,也這樣強硬地讓他趕緊走,楊誠已經明白自己要留在福滿樓再無可能,只得慢慢站起身,沖他們兩個鞠了一躬。 然后,他便扭頭往門口走去。 “等等?!睏钪性蝗唤凶×怂?。 楊誠一雙眼睛頓時亮起來,他扭頭往兩位老板看去,希望對方再給自己一個機會。 卻不想楊中元看著他的目光冷冷的,不喜不怒,一點多余的感情都沒有,他只是平靜道:“記得,走的時候找錢掌柜領了工錢,省得以后有人說我們欺壓伙計。我們福滿樓做不出這樣的事,也不希望平白被人污蔑?!?/br> 他這話已經說的相當不留情面,楊誠眼睛里的光亮瞬間暗滅,他嘆了口氣,終于低頭走了出去了。 等到院中再無其他聲音,程維哲才牽起他的手,笑著問:“痛快點了嗎?” 楊中元點頭,往他身邊靠了靠,嘴角慢慢揚起:“恩,痛快多了?!?/br> 程維哲笑著看他,眼睛里滿滿都是溫情:“那就有勞楊老板再多等等,待會兒還有新廚子要來?!?/br> 這一次,福滿樓索性一次招了兩個二廚,兩位師傅的手藝各有特長,一個擅長冷碟,一個擅長白案,直接把余鎮與趙凌風這部分的工作分擔出去,也給菜譜多添了幾種花樣。 八月末,處暑已過,夏日不再。 楊中元已經三月有余,孩子落穩,終于讓他不用再閑于家中,隔三差五便上鋪子里看顧一二,程維哲終于有時間忙活茶葉的事情來。 夏日最后一批茶眼看便要采了,程維哲幾乎兩三天便要去一趟衢沐縣的茶園,看著茶農把最頂上的芽葉采摘回來。 因為是頂葉,所以采摘極為仔細,這也是今年最后一次采茶,等過了日子,一個冬天都要養樹,待來年開春再出新芽。 韓世謙年紀大了,程維哲不好勞動師父來cao心這個事情,還是自己一個人硬扛著,兩頭來回跑。 結果大半月下來,楊中元倒是開始胖了,他卻有些消瘦。 周泉旭擔心完楊中元,又開始惦記他,韓世謙只好讓他跟著一起翻修家里的后院,省得cao心個沒完。 既然要做茶,便要有自己的茶坊,索性楊家買的這塊宅子占地極廣,除了前院和后宅,還有下人們居住的后院與后邊的大花園。 不過他們家的下人不太多,主子也沒多多少,程維哲跟楊中元仔細看過圖紙,便把花園分出去一半,把后院的下人房也劃了兩棟進來,單拿來開個后門做茶坊。 這事一直都是韓世謙在cao持,兩個月間一直沒停,修好了庫房炒屋,又給茶工新修了下人房,等著茶來了便招人進來做工。 炒茶是個體力活,只靠程維哲一個人炒百十來斤茶,根本不可能。不過好歹茶坊剛剛建起來,這一年的夏采他們也沒想著能直接掙大錢,程維哲還能一個人咬牙扛過來。 楊中元肚子漸漸顯懷,看他日漸忙碌起來,自己身體也穩當起來,便日日都去鋪子里看著,倒也給程維哲減輕了些負擔。 就這樣緊緊忙活大半月,九月初,福滿樓的第一批新茶終于從衢沐縣送到了衢州楊府。 楊中元從鋪子里回家,直接便去了茶坊。 當看一捧一捧的新茶堆放在貨架上,楊中元問著茶葉清香的氣味,心里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與高興。 他們會越來越好的,他堅信在他們一家人努力之后,印著福滿樓大字的茶餅會賣遍大梁大江南北,他們會成為最好的茶商。 程維哲站在他身邊,一起看著這小半屋子的茶,笑著說:“老孫跟老張采茶手藝相當好,這些茶炒連青紫筍,定都能出上品?!?/br> 楊中元拉著他的手,靠在他身邊笑:“恩,一定可以?!?/br> ☆、139首茶 做茶是個辛苦活,尤其是炒青的時候,一般綠茶的炒青先用手直接下鍋翻炒,等到燙手之后才換成茶扒,翻炒直至茶葉均勻散水,才出鍋進行揉捻。紅茶的炒青也叫紅鍋,跟綠茶不同,采用“摸一抖”的炒制手法,全程都要親手來做,不用茶扒。 連青紫筍跟一般的紅茶也略微有些區別,要先進行發酵然后再鍋炒,之后還要復揉、烘培、篩分挑揀最后才是復焙勻堆。 這樣精制的紅茶,篩、抖、扇、揀、烘缺一不可,最后才能出上品。 他們從衢沐縣買的茶園,一共四畝衢紅茶樹,產出的鮮葉不過百十來斤,炒后出成茶,大抵只剩三四十斤的樣子,程維哲一個人辛苦一些,連續忙了三四天天才全部鍋炒完畢。之后的工序,就不用他一個人忙碌了,有韓世謙跟小廝在,速度到底快樂起來。 整個鍋炒過程里,韓世謙都沒出手幫忙,想要做茶葉生意,就要自己親自熟悉每一道工序,鍋炒關于成茶的口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是程維哲連這個也學不好,那也不用談什么做茶商了。 無論以后他們是自己找炒茶師傅,還是直接教徒弟來做,那都是后話,如今還是要自己把口碑創出來,才能有后話不是? 在茶坊的事情上,楊中元幫不上大忙,卻在別的事情上動了心思。 雖說沐澤湖沿岸盛產衢紅,但連青紫筍畢竟是用頂葉做的好茶,光憑用葉,也算上等。價格自然要比產量低卻對葉不太講究的沙羅清茶要高一些,大抵一兩在一兩銀到一兩二銀之間。福滿樓一直都有賣茶,開到如今將近四月,除了剛開始用的沙羅清茶是用頂葉而做,價格比較貴,后來免費送的都只是普通的中葉,這個價格說不上太貴,卻也不便宜,因此頗得食客口碑。 剛開始的時候,福滿樓茶葉種類并不是太多,也沒有自己的茶園,只偶爾買了好茶回來韓世謙教給程維哲自己炒了,只算作每月的新茶在福滿樓里給食客售賣,因為數量太少,基本上每次兩三天便能賣完,不掙錢,也不賠錢。